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梅 趙亮亮 孔慶德 張輝
(1吉林大學第二醫院眼科中心,吉林 長春 130022;2長春市九臺區中醫院眼科)
年齡相關性白內障又稱老年性白內障,65歲以上人群的白內障患病率達到60%〔1〕。近年來,人工晶狀體(IOL)不斷發展,白內障手術技術及設備不斷更新,隨之帶來醫療水平的提高。目前白內障手術已進入屈光時代,在行白內障摘除術的同時矯正患者視力,并提高視覺質量,已經成為當前的手術目標。本研究通過觀察Symfony連續視程IOL和ZMB00多焦點IOL植入術后6個月的視力及視覺質量,對比兩者術后視覺功能及滿意度的差異,進一步評估兩種IOL的應用效果。
1.1對象 納入標準:①晶狀體核硬度Ⅱ~Ⅳ級(Emery分級);②眼軸長度21.0~26.0 mm;③4 mm范圍內的角膜規則散光<1.0 D;④角膜內皮細胞計數≥1 500 mm2;⑤Kappa角≤0.5 mm。排除標準:①葡萄膜炎、青光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高度近視等影響術后視力的其他眼部病變;②眼外傷史;③眼部手術史;④懸韌帶松弛或后囊膜不穩定;⑤嚴重的系統性疾病,術后檢查無法配合者。選擇吉林大學第二醫院眼科中心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行白內障摘除聯合IOL植入術患者51例60眼,根據IOL不同分為兩組。其中Symfony組30例36眼,ZMB00組21例24眼。Symfony組和ZMB00組年齡分別〔(62.58±4.34) vs(60.97±6.09)歲〕及性別比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術前檢查 完善包括裂隙燈顯微鏡、眼壓、淚液分泌功能、電腦驗光、裸眼及矯正視力、眼B超、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圖、角膜內皮細胞計數及心電圖、胸片等全身檢查,IOL計算采用IOL Master 700(德國Carl Zeiss公司),根據SRK-T公式及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計算IOL度數。
1.3手術方法 手術均由同一名資深眼科醫生在表面麻醉下進行,采用無縫線超聲乳化技術。10點位做透明角膜主切口,2點位做透明角膜側切口,環形連續撕囊5.0~5.5 mm,水分離晶狀體皮質及晶狀體核,超聲乳化儀乳化晶狀體,灌注吸除晶體皮質,通過角膜緣切口注入IOL,徹底吸出粘彈劑后調整IOL位置,水密切口。術后眼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2 w,左氧氟沙星滴眼液3 w,玻璃酸鈉滴眼液1個月。
1.4評價指標 術后6個月,采用標準視力表測量患者的裸眼遠視力(UCDVA)、裸眼中距離視力(UCIVA)、裸眼近距離視力(UCNVA),檢測距離分別為50 cm、80 cm、33 cm。患者均在同一亮度的環境下進行測量。采用全自動綜合驗光儀(日本TOPCON公司)測量離焦曲線,測量的度數范圍為-4.00~+2.00 D,以0.5 D幅度調節鏡片度數,記錄用不同度數鏡片下患者的遠視力,以附加球鏡度數為x軸、以LogMAR視力為y軸進行繪制。采用iTrace視覺功能分析儀(美國TRACEY公司)分析患者的全眼高階像差及調制傳遞函數(MTF)。每組連續測量3 次,取平均值。采用視功能指數量表(VF-14)評估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記錄患者術后視覺滿意度及脫鏡率。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軟件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χ2檢驗。
2.1術后一般情況 術后患者無明顯前房炎癥反應。人工晶狀體在位居中,術后3個月未發現后發性白內障。術后6個月隨訪,Symfony組有1例發生后發性白內障,已行YAG激光后囊膜切開術,術后視力恢復良好。
2.2術后視力及離焦曲線 術后6個月,兩組UCDVA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Symfony組UCIVA顯著優于ZMB00組(P<0.001)。ZMB00組UCNVA顯著優于Symfony組(P<0.001)。見表1。術后6個月隨訪,2組離焦曲線比較見圖1。Symfony組在+1.0~-2.0 D區間呈連續平穩趨勢,視力均優于0.25,中距離視力優于ZMB00組;ZMB00組離焦曲線呈現雙峰狀,峰值分別在0 D和-3.0 D,且在-2.5 D~-4.0 D區間內的視力優于Symfony組。

表1 Symfony組和ZMB00組術后6個月視力對比

圖1 兩組術后離焦曲線對比
2.3高階像差 術后6個月,iTrace分析儀結果顯示Symfony組的總高階像差及三葉草差低于ZMB00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慧差、球差及二階散光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Symfony組和ZMB00組術后6個月高階像差
2.4MTF值 術后6個月,Symfony組MTF值(0.507±0.111)與ZMB00組(0.546±0.137)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227,P=0.225)。
2.5VF-14評分及滿意度調查 術后6個月,Symfony組和ZMB00組VF-14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91.83±3.85) vs (86.57±6.36)分,t=-3.630,P=0.001〕,提示Symfony組視覺質量優于ZMB00組。Symfony組28例(93%)對術后視覺效果滿意,ZMB00組19例(90%)表示滿意。Symfony組29例(97%)任何情況下無需配戴眼鏡,ZMB00組20例(95%)任何情況下無需配戴眼鏡。
為了給老年白內障患者帶來更高質量的視力及視覺質量,術后達到矯治老視,提高術后脫鏡率的目標,越來越多的多焦點IOL及景深延長型(EDOF)IOL被應用于臨床〔2〕,如雙焦點和三焦點IOL,能夠在每個焦點提供清晰的圖像,提高脫鏡率,但是這些多焦點IOL未能提供真正的全程視力,且部分患者出現眩光、光暈等視覺干擾現象及對比敏感度下降等問題。而且,隨著電腦等電子產品在生活中的日益普及,中間視力日顯重要。近些年,Symfony連續視程IOL在臨床治療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推廣,給廣大白內障患者帶來了清晰的全程視力〔3,4〕,受到臨床醫生的認可及患者的好評。
Tecnis Symfony ZXR00(Johnson,USA)是一種連續視程IOL,疏水性丙烯酸材質,總直徑為13.0 mm,光學直徑6.0 mm〔5,6〕,光利用率可達92%。其前表面為0.27 μm的負球差設計,后表面采用Echelette衍射光柵設計可實現一定范圍內的連續視程,專業的Achromatic消色差技術能夠有效糾正色差,提供清晰的全程視覺質量〔7〕。Tecnis ZMB00(Johnson,USA)與ZXR00的設計相似,光利用率為82%,只是其后表面由29個同心衍射環組成,+4.0 D的近附加,與+3.2 D的框架眼鏡效果近似,因此在30~35 cm距離閱讀時視力最好〔8〕。
本研究說明兩種IOL均可提供優越的遠視力,且Symfony組遠視力更優,研究表明〔9,10〕,Symfony IOL的遠視力不僅比MIOLs好,而且比單焦點IOL好。Symfony組的UCDVA較好反映了衍射光柵結構的優越性,延長了焦點。Cochener等〔11〕在對三焦點IOL與Symfony IOL 的研究結果評估中也有發現,Symfony IOL 有優越的中距離視力及遠視力。但Symfony IOL的“擴展范圍”未能覆蓋近距離,導致UCNVA略有不足〔7〕。盡管如此,Moshirfar等〔12〕的研究發現,Symfony IOL 在近距離視力也可顯示出令人滿意的效果。本研究離焦曲線同樣提示ZMB00組術后近距離視力優于Symfony組。
研究表明,白內障術后眼的部分高階像差會影響術后患者的主觀視覺質量,高階像差的增高可導致視覺質量的下降。人工晶狀體設計者通過減少像差,以盡量減少光暈、星芒和眩光等不良光學干擾現象的發生〔13〕。iTrace視功能分析儀結果顯示Symfony組總高階像差及三葉草均低于ZMB00組,說明Symfony IOL植入術后的高階像差更小,視覺質量更優。Gatinel等〔14〕在對單焦點、多焦點及連續視程IOL的比較研究中發現,Symfony IOL術后視覺不良現象發生率較小、患者的滿意度更高。iTrace顯示,兩組患者MTF值均較高〔1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兩種人工晶狀體均能給老年患者帶來良好的視覺質量。
問卷分析發現,盡管Symfony IOL的近視力欠佳,但其對眼鏡的依賴性并不比ZMB00高。這可能由于Symfony IOL的離焦曲線較為平滑,使患者可以方便地稍微調整閱讀距離,以獲得更好的視力。VF-14是一種可靠有效的測量白內障術后視功能的方法〔16〕,本研究VF-14評分結果提示Symfony組視覺質量優于ZMB00組。
與單焦點人工晶狀體相比,傳統多焦點人工晶狀體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光學干擾現象的發生率,這可能對患者的術后滿意度產生負面影響〔17〕。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對術后的視覺質量滿意度均較高,僅有ZMB00組中2例患者主訴術后夜間視物出現星芒現象,由于大腦皮層具有較強的神經適應能力,癥狀在術后半年左右逐步減輕,無明顯不適癥狀。
綜上所述,Symfony IOL和ZMB00 IOL均能夠有效糾正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患者的老視狀態,提高脫鏡率。Symfony IOL的遠視力和中距離非常出色,離焦曲線平滑,術后像差較低,具有良好的視覺舒適度,對中間視力有明確要求的老年患者(如看電腦、玩棋類游戲、做家務)可推薦選擇。ZMB00 IOL在近視力方面更好,對近距離視力要求更高的老年患者(如讀書、寫字、看手機)可推薦選擇。白內障手術進入到屈光手術時代,要針對不同的患者人群,根據患者的不同需求,進行個性化IOL選擇,達到精準治療的目標,為老年性白內障患者提供良好的視覺質量及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