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行為觀察法的游客游憩行為與環境偏好研究

2022-03-12 04:14:18王梓凌楊鈞寧鄒誠鄧詩靖林潤澤李霄鶴
湖北林業科技 2022年1期

王梓凌 楊鈞寧 鄒誠 鄧詩靖 林潤澤 李霄鶴

摘 要: 以三明市如意湖濕地公園為研究對象,采用游憩行為觀察法、核密度估算法、問卷調查法,分析游客的游憩行為與環境偏好及其影響因素,探究游客在三明市如意湖濕地公園中游憩的時空分布規律。結果表明:老年游客偏好在林下空間及主要景觀節點處,以舒緩的游憩方式進行游憩;中青年游客的游憩目的以游覽觀光為主,偏好在濱水空間及景觀視線良好處進行游憩;青少年游客喜歡挑戰性活動,偏好在娛樂空間進行游憩。基于此,提出以不同游憩群體的行為特征與環境偏好相結合為導向的我國城市濕地公園管理發展規劃和游憩環境改善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 風景園林;游憩行為;環境特征;三明市如意湖濕地公園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020(2022)01-0044-08

Tourists’Recreation Behavior and Environmental Preference Using Behavior Observation Method:A Case of Ruyi Lake Wetland Park in Sanming City

Wang Ziling Yang Junning Zou Cheng Deng Shijing Lin Runze Li Xiaohe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21)

Abstract: Taking Sanming Ruyi Lake Wetland Park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recreational behavior observation method and nuclear density estimation method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creational behavior,environmental prefere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ourists,and explor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law of tourists’ recreation in Sanming Ruyi Lake Wetland Park.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lderly tourists preferred to relax in the understory space and main landscape nodes;The recreation purpose of young and middle-aged tourists was mainly sightseeing,and they preferred to have a good recreation in the waterfront space and landscape sight;Young tourists like challenging activities and preferred to have a rest in the entertainment space.Based on thi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urban wetland park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recreational environment in China guid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environmental preferences of different recreational groups.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recreational behavior;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Sanming Ruyi Lake Wetland Park

濕地公園泛指以維持濕地自然生態系統,開展濕地宣傳教育、合理使用濕地資源等方式為主要服務目

的,按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給予濕地自然保護及其管理的具體區域,也是實現濕地自然生態系統特征的本質和旅游者需求及其行為特點之間的一個平衡[1-2]。城市生態濕地是我國現代城市自然生態系統的主體性構造[3],且生態濕地公園是城市自然生態濕地的主要承載形式,因此,保護與規劃生態濕地公園對于城市自然生態文明建設尤為重要[4]。近年來,為加強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和管理,促進國家濕地公園健康發展,有效保護濕地資源,先后出臺了《濕地保護管理規定》和《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但仍有部分城市濕地公園的發展規劃不夠完善。濕地公園必須遵循保護優先、合理利用、協調建設的原則,本文從游客游憩行為角度出發,分析濕地公園游客的社會屬性、時空分布特征,揭示不同年齡段群體游客的游憩動機、游憩偏好以及環境偏好差異,有利于了解當地居民和游客的濕地公園游憩需求,深入分析影響城市濕地公園使用的因素,為濕地公園的規劃和游憩環境的改善提供對策與建議。

偏好是一種表示喜好程度的態度,常反應在選擇行為上[5]。對游憩行為與環境偏好的研究主要是研究游客個人或群體對游憩行為及環境空間的喜歡或不喜歡的程度,即游憩者在進行游憩活動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行為方式的特征,以期為城市建設、旅游規劃及休閑設施建造等提供借鑒意義[6]。國內學者殷菲等[7]通過分析探討,總結出游客對濕地植物群落景觀的偏好,對洋湖濕地公園的可持續游憩價值的提升提出建議;谷曉萍等[8]從游客人群特征和游客感知角度,對本溪關門山國家森林公園游客的游憩行為特征進行分析,為同類型森林公園的規劃提供理論依據,以期實現森林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國外學者Orellana[9]運用GPS、GIS技術,研究荷蘭Dwingelderveld國家公園的游客行為軌跡以及游客聚集熱點,探討游客游憩空間偏好。目前,國內外學者大多從影響游憩偏好的因素、游憩行為特征等方面對游憩偏好開展研究[10],而且關于濕地公園的研究大多以生態保護為研究視角,較少以游客游憩行為與環境偏好為視角開展研究。在目前生態旅游盛行的背景下,從游客感知的角度出發,分析濕地公園游憩人群的社會屬性及游客對不同類型游憩行為與環境的偏好程度、偏好原因及偏好的影響因素等方面,了解游客的游憩需求,為濕地公園的規劃、建設提供決策依據。

1 研究區概況

三明市如意湖濕地公園的總面積為45.84 hm2,其位于三明市沙縣的生態新城核心區內,距離三明市區大約20 km,是以生態自然和濕地保護為主的城市濕地公園。景區設置一個主入口,兩個次入口,分為生態保育區、生態凈化區、生態科普區三個區域,融濕地文化、農耕文化、田園文化等要素,集生態旅游、文化旅游、科普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公園的規劃設計以生態為基礎,以保護為先,修復為次,旨在建立濕地公園與生態新城之間的綠色橋梁,并提高周邊用地的使用價值。公園自2016年開放以來,節假日單天游客量最高達3萬人次,不僅為生態新城的投資推廣提供了綠色名片,還為當地居民提供了日常休閑的生態景觀空間。

2 研究方法與數據收集

2.1 游憩行為觀察法

游客游憩行為觀察法是指采取問卷調查、面訪、電話訪談等方法搜集、處理樣本數據的方法[11]。它能夠有效地讓觀測者在不干擾被觀測對象的情況下,對目標區域內所有人群的社會學特征及其所處的環境信息進行系統性、周期性的觀測和記錄。本研究通過該方法搜集濕地公園內游客的社會學特征、陪伴特征、游憩行為與游客分布、工作日與周末游客時間特征等信息,以此針對游客的行為與環境偏好展開分析。

2.2 核密度估算法

KDE(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是用于分析點事件分布狀態的方法之一,其目的是通過將事件的強度轉化為密度并進行估值,從而使空間中的點事件產生光滑的表面密度,避免觀察信息缺失[12]。通過有效尋找“熱點”的方式,KDE能夠直觀反映游客在不同游憩空間的密度分布,計算公式為:

(x)=∑ni=1knx2dixr

式中: f(x) 為點 x 的密度; r 為搜索半徑; dix 為點 i 到位置 x 的距離, k 是其權重值。通過對離散的公園游客分布數據進行內插,通過濾波窗口對鄰近的對象進行搜索,生成濕地公園內游客的密度分布圖。緩沖區分析以濕地公園中各景點的點、線、面空間數據為基礎,建立一定寬度范圍內的多邊形圖層,以探討不同空間內游客臨近度問題。基于ArcGIS 10.0軟件,針對濕地公園的主要游覽路線和各個景觀節點的空間數據建立緩沖區,以探索濕地公園不同空間內的游客分布特征。

2.3 問卷調查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與訪談法相結合,在不同日期、不同時段、不同環境下,對如意湖濕地公園內的游憩者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問卷內容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受訪游客人群的人口統計學特征(年齡、職業、游客居住地);第二部分是受訪游客的一般行為特征(出行方式、游憩動機、游憩頻率等);第三部分是受訪游客對濕地公園的主觀感知(濕地公園需要改善的方面)。通過對問卷數據的統計,分析總結出如意湖濕地公園游客的游憩偏好,以此作為如意湖濕地公園規劃建設的參考依據之一。

2.4 數據收集

2020年7月20日~8月20日,分別選擇天氣晴朗、氣候條件相似的2個工作日、2個雙休日,因公園內夜晚燈光設施不完善,多處景點光線較暗,游客較少,故將觀察時間定為8∶00~19∶00。安排2組成員對公園主入口每小時入園的游客總量進行觀察記錄;另安排7組成員對7個主要景點中游客的結構特征(年齡、性別、陪伴狀況、游憩方式)和時空分布(到訪時間和主要聚集地點)進行現場觀察記錄;再安排4組成員對公園內4類環境空間(林下、濱水、園路、娛樂空間)中游客的結構特征和時空分布進行記錄,同時隨機對每個環境空間中的部分游客進行訪談和問卷調查。4個觀察日共搜集樣本數據1 492個,共發放問卷200份,其中有效問卷192份,有效率為96%。將數據整理后導入SPSS 19.0進行問卷信度檢驗,結果顯示,本次調查問卷信度系數 a 為0.762( a >0.7),說明本次調查問卷有較好的信度。

3 結果分析

3.1 公園游客人群特征分析

3.1.1 公園游客屬性特征

從游客的性別結構來看,男女游客的比例較為均衡。從年齡結構來看(圖1),濕地公園的游覽主體為青年、中年群體,占總比重的66.8%(大部分為攜帶子女游玩的年輕夫婦),而老年群體占總比重最少,僅為12.7%;從職業構成看(圖2),以學生、企業人員、政府或事業單位人員三類為主,其中占比最高的職業為企業人員,占所有職業的25.6%,其次為學生、企業人員和政府或事業單位人員;到訪游客中,本市居民占84.7%,來園路程大多為0~30 min和1 h以內,可見,游客來園路程以中距離為主,游客選擇的出行方式主要是自駕車和公交車(圖3)。整體來看,濕地公園的游客主要為本市居民,男女比例均衡,且呈年輕化。

因到達如意湖濕地公園的公交車路線和頻率較少,大多數游客偏向選擇自駕游為出行方式,選擇步行的游客則大多為公園周邊的居民,且由于濕地公園的位置與市區之間距離較遠,可供老年游客選擇的出行方式較為有限,而學生群體相較其他群體具有更強的好奇心和娛樂心,促使學生群體的游玩欲望高于其他群體,故老年游客占比最少,而青年、中年游客較多。

3.1.2 公園游客游憩陪伴特征

從游客的出行陪伴特征來看(圖4),2~4人同行的比重最大;其次是4人以上同行。到訪游客性別差異方面,2~4人同行的游客中性別差異不大;4人以上同行的游客以女性為主,而獨自到訪的游客主要為男性。游客出行陪伴狀況具有明顯的性別和社會關系特征,女性更傾向于同游;同行游客以情侶、家庭為特點,其中帶孩子游玩的游客占比最高,較為親密的社會交往需求是如意湖濕地公園游客游憩活動的重要影響因素。

3.1.3 公園游客游憩活動特征

根據問卷調查的數據顯示(圖5),游客的游憩動機以鍛煉身體、游覽觀光、陪伴家人朋友三類為主。青年游客的游憩動機較為豐富,各類游憩動機選擇的人數比例較為均衡。

來訪群眾的游憩時間集中在1~2 h,其次是2 h以上,這是由于沿濕地公園環路徒步走一圈需要用40 min~1.5 h,所以以鍛煉身體為游憩動機的游客一般會停留1~2 h,這個時間也是有氧運動的理想時間。以游覽觀光為游憩動機的游客,喜歡步行、乘坐觀光車或是多人自行車進行游覽,因此逗留的時間較長,多為2 h或以上。

游客游憩方式出現的頻率由高到低分別為步行、游船、慢跑、騎行。其中,步行游客占比為61.1%,是所有年齡段都較為偏好的游憩方式,尤其老年游客更趨向于選擇活動強度較低的活動(圖6)。

3.2 公園游客游憩時間特征分析

3.2.1 工作日與周末游客時間特征

從工作日和周末的游客時間特征來看,工作日和周末的游客數量為569和923人,周末的游客數量較高于工作日。工作日和周末的游客入園人數的變化趨勢具有一致性(圖7),無論周末或工作日,9∶00以后游客數量逐漸增多,12∶00后游客數量開始逐漸減少,16∶00后又開始逐漸增多。但在峰值上既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工作日游客入園的峰值主要集中在8∶00~9∶00和17∶00~18∶00,而周末游客入園峰值則集中在10∶00~11∶00和16∶00~18∶00時段,但無論是工作日還是周末,12∶00~14∶00都是人流量最少的時間段,這可能與夏季正午氣溫過高以及此時間段多選擇午休或午餐為主的原因。

3.2.2 一天內不同時段游客游憩特征

從游客屬性特征來看(圖8),公園內上午的主要活動人群年齡構成為60歲以上,下午主要為青年和中青年這兩個游客群體;而18∶00~19∶00時段,公園內的游客大多分布在35~59歲,這是因為這一年齡段的市民白天生活與工作較為繁忙,晚上才有閑暇時間到公園鍛煉身體、放松心情。

從游客游憩方式來看,在任何時段,公園中游客最常進行的行為活動類型為慢走,這說明到公園游憩的游客大多是希望能在公園中進行較舒適、溫和的活動。慢跑主要集中在8∶00和18∶00,這是因為選擇慢跑的游客一般為周邊居民,而白天天氣過熱,且大多數人要進行工作或學習,所以選擇在這兩個時段慢跑;騎行的游客也集中在早上和傍晚,且主要是在周末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劃船的游客在各時段都均勻分布,主要以帶孩子的家庭為主。游客傾向于在早上和傍晚慢跑鍛煉,選擇騎行的游客以年輕游客以及帶小孩的游客為主。可見,游客的活動方式差異與游客的類型、偏好相關。

3.3 公園游客環境空間分布特征分析

3.3.1 全體游客環境空間分布特征

以年齡為劃分依據,將全體游客分為三類群體:青少年游客(30歲以下)、中青年游客(30~59歲)、老年游客(60歲以上),并對三類游客的停留點進行核密度分析,某一節點的停留人數越多則游客游憩密度越高、偏好在該節點游憩的游客越多。由GIS核密度分析后,發現以下結果:

(1)公園內游客整體分布呈三級梯度。由圖9可知,公園內有多個游憩密度不同的停留節點,節點的使用具有等級規模擴散規律,分為核心節點(游客行為軌跡點數為1.04~145.99億個/m2)、主要節點(游

客行為軌跡的數量為6 257~10 428萬個/m2)、次要節點(游客行為軌跡的數量為2 086~6 257萬個/m2)。以此為依據,將景點劃分為以下三類:核心節點為兒童樂園、千里嬋娟、百荷園、理道溯源;主要景點為閩學園、閩學悟道、平湖泛舟、攬月抒懷、木棧觀荷;次要景點為攬月園、清風遠眺、山茶競艷、民宿園、陶藝園。

(2)公園不同游憩密度聚集區的形成與環境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核心節點主要受距主入口距離遠近、空間性質、景觀視線優劣等因素影響,其中,娛樂空間的游客密度最高,濱水環境空間次之;主要節點大多分布在入口處的林下空間及園路空間,例如亭廊設施、沿路休憩設施等;次要節點則以園內西北區域、東部中段區域為主,景觀視線一般,且大多沒有足夠的休憩設施和遮蔭環境。

3.3.2 游客游憩時段與環境空間分布特征

結合公園實際情況,將環境空間分為四類:林下空間、濱水空間、園路空間、娛樂空間。

根據行為觀察法收集的數據,可以得知不同時段游客在各空間的分布:上午(8∶00~11∶00)游客游憩活動主要為游覽觀光、健身鍛煉、娛樂休閑,主要集中在景觀視線良好的景點,以園路空間、濱水空間、娛樂空間為主;中午(11∶00~13∶00)游客主要集中在了公園各處的林下空間,這與三明市夏季中午氣溫過高有關;下午(13∶00~17∶00)游客在各環境空間分布較為均衡,但由于公園的核心景點大多分布在公園東部,因此,總體來看,公園東部的人群密度較高于西部;晚上(17∶00~19∶00)游客的游憩方式主要是步行、慢跑,因此這個時段游客主要分布在環湖步道以及公園主道路的濱水空間和園路空間。綜上所述,可知游客早上偏好在濱水空間、娛樂空間以及景觀視線良好的景點處游憩;中午偏好在林下空間游憩;下午各類型環境分布較均衡;晚上偏向在公園的園路空間游憩。

3.3.3 不同游客群體的環境空間分布差異及環境偏好分析

不同的游客群體在公園的主要聚集區域有很大不同,利用GIS進行核密度分析,并對游客人群結構與環境空間分布進行耦合分析,可以得到各類游客群體在公園內主要聚集的環境空間,得出以下結論:老年游客聚集的環境空間以主入口廣場的樹池下、游客服務中心為主,其次為林下空間以及環湖的濱水空間,其中,林下空間多與公園內的亭、廊等休憩設施的位置重合;中青年游客的分布較為均衡,聚集的環境空間主要分布在濱水空間、百荷園等景觀視線好的景點處,以及公園內的園路空間;青少年游客則在娛樂空間內呈現明顯的聚集現象,其次則是公園的濱水空間、林下空間。

三類群體在公園中的游憩特征具有顯著性差異,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主要是不同游客群體的游憩動機有較大差異,以及多種因素導致的環境偏好也有所不同:①對于老年游客來說(圖10),游憩動機主要是風景游賞和運動健身,且老年人的身體機能較弱,在游園過程中需要隨時停下休息,因此老年游客的環境偏好受活動因素影響,主要分布在公園各處的休憩設施、服務建筑等,尤其以林下空間為主,高大喬木下的林蔭區域是老年游客較為偏好的活動環境。②對于中青年游客來說(圖11),風景游賞和陪伴家人是主要的游憩動機,因此他們受湖景風光和沿湖景觀引導,聚集區域以公園內景觀視線良好的景點為主,例如沿公園主路環線串聯起附近的草坪環境以及植物花田等景觀環境,因此這類群體對園路空間、濱水空間較為偏好,同時也對林下空間有一定的需求。③對于青少年游客來說(圖12),游憩行為受游樂設施引導,大多聚集在水上泛舟和兒童樂園這類娛樂空間,其次受到活動和環境要素影響,部分游客選擇在濱水環境、景觀視線好的景點停留。相對其他兩個群體來說,青少年游客對遮蔭、休憩環境的需求較低,這可能與青年群體精力充足、活潑好動有關。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通過對如意湖濕地公園內的游客屬性和時空分布特征可以發現:

(1)游客游憩行為偏好:不同群體的游憩偏好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公園內的游客游憩動機以鍛煉身體、游覽觀光、陪伴家人朋友三類為主;游客傾向于在早上和傍晚慢跑鍛煉,中青年游客及青少年游客更喜歡騎行、游船,老年游客偏向于選擇步行。

(2)游客游憩環境偏好:公園內的游客群體具有多樣性,且因對游憩環境的需求不同,不同群體的游憩環境偏好不同。總體來看,游客更趨向于在濱水環境、景觀視線良好的景點游憩,這可能與人的親水性、游憩動機有關。老年游客偏好在林下空間游憩,這是因為老年游客體力較差,更依賴遮陰的休憩設施;對于中青年游客來說,風景游賞和陪伴家人是主要的游憩動機,主要聚集區域以公園內景觀視線良好的景點為主,因此這類群體對園路空間、濱水空間較為偏好;青少年游客偏好在娛樂空間游憩,他們較老年游客來說,更喜歡追求刺激、挑戰性的活動。

4.2 建議

4.2.1 優化公園的功能區劃分

根據不同游客群體的游憩行為與環境偏好,對公園內部分功能分區進行微更新。老年游客的游憩動機以游覽觀光為主,又因其身體機能較差,相較其他群體需要更多的休憩時間,應將老年活動區設置在距離出入口較近的景觀視線較好的位置,并沿湖增設亭廊等設施,既能滿足觀景需求,又能滿足休憩需求;中青年游客大多為帶小孩出行的夫妻,其游憩動機主要是陪伴家人和游覽觀光,而園內的濕地花海景觀一年僅有2月、5月、10月可供游客觀賞,可以增加其他類型的景觀觀賞區或是延長百花園景觀的可觀賞期。此外,還可以通過在沿湖園路外側架設木棧道,增加木平臺,為游客提供親水體驗和更加開闊的觀景視線;青少年游客的游憩偏好則以休閑娛樂為主,而公園內的娛樂空間僅有入口處的兒童活動區和水上游船區,可以考慮在游客密度較低的西北部或東部中段增設科教區、親子體驗區等,起到寓教于樂的作用。

4.2.2 加強公園的可達性建設

到達濕地公園的游客中,有67.2%的游客選擇自駕車為出行方式,主要原因是到達如意湖濕地公園的公交車路線和頻率較少,且濕地公園距離市中心較遠,導致交通可達性不高,尤其是對老年游客來說更為不便。為了擴大如意湖濕地公園游憩休閑功能的輻射范圍,對于外部環境,應增開直達公園出入口的公交線路,提高公園的可達性,完善其交通網絡;對于內部環境,如意湖濕地公園具有面積大、出入口較少且與核心景觀節點距離較遠的特征,而部分游客的體力較差,應增設公園出入口的數量,擴大入口廣場的規模并增設遮蔭休憩設施,利于游客休憩以及選擇距離較近的出入口。

4.2.3 提升公園的宣教功能

衡量城市濕地公園的價值權重,教育遠比娛樂更重要。而如意湖濕地公園內的科教文化建設比較薄弱,沒有體現濕地公園應有的科教文化功能。游客群體中,青少年游客占比超過總人數的一半,且這類群體相較其他群體,具有更強的好奇心和學習能力,可以通過以下措施提升公園的宣教功能:

(1)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實現游客身臨其境的體驗功能。以虛實結合的AR技術實現不同季節、時間的濕地景觀模擬,設計有趣的互動環節,游客可以實現實時互動,切身感受濕地公園的四季之美。

(2)增設科普宣教中心、觀鳥屋等建筑,使游客對濕地中常見的動植物有更深的了解,并起到鼓勵公眾親近自然、愛護鳥類、保護濕地的作用。增設宣傳教育展示欄,向游客宣揚生態旅游,對游客進行潛移默化的生態教育,使游客在游憩過程中能夠自覺保護濕地自然環境,達到生態旅游的效果。

(3)鑒于公園西北部和東部中段的游客密度較低,可將科教類建筑增設在公園西北部或東部中段,組織形式多樣的科教文化活動,例如濕地彩繪、濕地攝影、濕地實景沙盤制作等,以促進公園內游客的合理空間分布,提高公園空間利用率。

(4)結合線上宣傳,充分發揮官方網站或微信平臺的宣教作用。例如在世界濕地日、世界環境日等相關節日推送相關的科教文化知識類文章、拍攝制作濕地公園的專題片或紀錄片向群眾推廣等。

4.2.4 完善公園的配套設施

適當根據節點自身的環境特征以及不同群體的游客偏好,配置合適的設施數量和種類。公園內的公共廁所較少,僅設置在兩個入口處,這對游客來說較為不便,建議可以沿途增建公共廁所;超市零售、餐廳等商服設施太少,全園僅有1個零售商店,建議在園內中心處林下空間適當增設商服設施;園內缺少鍛煉類設施,而鍛煉類設施主要為老年游客服務,可以考慮在老年活動區增設相關設施。此外,可以增加參與式游樂設施、互動式濱水設施等,例如彈跳跑道、動力水景、互動噴泉等,讓游客可以體驗多種形式的親密互動,獲得更加豐富的空間互動體驗,從而為游客提供更加良好的游憩環境,滿足相應的游憩需求。

參 考 文 獻

[1]張慶,李娜娜,陳均烽.馬湖國家濕地公園濕地資源的現狀與評價[J].貴州農業科學,2020,48(3):148-153.

[2]梁明珠,劉志宏.游客視角的濕地景區游憩沖擊:維度及其影響——以廣州南沙濕地公園為例[J].旅游學刊,2015,30(2):42-51.

[3]謝于松.基于生態文明建設下的城市生態濕地公園建設思考[J].南方農機,2019,50(2):240.

[4]崔春于,衛麗姣.濕地公園游憩沖擊感知與環境行為關系研究——以蕪湖市大陽垾濕地公園為例[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8,20(1):56-64.

[5]陳云文,胡江,王輝.景觀偏好及栽植空間景觀偏好研究回顧[J].山東林業科技,2004(4):54-56.[6]陳潔,吳晉峰.國內游憩行為研究綜述[J].商場現代化,2010(13):97-99.

[7]殷菲,柏智勇,何洪城.基于濕地植物群落的游客景觀偏好研究——以洋湖濕地公園為例[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7(2):37-41.

[8]谷曉萍,李巖泉,牛麗君,等.本溪關門山國家森林公園游客行為特征[J].生態學報,2015,35(1):204-211.

[9]Orellana Daniel,Wachowicz Monica.Exploring patterns of movement suspension in pedestrian mobility.[J].Geographical analysis,2011,43(3).

[10]龍學文,陳丹,車生泉.基于GVT的公園游憩偏好分析及管理對策——以上海世紀公園為例[J].中國園林,2020,36(05):59-63.

[11]曾忠平,王雅麗,彭浩軒.基于SOPARC和KDE的游客游憩行為研究——以武漢東湖綠道為例[J].中國園林,2019,35(12):58-62.

[12]許婕,趙均.SOPARC的譯介及示例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15,34(3):1-4+17.

[13]Frank O.Ostermann.Digital representation of park use and visual analysis of visitor activities[J].Computers,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2010,34(6).

(責任編輯:唐 嵐)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电影| 色国产视频| 国产麻豆va精品视频| 久操线在视频在线观看|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色网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正片| WWW丫丫国产成人精品| 韩日无码在线不卡| 国产高清国内精品福利| av性天堂网| 国产另类视频| 91啦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天天爽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一区| 国产精品成人啪精品视频| 成人福利在线看| 久久美女精品| 好紧好深好大乳无码中文字幕|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福利不卡视频|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h网址在线观看| 18禁色诱爆乳网站| 97在线国产视频|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精品久久久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91美女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丝袜第一页| 久久伊人操| 东京热高清无码精品|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网址|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亚洲第一国产综合| 日韩成人在线视频| 高潮爽到爆的喷水女主播视频|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97|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69视频国产| 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手机观看 | 9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焦|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男女男精品视频| 女人av社区男人的天堂| 欧美激情伊人|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下载| 国产视频a| 国产精品露脸视频| 国产不卡一级毛片视频| 亚洲性网站| 国产国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四虎综合网|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 国产91高清视频| 98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AV无码久久天堂| 91小视频在线| 伊人久久婷婷|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色播五月婷婷| 国产精品漂亮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傲雪网| 嫩草在线视频| 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日韩资源站| 中文一区二区视频| 四虎永久在线| 伊人久久福利中文字幕| 久久99热66这里只有精品一| 日本www在线视频| 国产一二视频| 狠狠色综合网| 久久中文电影|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