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寬
在微信群里看到一條“大學生創辦葡萄園,網紅全國”的信息。我很新奇,驅車來到了小黑莊—大學生葡萄園。盡管已是晚秋季節,但一堆堆色的迷云,低低壓著大地,那滿身嵌著彈皮的高桿,仍然活著,傲立在廣闊的田野里,像金珠塔似“宮殿”葡萄大棚鋪蓋整個村莊,一串串紅色、黃色、紫色、白色瑪緇,翡翠掛在葡萄藤上,一片片紅海灘式的葡萄苗,堆成高高的小山,村路兩側在斑斕色彩中蜿蜒,果汁四溢,飄香百里。一陣輕風乍起,遠處的紅蝴蝶在風中翩翩起舞,燃燒熊熊烈焰在空中飄蕩,盡情地向人們展示著山村美妙景色。笑意的男男女女正忙著打包、訂簽、裝車,滿載著葡萄苗的大卡車正在“接受”驗貨,準備出發。
走進大學生葡萄園,看見園主-傅堯,拿著手機對著大卡車,在點貨核對數量。 “李順叔,你家妮娜皇.后4000株,趙宏嬸巨盛一號3000株發新疆玉田……” “大侄兒,我家的苗子呢?” “鐵叔,你家的紅夏音裝3號車,發往黑龍江黑河。”
“老哥啊,這次發往新疆,黑龍江南北兩頭的葡萄苗,數你家數量多,苗齊須壯,還是你牛。”“牛啥啊,現在不比從前了,我這個“老把式”種葡萄過時了,都交給了兒子,現在我給兒子打工了。”老哥邊選苗邊與鐵叔說。我拿看手機拍照,村書記笑呵呵介紹說:“我們村種葡萄有歷史了,合作化時候生產隊就一半種大田,一半種葡萄,到土種承包后80%戶都改種了葡萄。這葡萄真適應我們小黑村,一年比一年火。村里成立了葡萄合作社,傅堯創建大學生葡萄基地,把葡萄鏈條聯起來了,冬秋出苗,秋出果,全年是產銷葡萄,小葡萄,大產業。”他指了指村文化中心彩樓說:“葡萄產業不僅帶動了家家戶戶,而且也擴大了我們小村莊知名度,引來外省客商和葡萄專家參觀指導,小黑村在網上出了名。”
我好奇問傅堯,你念大學怎回鄉了,他說:“他是2016年考入遼寧工業大學,畢業后被天津機械制造廠招聘。第二年春節回家,參加市里大學生回鄉創業聯席會上,產生了一個新想法,放棄在大城市工作,回家辦葡萄苗基地。”這一辦就是三年,連爸媽給他準備好的婚房都賣了,抵押貸款建了9個大棚。
萬事開頭難,而這種難需要勇氣和決心,在困難面前不氣餒,正是一個年輕人在事業上一股韌勁。
憑著這股勁他爬坡。扦苗初期,由于缺發繁育經驗,施底肥過量,細根苗被燒死多一半,一年的成果將要毀掉,團隊人都哭了。傅堯帶領人,一鍬一鍬把棚里糞肥全部清理凈,換上好土,補上新苗。這一年,他們建立起了自己的葡萄苗研究室。他把目標瞄準在引進推廣育苗上,通過參加全國性葡萄繁育專業會議,他學到南北方區域栽培葡萄技術,從單一種葡萄向先進苗木基地發展,淘汰老苗木,引進優良品種。他去東南亞國家考察,引進十多個品種,其中:陽光玫瑰、巨盛一號、紅夏音等,最受歡迎是日本富士陽光玫瑰,高糖、脆肉、無核,每市斤賣到30至100元。
為了讓南北方用戶相信,他把引進的品種先做示范培育,劃分熱帶寒帶中原三片試驗,見芽成苗成功,進行市場推廣銷售。四川省木樹縣栽葡萄有20多年歷史,一直是老品種,口感差,價格低,種植戶苦中沒出路,傅堯通過網上傳授并親自到木樹縣葡萄戶家中手把手教技術,直到產果銷到南方,使木樹縣60%葡萄戶換上了新品種。
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行情,傅堯緊緊抓住誠信二字。不銷假貨,從苗木銷售到栽在田間,跟蹤到村到戶。
新疆盛產葡萄,栽上小傅發的苗木到來年反饋說,“栽在地里苗成活率達98%,咱新疆人放心。”四川省木樹縣瑜旺鄉種葡萄有20多年的歷史,60%人家是葡萄專業戶。由于遠離縣城,萄萄都是老品種,口感差,價格低,通過網上交流,用戶苦中沒技術。愿意更換新品種,但又有疑慮,小傅帶著葡萄苗在瑜旺鄉住了一個星期,手把手教會了技術,當年有了果。做穩實體,網上銷售。小傅同學葡萄苗木繁育基地,開展網上服務。在百度上建立網頁,與各大果樹書籍出版社增商頁,打開抖音看快手,面對面品嘗葡萄,無償開設葡萄繁培網課,網戶達上萬個。
2019年傅堯注冊“小傅同學葡萄苗木繁育基地”品牌商標。
午后的陽光把小村莊照得更加溫暖,天空與大地調成和諧的色調。我在村部辦公室里,看著葡萄致富傳家史,全村兩條街面,從西到東家家種葡萄,戶戶有育苗大棚,村里辦起了葡萄食品點,小型物流車隊,葡萄成了致富產業。村支書記說:“三年多,全村網上銷售葡萄苗木額達2300多萬元,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小黑莊村,成為了全國最大葡萄苗木網上銷售基地。”
轉眼已是黃昏,家家升起裊裊炊煙,我踏著山村小路的落葉,深吸著山村清潤的空氣,離開了葡萄園,山村的景色漸漸模糊,但山村的生機越來越清晰,從人們臉上洋溢的笑容看到了,小葡萄給他們帶來的希望。
3605500589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