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二將





“讓你聽見你想聽見的,讓你看見你想看見的。Joi能滿足你的一切幻想。”
在2017年上映的科幻電影《銀翼殺手2049》中,主角K一個人站在天橋上,眼前是一個巨大的藍發Joi的影像。電影中,K與Joi都不算真正意義上的人類,K是復制人,擁有和人類一樣的血肉之軀,還植入了人類的記憶;而Joi,只是一個活在投影中的虛擬影像,永遠無法觸碰到自己的愛人,甚至電影之外,觀眾還在為Joi是否擁有自主意識而爭論不休。如果說K這樣的復制人離我們還太過遙遠,那么Joi呢?我們也能像電影中一樣,擁有屬于自己的Joi嗎?
當數字人走進生活,虛擬的光影照進現實
1982年,以日本動畫《超時空要塞》中的角色林明美為原型,包裝誕生了世界上第一位虛擬歌手,其專輯也成功打入當時的知名音樂排行榜。進入21世紀,初音未來、洛天依等二次元虛擬歌手漸漸走進人們的視野,并在年輕人中掀起新的文化風潮。隨著技術的革新,數字人的探索也不再只停留在二次元形象上,而是朝著超寫實的人類形象發展,MetaHuman應運而生。
2021年5月20日,一個名為AYAYI的超寫實數字人,在某生活方式平臺上以一張光影證件照與現實世界打了聲招呼,宣布了自己的到來。這張照片很快傳遍各大網絡平臺,AYAYI的首發帖閱讀量近300萬,一夜間漲粉近4萬。網民中有的驚嘆AYAYI令人驚艷的外形,有的模仿起了她的妝容,甚至有人因為太過驚訝而開始質疑其真實身份。獲得極高的網絡知名度后,AYAYI的商業版圖也隨之鋪開——入職阿里,成為天貓超級品牌日的數字主理人;以數字策展人的身份與眾多藝術家策劃展會,并計劃開設潮牌實體店;簽下眾多品牌代言。可以說,AYAYI的到來,為國內商業市場帶來了更多想象空間。
而在國外,更多超寫實數字人活躍在各個網絡平臺上。LilMiquela在社交平臺Instagram上擁有超過300萬粉絲,她的人物設定是一位住在美國洛杉磯的20歲巴西、西班牙混血女孩,她的職業是模特和歌手。與AYAYI一樣,LilMiquela也是時尚的寵兒,你能在她身上看到各種國際大牌,她還登上了紙媒的封面。相比AYAYI,LilMiquela以數字人的身份在社交媒體上亮相的時間更長,打造出的人設也更為豐富飽滿。其是否為真人甚至在網絡上引起了一場不小的風波,直到一個黑客黑進了LilMiquela的社交賬號,LilMiquela的真實身份之爭才塵埃落定。
除了AYAYI和LilMiquela,如虛擬超模ShuduGram、日本虛擬偶像imma等活躍在社交媒體上的數字人,正以她們的虛擬之軀,悄然改寫著現實世界的商業規則。
不斷出現的超寫實數字人背后,是日漸強大的技術生產力。
2021年年初,游戲制作公司EpicGames公布了一款名為MetaHumanCreator的數字人創建工具。根據官方頁面的介紹,MetaHumanCreator收錄了大量真人的表情、皮膚紋理、五官等的數字資料,即使是一個技術小白,也能借助這一工具在短時間內創造出一個超級逼真的數字人形象。
2021年8月13日,英偉達公司CEO黃仁勛借助自家公司研發的一款圖形和仿真模擬工具Omniverse,實時渲染出了14秒能夠以假亂真的虛擬場景,成功騙過了全世界的觀眾。沒人發現這場108分鐘的演講中穿插著14秒虛擬影像。在這14秒中,演講的老黃是假的,場景中的廚房、家具、玩具等所有的一切都是假的。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技術的持續發展,數字人能夠落地的場景將越來越多,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也將越來越深刻。
隨著國內大型互聯網游戲公司陸續布局元宇宙和數字人領域,最早誕生于游戲場景的數字人技術在游戲行業中又有什么新進展呢?
騰訊算是國內較早布局數字人領域的公司之一。早在2018年,騰訊旗下的NExTStudios就公布了一個名為Siren的高保真虛擬數字人。憑借EpicGames公司提供的實時渲染技術和CubicMotion公司提供的動態捕捉技術,動作捕捉裝備可以模仿任何人的表情和動作,任何真人也都可以借此成為下一個數字人。2021年4月,騰訊聯合新華社發布全球首位數字航天員小諍。小諍的職責是面向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深空探測工程等中國航天的重大項目開展新聞報道,并進行航天科普傳播等工作。NExTStudios沉淀數年的實時高保真數字人技術這一次得到了集中體現。
隨著小諍的正式問世,騰訊所描繪的“超級數字場景”概念也一同浮上水面。按騰訊副總裁的說法,游戲這種“超級數字場景”是人類千萬年來積淀的文化、科技和想象力,向虛擬世界的一次大規模遷徙……持續的技術革命和思維革新,一定會讓游戲更好地連接虛擬與現實。
另一家大公司網易則在2017年成立伏羲人工智能實驗室,專注游戲與泛娛樂AI的研究和應用,研究方向包括虛擬人、強化學習、圖像動作、自然語言和云計算平臺等。
目前,網易伏羲已經在數字人與游戲的結合上做了不少嘗試。比如2021年11月,網易以古風網游《逆水寒》中的角色形象為原型,在杭州中國絲綢城集中落地了一批虛擬數字人,通過虛擬講解員、虛擬詩人、虛擬舞者等形式,為游客打造交互感更強的沉浸式體驗場景。
2021年,網易還完成了對次世文化的戰略投資。后者是一家專注于虛擬人生態的文化產品公司,曾打造了翎、國風元氣少女南夢夏、虛擬男模ASK等多個超寫實數字人。
2021年9月,華為基于數字內容生產線,通過自動建模、語音驅動和渲染加速等技術,打造了華為的第一個虛擬數字人云笙,并讓其作為新員工入職華為云。盡管華為沒有公布太多有關云笙應用場景方面的細節,但背靠云技術和華為在硬件方面的實力,其想象空間十分可觀。
總的來說,雖然各家互聯網、科技大公司動作不斷,但不管是受限于技術還是落地場景,數字人在游戲行業都還處于起步階段,僅僅作為概念在進行普及和推廣。
數字內容由數字人驅動,但落地場景還需持續探索
你可能已經發現了,對現在的游戲公司來說,其實還沒有那么迫切的需求去創作一個超寫實數字人。你甚至還會認為,對習慣了卡通或二次元形象的游戲玩家而言,能不能接受超寫實的數字人都是一個問題。如果非要為超寫實數字人尋找應用場景,或許就應該像其他紅遍網絡的虛擬偶像那樣去做營銷和品牌宣傳。
但如果你注意到了全面崛起的Z世代(指1995~2010年間出生的一代人,自出生起就與網絡信息時代無縫連接)的需求,以及虛擬人物之于新生代用戶的意義,或許又會把數字人擺回一個相當重要的位置。
有內容從業者認為,大火的虛擬偶像和潮流手辦玩具實際上代表著Z世代的消費力已經成熟,而大概念上的數字人顯然是一個更廣義的消費風口。既然視頻和直播需要多元化,那么作為新形式的虛擬偶像、數字人必然是內容生產者都要搶占的流量高地,不然你就很難抓住下一代用戶。更何況,客觀而言,前沿科技的發展勢頭已經不可阻擋。
在一家硬件開發商看來,當下數字化浪潮的發展趨勢十分明顯,而數字內容又一定需要數字人,既然是數字人,那不管是虛擬偶像、虛擬客服,還是動畫內容、虛擬社交,就都需要數字人技術。作為從業者,就需要抓住最終需求和基本價值,用輕便的方式去驅動它。
一位資深從業者也說,很多人的注意力被超寫實數字人吸引了,錯以為這是2021年突然出現的,但實際上相關技術一直在積累,一直在往上走。從一個大一點的概念來講,數字人其實一直在慢慢發展,比如早先是二次元的虛擬形象,隨著技術的慢慢成熟,行業才在2021年看到這樣一種超寫實的虛擬數字人。不過目前,受制于技術和成本,即便數字人在外觀上做到了惟妙惟肖,也很難像真人一樣動起來。
就拿黃仁勛的虛擬替身來說,為了打造這段僅僅時長14秒的虛擬影像,英偉達使用數百臺數碼相機,從多個角度為黃仁勛拍攝了數千張照片,并雇傭一名專業演員模仿黃仁勛的演講動作,進行了長達8小時的動作捕捉。據英偉達方面透露,為了這段虛擬發布會影像,他們總共動用了34位3D設計師和15位軟件工程師。
因此,對大多數互聯網廠商來說,是否入局數字人領域,應當在充分考慮自身定位和用戶需求后再做決斷。有沒有急切的需要,有沒有合適的應用場景,能承載哪些內容……這些因素都需要謹慎思考。
從虛擬偶像到賽博朋克,為何我們對數字人如此熱衷
工業時代以來,人類越來越執著于科技的力量。
轟鳴聲響徹歐洲的蒸汽巨獸和彌漫英倫的黑色煙霧讓人類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掌握了改造天地的偉力;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的宇宙探索熱,又讓人類對宇宙探險無比神往,也由此涌現了大量暢想星際漫游的作品,誕生了科幻小說的黃金時代;蓬勃發展的計算機技術及信息高速公路,則早早將科幻小說家和讀者帶入賽博世界;原子能的發現更是讓人類空前膨脹,有些人甚至開始懷疑我們是否已染指造物之力。
科技曾無數次改變你我的生活,延展人類對未來生活的想象。但近二三十年來,人類很少看到新興的科學概念,以至于不少人戲稱人類的基礎科學已經被三體人派出的智子鎖死了。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我們看到神奇的超寫實數字人會如此雀躍,繼而沉浸在科技帶來的震撼中不能自已——這是一個無限接近真人的虛擬形象,是其他任何數字呈現形式無法比擬的。倘若這樣一個“人”有朝一日出現在互聯網上,任誰都一定無法遏制自己想去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從某種意義上說,創造一個數字人,也許實現了人類內心深處的創造欲,創造出一個近似真人的虛擬形象,并希望這個“人”擁有理想的形象、完美的人設,以便寄托我們微妙的情感。我們甚至期待這個“人”會出現在自己身邊,能夠自由行動,甚至真正擁有與人溝通的“智能”。
更讓人無比好奇的是,當這樣一個“人”進入我們的真實生活,可能會對人類的現實生活產生何種影響。試想一下,現在你手上戴著一塊智能手表,你只需要輕輕一按,手表里就會憑空出現一個可以和你互動的形象,雖然無法在物理層面實現觸碰,但從視覺上,你已經沒辦法分辨出這個形象到底是一個全息影像還是真人。
這樣的畫面聽起來實在太過遙遠,就像科幻電影《銀翼殺手2049》和《賽博朋克2077》,仿佛只應出現在科幻題材的電影和游戲當中。但也正是因為其如夢似幻,人類才夢寐以求,恨不得立馬要置身數字人環繞的世界。
網易伏羲AI虛擬人首席專家丁彧曾在名為《數字人的前生今世與未來》的主題演講中對數字人的未來做過判斷:當有關數字人的技術無限強大,在那個時候,數字人的未來一定是無限地、充分地服務人類。
他還對數字人的未來做了進一步暢想:當腦電技術進一步發達時,生物人與數字人的交流可能不再是以視覺和聽覺的方式進行,而是通過腦電信號。我們的觸覺、感知、情感、性格、愛好、習慣、記憶,這些看不見、聽不見,卻真實存在的生物信號都可以被傳遞。在更遠的未來,數字人還可能幫助人類越過生命的界線,讓失去物理生命的人繼續活在數字世界中。
數字人對人類的意義究竟是什么?是人類對虛擬技術的終極追求,抑或只是在追逐一場夢幻泡影。答案或許并不重要,畢竟居里夫人說過:“人類看不見的世界,并不是空想的幻影,而是被科學的光輝照射的實際存在。尊貴的是科學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