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陽下,在安徽省蕭縣閆集鎮劉店村的一間廠房里,村里的返鄉創業帶頭人陳海峰和70 歲的脫貧戶杜發謀擼起袖子,認真地制配羊肚菌外源營養袋。他們熟練地將秸稈、木屑、腐殖土、麩皮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扎捆成袋,堆放在一起。
“加熱至100 攝氏度,放置14個小時就可以入棚栽培了。這里干活累不著,閑了多干點,家里事多了少干點,最近已經拿了不少工資了,我很滿意。”聊起這個能讓自己謀額外增收的活兒,杜發言語之中顯得很滿足。
“羊肚菌種植周期短、效益高、見效快,是實現增收致富的好產業。”陳海峰說,他多年在外發展,對菌類市場行情很了解,2020 年和鎮村干部反復溝通、充分論證后,試種了7 畝羊肚菌,經濟效益可觀。2021 年流轉200 畝土地,與脫貧村民簽訂務工協議、提供菌種、組織技術培訓、統一回購銷售,帶動周邊村民參與發展。
針對羊肚菌培育過程中技術難題,陳海峰成立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與鄭州輕工業大學珍稀食用菌研究所等科研機構開展合作。在權威專家的指導下,他反復摸索,大膽試驗,開展原種的擴繁和制作、發酵滅菌、雜菌處理及溫度濕度管理等多個方面的技術攻關。“種植羊肚菌,在菌絲生長階段,技術要求非常高。在專家的指導下,菌種在生長過程中大大減少了雜菌感染率,每畝增產約300 斤左右,經濟效益提高了近萬元。”村民李祥峰說。
為進一步做大做強支柱產業,鎮黨委書記張磊積極協調縣農業農村、鄉村振興等部門,落實產業發展配套項目,為村里爭取了一間占地2000平方米,包含專業生產線和無菌凈化車間的廠房項目。新廠房建成后,帶動產業由粗放式、技術含金量低的管理模式向技術含量高、精細化管理模式轉型升級。作為村集體固定資產,采取租賃的方式入股合作社,每年按照一定比例收取租金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重要來源。
“產業振興發展,為村民穩定增收、村集體持續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2021 年,全鎮脫貧村民人均收入達到了1.2 萬元,劉店村的集體經濟將達到60 萬元以上。”閆集鎮鎮長趙世成表示,發展羊肚菌在產業結構調整、廢棄秸稈綜合利用等方面成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