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秋韻
從中國昆明到老撾萬象,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鋪就了全長1022千米的中老鐵路,從此結束老撾無鐵路的歷史;在越南河內,中國中鐵六局集團克服重重阻撓,最終落成河內首條城市輕軌;從印尼的雅加達到萬隆,中國中鐵四局集團則采用多項自主研發技術修建了印尼雅萬高鐵……
據《今日亞洲》早前發布的一項東南亞民意調查報告顯示,中國鐵路已經成為該地域青年心中的“中國新四大發明”之首、最想帶回家的“中國特產”。高速鐵路,正在成為一張中國名片,向世界散發著魅力。然而,中國鐵路“?!痹谀膬海坑志壓乌A得眾多東南亞民眾的心呢?
緣何選擇中國企業?
首先在于整體的質量與實力。在技術上,中國鐵路吸收引進了國外先進的高鐵技術,并在此基礎上對引進技術進行了融合與創新,逐漸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體系。中國鐵路企業在工程建造、列車控制、客站建設、系統集成、運營管理等領域的技術都已達到國際標準,中國也成為世界上高鐵系統技術最全、集成能力最強、建設成本最低、運營里程最長、運行速度最高、在建規模最大、后期運營維護最完備的國家。據悉,目前最新的中國鐵路試驗列車甚至已經跑出605公里的最高時速,這一數據也遠超絕大多數國家。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中國鐵路企業要在“高手如林”的國際市場上獲得競爭力,還要有強大的智能科技力量支撐?!澳壳爸袊F路已經研發出北斗高分遙感監測系統、無人機和‘激光炮’等先進科技,全力確保鐵路運行安全。”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生產調度指揮中心負責人蘇繼東說,“中國鐵路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產生了許多優秀的科技成果和專利。例如刷臉進站、鐵路電子客票的廣泛普及,在極大程度上提升了旅客出行的效率,這些技術都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泰中“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威倫·披差翁帕迪亦表示,泰國國內的大眾交通已經十分陳舊,使用的都是幾十年前的軌道技術。而中國鐵路企業帶來的先進技術、智能運行模式,將極大提高中泰鐵路的運營素質以及泰國綜合交通能力,這也是泰國堅持選擇中國啟動鐵路建設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為世界上最早擁有鐵路的國家之一,德國的制造工藝雖然也十分高超,但卻依然存在一些不可忽略的弊病。瑞士《新蘇黎世報》曾刊文稱,ICE高鐵正因為不準時、時常延誤半小時以上、車廂內未形成完備的系統、企業疏于后期維護運營等情況而逐漸失去“世界鐵路佼佼者”這一稱號。而以中國北車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南車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同為鐵路的承建與運營方,其每趟列車的誤差數據都能控制在4分鐘之內。
其次,低成本與性價比正成為國際公認的中國鐵路企業之優勢。國泰君安證券的一份研報指出,與世界同類企業相比,以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鐵路企業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其加權平均單位成本為:時速350公里的項目為1.29億元人民幣/公里;時速250公里的項目為0.87億元人民幣/公里。而向東看,鄰國日本的鐵路建設成本每公里造價則高達3億元人民幣以上。
“性價比高,并不是‘故意低價換市場’。中國企業核心競爭力在于對成本的控制力。中國鐵路的配套產業完整,包括上下游在內的產業鏈發達,這是一般國外廠商無法做到的。尤其對于東南亞這些發展中國家而言,成本低廉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程師王夢恕坦言。
以中老鐵路為例,對于發展仍處于較落后水平的老撾而言,“經濟成本”就成為其選擇供應商的基礎之一。老撾公共工程與運輸部部長本占·辛塔馮指出,中老鐵路由無數的隧道、橋梁組成,加上漫長的雨季,這是一項難度巨大的工程,對比日方與韓方,若按照中方給出的建設方案,老撾在整個建設成本中可相對節省接近百億元人民幣。
不僅僅是物美價廉
與此同時,國家層面的推動也為中國鐵路企業的“出海”作了良好背書。據《中國經濟周刊》不完全統計,從2013年10月開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已向包含泰國在內的多個國家表達了合作建設高鐵的意愿,并達成了多個合作協議與意向。
“感謝中國鐵路企業為老撾人民修建了這條鐵路,自從有了中老鐵路,老撾老百姓感到非常自豪。它的開通代表著兩國人民交往將更加便捷,讓老撾人民真正體會到‘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意義。”老撾國家總理通倫近日在參觀中老鐵路“瀾滄號”動車組時特別指出。
此外,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室主任賀文萍也分析:“中國企業在國際鐵路項目上頻頻中標與國情密不可分,中國企業大都是統一部署,政令從上到下能比較快捷地執行,交貨能力強,成果往往能提前交付;而像法國、德國這樣的老牌西方發達國家長期受高福利等政策影響,實際施工建設效率不高,甚至并不能如期交付。”
除去上述原因,站在“買方”角度來看,東盟諸國選擇中國企業還有出于地緣經濟因素的考量。
眾所周知,中國與東盟多國相鄰,雙方可通過鐵路形成更為緊密的交通網絡,此舉有利于提升與中國的物流、客運效率,也方便東盟各國更順利接洽中國市場。例如泰國曼谷、馬來西亞吉隆坡、新加坡這三個位居泛亞鐵路網樞紐的大都會,就希望通過打破交通阻隔,來建立與中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更緊密的經濟聯系。此外,中緬鐵路的西線建設也將有利于加大緬甸對于從孟加拉灣到印度洋的經濟輻射作用。原先需經過馬六甲海峽的能源及其他大宗貨物運輸,可直接在緬甸登陸上岸,通過中緬鐵路進入中國內地。
總而言之,實力雄厚的鐵路建設企業、發展鐵路的國家意志、東盟各國的實際考量等都是中國鐵路企業在東南亞這片土地上獲得信任票的基礎。
更多國家選擇中國鐵路
通過分析不難看出,中國鐵路在科技水平、建設成本、施工速度以及系統管理等方面,很大程度已經符合東盟鐵路互聯互通的技術需求,是東盟現代化鐵路建 設的優選之一。正如《雅加達郵報》刊文評價的那樣:“越來越多國家想要建造‘面向未來’的高鐵列車,從綜合角度出發,中國企業也許就是那個最合適的‘合伙人’之一。”
如果你從吉隆坡乘火車北上,不到兩個半小時,就能到達馬來西亞西北部霹靂州的小城華都牙也。走出火車站,極目所見是一派田園風光——而中國鐵路軌道裝備整車首個海外制造基地就坐落在這里。2015年,這座制造基地由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東盟制造中心建成投產,其具備年產100輛、架修150輛軌道列車的制造能力,同時也具備高鐵、城際動車組、電力機車、輕軌、地鐵等車輛制造能力,是東盟十國中軌道交通裝備技術水平最高、生產能力最強的“鐵路工廠”,也成為推動馬來西亞乃至整個東盟軌道交通發展的中國力量。
“響應‘一帶一路’倡議,中國企業要‘走出去’更要‘走進去’,由出口產品升級到建立制造基地,我們在馬來西亞實現了由產品輸出向產品加技術加服務、投資的轉變,馬來西亞已成為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在海外的橋頭堡?!敝袊熊嚰瘓F(馬來西亞)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璐科直言。
無獨有偶,2021年年初,菲律賓交通部與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總額達9.4億美元的蘇比克—克拉克鐵路項目商務合同。該項目是迄今為止金額最大的中菲政府間合作項目,也是菲律賓政府“大建特建”規劃的旗艦項目。
這條鐵路位于菲律賓呂宋島中部,是該島鐵路網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連接蘇比克灣自由港區與克拉克國際機場兩大交通樞紐,并與呂宋島北線鐵路銜接。菲律賓公共工程和公路部部長馬克·維拉表示,項目完工后,將有效推動菲中兩地人員往來,預計每天將有2.5萬人往返其間,有利于進一步開拓當地經濟資源和旅游潛力,促進民生發展。
中國鐵路企業成功“出海”東南亞的歷程,正是中國鐵路不斷發展,從“跟跑者”到“領跑者”的軌跡縮影,而也恰是這些中國企業艱苦實干、不屈不撓、開拓創新的精神讓越來越多的國家選擇了中國鐵路。
244250051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