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明 梁曉飛 黃 強 李寶寧 范趙斌 史盈鴿
(1.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新疆 庫爾勒 841000;2. 西安摩爾石油工程實驗室股份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65)
某輸氣管線有油水氣體冒出,挖開后發現,系管線彎管發生刺漏現象。該彎管材質為L360NCS,規格為Φ219.1×8.8mm,投運時間2010年1月,設計壓力9.9MPa,運行壓力3.1MPa,設計溫度80℃,運行溫度30℃,產油量0.03t/d,產氣量168626m3/d,產水量3.92t/d,進站天然氣二氧化碳和硫化氫含量如表1所示。
為了明確該彎管的開裂原因及失效機理,避免此類現象再次發生,提高輸氣管線的使用壽命[1-3],本研究通過宏觀分析、理化性能、微觀分析、腐蝕模擬試驗等確定該彎管開裂失效原因。
該彎管樣品總長度約為1220mm,彎管的中性面存在裂紋,裂紋沿軸向方向。對彎管進行磁粉探傷,其中性面存在1條軸向裂紋,裂紋長度為165mm,其他區域無裂紋,形貌如圖2所示。

圖2 彎管樣品及表面裂紋形貌
將彎管沿軸向剖開,發現裂紋已穿透整個壁厚,內壁裂紋附近腐蝕較為嚴重,形貌如圖3所示。

圖3 內壁裂紋附近腐蝕形貌
將該裂紋機械打開,形貌如圖4所示,根據裂紋紋路的收斂方向可以確定該裂紋起源于內壁腐蝕坑,且存在多個裂紋源;裂紋源區顏色較深,表面覆蓋黑色腐蝕產物。

圖4 機械打開后裂紋形貌
分別在所送彎管彎曲段內弧側、中性面、外弧側取標距寬度12.5mm縱向板狀拉伸試樣、尺寸為5×10×55mm的縱向夏比V形缺口沖擊試樣以及高度為15mm的布氏硬度試樣(在直管段取樣進行對比),結果如表2、表3所示。

表2 拉伸及沖擊性能試驗結果

表3 布氏硬度試驗結果
由結果可知,彎曲段的內弧側、中性面、外弧側的抗拉強度、屈服強度、伸長率均不滿足GB/T 9711-2011對L360N的要求,屈強比、縱向沖擊功均滿足GB/T 9711-2011對L360N的要求。彎曲段內弧側、中性面、外弧側硬度較高,最高可達406HB,直管段的平均硬度為172HB。
分別在所送彎管樣品的直管段、彎曲段內弧側、中性面、外弧側取樣,金相顯微鏡下觀察其組織,發現彎曲段內弧側、中性面、外弧側組織均為馬氏體,直管段組織為鐵素體+珠光體,形貌見圖5所示。

圖5 金相組織
在彎管內壁刮取粉末樣品,通過X射線衍射分析其物相組成,分析結果如圖6所示。由結果可知,彎管內壁垢層的主要物相組成為:FeS、SiO2、CaCO3。

圖6 彎管內壁垢層物相分析結果
在裂紋部位取樣,金相顯微鏡下觀察其形貌,發現裂紋呈樹枝狀,附近的組織為馬氏體,且裂紋的擴展方式為穿晶,形貌見圖7所示。

圖7 裂紋形貌
在裂紋上取樣,掃描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其微觀形貌,如圖8所示。由圖可知,裂紋的微觀形貌為解理特征。

圖8 裂紋微觀形貌
裂紋源區存在腐蝕產物,對其表面進行能譜分析,由結果可知,源區斷口表面主要含有元素為Fe、O、S。
依據NACE TM0177-2016《金屬在硫化氫環境中抗應力開裂和應力腐蝕開裂的標準試驗方法》,分別在L360NCS彎曲段、L360NCS合格樣(直管段)上取樣進行硫化氫應力腐蝕試驗。
試樣規格:67.3×4.57×1.52mm,共4組。
試驗溶液:NACE TM0284-2016中溶液A(5.0wt%NaCl+0.50wt%CH3COOH)。通入混合氣總壓力為4MPa,通入氣體組分及試樣編號情況如表5所示。加載應力為85%規定最小屈服強度。試驗時間為720h。
試驗結果如表5所示,由結果可知,L360NCS彎管樣在試驗過程中發生斷裂,且腐蝕嚴重;而L360NCS合格樣(直管段)未發生斷裂,但腐蝕較嚴重。

表5 應力腐蝕試驗結果
綜合試驗結果可知,裂紋起源于內壁腐蝕坑底部,呈樹枝狀擴展;裂紋源區表面覆蓋黑色腐蝕產物,腐蝕產物的主要物相為FeS;裂紋的微觀形貌為解理特征。結合管道輸送天然氣中H2S含量較高(最高可達51000ppm),推測該彎管開裂屬于硫化氫應力腐蝕開裂。
下面對其開裂的主要原因進行分析。
(1) 該彎管材質為L360NCS,其直管段組織為鐵素體+珠光體,硬度低于234HB,滿足NACE MR 0175-2015《石油天然氣工業-油氣開采中用于含H2S環境的材料第1部分:抗開裂材料選擇的一般原則》的要求(碳鋼和低合金鋼可接受的最大硬度為22HRC,換算為布氏硬度,為234HB),對硫化氫介質敏感性不高。然而,彎曲段的組織全為馬氏體,硬度最高可達406HB,遠高于234HB,對硫化氫介質較為敏感;
(2)彎管產生硫化氫應力腐蝕開裂包含2個必需因素,一是內部因素,材料本身對硫化氫敏感;二是外部環境因素,與含H2S的游離水接觸[4,5]。
該管線運行過程中產水量3.92t/d,這些水分聚集于管道底部;輸送天然氣中H2S含量較高,H2S溶于管道底部的游離水,對金屬基體產生腐蝕作用;具備外部環境條件。彎管的彎曲段組織全為馬氏體,硬度較高,對H2S較為敏感,符合內部因素條件。由此可知,該彎管的彎曲段底部同時滿足了這兩個條件,最終發生H2S應力腐蝕開裂;
(3)彎曲段的內弧側、中性面、外弧側的抗拉強度和屈服強度均遠高于GB/T 9711-2011要求的上限,硬度值遠高于NACE MR 0175-2015要求的上限,且沖擊吸收功較低,這些性能指標是彎曲段的外在表現,對應的內在因素為彎曲段組織全為高硬度、低韌性的馬氏體;
(4)硫化氫應力腐蝕試驗表明,所送彎管的彎曲段試樣在硫化氫環境下全部發生應力腐蝕斷裂,而直管段均未應力腐蝕開裂。顯然,該彎管的彎曲段抗硫化氫應力腐蝕開裂能力極差,不適用于含有硫化氫的環境中。
彎曲段與直管段的區別是彎曲段經歷過熱煨彎處理,據此推知該彎管的熱煨彎工藝不合理。
綜合上述分析,可以推知該彎管開裂的主要原因為:該彎管熱煨彎工藝不合理,導致彎曲段產生大量的馬氏體組織,馬氏體組織硬度較高,對硫化氫應力腐蝕開裂較為敏感;該彎管輸送的天然氣中含有游離水和硫化氫,硫化氫溶于游離水,對金屬基體產生應力腐蝕作用,導致彎管發生開裂。
(1)該彎管開裂失效的機理為硫化氫應力腐蝕開裂;
(2)該彎管開裂的主要原因為:該彎管熱煨彎工藝不合理,導致彎曲段產生大量的馬氏體組織,馬氏體組織硬度較高,對硫化氫應力腐蝕開裂較為敏感;該彎管輸送的天然氣中含有游離水和硫化氫,硫化氫溶于游離水,對金屬基體產生應力腐蝕作用,導致彎管發生開裂;
(3)依據NACE MR 0175-2015《石油天然氣工業-油氣開采中用于含H2S環境的材料第1部分:抗開裂材料選擇的一般原則》,對用于H2S環境的碳鋼和合金鋼,硬度控制在HRC22以下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