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瓊/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616550
雷波縣地處四川省西南邊綠的 斷山脈東段小涼山,屬于熱帶山地立體氣候,有林地面積212.9 萬畝,草場面積173 萬畝,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的果園等,資源豐富,具有優越的自然優勢。2010 年5 月“小涼山土雞”商標注冊成功,小涼山土雞作為品牌進入市場,市場價格看好,目前,小涼山土雞每公斤市場價達到70 元。2014 年實施脫貧攻堅項目以來,省、州、縣相繼出臺了“10+3”、“1+X”、“5+3”、“借畜還畜”、“短平快”、“以獎代補”等一系列產業扶貧政策,激發了廣大養殖戶的養雞積極性。截止2020 年底,全縣雞存欄358333 羽,出欄393396 羽,其中,規模養殖場(戶)8056 個,年出欄雞285018 羽,雞產值達到3533.6614 萬元,農牧結合的規模化、集約化的綠色生態健康養殖模式已初具雛形。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2021 年中央一號文件和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發展規劃司2021 年工作要點》,都把產業發展提到首位,要培育一批“產品小而特、業態精而美、布局聚而合”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形成“一村一品”、“一鎮一特”、“一縣一業”發展格局,這為雷波縣小涼山土雞特色產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發展生態養雞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1.1 標準化規模化養殖發展緩慢養雞業是雷波縣的傳統產業,量小而分散,多以家庭養殖為主,養殖方式落后,生產水平較低。
1.2 環境衛生差散養農戶養雞多飼養在房屋后陰暗的院溝等地,雞長期與糞便等接觸,易造成雛雞發生疫病。
1.3 育雛溫度低雷波縣氣溫不穩定,晝夜溫差較大,而雛雞自身體溫調節能力差,不易適應外界氣候變化,導致雛雞抵抗力下降患病死亡。
1.4 飼料單一農戶大多使用玉米、米糠等飼料飼喂,營養不全,不能滿足雛雞生長發育需要,造成體質較弱,生長速度緩慢。
1.5 防疫意識差個別農戶防疫意識較差,對疫苗預防注射有抵觸情緒,免疫效果較差。
2.1 棚圈建設
2.1.1 選址在果園或林地,草地中央挑選地勢高,易排水,電、路比較方便的地方搭建簡易棚圈,坐東向西或坐西向東,均可。
2.1.2 材料空心磚、火磚、土磚均可,房頂用石棉瓦,也可用簡易材料。要求地面、墻面平整,有對流窗,墻角留3~5 個小洞,便于雞進出。
2.1.3 規格以每畝林、果園或草地放養40 只,10 畝一次性養400 只計算,需要建高1.8m,面積15m2的棚圈2 間。
2.2 放養技術
2.2.1 雛雞脫溫雛雞經脫溫后,做好轉雞群前的準備工作:對雞舍環境、用具進行清洗,消毒,準備好藥品、飼料墊草等。轉雞群前后兩天在飲水中添加廣譜抗菌藥物(如環丙沙星、阿莫西林等)和抗應激藥物(如VC、力生素、拜固舒、維寶七天樂等)
2.2.2 把握好“三度”
2.2.2.1 溫度 第一周室溫33℃~35℃,以后每周下降2~3℃,溫度不能忽高忽低,要平穩過渡,全天溫差不超過3℃,1 日齡33℃~35℃,以后每天降低0.5℃,直至5 周后保持21℃~24℃左右。通常情況下,地面平養肉用仔雞的溫度制度為:1~7 日齡33℃~35℃,8~14 日齡30℃~32℃,15~21日齡27℃~29℃,22~28 日齡24℃~26℃,29~70 日齡21℃~24℃。
2.2.2.2 濕度 一周內相對濕度應保持在60%~70%,11~30 日齡為60%~65%,31 日齡至出欄為55%~60%,適宜的濕度有利于卵黃吸收,提高成活率。濕度過低,容易使維雞脫水引起死亡。濕度過高,容易造成細菌、蟲卵滋生。
2.2.2.3 密度 雞群的密度,要隨著雞群的逐漸長大而不斷疏散,特別是在夏季更要注意,密度過高,雞與雞互相擁擠、采食不均勻,因此,要根據季節不同保持適當的密度,冬天可多養一些,夏天則少養一些,幅度常在15%左右,雞的日齡也與密度有關,一般0~75日齡雞的平養密度為:0~15 日齡每平方米養30 只,16~30 日齡每平方米養20 只,31~45 日齡每平方米養15 只,46~60 日齡每平方米養13 只,61~75 日齡每平方米養12 只。
2.2.3 放養脫溫雞轉入雞舍后要注意保溫(地面用鍘短的谷草、干草等),一周后再放入林地、草地或果園等,即35d 左右即可脫溫放養,放養時先嚴格淘汰次小雞,提高成活率。每天放養時間不能過早,過早天氣寒涼,雛雞抵抗力差,難以成活。只要不是下雨天氣,都可以在外活動,曬太陽、太陽落坡前將雞收回。
2.2.4 做好飼料過渡前期要供給全價飼料,以后再過渡到自產的玉米、小麥、米糠等混合飼料。特別注意更換飼料時要逐步過渡,不能突然更換飼料,造成飼料應激反應。
2.2.5 補飼、供水剛開始放養的雛雞要調教3~4d,不宜放遠。白天放養時逐步減少飼喂次數,達到白天不給料,晚上再補飼料并在園內根據放養數量放置合理水盆或水槽,給足清潔飲水。
2.2.6 分區輪牧在果園、林地、草地等放養土雞,如果飼養時間太長,場地將會受到污染,病原微生物增多,影響雞群健康,同時,會將樹根、樹皮、草根等啄盡,造成土地板結和環境污染,影響再生。因此,要實行分區輪牧,根據土雞數量,把果園、林地、草地等劃成小區,使其在小區里放牧,讓其充分采食,一定時間后再轉入另一個小區放牧,這樣,便于對停牧的小區進行管理,去除雜草、毒草、灌溉、施肥、消滅鼠蟲害、補播牧草等。同時,分區輪牧是消滅和控制寄生蟲病的有效辦法,通過糞便排出的寄生蟲卵,通過輪牧,經高溫自然凈化可被殺死,從而防止寄生蟲病的傳播。
2.2.7 定期消毒每周用不同成分的消毒劑對雞、雞舍及環境消毒,可用2%~3%的火堿(氫氧化鈉)或生石灰等消毒藥進行消毒。堅持帶雞消毒、消滅鼠害,嚴防鼠害傳播疾病、病死雞燒埋處理、病雞與健康雞隔離。特別注意免疫前后兩天不能消毒。
2.2.8 加強衛生管理創造良好的飼養環境,保持內外環境清潔衛生,定期清理雞舍內外的糞便、墊草等,夏天做好滅蚊、滅蠅工作,冬天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嚴格執行休藥制度,每批雞賣完后,認真清洗、消毒雞舍及其用具,對經常放養的地面進行翻土,把雞糞埋在地下,空舍2 周后才能飼喂下一批雞。盡量減少外來人員、車輛進入養殖場地。如果有外來人員、車輛進入養殖場一定要進行消毒。
2.2.9 減少應激噪音、轉群、疫苗接種、氣候變化、突然改變飼料會對雞造成應激而引起疾病。在飼養期間遠離噪音,避免抓雞和驚擾,轉群和疫苗接種前飼喂抗應激藥物進行預防,妥善處理氣候變化造成的冷應激。
2.2.10 注意事項林地、草地、果園使用農藥防治病蟲害時,雞群在一周內應停止放養,以防農藥中毒。
2.3 飼料配制技術
2.3.1 脫溫期間小雞在市場上購買肉用全價小雞飼料。
2.3.2 放養期間剛脫溫放養1 周以前,用肉用全價小雞飼料過渡,1 周以后逐漸用自配飼料,同時,飼喂優質青飼料或人工種植的優質豆科牧草,青飼料最好刈割鍘細后放入飼槽自由采食。
2.3.3 配合飼料參考配方玉米65%,糠麩飼料10%(米糠、麥麩等),肉用雞濃縮料25%;玉米61%、麥麩10%、胡豆糠10%、炒黃豆 (豆粕)8%、菜枯9%、碳酸鈣1.7%、食鹽0.3%。
2.4 疫病防治
2.4.1 防疫根據雷波縣實際情況,主要做好雞的新城疫和禽流感免疫,免疫時間最好在脫溫期間,避開放養的第1 周,避免雞產生應激。
2.4.2 藥物預防根據雞的健康狀況,在飼料中加入抗菌藥物(泰樂菌素、氟苯尼考)、抗呼吸道藥物(恩諾沙星、替米考星)和寄生蟲病藥物(鹽酸氯苯胍片、金蕎麥片(球蟲雞痘凈)、地克珠利),防止疾病發生。
2.4.3 主要疫病防治雞呼吸道疫病可用氟苯尼考、替米考星等防治,雞白痢用恩諾沙星、白頭翁散、白龍散等防治,雞球蟲病可用鹽酸氯苯胍片、金蕎麥片(球蟲雞痘凈)、地克珠利等防治。
利用果園、林地、草地養雞不爭地,雞糞肥園、肥林,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果園豐收。雞捕食金龜子、潛葉蛾、地老虎等昆蟲、幼蟲和蟲蛹,有利于樹木正常生長。飼料原料安全,雞飼料用本地原材料自配,沒有激素,沒有添加劑,無激素,無藥物殘留,肉品綠色安全,深受消費者喜愛,市場需求量大。小涼山土雞品牌效益好,目前,市場價可達到每公斤70 元,土閹割雞市場價達到每公斤100 元,而良種肉雞市場價僅為每公斤35 元左右,每只良種肉雞利潤僅為10 元左右,小涼山土雞每只利潤則可達到40 元以上,價格高,利潤可觀。小涼山土雞生態養殖可在林地、草地、經濟作物地(核桃、臍橙、枇杷、獼猴桃、板栗、桃、李、梨)等林下放養,形成“雞、果、蟲、草、糞”生態良性循環,對資源進行循環利用,可節約成本,降低污染。利用果園、林地、草地等養雞,實行農牧結合的生態健康養殖模式,既可土雞土養也可良種雞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