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誠
(廣州美術學院 廣東廣州 510261)
歷經幾十年的發展,我國仰泳競技水平突飛猛進,徐嘉余摘得2017年世錦賽男子100m仰泳金牌,成為我國在世錦賽上,首位獲得仰泳項目冠軍的男選手[1]。而在仰泳比賽中,仰泳技術的發揮至關重要,相關研究備受學者關注。黃爾卓[2]詳細分析了世界優秀男子仰泳運動員的技術特征;夏源[3]通過運動生物力學對14 名二級以上游泳運動員個人混合泳中仰泳轉蛙泳“側平轉”和“側下滾”兩種轉身技術全過程的運動學參數進行分析;王熠旭[4]研究指出,規范少兒技術動作、培養規則意識,以提供借鑒和參考,促進游泳后備人才的培養。而關于各技術評價標準構建的研究,鮮見報道。評價標準是對運動成績進行總結評價的關鍵,且其他項目相關評價標準構建的研究較豐富[5]。因此,筆者結合自身運動經歷和前期相關研究成果,整理與分析了2016—2019 年全國游泳冠軍賽成績,探究影響最終成績的高度相關技術指標,并建立評價標準,以期為我國女子100m 仰泳運動員備戰2022 年日本福岡游泳世錦賽提供指導和建議。
該文以我國優秀女子100m 仰泳運動員技術指標為研究對象,以我國優秀女子100m仰泳運動員2016—2019年全國游泳冠軍賽成績的技術指標為主要調查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以“仰泳”“技術指標”為關鍵詞,通過中國知網等數據庫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對各相關的文獻進行重點閱讀與分析,獲取為該研究提供理論和實證依據的一手資料。
1.2.2 現場拍攝法
該研究采用三維定點定標攝像的方法,水上運用2臺SONY 高清攝像機,拍攝頻率為50Hz;水下2 臺北京泰和中怡水下攝像系統,并采用閃光同步的方法在后期數據整理中對4臺攝像機進行同步處理[6]。
1.2.3 數理統計法
對運動員各項指標成績進行常規統計學處理,計算各指標的平均數和標準差。采用相關分析,研究各指標與成績的相關系數,采用百分位數法,建立與成績高度相關技術指標的評價標準。
成績的變化與各指標之間相互影響,厘清其影響產生的規律,將會提高實踐操作的效益。100m仰泳運動員的成績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該研究主要考慮不同技術指標對運動成績的影響,故采用相關系數(r)來描述運動員游泳成績與多個指標的相關情況,r取絕對值,r≥0.8時,視為高度相關[7]。
統計顯示,100m仰泳優秀女子運動員各技術指標與總成績相關關系之間,途中游平均劃幅、途中游平均游速、15~25m 平均劃幅、15~25m 平均游速、25~45m 平均劃幅、25~45m 平均游速、60~75m 平均劃幅、60~75m平均游速、75~95m 平均劃頻、75~95m 平均劃幅和75~95m平均游速與100m仰泳總成績存在負相關關系;其他指標與100m仰泳總成績呈現正相關關系。
由于各指標有著不同的特點,故對成績影響的相關程度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統計得出,25~50m時間(0.831)、50~75m時間(0.815)、0~50m時間(0.880)、50~100m 時間(0.914)、途中游(0.959)、途中游平均游速(0.952)、60~75m 平均游速(0.838)和75~95m 平均游速(0.815)與女子100m仰泳運動員成績呈現高度相關,表明以上8項指標的成績對女子100m仰泳運動員的成績影響較大,并將其確定為女子100m仰泳運動員成績的高度相關技術指標。
為更透徹地了解高度相關技術指標,該文采用均值標準差模型展開進一步探討,均值標準差模型對整體數據情況具有高度的描述效果。該文統計了2016—2019 年全國冠軍賽我國優秀女子100m 仰泳運動員高度相關技術指標均值標準差模型,25~50m時間的均值略長于50~75m 時間,通過調查與訪談發現,我國女子仰泳運動員從出發到途中游的轉換銜接,進入狀態較慢,這是運動員在訓練中需要加以針對性練習的項目。從0~50m 時間和50~100m 時間的均值可以看出,我國女子100m 仰泳運動員前半程所需時間明顯少于后半程,而75~95m平均游速慢于60~75m平均游速,調研觀察了解到,這與運動員平時訓練表現和實際情況吻合。這表明我國女子100m 仰泳運動員后程體能儲備較欠缺,且沖刺能力有待提高。曾吉等[8]在研究中也提到,趙菁在100m仰泳比賽中后程能力的不足。因此,我國女子100m 仰泳運動員需注意加強后程體能的補強與完善。
不同運動員在高度相關技術指標中的成績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優秀運動員也不例外。為了更好地研究高度相關技術指標,基于常用的百分位數法,對近些年我國優秀仰泳運動員在國內大賽中25~50m 時間、50~75m時間、0~50m時間、50~100m時間、途中游、途中游平均游速、60~75m 平均游速和75~95m 平均游速成績建立評價標準,旨在為仰泳運動員的訓練提供理論支撐。通過建立高度相關技術指標評價標準,了解想要取得的名次,各高度相關技術指標至少應該達到怎樣的水平,形成可參考的標準,提高訓練的針對性。高度相關技術指標評價標準的制定步驟如下:首先,找出各重要指標的10、25、75 和90 的百分位點;然后,根據百分位點進行賦分,各百分位點意義不同,故采用不同的分值。以此制定我國女子運動員100m 仰泳成績高度相關技術指標的評分標準。
表1是我國女子運動員100m仰泳成績高度相關技術指標的五分制標準,量化地反映運動員100m仰泳成績的高度相關技術指標,可以作為教練指導訓練和運動員訓練的目標,不同距離內達到什么水平,途中應以怎樣的速度游進,使訓練變得更為明確、具體。

表1 我國女子運動員100m仰泳成績高度相關技術指標評分標準
(1)100m仰泳成績的高度相關技術指標為25~50m時間、50~75m 時間、0~50m 時間、50~100m 時間、途中游、途中游平均游速、60~75m平均游速和75~95m平均游速。
(2)高度相關技術指標的均值標準差模型反映了我國優秀女子100m 仰泳運動員存在后程游進能力不足的問題。
(3)高度相關技術指標的評價標準來評價女子100m 仰泳運動員的技術水平,可操作性強,且具有較高的有效性。
(1)教練員和運動員在制訂訓練計劃時,應考慮到25~50m 時間等8 項高度相關技術指標的訓練,明確主攻方向。
(2)后程體能保障是我國優秀女子100m仰泳運動員訓練比賽中需要引起足夠重視的環節,應加強專項體能訓練,提高后程加速能力。
(3)高度相關技術指標的評價標準可以指導訓練,但教練員和運動員有必要考慮個體差異等特殊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