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永峰/巴彥淖爾市臨河黃河國家濕地公園管理中心 015000
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不斷發展,畜牧業經濟呈良好發展態勢,肉牛養殖業成為畜牧產業中的重要支柱性產業。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以及飲食結構的不斷轉變。牛肉及其他附屬牛產品更是受到市場的青睞,這促進了肉牛養殖業的發展。在肉牛養殖中,肉牛的繁育技術是核心的技術,做好肉牛繁育可以提高養殖場戶的經濟效益,加強肉牛的管理飼養措施可以減少肉牛發病,保障肉牛產業穩定發展。基于此,探究肉牛養殖技術及高效飼養管理措施對肉牛養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1 母牛發情特點肉牛在6 月齡以后生殖器官生長發育迅速加快,逐漸進入到性成熟階段。這個時期母牛生殖器官發育完全,開始產生具備受精能力的卵子并分泌激素,開始出現發情。母牛發情具有以下特點:一是發情時間短,排卵快;二是發情結束后排卵;三是母牛發情后有出血現象。
1.2 母牛發情鑒定在規模養殖場中做好母牛的發情鑒定可以精確地找到牛群中的發情母牛,以確定適宜的配種時間進行配種。母牛在發情后一般表現為煩躁不安,排尿次數增多,外陰部腫脹并有黏液流出,愿意接近公牛,子宮頸外口松弛并有明顯開張。在發情持續期內依據性欲表現分為發情初期、盛期、后期和末期四個時期。發情初期的母牛表現為:陰門腫脹并流出少量稀薄粘液,子宮頸外口開張明顯,爬跨其他牛。發情盛期的母牛表現為:陰門腫脹明顯并黏液增多,子宮頸開張,交配欲強烈且接受爬跨。發情后期的母牛變現為:外部腫脹開始消失,黏液變稠、渾濁。發情末期的母牛發情表現消失,黏液呈淺黃色或黃白色,試情公牛已不跟隨母牛。
1.3 母牛異常發情母牛異常發情是肉牛養殖中常見的一種繁殖性能障礙性疾病,近年來也較為多發,主要常見有隱性發情、假發情和持續發情。隱性發情主要原因是促卵泡素或雌激素分泌不足,母牛營養不良等原因造成;假發情是母牛只有發情表現,而無卵泡發育和排卵;持續發情是由于卵巢囊腫或卵泡交替發育導致母牛發情時間超過正常的發情時間。
2.1 人工授精技術在肉牛養殖中,人工授精技術的優勢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提高了優良種公牛的利用率;二是提高了母牛的受胎率;三是預防像布病、子宮炎、滴蟲病的傳播;四是克服了雜交改良和體型大小相差較多配種時的困難;五是克服了母牛配種的地域限制;六是降低飼養成本,提高養殖經濟效益。
2.1.1 采精在養殖生產中,假陰道采精法是肉牛常用的一種方法,它相當于創造了陰道的環境條件,誘導公牛在其中射精。假陰道一般由外殼、內胎、集精杯及附件組成。假陰道在使用時必須進行清洗、安裝內胎、消毒、沖洗等步驟。要保證假陰道內的溫度和母牛的體溫相近,一般在38℃~40℃左右,以防止溫度突變對精子的危害;還要保證假陰道有適當的潤滑度。另外,還要做好采精臺的準備,以供公牛爬跨。
肉牛的假陰道采精,需要采精子員站在采精臺的右側,右手握住假陰道,公牛爬跨臺時,迅速用左手將其陰莖導入假陰道內,公牛向前一沖即為射精。陰莖抽出后,要使集精杯一端向下,以免精液向外倒流。在良好的飼養管理條件下,公牛每次射精量為50~150億精子,每日采集1 次;飼養條件差的每周采精2 次為宜。對于青年公牛,應在18 個月齡以后開始采精,每周1 次。
2.1.2 精液的品質檢查采精后應立即測定射精量,并檢查精液的顏色和氣味,正常的精液為乳白色,略帶腥味,牛的精液因精子密度大,觀察時一般可以發現明顯的云霧狀,牛的精液呈弱酸性,利用儀器設備對精子活率進行檢查。
2.1.3 輸精技術母牛排卵一般發生在發情結束后12h 左右,在排卵前6~24h 輸精則受胎率較高;把輸精母牛牽入輸精架內保定好,并用清水洗凈外陰部周圍的污垢;輸精員左手呈楔形伸入母牛直腸內,如有糞便掏出后再進行,尋找到子宮頸,并用手握住;輸精員右手持輸精槍,斜向上插入母牛陰道口,然后把輸精槍向前水平插入陰道深處;當輸精槍碰到子宮后,左手協助將輸精槍插入子宮頸口,將輸精槍前端深入子宮頸口內3~4cm,將輸精槍稍微后拉即可輸精;最后拔出輸精槍。
2.2 同期發情技術同期發情技術是肉牛養殖場中常用的一種繁殖技術,利用某些激素人為對母牛發情周期進行調控,使母牛在某一時間內集中發情。同期發情的作用主要有:一是有利于推廣人工授精技術的廣泛應用;二是便于組織生產,使母牛配種、妊娠、分娩及犢牛培育在時間上相對集中;三是提高養殖場的繁殖率,該技術不僅用于周期發情的母牛,而且也能使乏情狀態的母牛出現周期性活動。在肉牛飼養中,常用的同期發情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孕激素理植法:使用一定劑量的孕激素裝入管壁有小孔的塑料細管中,利用套管或者專門埋植器將藥管埋入耳背皮下,經過一定時間,在埋植處作切口將藥管同時擠出,同時注射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500~800IU。
孕激素陰道栓塞法:栓塞物可用泡沫塑料塊或硅橡膠環,其包含一定量的孕激素。將栓塞物放在子宮頸外口處,激素即可滲出。處理結束時,將其取出即可,或同時注射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孕激素處理結束后,在第2、3、4d 內大多數母牛有卵泡發育并排卵的現象。
前列腺素法:前列腺素處理法只有當母牛在發情周期5~18d 才能產生發情反應。對于發情周期第5d 以前的黃體,前列腺素并無溶解作用。因此,用前列腺素處理后,總有少數牛無反應,對于這些牛需作二次處理。有時為使一群母牛有最大程度的同期發情率,第一次處理后,表現發情的母牛不予配種,經10~12d 后,再對全群牛進行第二次處理,這時所有的母牛均處于周期第5~18d 內,故第二次處理后母牛同期發情率顯著提高。用前列腺素處理后3~5d,母牛出現發情,比孕激索處理晚1d。據報道,將孕激素短期處理與前列腺素處理結合起來,效果優于二者單獨處理。
3.1 高效飼喂技術在養殖場做好肉牛高效飼喂技術,一般要從以下幾點做好:一是要飼料要多樣搭配,根據不同日齡的肉牛生長需要的飼養標準合理搭配,才能保證不同飼養階段的肉牛營養均衡,體況良好;二是定時、定量飼喂,這樣可以保證肉牛的食欲旺盛,提高飼料利用率和轉化率;三是穩定日糧,更換日糧會影響肉牛瘤胃內的微生物菌群平衡,造成肉牛腹瀉,所以更換飼料有循序漸進,做好過度,不可突然變更,影響肉牛的生產性能;四是防止飼喂發霉、冰凍、劣質的飼料,保證牧草的新鮮程度,防止鐵釘、鐵絲等尖銳異物食入體內,造成創傷性網胃炎發生;五是飲水要充足,冬季水溫不能過低,必要時讓牛喝溫水;六是可以根據生產需要在飼料中加入適量的微生態制劑喝中草藥制劑,以促進牛只腸道健康,提高牛只的抗病性能。
3.2 高效管理技術一是要保證不同生理階段的肉牛有足夠的運動場地和運動時間,肉牛通過運動,促進新陳代謝,增強體質,若運動不足會發生蹄病、消化不良、難產等。二是經常刷拭對促進肉牛新陳代謝和體表衛生具有重要作用,提高了肉牛福利待遇,有利于上膘。三是定期做好對肢蹄的護理,蹄的健康對肉牛活動至關重要,若肉牛發生蹄部疾病會引起站立不便、飼料轉化利用率低,導致膘情下降。四是預防肉牛的應激反應,夏天做好肉牛的防暑降溫,冬天做好圈舍的御寒保暖工作。
3.3 肉牛育肥技術
3.3.1 犢牛育肥這個階段的肉牛處于生長旺盛,增重快,飼料報酬高,肉的品質好。采用高水平營養飼喂,使其日增重在1.2kg 以上,周歲時結束育肥,活重達400kg 以上出欄。隨著肉牛體重不斷增加,日糧應每月調整1 次,使其獲得預期的日增重。當氣溫低于0℃或高于25℃時,氣溫每升降5℃應加喂10%的精料。定時飼喂,精料定量喂給,粗飼料不限量。
3.3.2 架子牛育肥架子肉育肥采用分階段飼養,分為育肥前期、育肥中期和育肥后期三個階段。育肥前期:從架子牛進入育肥場20d,讓肉牛適應過度、熟悉環境及飼料的時期。此期的主要任務:一是用藥物驅除體內外的寄生蟲;二是讓肉牛從過去適應以粗飼料為主的日糧逐漸過渡到適應以精飼料為主的育肥日糧。具體做法是讓牛自由采食氨化秸稈或玉米青貯,供應充足飲水,第二天開始加喂精料,以后逐漸增加精料比例,直至精粗飼料比例為50 ∶ 50。育肥中期:此期牛以沉積蛋白質為主,因而日糧的粗蛋白質水平應為11%~12%以上,精粗飼料比可由50 ∶ 50 逐漸增至60 ∶ 40。育肥后期:此時的牛更加適應高精飼料的日糧,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沉積脂肪的比例不斷增加,對能量的需求越來越高,日糧的粗蛋白質水平可將至10%,精粗飼料比例可提到70 ∶ 30。
綜上所述,做好科學的牛繁殖技術與飼養管理直接關系到養殖場的經濟效益。只有采用科學的繁殖技術,做好高效的飼養飼喂,加強各個生產環境的管理,才能從根本上保證養殖場戶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