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慧靚
(中遠海運散貨運輸有限公司 ,廣東 廣州 510000)
航運企業專用的避稅方法,是以船舶的境外注冊為前提條件實施的國際避稅方法。目前,依據國際船舶登記制度規定,需要對船舶所有人、經營人、船名、船舶技術性能等數據進行注冊登記,登記機關所在地稱為船舶登記港,船舶登記港即為船籍港。 船舶選擇的注冊地不同,注冊程序的繁瑣程度、所需時間長短、費用的高低、船舶登記后繳納的稅費也不盡相同,這就為航運企業利用船舶登記進行稅收籌劃提供了較大空間。
依據各國法律和政策對船舶登記條件的不同規定,船舶登記制度可分為開放式、半開放式和封閉式三種。在采用船舶開放登記制度的國家,船舶登記的限制條件較寬松,船舶營運成本較低,對船舶所有人和船員的要求較自由,變更船東時過戶手續較簡單,注冊國一般只對注冊船舶征收一定的注冊登記費,注冊效率高,也更容易獲得資金支持。為了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我國航運企業比較傾向選擇在境外注冊船舶。國際上從事這種開放登記的國家和地區主要有利比里亞、巴拿馬、塞浦路斯、巴哈馬、百慕大、直布羅陀、開曼群島等。
在選擇船舶注冊地時,航運企業需統籌考慮初始注冊成本和運營期間收益,結合企業實際業務合理進行稅務籌劃。該方法效果較明顯,目前也沒有有效的反避稅方法,因此航運企業可以方便合法地將運輸收入轉移到避稅地,從而有效降低稅費支出。
航運企業與其他企業都可以采用的避稅方法稱為通用避稅方法,主要是通過設立海運公司進行稅務籌劃。隨著經濟發展的全球化,很多中國航運企業選擇走出去來迎合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即通過改變企業登記注冊地改變稅收居民身份,從而實現法人居民身份的改變。考慮到BVI、開曼等地的國際貿易便利、避稅優惠及風險隔離等方面的優勢,這些地方自然成了很多航運企業走出去的落腳點。
2017年7月,伴隨著CRS在我國的落地實施,中國稅務機關可以更加容易地掌握避稅地殼公司的相關資料,更方便地加強反避稅的監管執行,昔日的避稅天堂壓力重重。同年,歐盟發布《歐盟非合作稅收管轄區清單》,將64個國家和地區納入避稅天堂“黑+灰”名單,開曼、BVI等地被納入灰名單。
2018年12月,為取得歐盟和OECD的支持,推動BEPS行動的實施,開曼和BVI分別出臺頒布了有關經濟實質的相關法案,均于2019年1月1日生效,相關經濟實質法的內容可概括為在開曼和BVI的“相關實體”,從事“特定活動”,應符合特定“經濟實質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相關經濟實質法
2020年2月,BVI被從“灰名單”中移入“白名單”,開曼群島、塞舌爾、薩摩亞、巴拿馬等離岸司法管轄區,被列入了“稅務不合作司法管轄區”,即“黑名單”行列,被納入黑名單的國家和地區將失去歐盟的支持,在獲取歐盟資金時門檻也可能更高。
2020年10月和2021年2月,歐盟理事會分別對名單進行了一次更新, 最新的“稅務不合作司法管轄區名單”(黑名單)包含12個國家/地區:美屬薩摩亞、安圭拉、多米尼克、斐濟、關島、帕勞、巴拿馬、薩摩亞、塞舌爾、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美屬維京群島、瓦努阿圖。目前中國香港、中國澳門都列于歐盟避稅白名單中,在良好稅收管制的法律架構和法律實施方面符合歐盟標準。
可以看出,上述法規對于在這些地區注冊公司的國際航運企業影響較大,建議有混合業務的航運企業對業務進行全面梳理,剝離非控股業務,采用將集團范圍內同類業務進行整合,或將剝離的非控股業務向有經濟實質支撐的國家轉移等措施來滿足純控股公司要求;同時可注銷無需保留的公司,對于有必要保留的公司,可按要求補充經濟實質,以避免實質經營風險和其他不必要的損失。
相比較而言,通用國際避稅方法風險較大,更容易受到國際反避稅措施的限制。
1.完善雙邊稅收協定,共建良好的稅收治理體系。
隨著國際稅收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可以從宏觀政策角度進一步完善雙邊稅收協定,從而在滿足稅務合規要求的同時,為中國的國際航運企業“走出去”提供更多便利和優惠。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統計數據,截至2020年4月底,我國已對外正式簽署107個避免雙重征稅協定,其中101個協定已生效。在對外簽署的稅收協定中,我國做出了有利于締約國間資金流動和貿易往來的規定,提供了一些優于國內稅法規定的稅收優惠。航運企業可利用雙邊稅收協定,選擇合適的子公司注冊地,從而有效降低稅費負擔。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發展,中國已由單純的資本輸入國轉變為資本輸入國和資本輸出國兼具的雙重身份。資本輸入國和資本輸出國在非跨境所得和財產征稅權方面的訴求不同,資本輸出國更傾向居民稅收管轄權,資本輸入國更傾向來源地稅收管轄權,我國在談簽、修訂稅收協定時,應兼采來源地稅收管轄權和居民稅收管轄權,通過對比同締約國的資本輸出和輸入情況,確定稅收管轄權的立場。
另外,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需要積極參與國際稅收行政合作,和沿線國談簽、修訂雙邊稅收協定,使之既有利于維護我國稅收利益,提升國內航運企業的競爭力,又能促進經濟發展,構建多方共贏的全球稅收治理體系。
2.優化船舶回國登記注冊政策,帶動航運產業鏈協同發展。
目前,我國在自由貿易試驗區設有8個國際船舶登記船籍港,在自貿試驗區進行船舶登記不受出資比例的限制,同時可以采用一系列便利化措施簡化登記手續。我國可借鑒其他地區稅收優惠政策,簡化登記流程,使船舶能夠方便高效地完成注冊手續,并允許這些船舶兼營沿海航線,以促進中資“方便旗”船的回歸和在自貿試驗區落戶,同時帶動自貿試驗區船舶融資、航運保險、船舶修造等航運服務業產業鏈的發展。
3.適度放寬香港稅務居民認定機制,為國內航運企業提供便利。
如果在BVI、開曼等稅收管轄區注冊的公司同時也是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稅務居民,則不屬于經濟實質法中的“相關實體”,不受當地經濟實質法規的影響。目前香港稅務居民對來源于香港境外所得不予征稅,而且稅率低、稅制比較簡單,在稅收管轄區注冊的航運企業如果可以將香港稅收居民證明提供至當地相關稅務部門,就可以豁免當地經濟實質法案。但是目前香港稅務機關對稅務居民認定比較嚴格,完成審核流程花費的時間也較長。建議適度放寬香港稅務居民認定機制,為國內航運企業提供便利。
1.結合需要合理選擇注冊地
建議航運企業在選擇注冊地時既要考慮注冊地所在國的稅率問題,也要結合企業實際經營情況合理安排。如選擇船舶注冊地時,雖然五星旗船舶造船的融資方式和渠道單一,需要繳納較高的關稅和增值稅,且要求高級船員由中國籍船員擔任,但在目前政策下,如果船舶需要經營沿海運輸業務,船舶只能注冊在中國大陸。
2.及時跟進把控稅務合規風險
離岸避稅地出臺的經濟實質法,提高了國際航運企業的運營成本和涉稅風險,未來歐盟理事會將每年至少一次繼續更新稅收管轄權名單,航運企業需密切關注相關名單、持續梳理離岸避稅地主體的商業模式,把控潛在風險,及時做出調整,在符合企業經營目標的前提下實現稅務最優。
3.用足用好區域性國際稅收優惠政策
2020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粵港澳大灣區部分地方推廣實行國際航運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包括從2020年10月1日起,對以珠三角9市37個港口為啟運港、以南沙保稅港區和前海保稅港區為離境港的水運貨物實行啟運港退稅政策。在港口實行啟運港退稅政策后,企業辦理出口退稅無需等待貨物離境,就可提前申請出口退稅。這一政策將大大縮短企業退稅時間,通過加速退稅,降低企業成本,減小資金流轉壓力,進一步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國際航運企業可充分利用區域性稅收優惠政策,更好地實現開源節流的目的。
稅務籌劃是動態持續的過程,航運企業必須從實際出發,統籌考慮,著眼長遠發展,同時密切關注國際相關稅收政策,從而有效控制國際稅務風險,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