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WANG Li
(中交一公局電氣化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機電項目管理的核心是采購管理,物資設備采購成本占機電項目總成本的比例隨項目特征、合同金額、所處市場環境的不同而占比不同,但平均占比在40%以上[1]。對材料、設備采購成本的有效控制,可以保障生產任務的順利完成、降低機電項目成本、提高機電項目工程質量、穩固供需雙方合作,從而使機電項目成本支出在合理范圍內浮動。機電項目物資采購管理工作包括編制物資總需求計劃,公開招標物資進行采購尋源,分散小型物資進行限價、詢價采購和供應商選擇、評價等一系列工作。大多數物資設備采購管理人員將采購管理重點集中在采購工作內容中,對風險分析和所處市場環境變化認識不足,而在整個采購管理工作中無時無刻不存在風險,風險管理應該成為采購管理的基石[2]。本文從機電項目物資采購角度出發,通過閱讀大量文獻對其進行歸納建立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并基于AHP-粗糙集法將定性、定量分析相結合,以此得出機電項目物資設備風險評價指標體系綜合權重系數,基于此對風險程度進行描述。
在物資采購風險管理方面,研究學者對物資采購風險管理評價體系專注度相對較高,張玥基于采購準備階段、招標采購實施階段、合同履行和簽訂階段得出了9 個風險因素[3]。盤越燕將物資采購風險因素分為:數量風險、采購價格風險、質量風險、運輸風險、資金風險等5 個風險因素。針對企業發展戰略供應商,奚慧杰提出了一套包括成本、質量、產量、倉儲能力、生產技術水平、售后支持、品牌市場知名度等在內的評價指標體系。肖蕾建立了采購方式、價格波動狀況、技術復雜性、產品生命周期、技術更新速度5 個風險因素。楊建將物資采購風險分為原材料價格、工藝制造、包裝運輸、安裝調試。周燕將物資采購風險分為產品設計風險、原料風險、工藝制造風險。
多數文獻將一般采購風險因素歸納為來自供應商的因素、采購方自身的因素和產品的因素三大類[2]。本文通過文獻研究法對以上文獻進行整理以及考慮機電項目物資設備采購實際情況,將機電項目物資設備采購風險指標進行整理。整理后的指標見表1。

表1 整理后的機電項目物資設備采購風險指標體系
AHP 法由美國運籌學家Satty 于20 世紀70 年代提出,它利用管理者的經驗判斷多個指標間的相對重要程度,并對每個指標求權重系數,結合權重系數得出指標的排序[4]。AHP 法是系統分析的重要工具,它沒有單獨考慮每個指標對結果的影響,而是對其進行系統分析,此法可用于難于完全定量分析的問題中。
2.1.1 建立層次結構模型
AHP 將機電項目物資設備采購風險管理評價結構分為指定的目標層,指標層和子指標層,如圖1 所示。

圖1 AHP 層次結構
2.1.2 建立各指標比較判斷矩陣

2.1.3 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檢驗
第一步:計算最大特征根,由下式求得:

式中,n 為判斷矩陣的行數;
Wi為每行元素相乘的n 次方根;
W 為所求權重。
第二步:計算一致性指標CI 與一致性比率CR:

粗糙集理論由波蘭數學家Pawlak 于1982 年提出。在利用粗糙集計算各評價指標權重之前,需要建立信息決策表,信息決策表是這個信息系統所有的數據的集合。在信息決策表中,不同評價指標的重要性是不一樣的。粗糙集理論可以判斷某一個屬性被移除之后決策屬性表分類的變化情況。如果一個屬性被移除之后,信息表分類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就說明這個屬性是個比較重要的屬性,相反,則說明這個屬性的的重要性較低,它通過屬性約簡來計算指標權重。粗糙集理論可以對不完備、模糊不清的信息進行處理,而且與處理其他不確定性問題的理論具有很強的互補性。粗糙集理論憑借其在處理模糊信息方面的優勢,在指標權重系數計算中取得了良好效果[5]。
①對數據離散化處理,并構建二維決策表。計算二元關系IND(R)。

式中:
A 為條件屬性和決策屬性的集合;
U 為論域;
R 為U 上的等價關系。
②計算決策屬性集D 對條件屬性集S 的正域posS(D)和依賴度:

③計算剔除屬性sj后,新的決策表中決策屬性集D對條件屬性集s-sj的依賴度:

④計算條件屬性對決策屬性集的重要度:

⑤從步驟3 開始迭代,直到計算得到每一條件屬性的重要度。歸一化處理,得到條件屬性sj的屬性重要度,亦即指標權重,記作W′:

通過前述的對項目物資設備采購風險各項因素的分解與描述,采用專家打分法,對上述指標體系進行打分,以此計算權重。將AHP 法得到的權重和粗糙集法得到的權重結合計算綜合權重,以權重之間的偏差平方和最小為目標,最終確定AHP 和粗糙集各自權重系數為0.5。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w″為第i 個指標的總權重,w 是通過AHP 法算出來的權重值,w′是通過粗糙集法算出來的權重值。
考慮能夠提供A 機電項目物資設備的采購的某家供應商,利用前述的交貨期、質量、價格、已完機電物資設備業績、品牌市場知名度、墊資能力六項指標從供應商角度對采購風險進行分析,具體做法為:
為了得到A 機電項目物資設備采購風險評價指標體系的判別矩陣,以電子郵件的形式向A 機電項目的工作人員、技術人員、經驗豐富的專家發放50 份調查表,調查表要求各專家通過對同層次的指標兩兩比較給出重要程度,重要程度按1、2、…8、9 分9 個層次給出評定。問卷收回47 份,回收率達到94%。通過對最終問卷結果匯總處理,得到判斷矩陣:

根據前述權重計算方法,現將求得的各指標權重及一致性檢驗結果進行匯總,見表2。

表2 各指標針對目標的權重系數及一致性檢驗表
邀請10 名專家,發放問卷15 份,評價指標的風險分為低、一般、中等、高、極高等5 個等級,評價集表示為V=(v1,v2,v3,v4,v5)=(1,2,3,4,5),依次對應的評分區間為[0,3.5),[3.5,5.0),[5.0,6.5),[6.5,8.0),[8.0,10]。回收12 份調查問卷,經處理后的決策表見表3。

表3 決策表
由決策表,論域按照條件屬性和決策屬性的等價類劃分分別為:


將其歸一化后得到權重W1=(0.1,0.2,0.2,0.2,0.1,0.2)
將利用粗糙集計算得到的權重系數匯總,見表4。

表4 各指標針對目標的權重系數及一致性檢驗表
③利用AHP 和粗糙集進行綜合權重計算(見式(6)),將計算結果保留三位小數。計算結果見表5。

表5 各指標針對目標的綜合權重系數計算表
通過對上述風險度量,可知對某供應商而言,風險排名依次為價格、質量、墊資能力、已完機電物資設備業績、交貨期、品牌市場知名度。類似的,A 機電項目可針對不同的采購品項制定產品風險系數,并進一步在供應商風險系數與產品風險系數之間尋求綜合風險的表達,以根據風險的大小制定A 機電項目物資設備采購,并以風險認識為基礎開展后續各項工作。
鑒于機電項目物資設備采購工作的戰略性及復雜性,本文提出應在采購工作之初加強對采購風險的認識與分析,并依采購風險狀況制定采購供應戰略并開展各項后續工作。論文在前人研究基礎上,以A 機電項目物資設備采購為出發點對采購風險要素及采購風險度量進行系統分析,并從產品風險和供應商風險兩個方面加以刻畫與描述。在具體的采購風險度量中,本文采用了以AHP-粗糙集相結合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確定不同指標的權重,并表示出供應商風險系數或產品風險系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