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弟 郭照軍 黃茂芹 廖煌 (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海南 海口 570311)
高血壓作為老年人常見“心血管綜合征”,是導致老年人心血管意外的主要危險因素,其主要特征為動脈壓增高,并可伴隨多臟器功能損害。高血壓的發生發展與血管相關因素聯系密切,血管壁病變在由高血壓導致靶器官損害及并發癥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動脈彈性功能是反映血管壁早期病變的可靠指標〔1〕。研究發現,血管內皮功能損傷是促進高血壓及其相關并發癥發生發展的關鍵機制〔2〕。因此監測高血壓人群動脈彈性功能、血管內皮功能并早期干預,對于防治高血壓靶器官損害、改善預后有重要意義。
目前,臨床西醫降壓藥物主要有利尿劑、β受體阻斷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等,其以動脈血管壁為作用靶點,通過減少血容量、舒張血管來發揮降壓機制,雖然降壓效果明確,但臨床實踐發現單純西藥治療存在諸多不足〔3〕。中醫藥“辯證論治”的診療思想,在高血壓及其早期靶器官損害的防治上有獨特優勢。中醫認為,血瘀證是高血壓發生發展過程中的關鍵病因,因此應采取活血化瘀法進行論治〔4〕。心脈通膠囊是一種活血化瘀類中成藥,具有活血化瘀、通脈養心之功效,可發揮降壓降脂作用。但目前關于心脈通膠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降壓降脂療效方面,尚缺乏其對于高血壓靶器官損害特別是動脈彈性功能、血管內皮功能等機制的探討。本研究觀察心脈通膠囊對原發性高血壓血瘀證患者的降壓療效及對血管內皮功能、動脈彈性功能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選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收治的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140例。納入標準:(1)符合高血壓診斷標準〔5〕;(2)年齡≥65歲;(3)知情同意參與研究,且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1)繼發性高血壓;(2)伴嚴重肝、腎、心腦血管、內分泌等并發癥或原發性疾病者;(3)伴嚴重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礙者;(4)對本研究藥物過敏或存在藥物配伍禁忌者;(5)近1個月內參與過其他臨床試驗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0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可比性強,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干預方法 兩組均行生活方式干預,包括低鹽低脂飲食、戒煙限酒、合理運動、保持心態平和等。對照組予以鹽酸貝尼地平片(4 mg,Kyowa Hakko Kirin Co.,Ltd,國藥準字:J20171014)治療,4 mg/次,1次/d,早餐后口服。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心脈通膠囊(0.48 g/粒,貴州益佰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60448)治療,3粒/次,3次/d,餐后口服。兩組均連續治療2個月。
1.3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分別評定兩組:(1)中醫證候積分。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和《中醫量化診斷》〔7〕觀察主癥:眩暈、頭痛、膝軟、胸悶,次癥:失眠、心悸、耳鳴、自汗、神疲乏力,舌象:舌胖,舌質暗紫,脈象:脈澀、沉弦。以患者癥狀無、輕、中、重對主癥分別計0、2、4、6分,次癥計0、1、2、3分,舌象和脈象依照無、有分別計0、1分,總分0~43分,評分越高提示病情越嚴重。(2)血壓。使用臂式電子血壓計測量收縮壓(SBP)、舒張壓(DBP)。(3)血管內皮功能及脂蛋白相關磷脂酶(Lp-PL)A2水平。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7600型,日本日立)檢測空腹外周靜脈血樣中內皮素(ET)、一氧化氮(NO)、脂質過氧化物(LOP)及Lp-PLA2水平。(4)動脈彈性功能。使用動脈彈性功能測定儀(CVProfilor DO2020型,美國HDI)檢測臂踝脈搏波傳導速度(PWV)、踝臂指數(ABI)、大動脈彈性指數(C1)、小動脈彈性指數(C2)。(5)不良反應。觀察并記錄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療效評價 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對療效進行3級評定。顯效:中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降低≥70%,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有效:中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降低30%~70%,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無效:中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降低<30%,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臨床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2.0軟件,計量資料均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進行配對t檢驗或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
2.1臨床療效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1.43%,顯效25例、有效39例、無效6例)顯著高于對照組(78.57%,顯效14例、有效41例、15例;χ2=4.538,P=0.033)。
2.2中醫證候積分、血壓 治療前,兩組中醫證候積分、血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中醫證候積分及SBP、DBP均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中醫證候積分及SBP、DBP均較對照組顯著更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血壓比較
2.3血管內皮功能及Lp-PLA2水平 兩組治療前血管內皮功能指標及Lp-PLA2水平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ET、LOP及Lp-PLA2水平均明顯降低,NO水平則明顯升高(P<0.05);且觀察組上述血管內皮功能指標及Lp-PLA2水平改善程度較對照組更顯著(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管內皮功能指標及Lp-PLA2水平比較
2.4動脈彈性功能 兩組治療前動脈彈性功能參數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內比較,觀察組治療后PWV明顯降低,ABI及C1、C2明顯升高(P<0.05);對照組治療后PWV明顯下降、C1和C2明顯上升(P<0.05),ABI無明顯改善(P>0.05)。相比于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PWV顯著更低、C1和C2顯著更高(P<0.05),ABI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動脈彈性功能參數比較
2.5不良反應 兩組均無因嚴重不良反應退出研究者。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7.14%,心悸2例,頭痛、顏面潮紅、胃脘脹滿各1例)與對照組(8.57%,腹瀉、胃脘脹滿各2例、心悸、頭痛各1例)無顯著差異(χ2=0.099,P=0.753)。
中醫認為,高血壓屬“脈脹”范疇,內因先天稟賦不足或精氣衰退,外因飲食不節、勞逸過度、內傷七情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而致病,先以血脈之脹為基本病理,氣血虛或瘀滯均可致運行不利,血脈不暢,脈壓增大,而后導致臟腑之脹,累及心、腦、肝、脾、腎,出現腦卒中、主動脈夾層、眼底出血、眩暈等癥,以血瘀為重要病理特點〔8〕。而在血管內皮功能損傷、血管彈性功能減退等病變過程中同樣有血液循行遲緩、不暢的病理狀態,或因多種原因導致機體氣虛、氣滯致血行無力,血液流注緩慢;或因血脈受寒邪侵襲導致血脈寒凝;或因熱邪虛耗津液導致血液黏稠,血行淤阻而致病〔9〕。故臨床應以活血化瘀為高血壓的基本治則。心脈通膠囊是活血化瘀類中成藥,其方中當歸、丹參、毛冬青可補血養心、活血祛瘀,為君藥;葛根、牛膝可活血生津、補肝養腎,為臣藥;佐以夏枯草、決明子、槐米、鉤藤可明目止眩、清肝瀉火,全方立足于高血壓血瘀這一關鍵病機,標本兼顧,共奏通脈養心、活血化瘀、降壓降脂之效〔10〕。貝尼地平為二氫吡啶類鈣離子拮抗劑,可與胞外的鈣離子拮抗從而降低心肌、血管平滑肌等細胞內鈣離子水平,發揮降血壓作用。本研究表明血脈通膠囊聯合貝尼地平可明顯增強對老年高血壓的療效,有效緩解患者癥狀,降壓效果顯著。
研究認為,血管內皮功能損傷與高血壓的發生發展聯系緊密,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后會上調血管收縮因子、下調血管舒張因子水平,促使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速度加快,降低血管彈性、增加血管壁厚度、重塑血管結構,導致血管外周阻力進一步加大,加速高血壓進展〔11〕。ET、NO、LOP均為常用反映血管內皮功能變化的檢測指標。血管特異性炎癥標志物Lp-PLA2與血管內皮功能之間也存在明顯相關性,但機制尚不明確。有學者認為,Lp-PLA2可能經亞炎癥途徑來介導血管內皮功能損傷,機體Lp-PLA2水平越高反映亞炎癥反應程度越重,血管內皮損傷程度也可能越重〔12〕。本研究表明血脈通膠囊聯合貝尼地平治療可有效降低血清Lp-PLA2水平,明顯改善老年高血壓患者血管內皮功能。這與血脈通膠囊的方藥配伍密切相關,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其方中當歸以阿魏酸為有效活性成分,可調節脂質代謝、抗氧化及自由基清除作用,當歸藤醇提取物還可通過抑制血管內皮細胞中誘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性和表達發揮抗凝血、抗血栓作用,從而保護動脈血管內皮細胞〔13〕;丹參以丹參酚酸類、丹參酮、揮發油等為主要成分,其中丹參酮ⅡA對內皮細胞分泌功能具調節作用,還可通過Rho/Rho基酶系統途徑來緩解波動性高糖誘導的人臍靜脈內皮細胞(HUVEC)損傷,減輕血管內皮細胞氧化應激反應,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另外丹參多酚還可調節8-異構前列腺異素(8-iso-PG)F2α、親環素(CyP)A等基因表達,改善血流動力學及流變學指標,具有動脈損傷內皮保護作用〔14〕;決明子中萘并-吡酮類、蒽醌類物質可抑制血管平滑肌開放鈣通道,對內皮細胞釋放NO的作用進行調節,還可通過調節ET、醛固酮、心內血管內緊張素(Ang)Ⅱ等分泌共同發揮降血壓、降脂質水平的作用,進而改善血管內皮功能〔15〕;鉤藤中的鉤藤堿可通過干預轉化生長因子(TGF)-β1/Smad通路、AngⅡ等通路減輕心臟前負荷,改善動脈血管舒張功能〔16〕;葛根中富含的大豆苷元、葛根素等成分可改善機體脂質代謝、下調血漿血管緊張素、腎素水平、抑制兒茶酚胺代謝,擴張血管,改善血流,從而保護血管功能〔17〕;夏枯草中的多種萜類成分可降低AngⅡ、ET-1水平、上調心房鈉尿肽(ANP)、NO水平,還可阻斷鈣離子在細胞膜內外交互,持久有效地降低機體SBP、DBP〔18〕;三七中人參皂苷Rg1、三七總皂苷(PNS)等也均具有活血化瘀之效,人參皂苷Rg1可降低血小板黏附,抑制血栓形成,避免血管閉塞,PNS可通過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表達等途徑發揮血管內皮功能保護作用〔19〕;以上諸多研究表明,血脈通膠囊中多種有效成分可通過多途徑、多靶點共同發揮改善高血壓患者血管內皮功能之功效。
動脈彈性減退是高血壓靶器官損傷的表現之一,是因動脈彈性組織、內皮細胞等發生損傷共同導致的,會增大外周血管阻力,DBP隨之升高,不利于高血壓病情控制〔20〕。血脂異常是目前國內外公認的動脈彈性功能異變的作用機制之一,其可能經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等脂質浸潤、免疫、炎癥、氧化等途徑損傷內皮細胞、血管平滑肌功能,使增殖遷移、彈性功能降低,進而降低血脈血管彈性,增加各種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21〕。在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調控的基礎上增加對血脂代謝的積極干預,對延緩其血管病變進程、改善預后具有積極作用。血脈通膠囊中決明子富含的蒽醌類物質對機體脂質代謝具有改善作用,還可抑制吸收外源性脂質,提高LDL-C基因轉錄能力抑制膽固醇合成,發揮降血脂作用〔22〕;牛膝中的植物甾酮類、皂苷類、糖類等均可下調血清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具有降血脂功效〔23〕;葛根素也可改善機體抗氧化酶系統功能發揮脂質代謝調節作用〔24〕。本研究表明血脈通膠囊對老年高血壓患者動脈彈性功能有改善作用,這可能與血脈通膠囊的降血脂、血管內皮保護作用等相關。另外,本研究表明在貝尼地平治療基礎上增加血脈通膠囊并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發生風險,中西醫聯合治療安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