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靜 楊潤德 韓雪冰
一壟壟翠綠鋪就開來,有西芹、茴子白、菠菜、生菜,還有串串紅、雞冠花、牽牛花、萬壽菊等,杜衛龍在外側的大棚里整地,妻子則在里側的大棚里為花苗除草。“一個大棚大約能有6萬株花苗,一年能種兩茬花、一茬菜,總的算下來,一個棚一年能有10萬多塊收益。”杜衛龍停下手里的農活兒笑著說道,“這也多虧了頭頂的這些新建大棚。”3月1日,在太原市晉源區花村——古城營村新建的日光溫室大棚里,一派春意盎然。
今年以來,晉源區大力推進古城營村設施農業園區建設,總投資16450.49萬元,計劃新建日光溫室298棟,占地510畝,主要以種植大田作物、苗木、花卉、蔬菜等為主,預計全年總產值約34356萬元,人均純收入15586元。目前已建成20余座,杜衛龍的大棚就是其中之一。
據了解,新建大棚高5米、寬12米,遠高于此前古城營村建設的高3米、寬7米的大棚。為了保溫,北面外墻砌磚約1米厚。在大棚內,農民可以操作小型的農機,效率更高,增收更快。同時,更大的日光溫室提高了1倍的采光率,自動新型卷簾系統的運用使大棚保溫時間更長,即便是最冷的冬夜溫度也有6~7攝氏度,為農作物生長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親們看看,這綴化法師,這顏色,這造型,真是不可多得,搶到就是賺到啊……”陳敏正在大棚內向網上的顧客進行直播售賣。放眼望去,大棚內都是大型的多肉綴化盆栽。近年來,多肉植物備受花友們追捧,而變異的綴化植株因其形態奇異、觀賞價值更高、較為稀少,較原種更為珍貴。
“我從2016年開始種多肉,大棚里尤其適合多肉生長和上色。我一共有4個大棚,一個棚一年能有十幾萬的收益。”陳敏一邊說著,一邊將即將發貨的多肉脫盆倒掛晾曬,為打包發貨作準備。
另一座大棚內,65歲的吳萬平剛把一棵棵櫻桃樹栽下,旁邊的地里還種著郁郁蔥蔥的茴香和茼蒿。據他介紹,一棵櫻桃樹在盛果期能結果六七百斤,他一共載下六七十棵,未來的收入將十分可觀。“這可多虧了這些大棚,不然以咱們這里的氣候條件是種不了櫻桃的。”吳萬平笑著說。
古城營村黨委副書記劉保俊說,待日光溫室全部建成后,古城營村設施農業園區將按照高標準的基礎配套設施、水電路等進行統一規劃設計,并計劃利用5G互聯網+農業模式、溫室智能控制系統、設施機械化應用等多項現代技術,打造高標準化現代農業設施蔬菜示范園區。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晉源區廣大干部群眾搶抓農時備戰春耕,合力強化農業生產服務,迅速掀起春耕備耕熱潮,不失農時做好春季糧食生產工作,全力以赴為全年農業生產開好頭、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