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銘
(麗水市公路港航與運輸管理中心,浙江 麗水 323000)
由于陡坡懸崖樁基施工時常伴隨著挖、削、填等作業以及作業人員的上下進出異常困難,施工中容易發生滑坡、坍塌、高處墜落、塌孔等事故,導致施工中的安全風險變得更加的突出,不僅嚴重威脅的作業人員的生命安全,同時也影響到工程施工的進度。為此,對山區特定環境下的施工安全風險進行辨識和管控非常有必要。本文以浙江省西南山區在建的景文高速公路橋梁為研究依托,對在陡坡環境下人工挖孔樁的主要施工工序內容進行安全風險的辨識和管控措施的研究展開,采取相應的風險辨識方法和風險等級評價法進行辨識、評價形成辨識管控清單。
隨著我國近年來在交通業取得巨大的發展成果,國家在不斷的加大對交通落后的山區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在此時期,國內山區公路等重大工程建設又重新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數百公里的公路橋梁、隧道工程正在或即將在我國西部省份地形和地質條件極端復雜的高山峽谷地區興建,這意味著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山區公路將成為我國交通行業重點發展對象。
山區橋梁縱坡大、平面半徑小、墩臺位置地形陡峭、橋墩往往較高、路線高填深挖地段多、材料、機械運輸困難、施工條件差,而山區隧道施工又面臨著地質條件復雜、不確定因素多、施工隱蔽性大等困難,相比平原地區橋隧施工具有更多的安全風險。在這些不利因素下,很多單位施工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安全事故,極大的影響了施工的順利進行,并且對施工人員的安全及施工現場的財產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為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等一批法律、法規、政策的陸續出臺,對建設工程施工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為加強公路工程施工的風險管理和隱患治理,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近年來,省部出臺了關于風險管理和隱患治理的相關文件,對公路工程風險辨識提出了新要求。
我國《公路水運工程建設重大事故隱患清單管理制度》(交安監發[2015]156號)中提出了公路和水運工程建設開展重大事故隱患清單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并制定重大事故隱患清單管理制度及重大事故隱患行業基礎清單,用于指導施工單位做好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
《交通運輸部安全委員會關于加強交通運輸領域安全生產重大風險防控的通知》(交安委[2019]5號)中提出了交通運輸領域安全生產重大風險清單,為防范化解交通運輸安全生產重大風險提供決策依據,用于指導行業開展安全生產重大風險防范化解工作。文件將“復雜地質條件下長達橋隧工程施工風險”列為重大風險。
《公路水路行業安全生產風險管理暫行辦法》(交安監發[2017]60號)文件中第十三條“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風險辨識分為全面辨識和專項辨識。全面辨識是生產經營單位為全面掌握地本單位安全生產風險,全面、系統對本單位生產經營活動開展的風險辨識;專項辨識是生產經營單位為及時掌握本單位重點業務、工作環節或重點部位、管理對象的安全生產風險,對本單位生產經營活動范圍內部分領域開展的安全生產風險辨識。第十四條“全面辨識應每年不少于1次,專項辨識應在生產經營環節或其要素發生重大變化或管理部門又特殊要求時及時開展。安全生產辨識結束后應形成風險清單。
賈建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在哪里?》一文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既體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又體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上。”“把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與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社會主義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笔Y學模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特”體現在獨特的歷史道路、獨特的所有制結構、獨特的經濟運行體制、獨特的人文條件等方面[18]。
《公路水路行業安全生產風險辨識評估管控基本規范(試行)》(交辦安監[2018]135號)中提出了風險辨識、評估與管控的基本流程、方法和要求,并要求施工單位編制風險辨識手冊,明確風險辨識范圍、劃分作業單元、確定風險事件和分析致險因素。
《浙江省交通建設工程平安工地建設管理實施辦法》(浙交〔2019〕197號)(ZJSP17-2019-0019)將“按規定開展施工安全風險辨識和風險評估”和“根據風險辨識和評估結果編制重大風險清單”納入考核內容。
山區公路工程的施工安全將直接影響著整個交通建設工程項目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以及環境效益,甚至影響到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以及社會秩序的穩定。結合現有的法律法規、規范要求,如果能準確辨識出施工過程中的風險,并根據風險辨識結果,采用合理的手段對施工安全進行管控,就可以降低事故發生的可能性,減少事故損失。因此,開展山區公路橋梁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辨識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中以最具山區代表性橋梁工程中的人工挖孔樁施工展開風險辨識清單與管控的相關研究。
研究地點主要以浙江省西南的山區公路橋梁建設,該地區主要以山地、丘陵為主,目前在建的景文高速所在景寧縣山體高程主要在300~1 100 m,所建橋梁橫跨的高山峽谷多為巖質陡坡,存在地形高差大,山體陡峭,地形坡度一般15°~40°,局部達60°以上的特點。本研究依托的景文高速公路新建橋梁橫跨于高山峽谷,其橋梁樁基的施工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
(1)自有交通條件差,造成交通運輸極不便利,大型機械設備的運輸、安裝難度較大。
(2)山區地址結構較為復雜,存在大量的石塊、深溝、懸崖等傾斜巖面,常規的鉆孔工藝在鉆孔過程中容易造成偏孔、成孔困難、卡鉆等諸多問題。
(3)場地狹窄,新修筑便道異常復雜困難,建立一個較平緩、施工施工便捷的平臺難度大,造成鉆機等設備無法進場,安全隱患極高。
(4)存在取水困難和鉆孔灌注樁的泥漿池無法布置,且不利于施工周邊環境保護。
由于山區的種種地形條件的限制,為了能在如此艱難的施工環境下完成橋梁樁基施工,不得以采用人工挖孔樁基的施工工藝。該環境下橋梁樁基的人工挖孔與平地環境下的人工挖孔截然不同,存在場地平整、人員上下和施工機具材料的投放異常困難,容易發生人員高處墜落、物體打擊和因施工擾動造成陡坡塌方等風險。
根據上述對人工挖孔樁所在的環境和施工特分析可知,現行的各類安全風險清單管理文件均強調的是交通工程建設行業的通用性,對山區環境下的交通工程建設的適用性較弱。
主要根據《公路水路行業安全生產風險辨識評估管控基本規范(試行)》的規定結合人工挖孔樁施工工序,按照從確定風險事件分析表,然后進行致險因素分析,最后進行風險等級的評價判定后形成針對性強的人工挖孔樁風險辨識清單。
根據人工挖孔樁的作業流程主要施工工序有:施工準備(邊坡防護、人員上下通道開挖、測量放樣)、開挖(孔口場地平整開挖、洞內掘進或爆破)、護壁(孔口、洞內護壁施工)、取渣土、鋼筋籠下放、澆筑混凝土。
(1)風險辨識。
基于對人工挖孔樁施工的經驗,采用5×5安全隱患辨識法進行辨識可知常發生的事故類型主要為作業人員的高處墜落事故,孔口雜物掉落砸傷孔內人員的物體打擊事故,孔口、孔壁塌方事故,相鄰孔或孔內放炮的爆破事故,孔內有毒有害氣體造成的中毒窒息,孔內透水造成坍塌或淹溺以及取渣土、鋼筋籠吊裝的起重傷害等事故。

表1 人工挖孔樁風險事件辨識分析表
(2)風險等級評價。
基于人工挖孔樁風險事件辨識分析表作進一步的致險因素分析,并采用《公路水路行業安全生產風險辨識評估管控基本規范(試行)》中的LC風險等級評價法,由此得出各施工工序的風險等級D(D=L×C),最終形成人工挖孔樁的風險辨識清單。
上述L和C兩表的取值判定容易根據不同使用人員,因不同的從業經驗和對相關法律、規范標準的理解以及主觀因素影響,造成取值結果存在較大差異。為此,本文中將結合山區環境下人工挖孔樁施工的特點對該值進行進一步的取值細化制定標準,以減少對該值的取值差異較大的影響。如表2、表3所示。

表2 風險發生可能性判斷L取值標準及原則

續表2

表3 風險發生后果嚴重程度取分值表C取值標準及原則
根據上述細化制定的取值原則,同樣以人工挖孔樁的開挖工序為例,在前述中的人工挖孔樁風險事件辨識分析表得知造成的事故類型有:坍塌、淹溺、高處墜落、觸電、中毒窒息、透水坍塌、物體打擊、放炮。那么依次對該類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和后果嚴重程度進行分析其致險因素并采用LC法對其進行風險評價劃分風險等級如表4所示。

表4 人工挖孔樁—開挖工事故可能性和后果嚴重程度分析評價示例表

續表4
那么根據《公路水路行業安全生產風險辨識評估管控基本規范(試行)》中的風險等級和D取值區間分別為:55<重大≤100、20<較大≤55、5<一般≤20、0<較小≤5;依次整理得出人工挖孔樁的開挖風險等級評價示例如表中5所示。

表5 人工挖孔樁—開挖工序風險等級劃分評價示例表
根據上述風險辨識和風險等級評價方法,對山區公路橋梁工程人工挖孔樁的施工安全致險因素分析和風險等級的劃分進行評價形成清單。

表6 致險因素分析及風險等級評價清單表
從上述的風險辨識清單中人工挖孔樁的施工安全風險防控應重點對孔口上方坍塌、高處墜落、物體打擊、起重傷害、中毒窒息、透水坍塌、放炮等進行管控。結合已形成的風險辨識清單提出針對性的管控措施,最終形成山區公路橋梁工程人工挖孔樁施工安全風險辨識與管控清單,如表7。

表7 人工挖孔樁施工安全風險辨識與管控清單

續表7
橋梁的建設在平原與山區有著截然不同的施工環境,其存在的施工風險和安全管理也存在較大的差別;為此,提出對山區特定環境下的施工安全風險進行辨識和管控非常有必要,以橋梁樁基采用人工挖孔的施工為例,進行施工安全風險的辨識、分析評價以及提出針對性管控措施的論述。旨在,通過研究為山區公路整個橋梁工程施工進行辨識和管控提供參考,形成較為完整的山區公路橋梁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辨識與管控清單,進一步提升山區公路橋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有效控制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