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
摘 要: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開展小城鎮鄉村景觀綠化建設不僅有利于實現鄉村可持續發展,還能有效推動城鎮一體化發展。本文分析了我國小城鎮鄉村景觀綠化建設的特征、意義,并提出了具體建設策略。
關鍵詞: 鄉村振興;鄉村景觀;綠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TU982.29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4-3020(2022)01-0079-03
鄉村振興戰略作為黨在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三農”工作相關政策與方針的繼承與發展,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期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三農”工作開展的主要思想,在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及實現小康社會目標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1]。鄉村景觀作為人—地交互作用形成的產物,其包含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兩個方面的特征,具備很強的地域文化性,而加強小城鎮鄉村綠化景觀建設,也是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體現,一是逐步改善鄉村生態環境,提高群眾居住環境的重要手段[2];二是拉動經濟發展,提高村民就業率的重要措施;三是是提高廣大群眾生態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的重要途徑;四是是實現城鄉協同發展的重要舉措[3]。
1 小城鎮鄉村景觀綠化的特征分析
1.1 地域性
對不同的地方而言,文化習俗也不盡相同,從而賦予了各個地區鄉村景觀綠化的地域性特征。這便需要在鄉村景觀規劃和建設中,充分結合當地的歷史、文化、習俗等等地域因素,充分彰顯景觀的本土特色,以更好地滿足廣大群眾的需求。
1.2 實用性
小城鎮鄉村景觀綠化的主要目的是滿足廣大群眾不斷上漲的居住需求與生活需求,因此在景觀綠化中,要求從設計、規劃、建設以及后期養護等方面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與統一。
1.3 自發性
小城鎮鄉村景觀綠化工作是一項系統且復雜的工程,并非一蹴而就,也非一成不變的。在建設后,需要持續開展養護和管理,在前期需要財政給予大力支持,到了后期便需要當地的群眾自發參與其中。
1.4 生態性
相比于城市,小城鎮鄉村生態環境更好,因此在景觀綠化時常常需要將當地的生態資源充分挖掘出來,這樣不但可以達到保護鄉村自然環境的目的,而且還能更好地建設鄉村生態環境[1]。
2 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小城鎮鄉村景觀綠化建設的原則
為了更好地響應鄉村振興戰略,圍繞提高群眾生活質量這一目標,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小城鎮鄉村景觀綠化建設過程中,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2.1 城鄉統籌
在開展小城鎮鄉村景觀綠化建設過程中時,需要重點考慮鄉村所在的地區中城鄉之間的產業發展模式,在保證經濟來源穩定這一前提下,確保城鄉之間所需的基礎服務設施完善,從而逐步為群眾營造舒適的居住環境,達到提升群眾生活質量的目的,并在鄉村景觀建設中增加設計成分,從而使鄉村景觀呈現出新面貌。要想實現這一目標,首先主要妥善處理好鄉村用地布局與自然生態環境二者的關系問題,從而合理且準確地開展鄉村景觀的建設工作。科學地預測鄉村景觀建設以后的發展模式,前瞻性地預估其在改善群眾生活環境以及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從而確保鄉村景觀的建設工作能夠為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帶來更多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4]。
2.2 因地制宜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對小城鎮鄉村景觀建設過程中,其目的不單單是改善廣大群眾的生活質量,更重要的是傳承與發揚我國的傳統文化。因此在建設鄉村景觀時,需要充分與其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有機結合起來,考慮當地的經濟發展現狀、地理特征、環境特征等,然后因地制宜地建設設園林景觀,如此方可有效地保存當地的傳統文化和風土人情。
2.3 節約資源
在鄉村振興戰略下開展小城鎮鄉村景觀建設時,需要注重保護當地的自然資源,節約資源,注重自然資源與人文元素二者的相互滲透。在建設過程中注意保護當地的農業土地、已有水系、微生物、野生動植物等等,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充分利用各種再生資源。
2.4 地方特色
充分結合當地群眾的意愿,彰顯當地群眾的主體地位,在園林景觀建設過程中與廣大群眾的利益有機結合,以激發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到改善鄉村風貌中,確保鄉村景觀建設項目的順利開展,在當地群眾的支持與配合下共同建設優美、和諧的鄉村景觀。相關部門在鄉村景觀建設過程中,要結合當地的特色,積極建設出頗具當地特色的園林景觀,充分展現美麗鄉村[5]。
3 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小城鎮鄉村景觀綠化建設策略
3.1 綠色廊道型景觀建設
在鄉村景觀建設中,綠色廊道型景觀作為重要的配套體系,通常由人工廊道、農田板塊、自然廊道等構成。因為廊道景觀擁有線性輻射或者帶狀輻射等作用,能夠發揮出維護生態平衡、營造綠色景觀、改善自然環境等效果,為此,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可以貫徹“林網化、水網化”等理念,結合所在鄉鎮的自然環境格局,積極推進“綠色廊道”工程的建設,增強農田、林地、村鎮、水系之間的連通性,從而保證構建的生態網絡系統能夠與當地的水系林網、農田林網、道路林網等相互融合。通過對城鎮體系規劃的特征進行分析,構建起村、鎮、城市三者生態環境景觀體系,并在該體系中將水系防護林、污染隔離林、環鎮林等生態屏障充分發揮出來。積極建設生態廊道景觀不但能夠起到聯系村鎮環境景觀體系的功能,還能將不同景觀場所具備的線性作用連接起來,應用視覺走廊的方式將不同的景點與背景展示出來,全面將小城鎮鄉村景觀打造成“渠相連、路相通、林城網、田成方”的新格局[6]。
3.2 山水自然型景觀建設
在小城鎮鄉村景觀中,主要構成要素包含了植物、青山、綠水、建筑等等,其中前面三項屬于自然要素,可見在小城鎮鄉村景觀建設中,自然生態景觀占據重要地位。自然景觀不單單是鄉村景觀的載體,而且還能夠實現不同景點彼此之間的過渡和補充,在鄉村景觀建設中發揮出生態敏感區、自然斑塊以及自然美景等功能。因此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建設鄉村景觀時,要注重將鄉村中的高山丘陵、江河湖泊、突然、水系與生物、礦產等資源進行充分保護與利用,將山水、田園、林地等自然景觀納入建設中,高度重視當地的自然特色,確保空間格局合理,充分彰顯當地山水的自然風光。在建設山水自然型景觀過程中應當遵循“多保留、少破除、高順應、低干預”的原則,盡可能減少改變原始自然環境的現象,將當地植物系統、綠地系統、河流生態景觀帶、山體生態景觀區等山水景觀優勢充分凸顯出來,實現城鄉生態環境和諧共處。
3.3 觀光農業型景觀建設
由于小城鎮鄉村觀光農業景觀將農業景觀與觀光旅游二者有機融合起來,兼具了生產性、觀賞性等等特征,擁有農業情趣、文化娛樂以及現代科學等內容,通過對小城鎮鄉村景觀中的資源以及觀光等元素進行充分合理利用,可以增強園林景觀的建設效果。例如:針對近郊的景觀應當以農業生產
工作為中心,圍繞其建設農事活動、民族風情、農業文化等景觀體系,并選擇休閑娛樂、教育游覽、科技示范、生態旅游、環境保護等作為景觀的主體,積極構建生態型、科普型以及休閑型的園區,在園區中積極發展采摘蔬果、觀賞苗木花卉、水產垂釣、農業種植等多種項目,在保持農業景觀自身特色的基礎上,提升其休閑觀賞與經濟發展的需求,促進鄉村地區和城市自然和諧發展[7]。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積極響應和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離不開鄉村景觀的建設。在新形勢下開展小城鎮鄉村景觀建設,需要結合鄉村振興的要求,結合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現狀、地理特征、文化要素、自然環境等明確建設的重點所在。在豐富鄉村景觀建設內容的基礎上,豐富當地的民俗文化與鄉村形態,將鄉村中原生態的景觀特色與人文景觀充分展現出來,為群眾打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提高群眾對所處環境的歸屬感與幸福感。注重把鄉村景觀與休閑農業、鄉村生態融為一體,促進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讓鄉村成為一個美麗的“大景區”,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參 考 文 獻
[1]鄭爽.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景觀管護策略[J].農業與技術,2020,40(16):122-124.
[2]葉茂茂.論鄉村景觀對鄉村振興的促進作用[J].山西農經,2020,(13):30-32.
[3]張艷.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景觀營造方法探討[J].花卉,2020,(10):30-31.
[4]迪靜.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研究[D].浙江:浙江大學,2020.
[5]宋嶺,黃洋.基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的鄉村景觀規劃設計探析[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0,(03):71-72.
[6]張菁菁.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景觀設計研究[J].中國住宅設施,2019,(12):42-43.
[7]王茗琪.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景觀設計的思考[J].居舍,2019,(34):100.
(責任編輯:唐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