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華
2022年1月16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甘肅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開幕;次日,甘肅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隆重召開,甘肅省正式進入“兩會時間”。“強工業、強科技、強省會、強縣域”行動成為代表委員們討論交流的熱詞。
2021年,面對嚴峻復雜的發展環境和交織疊加的風險挑戰,甘肅省迎難而上、加壓奮進,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2022年,黨的二十大和甘肅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即將召開,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意義特殊而重要。身處國家重大戰略機遇和自身發展勢能增強的交匯疊加期,經濟總量成功跨上萬億臺階,發展的基礎、環境和條件正在深刻變化,甘肅省如何發力,政府工作報告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大力實施強工業、強科技、強省會、強縣域行動,以充分發展促進平衡發展,推動各方面工作取得新突破。”
工業是甘肅發展的硬支撐,必須重塑優勢、重振雄風。近年來,甘肅生態屏障、能源基地、開放樞紐的功能定位更為清晰,資源稟賦優勢、工業基礎優勢、地理區位優勢愈加凸顯。同時,亦面臨傳統產業鏈條較短、新興產業規模偏小等困難。2021年,徹底撕掉“苦甲天下”歷史標簽的甘肅自我加壓、跳身摘桃,圍繞強龍頭,突出補鏈條,建立產業鏈鏈長制,推動形成“培育一個企業、完善一個生態、帶動一個產業”的鏈式反應;同時,制定“1+N+X”政策體系,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2022年,甘肅明確提出要旗幟鮮明實施強工業行動,一手抓傳統產業升級改造,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壯大,不斷增強工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為此,全面落實鏈長制、推進隴東綜合能源基地高質量發展、實施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等一系列舉措被提上了日程。
科技創新是經濟發展最強驅動力。強科技,甘肅省政協委員楊子江建議,持續加大對甘肅高等教育的支持,特別是進一步優化高等教育專業、學科結構,完善對高校科研成果評價,積極引導高校人才、成果與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結合。甘肅省政協委員何紅梅則建議,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下放用人單位人才自主引進權,提高人才待遇,同時可將部分科研課題等專業性較強的調研交給高校、科研院所來完成,增強調研成果的專業性和可操作性。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作為甘肅的省會,蘭州近些年發展迅速,經濟占全省的32%左右,首位度持續升高。
甘肅省如今為“強省會”定下了明確的路線圖——重振蘭州制造,拓展城市功能,完善公共服務,增強創新能力和發展能級;蘭州新區立足國家賦予的戰略定位,建設現代產業集聚區,打造實體經濟新高地;加快蘭州-白銀一體化進程,推動白銀構建西部重要新材料產業基地;促進定西、臨夏融入蘭州經濟圈,支持定西做大做強以馬鈴薯、中醫藥為主的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支持臨夏建設旅游休閑基地。
當然,“強省會”最終目的是要帶動全省發展,在舉全省之力支持蘭州發展的同時,甘肅省也并未忽視均衡發展的問題,而是將目光放在了縣域這個強省之基上。2021年以來,甘肅積極引導全省86個縣市區按城市服務、工業主導、農業優先、文旅賦能、生態功能5種類型,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路子。同時,新引進企業繳納增值稅省市級分成全部留給縣級,下放國有未利用地和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審批權限,開展建設用地縣級直報試點,各地比學趕超、爭先進位的氛圍日益濃厚。
2022年甘肅省政府工作報告顯示,為強力發展縣域經濟,今年,甘肅省將按照5種發展類型,大力發展縣域富民產業,打造一批生態大縣、農業強縣、工業富縣、文旅名縣。堅持抓園區、強縣域,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功能,推動要素向園區集聚、項目向園區集中、產業向園區集群。建立特色小鎮清單。發揮供銷社網絡體系功能。健全農村寄遞物流體系。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強化縣域發展考核評價,市州一季一觀摩、省里一年一結賬,推動形成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生動局面。
310850033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