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 駱學新
(1浙江中醫(y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yī)學院中醫(yī)內(nèi)科學,浙江 杭州 310053;2紹興第二醫(yī)院腫瘤內(nèi)科)
結直腸癌是我國常見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1,2〕,由于早期缺乏明顯特征,通常確診時已屬晚期,導致患者錯失了最佳手術根治時機〔3〕。而臨床上以化療為主的方法成為老年晚期結直腸癌患者主要治療手段,雖采用化療方案治療可獲得良好療效,但其毒副作用較為明顯,且會導致免疫功能下降,從而影響患者生存質(zhì)量〔4,5〕。因此,積極尋找增效減毒及增強免疫功能的方法成為防治晚期結直腸癌的熱點。隨著中醫(yī)藥的不斷發(fā)展,重視個體化治療,結合患者病勢和病情,剖析發(fā)病病因和病機,辨證治療,聯(lián)合化療方案不僅能夠達到增效減毒作用,同時還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6,7〕。本文探討腸益方聯(lián)合XELOX化療方案對老年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近期療效及對血清硫酸類肝素蛋白多糖(SDC)2、胞裂蛋白(SEPT)9和免疫功能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紹興第二醫(yī)院腫瘤內(nèi)科住院部的老年晚期結直腸癌患者80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65~78歲,平均(71.98±5.56)歲;體重指數(shù)19~28 kg/m2,平均(23.04±1.89)kg/m2;TNM分期:Ⅳa期22例,Ⅳb期18例;腫瘤類型:結腸癌21例,直腸癌19例。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65~79歲,平均(72.38±4.35)歲;體重指數(shù)18~29 kg/m2,平均(22.97±1.92)kg/m2;TNM分期:Ⅳa期23例,Ⅳb期17例;腫瘤類型:結腸癌22例,直腸癌1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納入標準:①經(jīng)影像學、病理學及臨床表現(xiàn)證實為結直腸癌,且均有可測量病灶;②TNM分期Ⅳ期,預計生存期>3個月,卡氏功能評分≥60分;③年齡≥65歲;④臨床資料完整;⑤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發(fā)生遠處轉(zhuǎn)移或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②目前正接受其他生物制劑、抗腫瘤藥物治療者;③嚴重感染性疾病者;④重要臟器嚴重異常者;⑤精神疾病者;⑥化療禁忌者或過敏體質(zhì)者。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XELOX化療方案治療,具體方法:靜脈滴注奧沙利鉑(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337)130 mg/m2,1 d;口服卡培他濱(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3361)1 000 mg/m2,2次/d,1~14 d。觀察組:在XELOX化療方案基礎上口服腸益方,處方組成包括:茯苓15 g、薏苡仁30 g、八月扎15 g、山藥30 g、敗醬草30 g、煅牡蠣30 g、炒白術15 g、黃芪30 g、紅藤30 g、天龍3條、蜂房5 g、藤梨根30 g、虎杖15 g、水楊梅根15 g、太子參15 g、炒白芍15 g、丹參15 g、炙甘草9 g、炒槐米15 g、焦地榆15 g,1劑/d,分兩次服用,200 ml/次。兩組均以21 d為1個化療周期,2個周期評價療效。
1.3近期療效判定標準 近期療效按照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1.1標準〔7〕分為疾病進展(PD)、疾病穩(wěn)定(SD)、部分緩解(PR)和完全緩解(CR),其中病灶完全消失為CR;基線病灶最長徑之和減少30%及以上為PR;基線病灶最長徑之和增加不足20%或減少不足30%為SD;基線病灶最長徑之和增加20%及以上或患者出現(xiàn)新病灶為PD。總有效率(RR)=CR率+PR率。
1.4觀察指標 (1)生存質(zhì)量,生存質(zhì)量以卡氏功能狀態(tài)評分評價,其中以卡氏功能狀態(tài)評分療程結束后增加10分及以上為提高,以卡氏功能狀態(tài)評分療程結束后下降10分及以上為下降,以卡氏功能狀態(tài)評分療程結束后增加不足10分且下降不足10分為穩(wěn)定;(2)血清SDC2和SEPT9表達,采集患者化療前與化療后5 ml外周靜脈血,以10 cm離心半徑,2 000 r/min離心轉(zhuǎn)速,離心10 min,收集血清,置于-20℃保存待測;(3)免疫功能,采集患者化療前與化療后5 ml外周靜脈血,采用美國BD公司流式細胞儀測定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4)毒副反應情況,依據(jù)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不良反應判定標準(NCICTC)4.0分為0~4級。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軟件進行χ2檢驗、t檢驗。
2.1兩組近期療效比較 觀察組近期總有效率(77.50%;CR 5例、PR 26例、SD 8例、PD 1例)顯著高于對照組(52.50%;CR 2例、PR 19例、SD 16例、PD 3例)(χ2=5.495;P<0.05)。
2.2兩組生存質(zhì)量比較 觀察組生存質(zhì)量提高率(80.00%)顯著高于對照組(57.50%;χ2=4.713,P<0.05),而觀察組與對照組穩(wěn)定率(15.00%、30.00%)及下降率(5.00%、12.50%)無統(tǒng)計學差異(χ2=2.581、0.626;均P>0.05)。
2.3兩組化療前后SDC2和SEPT9陽性表達比較 兩組化療后SDC2和SEPT9陽性率均顯著低于化療前(均P<0.05);化療后觀察組SDC2和SEPT9陽性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4兩組化療前后免疫功能比較 對照組CD3+、CD4+和CD4+/CD8+水平均顯著低于化療前(均P<0.05);而觀察組顯著高于化療前(P<0.05);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SDC2和SEPT9陽性表達比較〔n(%),n=40〕

表2 兩組化療前后免疫功能比較
2.5兩組毒副反應比較 觀察組胃腸道反應、骨髓抑制、乏力和肝功能異常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毒副反應比較(n,n=40)
結直腸癌主要是由于大腸黏膜上皮在遺傳或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作用下發(fā)生的一種惡性病變,多發(fā)于直腸或乙狀結腸交界處〔8,9〕。流行病學調(diào)查顯示,結直腸癌發(fā)病率呈逐年增長,且患者死亡率也不斷增長〔10〕。由于晚期結腸癌患者通常失去最佳手術時機,而采用化療方案可延長患者生存期〔11〕。XELOX化療方案是治療結直腸癌患者主要手段,其中奧沙利鉑是一種第三代鉑類抗腫瘤藥物,靶作用部位為DNA,主要通過DNA與鉑原子形成交叉聯(lián)結而抑制DNA的轉(zhuǎn)錄和復制〔12〕。卡培他濱是一種新型的氟尿嘧啶藥物,該藥物具有選擇特異性靶向化療作用。通過口服卡培他濱可快速吸收,轉(zhuǎn)化為中間體5-脫氧-5-氟胞苷,然后再于腫瘤組織內(nèi)催化為氟尿嘧啶,達到治療目的〔13〕。但研究發(fā)現(xiàn),XELOX化療方案雖可延長患者生存期,但其毒副反應明顯,且在殺滅腫瘤細胞同時會殺滅正常細胞,從而導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14〕。因此,針對晚期結直腸癌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法尤為重要。
中醫(yī)學認為結直腸癌屬“積聚”“腸風”范疇,認為其病因是由外感六淫、飲食不節(jié)、情志失調(diào)等多種因素致正氣虧虛、氣血失調(diào)、毒邪蘊結大腸而發(fā)本病〔15~17〕。因此,應以清熱解毒、健脾益氣、活血祛瘀為治療原則〔18〕。腸益方中,茯苓健脾利水滲濕;薏苡仁健脾利水消腫,滲濕止瀉;八月扎疏肝理氣,活血止痛,除煩利尿;山藥健脾補氣;敗醬草清熱解毒,祛瘀止痛;煅牡蠣收斂固澀,制酸止痛;炒白術益氣健脾,燥濕利水;黃芪補氣升陽,利水消腫;紅藤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天龍解毒散結;蜂房祛風攻毒止痛;藤梨根疏通經(jīng)絡,清熱解毒;虎杖清熱解毒,散瘀止痛;水楊梅根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黨參補益氣血,健脾和胃;炒白芍緩急止痛,補血養(yǎng)血;丹參活血祛瘀止痛;炒葛根解肌退熱,升陽透疹;炒槐米清熱涼血;焦地榆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縱觀全方可奏清熱解毒、健脾益氣、活血祛瘀之功。本研究提示腸益方聯(lián)合XELOX化療方案可達到增效目的,且腸益方聯(lián)合XELOX化療方案可提高患者生存質(zhì)量,下調(diào)SDC2和SEPT9表達及發(fā)揮減毒作用。晚期結直腸癌患者隨著病情進展,免疫功能不斷下降,加之化療會進一步降低患者免疫功能〔19,20〕。因此,評價晚期結直腸癌患者免疫功能尤為重要。T細胞亞群是評價免疫功能重要指標,當CD4+/CD8+比值下降,則說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當CD4+/CD8+比值上升,則說明患者免疫功能增強〔21〕。本研究提示腸益方聯(lián)合XELOX化療方案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