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邵杰 綦文濤 宋鵬坤 宋歌 王勇 張堅




摘 要:目的:探討中國45歲及以上居民膳食果糖的攝入狀況及其食物來源。方法:利用2010—201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中膳食調查數據,結合美國食物成分數據庫和中國預包裝食品中單體糖和總糖含量數據庫中果糖和蔗糖數據,對34 264名45歲及以上居民的膳食果糖攝入狀況及食物來源進行分析。結果:中國45歲及以上居民平均每日膳食總果糖的攝入量為8.29 g,其中游離狀態果糖為4.78 g、結合狀態果糖為3.51 g。膳食總果糖的攝入量隨年齡的增加而降低,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農村。蔬菜類及制品、水果及制品、谷類及制品是膳食總果糖前三大類食物來源,共占膳食總果糖的69.72%。不同食物來源膳食果糖對總果糖的貢獻在城市和農村間存在差異,城市居民來源的前三大類食物為水果及制品、蔬菜類及制品、零食類,農村居民為蔬菜類及制品、水果及制品、谷類及制品。結論:中國45歲及以上居民膳食總果糖的攝入量平均為8.29 g/d,處于相對較低水平。蔬菜類及制品、水果及制品、谷類及制品是其最主要的食物來源。
關鍵詞:膳食果糖;攝入量;食物來源
近年來,膳食果糖與健康的關系研究成為熱點。多項研究探討了膳食果糖與肥胖[1]、血脂異常[2]、糖尿病[3]、高血壓[4]、痛風[5]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間的關系,然而由于研究結果不一致,尚未得出膳食果糖與健康關系的明確結論,究其原因之一是無法準確估計膳食中果糖的攝入狀況[6- 7]。膳食總果糖應既包括天然食物中存在的果糖也包括添加在食物中的果糖[8]。準確估計人群膳食果糖的攝入量是研究其與健康關系的基礎也是研究難點,美國學者曾采用食物果糖特異性轉化因子估算美國居民膳食果糖的攝入狀況[8-9]。由于中國食物成分數據庫中缺乏果糖數據,目前尚無中國人群膳食果糖的攝入狀況研究。中國45歲及以上人群超重/肥胖、血脂異常、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患病率處于較高水平[10],深入探討該人群膳食果糖的攝入狀況進而分析其與健康的關系非常重要。本研究利用2010—201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中45歲及以上居民膳食調查數據,結合美國食物成分數據庫[11]和中國預包裝食品中單體糖和總糖含量數據[12],探討膳食果糖的攝入狀況及其食物來源。
1 材料與方法
1.1 數據來源
以2010—201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3 d 24 h膳食調查數據為基礎,利用美國食物成分數據庫和中國預包裝食品中單體糖和總糖含量數據庫中的果糖、蔗糖數據進行膳食果糖攝入狀況及食物來源的分析。2010—201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采用分層多階段與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50個監測點(34個大城市、41個中小城市、45個普通農村、30個貧困農村)中抽取樣本住戶的常住人口進行調查,通過樣本估計總體,抽取的樣本具有全國代表性[13]。
1.2 樣本量
2010—201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中參加“24 h正餐回顧詢問表”和“正餐以外的零食、飲料和營養素補充劑的消費詢問表”且年齡在45歲及以上的調查者,共計36 921人。刪除人口統計學資料缺失者,3 d膳食調查期間膳食記錄天數不足1 d者、每日能量攝入低于800 kcal或高于5 000 kcal者,最終納入分析的研究對象34 264人。
1.3 指標分類及定義
按照研究對象的年齡進行分組;按照受教育程度劃分為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中專、大學及以上;按照婚姻狀況分為未婚、已婚、離異或喪偶;按照地區劃分為城市和農村;參照2009年國家統計局全國居民純收入水平等級劃分標準,將家庭人均收入劃分為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
1.4 膳食果糖的定義
膳食中的總果糖包括游離狀態果糖和結合狀態果糖。游離狀態果糖即食物中天然存在或在加工過程中添加的果糖。結合狀態果糖即蔗糖中含有的果糖,一分子蔗糖在機體內分解為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因此結合狀態果糖即為1/2蔗糖。
1.5 果糖數據的賦值原則
根據美國食物成分數據庫中果糖數據(2 183條)、蔗糖數據(2 169條)以及中國預包裝食品單體糖和總糖含量數據庫(363條)對中國食物成分數據庫(1 460條)中的食物進行果糖、蔗糖含量的賦值,原則如下:(1)根據食物名稱、生熟狀態、烹飪方式可直接根據美國食物成分數據庫和中國預包裝食品單體糖和總糖含量數據庫進行賦值的食物共947種,其中水果類食物選擇未加工狀態下的果糖、蔗糖含量,蔬菜類食物選擇炒、煮等烹飪方式下的果糖、蔗糖含量。(2)由于地域來源不同而有多個測量結果的同一種食物,在去掉1個最大值和1個最小值后取平均值進行賦值,共119種。(3)在美國食物成分數據庫和中國預包裝食品單體糖和總糖含量數據庫中未查找到的數據共計394種食物,取相近食物的平均值替代,如鴿子肉的數據用雞肉和鴨肉的均值替代,韭菜用青蔥數據替代。(4)當美國食物成分數據庫與中國預包裝食品單體糖和總糖含量數據庫中均有同一種食物時,取中國預包裝食品單體糖和總糖含量數據庫中的數據。
1.6 食物分類
根據膳食果糖攝入量的相關研究[8-9],本研究將食物劃分為13個類別,即谷類及制品;水果及制品;蔬菜類及制品;乳類及制品;禽畜類、魚類及制品;蛋類及制品;豆類及制品;堅果種子類;糖、蜜餞類;無酒精飲料類;含酒精飲料;零食類;其他食物。
1.7 統計學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95%置信區間)進行統計描述,計數資料采用率進行統計描述。利用2009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人口數據對人群膳食果糖攝入量進行復雜抽樣權重處理。采用SURVEYMEANS過程加權估計不同性別、年齡、地區人群膳食果糖攝入量及不同食物類別食物果糖含量。所有數據采用SAS 9.3軟件進行數據清理與統計分析,雙側檢驗P<0.05被認為差別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與分析
2.1 研究對象的基本特征
本次研究共包含2010—201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中45歲及以上居民共計34 264人,城市和農村均表現為女性比例高于男性(表1)。
2.2 膳食果糖的攝入狀況
中國45歲及以上居民平均每日膳食總果糖的攝入量為8.29 g,其中游離狀態果糖為4.78 g(占57.66%)、結合狀態果糖為3.51 g(占42.34%)。人群中膳食果糖的攝入量呈正偏態分布,中位數為5.61 g,四分位間距為6.06 g,第95百分位數為23.11 g。游離狀態果糖的中位數和四分位間距分別為2.75、3.84 g,結合狀態果糖的中位數和四分位間距分別為2.65、2.49 g,男性人群膳食總果糖的攝入量高于女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膳食果糖的攝入量降低。城市居民膳食總果糖的攝入量高于農村居民。已婚人群的膳食總果糖攝入量高于未婚和離異或喪偶人群。隨著教育程度的增高,膳食總果糖的攝入量增加,其中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最高為15.10 g/d,小學及以下者最低為6.79 g/d。高收入人群的膳食總果糖的攝入量高于中等收入和低收入人群。游離狀態果糖、結合狀態果糖在不同性別、年齡、地區、婚姻狀態、受教育情況、家庭人均收入人群中的分布情況與膳食總果糖一致(表2)。
2.3 膳食果糖的食物來源
蔬菜類及制品、水果及制品是每日膳食總果糖的主要來源,分別為2.71、2.04 g,占比分別為32.69%、24.61%。谷類及制品作為每日膳食能量的主要來源,同時也提供一定量的膳食果糖1.03 g,占每日膳食總果糖攝入量的12.42%。乳類及制品、糖蜜餞類、無酒精飲料、堅果種子類以及其他類提供每日膳食總果糖的攝入量較少,分別為0.10、0.10、0.10、0.08、0.05 g。
蔬菜類及制品、水果及制品這兩類食物是游離狀態果糖最主要的食物來源,分別為1.85、1.59 g,分別占38.70%、33.26%。蔬菜類及制品、谷類及制品這兩類食物是結合狀態果糖最主要的食物來源,分別為0.86、0.70 g,分別占24.50%、19.94%。不同食物來源的膳食果糖對總果糖的貢獻在城市和農村間存在差異。城市居民膳食總果糖食物來源前三大類食物為水果及制品、蔬菜類及制品、零食類,占膳食總果糖的68.22%;農村居民膳食總果糖食物來源前三大類食物為蔬菜類及制品、水果及制品、谷類及制品,占膳食總果糖的71.96%(表3、表4)。
3 討論
本研究利用具有全國代表性的2010—201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數據詳細闡述了中國45歲及以上居民膳食果糖的攝入狀況及食物來源。中國45歲及以上居民平均每日膳食總果糖的攝入量為8.29 g,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農村。膳食果糖來源最多的三類食物為蔬菜類及其制品、水果類及其制品、谷類及其制品。城市和農村在不同食物來源的膳食果糖對總果糖的貢獻方面存在差異。
1993年,Park等[8]利用1977—1978年美國食品調查數據采用食物果糖特異性轉化因子法估算了美國居民膳食果糖的攝入狀況。美國50歲以上居民膳食總果糖的攝入量男性為36 g/d、女性為29 g/d。Marriott等[9]在改進食物果糖估算方法后利用1999—2004年美國國家健康和營養調查(NHANES)數據分析美國50歲以上居民膳食總果糖的攝入量男性為41 g/d、女性為32 g/d。這兩項研究均是在沒有食物果糖含量測量數據的基礎上進行的估算。隨著食物糖含量數據的不斷檢測和更新,本研究利用美國食物成分數據庫中果糖、蔗糖數據和中國預包裝食品中單體糖和總糖含量數據對中國45歲及以上居民膳食果糖的攝入量進行了相對準確的估算。2010—2012年,中國45歲及以上居民每日膳食總果糖的攝入量為8.29 g,男性為8.76 g、女性為7.82 g。美國人群膳食果糖的攝入量遠高于同年齡段的中國人群,這是由于中美兩國飲食存在巨大差異,高糖飲食是美國飲食的重要特點。2005—2010美國NHANES調查數據顯示,成年人膳食中添加糖的供能比約為13%[14],而2010—2012中國成年人含添加糖食物供能比為9.09%[15]。美國人群膳食中添加果糖是其膳食總果糖的主要來源,1999—2004年美國NHANES結果顯示,50歲以上人群每日添加果糖攝入量在男女性別中分別為32、24 g,在每日膳食總果糖的占比分別為78%、75%。
1977—1978年美國50歲以上居民膳食果糖食物來源前三大類食物是水果及制品、谷類及制品、糖果及蜜餞類,共占膳食總果糖約70%[8]。然而到1999—2004年,美國居民膳食果糖的主要食物來源發生了變化,前三大類食物為非酒精飲料、谷物及制品、水果及制品,共占膳食總果糖約72%[9]。中國45歲及以上居民膳食果糖食物來源前三大類食物是蔬菜類及制品、水果及制品、谷類及制品,共占膳食總果糖的69.7%。2009年
中國45~59歲及≥60歲居民1年內消費1次及以上含糖飲料的消費率分別為23.2%、19.5%,遠低于美國相應人群的消費量[16-17],因此美國非酒精飲料提供膳食果糖的量遠高于中國人群(10.3 g vs 0.1 g)。本研究中含酒精飲料提供每日膳食總果糖0.56 g,然而其第95百分位為0 g,其第99百分位高達18.70 g,呈現嚴重的偏態分布,究其原因主要是該人群中約3%的人攝入大量啤酒。
膳食總果糖的攝入狀況與膳食結構及攝入量密切相關。本研究中城市居民攝入量高于農村,且不同食物來源的貢獻存在差異。2010—2012年城市居民每標準人日蔬菜、水果的攝入量高于農村居民,而糧谷食物的攝入量低于農村居民[13],與之相應,城市居民水果及制品、蔬菜類及制品來源的膳食果糖高于農村居民,而谷類及制品來源的膳食果糖低于農村居民。膳食總果糖在不同婚姻狀態、受教育情況、家庭人群收入人群中存在差異,也與這部分人群膳食攝入狀況及食物攝入量有關,文化程度較高、家庭人均收入較高的人群膳食中蔬菜水果的攝入頻次和攝入量相對較多,進而增加膳食總果糖的攝入量。
我國已將人群加工食品中糖攝入的風險評估作為貫徹落實國民營養計劃,加強營養素風險評估的重要內容。果糖是膳食中糖攝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研究將為我國人群膳食果糖的攝入狀況提供基礎數據,為未來在我國開展膳食果糖與人群健康關系的干預研究提供科學依據。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區別膳食中的添加果糖和天然狀態果糖。添加果糖的攝入狀況及其與健康的關系可能是人們的關注點,然而由于我國食物的豐富性和烹調方式的多樣性,準確計算膳食添加果糖的攝入狀況比較困難。未來需要食品加工、營養等領域加強協作,補充和完善食物果糖數據。
參考文獻
[1]Tappy L.Fructose-containing caloric sweeteners as a cause of obesity and metabolic disorders[J]. J Exp Biol,2018,221(Pt Suppl 1):jeb164202.
[2]Chiavaroli L,et al.Effect of fructose on established lipid target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ontrolled feeding trials[J]. J Am Heart Assoc,2015,4(9):e001700.
[3]Tsilas CS,et al.Relation of total sugars,fructose and sucrose with incident type 2 diabete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J].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2017,189(20):E711-E720.
[4]Xu CM,Yang TX.New advances in renal mechanisms of high fructose-induced salt-sensitive hypertension[J].Sheng Li Xue Bao,2018,70(6):581-590.
[5]Ebrahimpour-Koujan S,et al.Consumption of sugar sweetened beverages and dietary fructose in relation to risk of gout and hyperuricemia: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Crit Rev Food Sci Nutr,2020,60(1):1-10.
[6]中國營養學會.食物與健康—科學證據共識[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
[7]龐邵杰,綦文濤,宋歌,等.膳食果糖與健康關系的研究進展[J]. 糧油食品科技,2020,28(1):76-80.
[8]Park YK,Yetley EA.Intakes and food sources of fructose in the United States[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1993,58(5):737S-747S.
[9]Marriott BP,Cole N,Lee E.National estimates of dietary fructose intake increased from 1977 to 2004 in the United States[J].The Journal of Nutrition,2009,139(6):1228S-1235S.
[10]國家衛生計生委疾病預防控制局.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11]U.S.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https://fdc.nal.usda.gov/download-datasets.html [DB]. Washington DC.Accessed:Mar 20,2020.
[12]侯琳琳.我國預包裝食品糖含量分析及其在人群糖攝入量評估中的應用[D]. 北京: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7.
[13]常繼樂,王宇.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2010—2013年綜合報告)[M]. 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6.
[14]Ervin RB,Ogden CL.Consumption of added sugars among U.S.adults,2005—2010[J].NCHS Data Brief,2013(122):1-8.
[15]劉素,于冬梅,趙麗云.2010—2012年中國居民含添加糖食物消費狀況[J]. 中國食物與營養,2016,22(6):47-50.
[16]李冬華,于冬梅,趙麗云.中國九省成人含糖飲料消費及添加糖攝入量的趨勢分析[J].衛生研究,2014,43(1):70-72.
[17]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bices and U.S.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2015 [M]. Washington DC.Accessed:May 10,2020.
Intake Status and Food Sources of Dietary Fructose in Chinese Residents Aged 45 and Above
PANG Shao-jie1,QI Wen-tao1,SONG Peng-kun2,SONG Ge1,WANG Yong1,ZHANG Jian2
(1 Institute of Grain Quality and Nutrition Research,Academy of National Food and Strategic Reserves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037,China;2 National Institute for Nutrition and Health,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Beijing 10005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take status and food sources of dietary fructose in Chinese residents aged 45 and above.Method By using dietary recall of the China National Nutrition and Health Survey in 2010—2012,combining with fructose and sucrose data in the database of American Food Composition and Chinese Sugar Content in Pre-packaged Foods,we explored the intake status and food sources of 34 264 Chinese residents aged 45 and above.Result The average daily intake of dietary fructose in Chinese residents aged 45 and above was 8.29 g,including 4.78 g in the free state and 3.51 g in the combined state.Dietary fructose intak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The intake of mal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and that of urba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rural.Vegetables and vegetable products,fruits and fruit products,grain products were the top three food sources of dietary fructose,accounting for 69.72% of the total dietary fructose.There were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in the contribution of different food sources to the total dietary fructose intake.The first three food sources for urban residents were fruits and fruit products,vegetables and vegetable products,snacks,while for rural were vegetables and vegetable products,fruits and fruit products,and grain products.Conclusion The average dietary fructose intake of Chinese residents aged 45 and above was 8.29 g/d,indicating that the consumption level was relatively low.Vegetables and vegetable products,fruits and fruit products,grain product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ood sources of dietary fructose.
Keywords:dietary fructose;intake;food sources
基金項目:中央級事業單位公益性專項“玉米果糖及其制品的營養價值評價和機理研究”(項目編號:ZX190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矢車菊素-3-葡萄糖苷通過調控內質網應激增強RPE細胞屏障功能的機制研究”(項目編號:31901698)。
作者簡介:龐邵杰(1990— ),男,博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糧油營養與健康。
*共同通信作者:綦文濤(1977— ),男,博士,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糧油營養與健康,糧食生物活性物質開發利用;張堅(1967— ),男,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老年營養與慢性病。
3595500338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