趙狄娜

對河南省來說,2021年7月中下旬以來的多輪極端強降雨,堪稱整個年度遭遇的最大難關與挑戰。“我們迅速啟動防汛一級響應,果斷處置郭家咀、常莊等水庫和衛河、共渠等流域重大險情,啟用崔家橋等8個蓄滯洪區,緊急避險轉移160.7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224萬人次,確保了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安全住所,確保了大災之后無大疫,確保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安全,確保了黃河秋汛洪水防御的全面勝利。”河南省長王凱在2022年1月6日開幕的河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對于‘7·20’特大暴雨災害造成的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我們深感痛心。”
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顯示,新的一年,除了要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還要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推進改革開放、加快生態環境治理、加快民生事業發展。當然,更要加快災后重建,防范化解風險隱患,著力解決在重大風險考驗面前不會為、不善為的問題,切實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能力水平。在“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的同時,探索重振路上究竟“怎么干”才是關鍵。
“淮河、海河、黃河、長江四大流域先后發生嚴重暴雨洪澇災害,多地過程降水量超過1000毫米,鄭州突破我國內陸地區小時降水量歷史極值,黃河花園口站連續24天保持每秒4800立方米大流量行洪狀態,全省2407萬人受災。”
以上數據,直觀地揭示了河南省2021年受災的慘烈狀況。對此,在2022年1月5日舉行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河南省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河南省政協委員、洛陽市副市長魏險峰表示,“職能部門應對突發事件的果斷反應能力有待提升,大型抽排、電力、通信等應急設備滿足不了抗災需求。”因此,他建議,建立健全各項防災減災管理體系,全面提升綜合應急防災能力。首先要加大宣傳教育,提升防災減災意識,“大力開展防災減災宣傳,強化警示教育,推動安全知識進機關、進企事業單位、進校園、進社區、進農村。常態化開展應急救護技能培訓和逃生避險演練,筑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其次要完善管理機制,提高應急救援能力水平,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的方針,建立健全各項防災減災管理體系,全面提升綜合應急防災能力。“此外,還要加強基礎建設,強化防災減災能力。加強智慧監測等管理,完善全省應急云和大數據、通信等信息化基礎設施,實現應急資源、應急管理‘一張圖’,等等。”
對此,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也已有所部署,明確提出,要加快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推動全面完成農村倒房重建,修復提升防洪抗災工程,補齊城市防洪排澇短板。科學實施、系統治理,按照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要求,經過3年努力,全面提升防災減災能力。
作為全國農業大省、農村人口大省,河南“三農”工作走過了太多不平凡的歷程。“有效銜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和新的致貧”是2022年河南省對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要求之一。對此,河南省在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推進農村產業融合、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深化農業農村改革等方面都做了詳細部署,激發鄉村發展活力。
“經過幾十年的積累和發展,河南省大部分縣已經形成自己的地理標志農產品,如原陽大米、延津小麥、清豐紅薯、中牟西瓜等。產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培育壯大地域特色產業有利于開拓新局面、創造新價值。”河南省人大代表、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太平鎮水牛趙村黨支部書記趙俊海表示,“應在全國叫響河南農產品品牌上出臺政策,實現河南地域農產品增值。同時,考慮到農業產業投入大收益小,省里應出臺有針對性的惠農政策,在農產品信息化、平臺化、多元化發展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加快建立農產品溯源和質量分級管理體系。”
河南省政協委員、河南牧業經濟學院黨委書記穆瑞杰則指出,“在新環境、新形勢下,農村電商成為解決‘三農問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他在調研中發現,2020年,河南省淘寶村由2018年的50個增加到135個,增長1.7倍,成為沿海六省之外第一個淘寶村數量“破百”的省份,也是僅次于沿海六省淘寶村數量最多的省份;淘寶鎮由2018年的3個增加到94個,增長30.3倍,增長勢頭迅猛;截至2020年底,全省打造具有本地特色區域農產品電商公共品牌合計90余個;2020年,全省通過電商促進農村產品上行669億元,同比增長60.9%;通過電商帶動群眾就業創業7.8萬人,其中帶動貧困人口就業創業1.9萬人。“電商形態日益豐富,直播帶貨打通農產品銷路,社區團購成為競爭熱點。大型電商平臺下鄉,既吸引大量消費者參與,也攪動了傳統農產品銷售格局。鄉村旅游電商、縣域生活服務在線化、農產品跨境電商、鄉村零售終端數字化等加快發展,帶給農民更多就業和增收渠道。”穆瑞杰建議,要持續優化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的合理配置,吸引人力、資本、技術等資源向農村地區回流。要發揮村兩委和龍頭企業的重要作用,支持更多農戶加入電商項目。
“今年一句話很火:如果信仰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對我而言,如果夢想有顏色,那一定是鄉村綠。”河南省政協委員、河南省工商聯常委、春江集團副總裁兼河南寶泉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裴將說,中國紅和鄉村綠都任重道遠,除了要抓產業振興,讓光照亮錢袋子,更要抓人才振興,讓大舞臺激活腦瓜子。2021年,河南省出臺了《鄉村人才振興五年行動計劃》,明確要通過建立健全人才機制,為鄉村振興不斷注入“源頭活水”。裴將呼吁更多年輕人加入進來,成為“源頭活水”,成為鄉村振興的滿池春水,為中原更加出彩注入青春能量。
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是河南省2022年要重點做好的十項工作之一。為此,河南省在構建重大創新平臺、激勵企業大膽創新、大力引育創新人才、創新科研體制機制等方面都做出了詳細規劃,力爭讓創新成為新時代河南最鮮明的標識。王凱提到,“一定要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優化創新環境,培育創新生態,強化創新驅動,加快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近年來,全省創新能力穩步提升,但與先進區域相比仍有較大差距。2020年全省研發投入為901億元,位列全國第9位,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為1.64%,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63.8%,這與河南省生產總值穩居全國第5位的位次極不匹配。”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河南省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河南省政協委員、民進河南省委專職副主委朱彤暉表示,要從創新投入方式、加大投入力度,培育高能級創新平臺、提高基礎研究水平,構建一流創新生態、提升協同創新能力,優化科研體制機制、全力打造人才高地四個方面注重發力,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高地。
經過多年積累,現代化河南建設已經站在了新的起點之上,到了可以大有作為也應該大有作為的關鍵期,“奮勇爭先、更加出彩”其時已至、其勢將起。持續改善民生,推動經濟發展提質提速,保持社會大局穩定……新的一年河南省堅持穩中求進,把經濟增長目標確定為7%,充分考慮了優勢和潛能,估計了困難和挑戰,也銜接了規劃和戰略,未來將緊抓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機遇、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政策機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歷史機遇,實現直道沖刺、彎道超車、換道領跑。
357050033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