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趙狄娜

圖片/TUCHONG
“全力以赴擔使命、促協同,三件大事實現重要突破。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新進展。雄安新區建設發展成效顯著。冬奧會籌辦全面就緒。”2022年1月16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河北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開幕;一天后,河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時任河北省代省長王正譜作政府工作報告時,總結了過去一年河北省的工作亮點,并指出,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關鍵之年。當前,河北仍處于歷史性窗口期和戰略性機遇期,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北京冬奧會籌辦“三件大事”帶來的強大發展勢能正在加速釋放。
過去的2021年,河北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按照“三六八九”工作思路,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較好完成河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預計全省生產總值增長6.5%。
河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22年,河北省要重點做好十個方面工作:一是著力實施重大國家戰略,推動形成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二是著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推動內需潛力充分釋放;三是著力新舊動能轉換,推動建設現代產業新體系;四是著力建設科技強省,推動創新發展實現新突破;五是著力鄉村全面振興,推動農業農村農民現代化;六是著力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七是著力深化改革開放,推動構建一流營商環境;八是著力優化經濟布局,推動區域發展更趨協調;九是著力創造高品質生活,推動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十是著力統籌發展和安全,推動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北。
圍繞“著力實施重大國家戰略、推動形成高質量發展動力源”,河北省進行了詳細部署。其中,重中之重就是確保冬奧會圓滿成功。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舉世矚目。在堅持“四個辦奧”理念的前提下,完善賽時運行指揮體系,高質量做好賽事組織、賽會服務、疫情防控、安全保障等各項工作,展示熱情好客、陽光開放的河北形象,與北京一道為世界奉獻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奧運盛會,并因勢發展后奧運經濟,推動冰雪運動、冰雪事業、冰雪產業融合發展,交出冬奧會籌辦和本地發展兩份優異答卷。
“冰雪運動越來越熱,人才培養也要提檔升級。”河北省人大代表、張家口市青少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學校創辦人孫永青建議,要借力北京2022年冬奧會機遇,整合多方資源,加大人才培訓力度,拓寬人才培養渠道,構建完善冰雪人才培養體制,為冰雪產業持續發展提供高質量人才支撐。“隨著群眾性冰雪運動的發展,參與冰雪運動的人數越來越多,對于冰雪運動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孫永青認為,冰雪人才培養不僅要擴規模,也要重視創品牌、提品質、上檔次,邁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培訓機構應發揮京津冀不同的資源優勢,加強三地高校、科研機構、企業深度合作,堅持“學訓結合、體教融合”,融訓練、競賽、教學、科研、培訓和國際交流為一體,努力打造國家級冰雪人才培訓基地。要改革人才激勵機制,以開展國際國內賽事為紐帶,以建設冰雪場館為帶動,創新人才引進渠道,吸引國內外冰雪高端人才入駐。要進一步推動冰雪運動進校園,普及冰雪知識和技能,讓更多青少年了解冰雪、愛上冰雪,培養冰雪運動后備人才。
河北省政協委員、張家口市橋西區委書記尚秀偉則表示,張家口作為河北省“兩翼兩區三群六帶”發展布局主戰場之一,打好文化牌、體育牌、康養牌尤為重要,后冬奧經濟將是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的重點,也是張家口拓展文化旅游經濟的重要依托。“張家口市橋西區將‘大境門+張庫大道+張家口堡’作為有機整體,與區域內4A級景區安家溝、3A級景區察哈爾都統署、2A級景區水母宮和清河影視基地聯合打造,創建‘大好河山’旅游品牌,使之成為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上的重要節點。”尚秀偉介紹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從國家層面部署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發展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河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2022年要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據統計,2020年,河北省數字經濟規模達1.21萬億元,排名全國第11位,同比增長10.5%,占GDP比重達33.4%,數字經濟已成為河北省經濟高質量增長的新引擎。
“數字經濟以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為基礎,離不開信息基礎設施的有力支撐。”河北省政協委員、邢臺華業通信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洪友認為,只有修好信息“高速路”,數字經濟才能真正駛上“快車道”,“打通信息‘高速路’要勇于打破‘信息孤島’,破除數據壁壘,加強數據有序共享。”他建議,要建立健全數據資源體系,全面推進政務數據、行業數據、社會數據、企業數據等匯聚融合、合理利用,增強經濟調控、市場監管、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加快推進電子政務,深化教育、社保、醫療衛生、住房、交通等領域的數字技術普及應用;加快智慧社會、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強化數字技術在城市規劃、建設、治理和服務等領域的應用。
“電子政務是智慧城市建造的重要一環,涵蓋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河北省政協委員、張家口微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肖建宏建議,要在加強監管、確保安全的基礎上,積極引入科技企業參與建設、運營電子政務平臺,減少政府投入,提升運營效率,發揮市場經濟杠桿作用,促進城市精細化管理。要深耕細分市場,將政務服務跟便民繳費、團購外賣等便民生活服務連接起來,與智慧街道、智慧社區連接起來,將服務終端延伸到基層末梢,打通惠民“最后一公里”。
如何建設科技強省,推動創新發展實現新突破?王正譜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首先,要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10%。落實基礎研究行動計劃,推進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共建共享,實施裝備制造、新材料等重點科技專項,加快突破一批產業關鍵共性技術。其次,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開展重大平臺創新資源集聚行動,謀劃組建河北省實驗室,布局建設一批河北基礎學科研究中心,支持科技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平臺80個,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00家。再次,加快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共建京津冀技術創新中心,打造一批技術轉移機構、中試熟化基地。實施場景驅動行動,推動5G、新能源等新技術示范應用。建設項目評估、成果評價平臺,全省技術合同交易總額達1200億元。最后,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實施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燕趙青年科學家計劃,加強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央企研究機構全面合作,大力引進一批院士和高端科研團隊,集聚一批產業“高精尖缺”人才,培育一批青年科技人才。
聚精會神推動高質量發展,毫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扭住發展第一要務,激發創新第一動力,匯聚人才第一資源,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進項目建設,推動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河北省正奏響建設現代化經濟強省的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