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華

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石。2022年1—2月,《小康》雜志社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并會同有關專家及機構,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了“2022中國現代公共服務發展指數”調查。經過對調查結果進行加權處理,并參照國家有關部門的監測數據和大量社會信息,得出2022年度中國現代公共服務發展指數為65.0分,比上一年度增加1.0分。“2022中國現代公共服務發展指數”的九個方面中,得分最高的是公共安全指數,進步最大的是文化娛樂指數。
“2022中國現代公共服務發展指數”主要從科技、公共安全、文化娛樂、行政管理、市政建設及環保、社會保障、就業服務、教育、醫療衛生等九個方面進行衡量。結果顯示,前述九個方面的指數得分最高的是公共安全指數,為86.3分,比上一年度提高了0.7分;其次是醫療衛生指數,為63.7分,比上一年度提高了0.8分;再次是社會保障指數,為63.5分,比上一年度提高了0.9分。得分最低的是行政管理指數和教育指數,均為62分,分別比上一年度提高了0.8分和1.2分。
值得注意的是,文化娛樂指數雖然得分處于中間段位,為62.4分,但進步卻最大,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6分。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為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的重要途徑,對滿足人民的文化需要、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群眾身邊的公共文化設施越來越多,服務越來越好,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持續提升。
近年來,我國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高質量發展步伐不斷加快。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司司長李宏近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目前,全國建成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超過57萬個,基本實現了全覆蓋。全國約有94%的縣(市、區)建成了文化館的總分館制,93%的縣(市、區)建成圖書館的總分館制,城市書房、文化驛站、文化禮堂等一大批特色文化空間遍布城鄉社區。不僅如此,隨著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的出臺,全國省市縣三級普遍制定實施標準或者服務目錄,確保城鄉居民都能享受讀書看報、展覽展示、文藝演出等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借助各級公共文化云等數字化服務,城鄉群眾能夠同步欣賞到文藝展演、專題講座、藝術慕課等優質的公共數字產品。

這一點在“2022中國現代公共服務發展指數”調查中亦有所體現。延續慣例,“2022中國現代公共服務發展指數”調查問卷依舊請公眾對15個公共服務領域的滿意度進行評價。結果顯示,在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保障性住房、義務教育、就業服務、公共交通、公共安全、公共文化服務、司法、市政建設、城市環境、政府信息公開、行政管理、科技事業、政府與民眾互動這15項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排行榜中,公共文化服務位列第二,比上一年度提升了五個名次,也是近年來取得的最好位次。
公共文化服務有了“大跨步”的前進,但客觀地講,由于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制約,我國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公共文化服務發展水平還存在較大差距,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依舊是公共文化服務的短板。有學者分析認為,目前,我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總量與供給類型不斷增加,但因供需錯位而產生的有效供給不足等問題依然普遍存在,可以通過實施多元文化供給、暢通村民文化訴求表述渠道、發展內生性公共文化服務等途徑來有效化解農村公共文化供需之間的矛盾。
“2022中國現代公共服務發展指數”調查顯示,雖然超七成受訪者認為所在城市公共服務總體水平比去年同期有所提高,但距離公眾的希望仍有一定距離。其中,醫療、教育依然是公眾最希望改善的兩件事。
醫療衛生歷來是人們重點關注的公共服務領域,在本年度“國人眼中‘最貴’的十項公共服務”排行榜上,醫療衛生蟬聯榜首。面對“所在城市‘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最近一年是否有所改善”一題,44.4%的受訪者給出了否定答案。58.3%的受訪者認為醫療價格較貴,但可以承受;14.7%的受訪者認為醫療價格較貴,難以承受;13.2%的受訪者表示很貴,無法承受。
教育改革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千家萬戶。“2022中國現代公共服務發展指數”調查顯示,25.1%的受訪者反映我國教育資源配置不公平,12.3%的受訪者直言就近入學難、異地高考難、轉學籍難。對此,相關部門已有部署。據了解,全面落實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深入做好隨遷子女就學工作、修訂出臺學籍管理辦法等相關工作已經提上了教育部2022年的工作日程。
除了訪問公眾對公共服務的總體感受、總體評價、關注度、滿意度外,“2022中國現代公共服務發展指數”調查還重點對上海、北京、杭州、蘇州、南京、深圳、武漢、長沙、鄭州、呼和浩特、拉薩、西安、昆明、重慶、成都、沈陽這16個城市的公共服務質量進行了深度測評。結果顯示,最終,上海名列“16城市公共服務滿意度”排行榜首位,北京位居次席,蘇州獲得第三。深圳、杭州、成都、武漢、長沙、拉薩、南京分別位列第四至第十位。



梳理近五年調查結果,不難發現,上海在公共服務方面的表現一直非常優秀,2018年位列第二位,之后連續四年位居榜首。據悉,《上海市基本公共服務“十四五”規劃》已于2021年5月印發實施,“家門口服務”將成為接下來上海基本公共服務的亮點品牌。上海將大力推進家門口服務設施規劃建設,做實家門口服務功能,促進社區服務與社區治理相結合,打造社區參與、自治共治平臺,廣泛動員各方共同參與家門口服務體系建設。以家門口服務設施為平臺,促進體醫養結合、“一老一小”融合,推動實現資源一體化整合、服務一站式享有。
306850033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