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剛
摘要:“火災物證”概括來講就是消防隊伍在火災事故調查中,可有力證明現場火災發生及蔓延、發展的痕跡或物品。對這類物證施以科學、深度的分析,可為消防隊伍判斷火患災情的發生歸因提供科學、真實憑據,合理、正確劃定事故責任。并在此類火災案件中吸取相關工作經驗,針對性設計、推出系列“防災方案”。然而,在火災調查實際工作中,大量因素的負面干擾可導致物證出現損毀,不利于消防隊伍火災調查、事故責任認定等后期工作的完成。對此,消防隊伍應就火災物證損毀的常見原因進行深層次探究、剖析,制定出諸多可行性防范措施,保障火災物證完整性、真實性,增強火災案件處理綜合效率。
關鍵詞:火災調查;物證采集;損毀原因;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X928.7?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6-1227(2022)01-0103-03
火災調查作為處理火災事故的關鍵環節,在該工作中,消防隊伍應多維度保證火災現場有效性物證的精準采集、全面保護,這對案件調查結果起到決定性作用。當火災物證齊全、真實時,才可確保消防隊伍準確、合規的分析、探究出災情發生的主要原因,并將火災發展的過程進行客觀推理,確定火災案件主要責任主體,這有益于事故處理后的現場重建。但因火災事故自身特有的復雜性、特殊性、多變性,難以大量留下可用的災情痕跡;加之由于眾多內、外部多樣元素的消極影響,致使物證可在提取、收集、研究中出現損毀,不能全方位加強事故調查任務執行質量。因此,消防隊伍需就物證的損毀問題重點聚焦,設計出現實性應對方案,維護案件調查工作有序推進。
1? 火災調查中物證損毀的常見原因
1.1? 火災現場勘驗
火災案件現場勘驗就是消防隊伍立足事故形成、蔓延基本過程實況,將現場內各細節部位的詳細燃燒情況及痕跡作為科學憑據,對其仔細查找、精準鑒別、合理提取的動態過程。在現場勘驗中,消防隊伍需挖掘事故起火點及可證明火災發生原因的有效痕跡物證。具體涵括了四個環節,包括環境、初步、細項、專項勘驗。而在此類勘驗工作推進中,引發物證損毀的主要成因有以下幾點:一是消防隊伍在執行環境勘驗工作中,忽視了對周邊外圍增設保護設施或保護力度疲軟,造成周圍群眾等無關人員對事故現場外圍進行了人為破壞?;蛟诂F場外圍位置發現、確定可用物證后的采集工作不當引發的物證損壞等,均可對后續勘驗埋下工作低效或推進困難等消極隱患。二是在火災調查初步勘驗工作中,由于事故現場雜亂、物證較多等客觀原因,導致消防隊伍對可用火災物證及痕跡周圍未及時采用粉筆、白灰實行特殊標記或保護記號。在室外、露天形式的火災現場調查中,對火災痕跡、尸體等較易受天氣、溫度、人為、生態等外部因素破壞的物證,同樣未施以高質保護,也會使得物證提取遺漏、不明情況的無關人員對物證間接損害等不當現象。三是在火災案件細項及專項勘驗工作中,需消防人員對物證開展具體、細化地分析斷定、篩選物證以及對特定物證實施專項勘驗等工作。在此期間,部分消防人員出于自身工作經驗的自信考量,未秉持火災勘驗工作原則、程序、方法等規定執行勘驗工作。做出現場開挖范圍、目標在未清晰確定就貿然翻動土方、搬運物品等不當行徑,致使關鍵物證破碎或遺漏[1]。
除此之外,由于火災事故自身具有的高危險性,大眾處于火患中往往側重自救逃生、救火滅火,使得火災發生現場比較混亂,造成重要火災物證、痕跡被不經意間損毀。此外,消防人員在火災救援中,采用的水槍、水炮等專業消防設施,可對建筑物結構、物品進行損害,以及在挪動、搬運燃燒物的程中,同樣可因救援工作緊張、繁重、高壓等情況,忽視了對現場火災物證的保護,致使其發生不可恢復的損壞[2]。
1.2? 現場物證采集
在火災現場物證采集工作中,一些消防人員就現場原始部位的火災物證、痕跡,在未拍照、錄像取證,或現場火災圖未制作等缺乏固定物證時,就對其隨意挪動、遺棄,皆可造成部分物證在處于原始狀態時就被永久破壞;另外,消防人員選用的物證采集方法、設備裝置不合理,也可導致物證損毀。如采集物證手段強硬、粗魯、簡單,做出“大刀闊斧”“硬拖猛拉”等錯誤行為。而由于固體形態的物證需施以固定,氣態、液態的火災物證則需密封保存、細化分裝等。當消防人員物證保全的意識薄弱時,會出現物證混放、密封不嚴等問題。致使物證損毀,不再具備可用價值,將對火災調查工作的處理帶來消極影響。
1.3? 物證保存送檢
火災物證易受自然天氣,如雨、雪、風、霜;氣候突變,如溫度驟然降低、提高;以及人為因素,如現場勘驗、開挖、提取、保管不當等多樣因素的負面作用形成難以復原的損壞。這就需要消防隊伍側重火災物證采集后保存、保管工作的完成質量,杜絕重要物證發生不可逆的損毀。例如在火災物證儲備、待檢中,消防人員淡化了周邊環境、濕度、溫度等各類條件的干擾,未對物證施以針對性保護措施,使得污染、損壞、變質、損耗等物證大量涌現,最終造成物證不能繼續應用。
當容器、設備、構件殘片等火災物證未得到正確保管、有效密封,長時間暴露在外部環境中,可使其被自然物質長期腐蝕,發生生銹、外層脫落等損壞,造成物證表層附著物、火災痕跡無法恢復;此外,火災物證盛放的器皿選用錯誤同樣可使其出現彎曲、變形等本質變更問題;火災調查工作記錄,如勘驗筆記、詢問筆錄以及火災事故鑒定結果、工作檔案等缺乏妥當保存,均可對火災調查整體工作效率產生不必要的負面作用。
1.4? 其他因素
由于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使得各地火災事故調查工作綜合質量良莠不齊。一些城市整體發展滯后的地區消防隊伍,消防專用設備、設施存在大量落后的現象,消防人員自身業務能力未及時加強、優化等,皆可使火災物證損壞。另外,個別火災案件處理周期較長,從火災物證自現場提取到后續在法庭出示通常需較長時間。在該時間段內,因部分地區的消防隊伍專項物證保管室的成立缺失,消防人員將關鍵物證留存不當,可造成火災事故發生原因判定時不能及時準備物證,限制火災案件處理時效。缺乏專屬人員管理、檢查、整理已采集到火災物證,衍生出質變、損毀、無效等問題可能性較高[3]。
2? 火災調查中物證損毀的防范措施
2.1? 注重火災現場保護
現場勘驗工作的高質完成需建立在火災事故現場的有力保護基礎上,部分特殊性火災案件需反復勘驗。對此,消防隊伍在清理、移動現場物品或可用物證時,應在正式操作前完成清晰的攝影攝像工作,將其原始形態細化保留。為在火災案件現場勘驗中減少、規避物證的損毀,消防人員需在實際工作中強化對事故現場的維護、保護力度,著重將其長期維持于滅火后的初始狀態。為后期火災物證的大規模采集提供有力支持及便利要素,大幅增強現場勘驗執行效率,保證火患發展實況推理工作的有序開展。這就需要消防人員在現場勘驗工作中,全面、細化地整理現場現有物證,防止物證、痕跡在采集中出現損毀。在搬動物品或物證工作時,消防人員應事先對其進行不同角度的拍照,以視頻、圖片的載體形式保留、保存火災事物現場的物證資源[4]。
2.2? 依法推進物證采集
為提升火災案件物證采集、提取、分析等工作推進的有序性,防止重大調查誤差、錯誤的出現。消防人員需嚴格遵循我國就“火災調查”明確出臺、下發的法律法規實行合法、合規的火災物證收集工作。按照火災調查結果的實際現況,調查工作需進入民事、刑事、行政訴訟的法律范疇。因此,消防隊伍在開展火災物證采集工作中,不僅應遵守我國《消防法》《火災事故調查規程》等有關規定,還需根據遵守《訴訟法》的相應指導。
如在火災事故實地勘驗中,現場消防人員人數應在兩人以上。在必要時,還需案件當事人在場等。當消防部門將法律法規設定為火災物證采集工作的基本準繩,依托各類規章規定有計劃、有組織地完成法定程序的物證采集、提取、保存、分析等工作,才可最大化保證物證資源完整性、真實性。預防其被不可逆的損毀,為后續火災案件處理工作創造可靠、科學的依據。
2.3? 強化物證收集保護
消防隊伍在火災事故現場提取、篩選有效性火災物證時,無論是選用傳統、前沿、常規的工作手段,或是在現場內部提取具有代表、特殊性痕跡時,均應注重物證采集工作中的保護成效。消防人員應在火災物證正式收集前,對其施以必要性的加固工作,規避物證在提取中的變動、污染等不良問題發生,確保其整體性。
例如,消防人員在事故調查中,貿然提取物證,未對其以照相、攝影、筆記等形式就物證采集細化性時間、地點、原始情況等實行記載,同樣忽視見證人的多方現場印證,均可對火災物證采集工作的合法、合規性產生質疑。對此,消防人員應將“先固定、后采集”的根本性原則全程貫穿于現場物證采集工作中,將操作人、物證形式、保護措施等細節內容逐一記錄。在保障火災物證完整性、安全性的同時,提高其合法、有效性,充分發揮“物證”的鑒定價值、效用。
2.4? 變更物證保存形式
采集火災事故物證工作可細致分為發現、提取、保管這三大程序,其作為火災調查的核心、基礎工作,具有互相區別卻又相互連接的客觀關系。精準發現火災現場物證是開展物證提取工作的前提要素。保管物證則是展示物證作用的關鍵保障。因此,消防隊伍在火災物證正確提取后,應根據其實質屬性采取針對性、合理的保管措施完成分裝、保存工作。例如使用恰當規格的容器承裝,分類分裝及標注物證案件名稱、經手人姓名、時下狀態、存放時間等。
2.5? 制定物證保護制度
目前,我國就消防領域火災調查工作頒發的技術規程、法律規定仍存在部分漏洞,導致損毀物證成本較低,物證破壞問題屢見不鮮。對此,制定、完善我國火災物證保護制度至關重要。通過強制性法律規定,可高效約束消防隊伍在火災物證采集工作中做出惡意損毀物證及忽視物證保護的不當行為。以合理性處罰制度,如追責、懲處等手段,可跨越增強消防人員火災調查綜合工作能力,牢固樹立火災物證保護意識[5]。
2.6? 成立物證保管部門
為保證物證可長時間安全保存,消防隊伍應在內部增設火災物證專項管理部門,要求其定期保養、管理、檢查物證完好性,確保后續物證分析工作可順利展開。例如一些火災案件的復雜程度較高,需要物證長時間由消防部門妥善保管。在此期間,為維護火災物證整體性,預防其變形、變質、損毀,消防隊伍應組建專項物證保管部門,以合規性管理機制、制度落實部門內部管控。由專人對火災物證進行日常管理,定期對其實行科學、細化檢查、整理。嚴格管控進出物證保管室的消防人員,對其執行登記管理。并且,物證保管部門應對全部物證完成管理記錄,在移交、轉移物證時,應仔細核對其與標記是否完全相符。在審核確定后,應將物證移交實況逐一記載,如辦理時間、人員、物證內容等,可使火災物證在法庭正式出示前,始終處于嚴密、謹慎、合法的保管中,預防物證調換、損毀、變更等不良情況發生,保障其真實、可靠性。
2.7? 加強消防人員素質
火災調查作為一項技術性、科學性、程序化、系統性的基礎工作,其廣泛涉及了自然、社會、法律、經濟、建筑等專業領域。所以,消防人員應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強化自身火災物證保護意識、積累物證采集工作經驗、儲備物證保護專業知識,可熟練、靈活操作多樣科技方法保證火災物證采集、保護工作的實效性。因此,消防隊伍需提升對消防人員職業業務技能、素質培養的重視程度。通過“師傅帶徒弟”、邀請領域專家培訓、選派人員前往高等院校學習、定期業務考核等多元渠道,鼓勵消防人員自主學習前沿性火災調查專業理論知識,提高其綜合能力素養、業務水平。
2.8? 引用先進設備技術
因現場勘驗工作的重要性,消防人員應加以針對性關注。著重選擇、應用各類輔助設備、技術,增強勘驗工作推進的綜合質量,保障火災案件處理時效性。對此,可將新一代、先進性設備、技術引入消防隊伍內部,預防火災物證被直接、間接損毀,為火災物證采集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例如“視頻分析技術”,消防人員正確運用該技術后,可依靠其過濾靜止畫面的技術優勢迅速捕捉到火災事故現場內部人員活動、火患蔓延的動態畫面;還能夠操作其圖像重疊技術,清晰還原肉眼不能逐一識別的具體畫面,節省消防人員火災事故調查工作的時間、精力,強化物證采集效率[6]。
3? 結語
綜上所述,物證損毀是現階段消防隊伍在火災調查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制約了案件處理成效的提升。文章通過研究、調查,簡要分析了當前火災物證常見性損毀原因,著重闡述了可行性防范措施,旨在為消防隊伍提供案件處理工作新思路,有力保證火災事故中當事人主體的合法、合規權益。另外,因我國火災事故調查領域的創新變革、長遠發展,消防隊伍綜合職業能力的不斷加強,以及現代化軟、硬件設備、技術大規模引進于火災調查工作中,可以預計,火災物證損毀這一長期存在的不良問題將得到更為完善、科學的解決。助推我國消防事業實現發展新突破,多方位為大眾營造出安全、有序、可靠的公共消防生活環境,確保社會運轉秩序穩定、有序。
參考文獻:
[1]劉穎軍.火災調查中物證損壞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討[J].消防界(電子版),2021,7(04):68-69.
[2]蔣博園.談火災調查中的物證損壞原因及防范措施[J].產業科技創新,2020,2(05):127-128.
[3]邢金玲.火災調查中物證損壞原因及防范措施分析[J].消防界(電子版),2021,7(02):67-68.
[4]韓茂龍.火災調查中物證損壞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討[J].今日消防,2020,5(10):105-106.
[5]郭世琦,曹杰偉.火災調查中物證損壞原因及防范措施探析[J].今日消防,2019,4(11):29+31.
[6]潘錦凱,賴思穎.火災調查中物證損壞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討[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8(07):28+30.
Discussion on the damage causes of physical evidence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in fire investigation
Li Xinggang
(Haidian District Fire and Rescue Brigade,Beijing? 100089)
Abstract:Fire evidence refers to the traces or objects that the fire and rescue team can effectively prove the occurrence, spread, and development of a fire during fire investigation of the accident. Scientific and in-depth analysis of this type of physical evidence can provide scientific and true evidence for the fire and rescue team to determine the attribution of the fire disaster, and reasonably and correctly delineate th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accident. Also it can learn relevant work experience in such fire cases, design and launch a serie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Plan". However, in the actual fire investigation work, the negative interfere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factors can lead to the damage of physical evidence,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completion of the fire investigation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accident. In this regard, the fire and rescue team should conduct in-depth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ommon damage causes of fire evidence, and formulate many feasible preventive measures to ensure the integrity and authenticity of fire evidence, and enhance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fire case handling.
Keywords:fire investigation;evidence collection;reason for damage;
preventive measure
3317500338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