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 ]
胡威,女,重慶南川人,重慶商務職業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戲劇影視、VR虛擬現實技術。
[ 基金項目 ]
重慶市教育委員會科學技術研究計劃“VR-CAVE在戲劇舞臺空間設計的應用研究”青年項目資助項目(項目編號:KJQN202004402)、2021年重慶商務職業學院科學研究項目“新媒體技術融入戲劇舞臺空間藝術創新發展研究”課題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21XJKTYB62)、2020年重慶市教育委員會教學改革研究項目“5G+AI時域下高職院校數字媒體應用技術專業新“三教”2.0教學體系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2655,主持人:胡威)階段性成果之一、2021年重慶商務職業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高職院?!叭谒木S五聯”線上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以交互類課程為例”(項目編號:SWJWJG202101)、重慶商務職業學院VR互動裝置空間數字化呈現應用技術推廣中心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21XJ ZX01)。
[ 摘要 ]
共享經濟下高職院校舞臺創意應用型人才創新培養存在培養理念滯后、培養目標籠統、課程結構隨意、教學團隊薄弱、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單一等困境,從創新教育理念和構建共享機制、共享師資資源庫、“多元化、多形式、多途徑、多渠道 ”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提出舞臺文化創意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對策,推動應用型人才的創新。
[ 關鍵詞 ]
創意應用型;高職;舞臺文化;共享經濟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指出:堅持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做出了重要指示:加快發展職業教育,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共享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的經濟模式出現在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也給市場經濟和生活方式帶來了新的變革。舞臺創意產業作為傳承傳統文化和現代市場經濟的交叉學科,是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我國相關資料統計,倫敦、紐約、東京等創意應用型人才比例分別為14%、12%、15%,而這一數據在我國的一線城市上海卻不足0.1%,這表明我國缺乏創意應用型人才。因此,迫切需要高職院校培養一批創意應用型人才。
1 共享經濟下高職舞臺創意應用型人才創新培養的重要背景
近年來,我國在高等職業教育舞臺創意人才培養方面基本形成了明確的分工,研究型與職業應用型分開培養,由此職業教育承擔了大部分實踐應用型培養任務,特別是在5G時代,人們的審美標準開始向更高的方面重新構建,這對文化創意應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職業教育雖然對舞蹈表演與道具設置方面已經開始重視并探索出了一些相對成熟的培養機制,但是“舞臺創意應用”這個復合學科的人才培養則是一個新生事物,培養創意應用型人才是以職業教育技能型和企業為主導,融合高端文化創意創新,是職業院校人才創新培養模式發展的必要途徑。那么在這一語境下對職業院校培養文化創意設計的應用型人才就勢在必行。
2 高職院校創意應用型人才創新培養的困境分析
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重實踐輕理論,但這一培養方法不適合“創新培養”。在共享經濟模式的推動下,市場競爭激烈,企業對人才創新的結構和組織結構的需求也迎來了嶄新的變化,在實際教學中,高職院校創意應用型人才的創新培養還存在很多問題。
2.1 培養理念相對滯后,培養目標籠統
一是認知理念滯后。共享經濟模式下重慶市大部分應用型高職院校在創意人才培養教學理念上,對學生的傳統文化價值觀和舞臺認知理性培養不夠。以傳統教學的教師為中心,傳統的教學理念大部分重理論輕實踐,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基礎上,部分高職院校又以培養實踐能力為目標,注重實踐性教學,在上專業實踐課、職業化課、理論課時,比例設置得不均衡,讓學生在參與企業實踐時,缺少基礎理論作為支撐,難以滿足高職院校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意思維的差異化需求。二是培養目標籠統。對培養技能型復合人才、高級技工人才、文化創意創新一體化技能人才等認識籠統,也對深入企業對行業與市場需求進行預測分析、行業的革新與需求、對口定位、無縫銜接的認知籠統。
2.2 課程結構隨意,缺乏創新系統對接
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是以模塊為核心呈現的,舞臺專業是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復合型學科。一是在設置模塊時涉及了創意產業的各個領域,課程設置相對混雜,在處理各個學科領域的比例的把握上,隨意性較大,主觀性強。二是沒有建立統一的課程標準,課程體系不完善。共享經濟下高職創意產業必須滲透相應的創意元素,產業運作,集合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等統一培養目標,綜合教學知識結構,積淀文化創意,提高創意素養,但因編寫課程標準時,沒有進行跨學科的調研,也沒有有效處理創意文化課程與產業對接服務課程的關系,沒能實現專業實踐技能、市場經濟運營技能、產業運作技能與創新素質、團隊合作等的對立與糅合。
2.3 教學團隊建設薄弱
一是師資力量不足。目前隨著共享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職業院校都爭相開設此類相關專業,如傳媒類的很多復合學科的新型專業,導致專業教師數量嚴重不足,特別缺乏培養創意應用型人才的教師。
二是教學團隊結構建設不合理。因專業特色,教師年齡結構偏差,職稱結構以中、初級為主,缺乏梯隊結構,以我校為例,傳媒類專業教師普遍“年輕化”,青年教師的加入雖然帶來了很多活力和新技術,但青年教師的企業實踐經驗、崗位技能等相對薄弱,不利于青年教師的成長,難以提高教學質量,長此以往影響專業建設和創意應用型人才創新培養目標的實現。
2.4 創意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單一
一是高職院校在課程設置、專業調整、培養目標等方面沒有對口專業特色之間的差異,沒有細化專業特色,沒有對專業特色的教學內容進行深化研究。二是在教學方法的探索上,沒有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沒有注重學生的個性化教學,無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校企合作上,沒有真正實現共同研發。
3 基于共享資源平臺的高職院校舞臺創意應用型人才創新培養的對策
共享資源平臺是基于共享經濟時代潮流下,利用其個性化特征對接市場需求的產業運作模式,師生通過共享資源平臺了解其崗位職責、需求,實現創意應用型人才創新培養與個性化特色的融合,實現“人才、資源、技術”共享。
3.1 提升高職院校舞臺創意應用型人才的創新教育理念
隨著新媒介、高科技的高速推動,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在共享經濟大背景下,將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一是建立系統的文化創意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精準定位培養目標,以培養文化創意應用型人才為核心,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設計能力,引用新型職業教學方法、信息化教學技術支持創意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高職院校舞臺創意應用型人才的創新教育必須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創意能力等,實現萬眾創新,提高技術創新能力。二是精準培養對口人才,對口定位,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共享高質量的教學資源、最新的教學信息、最先進的教學技術等。高職院校要培養學生員工人事關系意識,根據企業不同需求,劃分員工能力差異,識別員工個性化能力,構建新型的共享臨時團隊,共享教學資源實踐平臺,團結合作,提升學習與工作效率。
3.2 構建共享機制
一是建立相關運行機制。高等職業院校在培養舞臺文化創意應用型人才時順應科技時代發展的要求,構建職業智能師資共享網絡系統,共享教學資源。形成新一代信息化共享專業群,建立具有影響力的相關學科共享平臺和課程網絡體系,制定一套系統的高職院校舞臺文化創意應用型專業課程創意設計戰略。積極引進知名企業(如大型節目制作中心等)、演藝集團(戲劇進校園公益活動)及中小企業,共享考核和教學制度、管理制度、教學把控制度等,明確相關責任制,建立“產教共享,校企一體”運行機制。二是建立創意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職業院校在打造舞臺文化創意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定位專業方向時要按照企業的用人標準和市場經濟的需求變化,更新知識結構、開發新技能、創新設計等,設置與市場相適應的課程,構建多元化課程體系,構建統一的課程標準。職業院校要結合多元化的應用實踐性和創意理論性的人才培養模式,將企業工種、崗位需求與定點招生融合,結合工作流程、產業運作、創意素養、創新能力等,實現“創意、設計、實施”三位一體,使學生盡快融入企業。
3.3 構建共享師資資源庫
一是共享優質師資資源庫。創意應用型教師是創新教學模式的關鍵,也是學生個性化創新能力的指導者和開發者,高職院校教師應具備多元化思維的教學理念,才能根據學生個性化實踐技能及時更新教學方法和創新課程設計,多元化的職業教育不再是傳統模塊化的職業教育。共享“雙師型+創意型+科研型”師資隊伍,建立產業聯盟,整合“行業+學校+企業”師資保障體系。高職院校用“專兼、引進、培養”打造一支“高質量、高素質、高技能”的師資力量。引進行業高端技術人才、業務骨干,利用行業能工巧匠對相關產業發展趨勢的認知,分析市場所需的崗位職業要求和應用型實踐技能,開辟校外實訓基地,對接教師企業掛職,深化工學結合教學模式;采取對口教學的方式,細化專業教研室,著重培養骨干教師,以“深化實踐、加強應用、擴充數量”為基本原則,以“傳承文化、提高素質、激發創意”為核心,在校企合作中實現專兼互聘、整合共享。二是優化資質結構。職業院校要優化師資結構,建設“老、中、青”梯隊式教師團隊,老教師與青年教師深度融合,青年教師在擁有新技術和實踐技能的基礎上學習老教師豐富的文化內涵與教育經驗,老教師也要學習青年教師的新技能和創新設計,組建“老帶新”師資團隊、行業從業人員與教師交叉融合團隊,共享實踐教學交流平臺,實現共享經濟模式下師資資源的數據化管理。
3.4 構建高職院?!岸嘣?、多形式、多途徑、多渠道”的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
一是深化校企合作。共享經濟下新媒介不斷更新升級,企業與高職院校之間的合作是為了加強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的工作能力。創意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方案同樣不能偏離根本,必須加強校企合作,但合作培養與其他類型人才培養又有不同。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是以“學生”為基礎的,在人才培養的同時要考慮市場性;高職院校對舞臺創意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一定要對市場有清晰的把握,使其能夠配合導演創造出適應當前社會主流市場的舞臺。二是核心課程結構設置實現創新系統對接。第一,核心課程理論知識需要全面。高職院校在設計創意應用型人才專業核心課程時,應該收集國內外此類人才培養方案細則,根據不同的特點細化到每一個方向,教師必須搞清楚每一個方向的具體目標是什么,并且把這些目標整理成數據表格,再給學生講授,這樣會比較明確,有條件的學??梢酝ㄟ^購買相關資料,指導學生利用自己實訓的時間分組實踐,鍛煉學生實踐工作能力,加深他們學習的樂趣和效果。第二,高職院校創意應用型設計理論教師需要是項目型導師,必須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創意應用型設計理論教師必須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而且針對不同的學生,只有純粹的理論知識是不行的,學生必須進行實踐,在這過程中需要教師進行指導。第三,核心課程開設應以復合應用型為主。高職院校學生只有三年的學習時間,最后一年為實訓實踐,因此在校學習時間只有兩年,在為學生開設的課程中應該實現多門學科復合型開設。第四,在理論課中應該增加學生專業通識課的應用。三是職業院校加強與跨國院校、國外企業的合作交流。職業院校應共享國外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引入高效的網絡共享教育模式到實踐教學活動中,提高創意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切實對接創意產業人才的國際標準;建立完善系統的、多元化的創意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不斷挖掘創意應用型人才,為高端創意應用型人才共享職業機會和平臺;探索適合高職院校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有效途徑,激發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的創意性與積極性。
參考文獻
[1]葉莉,李聰慧. 新工科語境下文化創意人才的國際培養生態及模式研究[J]. 美術大觀,2019(6):150-152.
[2]付瑞紅,霍云龍. 英國創意教育和文化產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 教學研究. 2015,38(6):38-42.
[3]金長烈. 舞臺燈光網[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4]劉麗梅,林鷺. 舞臺意境創造技法在戲劇表演復合型人才培養中的實踐與應用[J]. 戲劇之家,2019(10):25.
3165500338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