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珂 魏平洪 金彤
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是黨建工作找準定位的關鍵,實踐也證明了脫離業務工作抓黨建,就極有可能偏離正確的方向,黨建工作就會失去生命力。所以,在實踐中要堅持問題導向,不斷探索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相融合的路徑,以全局性的謀劃將工作向縱深和廣大上推進,確保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同向、同行、同步。
通過調研和座談了解,目前航天企事業單位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面臨的突出問題可以總結為“四大感覺”。
當前,黨建工作呈現出實、嚴、深、細的特征。實,就是政治建設的要求更加務實、更加具體;嚴,就是紀律規矩越來越嚴;深,黨的建設一切工作都必須落實到基層支部;細,管黨治黨法制化規范化不斷落小落細。在此形勢下,黨建標準化建設全面鋪開,黨建量化考核全面推進,黨務部門的責任越來越重、任務越來越多、壓力越來越大。限于精力和能力的現實約束,黨務部門在策劃部署具體工作時,往往只考慮到任務完成,難以做到與業務深度融合。
對支部而言,黨建形勢越來越緊,管理要求越來越細,工作程序越來越嚴,規定動作越來越多,一些支部動員群眾容易走過場,組織方式方法機械單一,落實考核要求不夠有力,致使黨的部署要求在基層下不去、落不實,為黨建而黨建的現象一定程度依然存在。
所有的黨建要求和任務最終都將落在每位黨員和黨務干部身上。一方面,在量化考核的壓力下,支部要忙于完成規定動作,忙于記筆記留痕跡,形式主義問題一定程度依然存在;另一方面,黨建工作缺少溫度,關愛機制有待完善,總體上呈現出嚴管較多、厚愛不夠的現象,導致具體執行層面有時會存在抵觸情緒。
黨建好不好,關鍵看成效。但黨建成效缺乏衡量標準,還存在重形式輕內容、重過程輕結果、重數量輕質量的問題,看起來熱熱鬧鬧,實際效果卻不佳,容易產生“黨建務虛”的直觀感受。例如,黨建的引領作用如何體現,領導干部的熱情如何激發,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如何發揮。這些都需要進一步認真研究,采取務實有效的舉措,進一步將黨建工作由“虛”轉“實”。
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問題,之所以成為難以破解的問題,深挖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沒有正確的認識,就不會有正確的行動。業務部門抓黨建,容易產生一個普遍的現實問題,就是“重業務輕黨建”。部分同志認為黨內職務是虛職,行政職務才是實職,沒有把黨建工作當作主責主業擺在重要位置,存在黨建工作抓到哪里算哪里的現象。有的支部,工作布置下來,該做的都做,但始終把黨建的歸黨建、業務的歸業務,既沒有認識到“兩張皮”的危害,也沒有認識到“兩融合”的好處。部分黨務干部存在就黨建抓黨建的傾向,把黨建簡單地理解為黨務,不愿主動推動黨建與業務的融合發展,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
黨務干部是黨建工作的實踐者和推動者,能力的不足,是造成“不相融”的重要原因。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一是對黨建新要求不太適應。黨建新要求對黨務干部的執行能力和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部分黨務干部思想上不夠重視,能力上沒有更新,還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發展需要。二是對促進“兩融合”不太有招。黨建必須以業務為著力點和落腳點,但部分黨務干部對黨建如何引領業務心里沒底,缺乏與時俱進的新思路、新辦法。三是對黨建業務不太熟悉。黨務干部呈現出年輕化趨勢,但缺乏嚴格、系統的黨建培訓,對業務比較生疏,“現學現賣”“臨陣磨槍”“過后補火”的情況依然存在。
黨建考核受到黨務部門的高度重視,但與業務考核相比,其約束性、精準性和有效性還有不小差距。一是黨建考核缺乏約束。業務考核與部門、部門負責人的績效直接掛鉤,但黨建考核一般與支部書記績效掛鉤以及“先進黨支部”評比,約束性還不強。二是考核過程不夠精準。主要關注形式上有沒有到位、程序上有沒有履行、記錄上有沒有缺項,對黨建形式的考核大于對黨建效果的考核。三是成果運用不夠充分。考核結果如何應用,目前只有原則性規定,缺乏操作細則真正落地實施。對支部委員來說,只能講奉獻、談付出,缺乏明確、務實的激勵機制。
一是樹牢“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的意識。要時刻牢記“抓黨建是本職、不抓黨建是失職、抓不好黨建是瀆職”,進一步分解主體責任,加強責任教育,做到“崗位上分、思想上合,工作上分、目標上合,職責上分、步調上合”。根據業務工作目標確定黨建工作內容,把業務工作的難點作為黨建工作的重點,確保黨建工作有的放矢。二是樹牢黨員的身份意識。建立黨員積分管理制度,作為黨內先進評選表彰的重要依據。建立榮譽上墻制度,切實增強黨員的榮譽感、歸屬感和責任感。建立黨內儀式制度,通過重溫入黨誓詞找初心、佩戴黨徽亮身份、過“政治生日”強使命,實現感情上認同、心靈上觸動、行動上自覺。
一是建立理論學習與業務深度融合的操作指引。學習形式上,重點圍繞所轄業務領域內本單位和上級的重大決策部署,學習相關政策要求,研究討論具體措施。學習內容上,每季度制定學習計劃,從上級要求的必學材料中確定1個精讀課件,結合業務工作選擇3 個必讀課件,征集黨員意見增加若干個選修課件,形成貫徹黨委要求、體現支部特色、適應黨員需求的“1+3+X”學習套餐。二是建立組織生活與業務深度融合的操作指引。充分發揮黨務部門在融合發展上的指導作用,建立“經常性走訪”工作機制,定期提醒并參加支部的組織生活,根據實際情況,引導支部診斷“不相融”的問題,創新“兩融合”的方法,切實解決“有而不行、行而無果”問題。三是建立思想保障與業務深度融合的操作指引。建立黨員群眾心理健康、身體健康、家庭困難等信息的快速收集渠道,及時予以幫助,讓黨建工作的溫度轉化為思想政治的深度。推行重大事項黨政聯席會制度,針對部門重大決策事項,支部委員一同參與、共商策略。用心實施惠民政策,建立每年為職工群眾辦1-2件好事實事的常態化機制。及時掌握職工思想動態,明確“解什么”“怎么解”。
一是激活黨組織,織密“一張網”。及時調整設置黨支部,配齊配強專職黨務人員,為各單位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提供堅強的參謀助手。廣泛開展建言獻策、技能競賽等活動,形成“支部比著干、黨員帶頭干、群眾一起干”的良好氛圍。持續加大對黨支部經費的投入力度,建立黨群服務綜合體,讓黨員群眾時刻感受到黨就在我們身邊。二是配強帶頭人,點亮“一盞燈”。完善支部書記“選優、訓強、激勵、保障、儲備”五位一體機制,對支部書記人選充分醞釀、優中選優。以“黨性強、能力強、影響力強”作為支部書記培養目標,推進支部書記“雙帶頭人”提升工程,將其培養成黨建帶頭人和業務帶頭人。穩步提高黨務干部待遇,進一步調動黨務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三是創建新模式,打開“一片窗”。采取“靈活交叉、抱團發展、以強帶弱、互助互促”的方式,創建“黨建大聯盟”。將解決業務工作的重點難點納入黨支部年度工作目標,實現基層支部分片包干、支部委員分工負責、基層黨員分項落實的良好局面。加大支部創新案例和典型經驗的推廣力度,鼓勵各支部找準黨建與業務的融合點。對日常黨建工作進行梳理和流程再造,最大限度優化工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