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思思/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平南縣大新鎮農業農村中心 537305
謝毅/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平南縣大新鎮農業農村中心 537305
張曉羚/ 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平南縣平南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537300
隨著養豬業的發展,各種傳染病特別是衣原體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如果沒有合理的科學診療,疫情很容易在養殖場引起擴散,大規模的疫病導致病豬數量不斷增加,加劇了病情,而且會給養豬場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衣原體的發病和傳播很少受季節性因素的影響。感染豬和帶衣原體的豬是該病的傳染源。但由于豬的年齡不同,其病理狀況和發病時間也存在一定差異。
豬是衣原體的易感群體,不論是什么品種、什么年齡的豬,都擁有很強的易感性,在這當中年齡較小的仔豬和妊娠母豬最易感,而感染衣原體的豬是該病的傳染源頭。此外,一些鳥類也可攜帶衣原體。哺乳類動物在感染病毒后,盡管有時不會有明顯的感染癥狀,感染的死亡率也不是很高,但也存在向外界傳播病毒的風險。染病豬所排出的體液和糞便中往往攜帶有非常多的致病因子,不僅可以通過消化道迅速傳播,還可以通過飛沫傳播到外界。此外,集約化豬場的衣原體感染率相對較高。如果衛生環境情況惡劣,生豬飼養密度過高,又或者把不同年齡的豬混養在一起,那么既容易導致生豬的營養攝入不足,又可能破壞生產養殖的科學性,并誘發或加重豬衣原體病的傳播。
豬衣原體病毒的環境適應力其實不強,如果暴露在太陽底下,那么這種病原僅僅能夠生存7d;在干燥條件下則能夠生存35d,在自然水域中僅僅可以存活半個月。除此之外,常用的消毒劑也能很輕松地殺死豬衣原體。豬衣原體對于酚類化合物和苯酚化合物則有較強的抵抗性。衣原體可以雞胚或鴨胚中卵黃囊進行培養,在生長和培養過程中會產生兩種不同的顆粒,其原生小體雖然沒有繁殖能力,但致病性很強。
在大多數情況下,該病的潛伏期為3~11d。仔豬患病后出現生長緩慢、精神不振、食欲不振等病理狀況。此外,體溫升高、咳嗽和呼吸急促等病理狀況也是該疾病的常見體征。妊娠母豬感染該病時,不易表現出明顯癥狀,但妊娠后期會突然流產、早產或生出體弱仔豬。母豬在疾病治愈后出現流產等并發癥的可能性很低。養殖場里的豬群也會出現食欲不振、體溫升高、睪丸炎和尿道炎等病癥。
確診時應與豬瘟病毒病、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等疾病相鑒別。此外,還必須區別于飲食管理不當導致的非傳染性疾病。如果豬有呼吸困難,必須與豬流感和傳染性胸膜炎進行鑒別診斷。如有關節炎等病理情況,必須與副豬嗜血桿菌病區分。如果出現腹瀉,必須與大腸桿菌病和傳染性胃腸炎進行鑒別診斷。疾病需要科學判斷,才能進行科學有效的醫療救治。常見的實驗室檢測程序是根據發病情況開展科學合理診斷,將病豬解剖,取病豬肝臟或腦脊液標本,觸摸涂片,干燥10min,用甲醇固定1h,在油鏡下觀察,可看到其中有紫色或藍色的小體。因為紫色體是傳染性原始體,藍色體是繁殖性原始體。此外,研究人員還可以利用雞胚分離衣原體:選擇一周齡的雞胚接種病豬的脾臟或肺臟,雞胚在3~10d 內死亡,之后檢測雞胚中的原生衣原體。血清檢測的靈敏度高、操作簡單,可以廣泛應用于基層,但也存在假陽性的概率。
5.1 要加強消毒管理有條件的養豬場要實現自繁自養,減少進口。應避免從國外疫區進口生豬,進口生豬混養前應隔離15d。對不具備自繁自養條件的生豬養殖場,應盡量實行同批次引進和飼養管理,飼養期間不得引進外地飼養養殖場里的豬。養殖人員要注重消毒管理,養殖場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清潔、消毒計劃,并組織養殖人員了解專業化消毒知識,定期執行消毒計劃。為了保證清潔作業的順利開展,養豬場工作人員應該配備專業化消毒設備。另外,養豬場工作人員在準備消毒劑的時候,應該多準備幾種,避免長時間應用同一種或同一類消毒劑產品。養殖場內定期開展清潔工作,保持養殖舍內的環境衛生衛生,定期對食槽、水槽以及地面等區域開展清潔、消毒工作,避免廢污堆積過多,給病原感染提高機會。
5.2 要強化飼養管理科學的飼養管理可以全面提高豬的免疫力。不同生長階段的豬有不同的營養需求,養豬場工作人員要保證豬群的營養攝入,對于一些維生素和礦物質也需要合理補充。總而言之,養豬場工作人員應按生長階段科學合理地分組,保持合理的飼養密度,經常通風,檢測飼料質量。霉菌或霉菌毒素會出現在發霉的食物中,如果豬攝入會出現中毒癥狀,導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導致一些繼發性傳染病的傳播。
除此之外,在飼養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加強對于隱患問題的控制,飼料的選擇方面,需要進行嚴格的控制,如果是從市場上進行購置,需要嚴格做好對飼料相關資質以及相關配料的篩選,如果是農戶飼養,則需有專業的人員進行咨詢,做好對飼料方面的有效篩選,做好地飼料方面的控制,防止出現病原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有效實現飼養強化的管理,從而保證飼養過程中的安全,實現飼養的進步和發展。
5.3 防疫隔離在生豬飼養過程中,為了最大程度上保證豬只的安全沒,應該確保養殖場處于基本上封閉狀態,無關人員不得進入場內,避免其攜帶病毒進入養殖場而引起疫病的散播擴散。養殖場入口應該設立消毒區域,針對必須進入養殖場的車輛及人員,開展全面的消毒工作,從最大程度上避免病原的入侵。購買仔豬時,應該避免從疫區開展選購,針對新入舍的豬只,應該開展15d 以上的隔離飼養,待確認仔豬健康后才混飼。為了避免交叉染上,最科學合理的手段是貫徹執行"全進全出"制度,在養殖場的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選擇"自繁自養"模式,不但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仔豬的健康,而且能夠避免因為運輸而導致仔豬發病。
在一些較大的養殖場所中,為了實現安全管理工作,必須做好防疫的相關控制,最好能夠建設相關的隔離措施,通過這樣的方式,有效實現對疫情的控制,并且在養殖場之中,需要配備一定的獸醫人員,在出現問題的時候,及時對當前的情況進行了解,并且出示相關的控制手段,這樣才可以保證當前的疫病能夠有效的防范,甚至在一定的程度上,推動科學化體系的建設,實現當前的疫病有效防治。
5.4 要開展科學防治在大多數情況下,抗生素治療用于醫學診斷和治療。為此,養殖戶應關注豬群,立即隔離異常的豬,結合臨床病理和實驗室診斷進行科學有效的診斷,并應用抗生素進行治療。此外,當疫情暴發時,養豬場工作人員還可以在飼料中摻入抗生素,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除此之外,還需要做好檢測的環節,為了防止疫病的出現以及擴大,應該定期進行安全檢疫的工作,這樣是為了篩選可能出現的隱患問題,從而保證當前的飼養場所的安全,保證飼養場所能夠順利的開展以及運行,地域飼養工作而言,檢疫工作能夠順利的實施,也可以防止疫病的隱藏,防止損失擴大,從長遠的角度來說,是實現當前的防治工作的重點。
最后就是定期進行消毒等工作,加強防疫人員隊伍的建設,在防疫工作之中,尤其是養殖場防疫工作的開展之中,工作人員是重中之重,因此需要做好專業隊伍的建設,在進行防疫隊伍的建設過程中,需要不斷加強防疫人員的培養,從入職培訓到最終的實習等,有一個完善的體系,這樣才可以培養出合格的人才,從事相關的疫病防治工作,實現養殖工作的進步和發展。并且做好宣傳工作,對于疫病的原因以及疫病的種種表現等進行有效的科普,在這樣的情況下,才可以有效實現對當前疫病的控制,防止出現一些意外的情況,做好防治工作,實現科學化的管理。

綜上所述,豬衣原體是由豬衣原體感染引起的一種發病率低的傳染病,但由于其傳染性強,治愈率低,感染后不能在短時間內完全消除,勢必造成巨大的危害。給養殖帶來經濟損失。此外,由于該病沒有明確的病理狀態,發病時的臨床病理原因也不同,加上生殖管理和生長階段的差異,容易導致這一病情被誤診或被忽視,而且理想的診斷和治療方法也不盡相同。可能會錯過最理想的治療時間。并導致擴散、泛濫和蔓延。為此,養殖場需要加強對疾病的認識,了解傳播、流行病學、臨床病理和診斷方法,更要注意事故的發生。發現疑似病例,需要科學處理。預防本病最理想的方法是加強日常飼養和消毒管理,切斷本病的傳播途徑,消除致病因素,以達到防控的目的,減少本病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