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雅麗
近年來,中國軌道交通“走出去”步伐穩健,繪就了穿行在世界各地的“中國符號”。中國企業不只是將項目落地,更重要的是為當地培養了專業人才。特別是在東盟國家的項目推進中,當地對專業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中國幫助了所在國年輕人成長為高技能人才,成為所在國項目建設的中堅力量。
巨大的人才缺口
隨著東盟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國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軌道交通成為重點的建設項目。目前,東盟國家正在建設中的軌道交通項目有印尼雅加達—萬隆高速鐵路、中泰鐵路、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等,以及一些城市地鐵和輕軌工程。這些軌道交通建設將對東盟各個國家產生積極影響,也將促進區域內互聯互通。
但其中嚴重制約東盟各國軌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的是專業人才的匱乏。由于東盟國家鐵路運營和管理基礎相對比較薄弱,本土技術管理人員的高鐵知識儲備難以滿足屬地國高鐵建設和運營管理的需要。并且由于鐵路技術管理人才斷層,易導致鐵路建好后維修保養不力、內部管理混亂和交通事故頻發等問題的發生。
截至2020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中國洽談修建的鐵路總里程超過16000公里,但是司機、技術人員、乘務員等,將出現30萬人的人才缺口。隨著越來越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加入,以及屬地國對本國鐵路線路的不斷規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軌道交通人才培養培訓需求也由此不斷增加。
因此,針對此種情況,中國軌道交通類院校向東盟國家伸出了援助之手。積極開展人才培養合作,為其輸送專業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緩解了東盟各國軌道交通人才緊張的局面。
“取經”積蓄力量
“中老鐵路通車的消息太振奮,激勵我加倍努力學習。”周倩是廣西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柳鐵職院)首屆老撾籍留學生。2021年9月,她和另外19名老撾同學一起,成為該校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新生。她對老撾未來的鐵路建設和個人的發展充滿信心。
隨著中國軌道交通技術走出國門,雅萬高鐵、中泰鐵路、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等項目的推進,東盟國家院校與中國院校合作培養軌道交通人才日漸熱絡。作為中國西南地區唯一一所有鐵路背景的職業院校,柳鐵職院成為東盟國家院校合作的熱門選擇。2016年以來,泰國、老撾、印尼等國已有20多所高校前來考察交流,并與該校在留學生培養、師資培養、專業建設等方面展開合作。
“學員不僅能參加鐵道信號自動控制、鐵道工程、鐵道機車等多門課程的專業講座,還可到相關實訓室參觀教學設備,體驗動車模擬駕駛、線路工檢查軌道等。”馬來西亞安邦職業學院教師Yusoff Mohd Nazri 在2019年研修時說,希望能與柳鐵職院合作,讓更多馬來西亞教師和學生到中國學習,將先進技術帶回國。
此外,在中老鐵路建設過程中,昆明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為幫助老撾自己建立、形成成熟的鐵路技術人才培養培訓能力,學院承接了援老撾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技術教育合作項目,其內容包括2年的教育能力建設、5年的教育長效技術合作。同時,學院還與泰國是威差亞皇家理工大學、蘭實大學簽訂人才培養合作協議,與老撾教育部職教司簽訂合作框架協議,與泰國、老撾、緬甸等國家教育部門、高校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交流合作工作正在穩步推進。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交通大學在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養軌道交通人才上也下了功夫。學校開展訂單式留學生學歷培養和定制式學員高端研修,為當地軌道交通建設培養適應不同需要的人才。根據該國軌道交通建設運營的實際,配備專業化的師資隊伍,設置譜系化的課程體系,并加強鐵道工程實訓、機車車輛實訓等專業實踐環節,強化留學生軌道交通工程實踐能力。
東盟國家通過合作不斷地向中國院校取經,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形成較完整的軌道交通人才培養體系。
“總結”迎來發展
總結經驗,一路向前。東盟國家對軌道交通人才培養不能僅僅止于此,想要實現自身軌道交通大發展,人才是關鍵。因此,未來,還需與有經驗的國家一起探討,如何使人才培養機制化、走向成熟。
據了解,目前東盟國家對軌道交通人才培養的院校還比較少,或許隨著軌道交通建設的不斷發展,各國會逐步開設更多此類專業或院校。所以,未來各個國家要在借鑒發達國家能力本位培養體系的基礎上,開發出體現本國軌道技術的教學標準和教學資源,增強跨境產教協同能力,提升人才供給的實效性。
未來,中國與東盟國家可以通過探討“點—線—面—城”的方式全面推進國際化人才培養,強強聯合、優勢互補、互惠共贏,共同創建軌道交通國際化人才培養新模式,滿足人才培養的可持續發展需求。
路漫漫其修遠兮。面向未來,隨著東盟國家軌道交通的不斷發展,其在人才培養這條道路上,也將不斷探索,不斷總結經驗,為本國的軌道交通事業打造一批強有力的人才隊伍。
178750051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