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 ]
劉冬,女,廣西柳州人,柳州市博物館,副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陳列展覽。
[ 摘要 ]
柳侯祠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為紀念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柳宗元而建造的。柳宗元以清廉自持,“廉潔自持,忠信是仗”,以柳侯祠建筑群遺址為平臺,設置柳宗元廉政文化陳列,既符合時代需求,也是進行文物保護利用的新探索。
[ 關鍵詞 ]
柳宗元;柳侯祠;廉政
柳侯祠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為紀念唐代文學家、政治家、思想家柳宗元而建立的。柳宗元在柳州期間勤政愛民,深受人民愛戴。時至今日,柳宗元廉潔奉公、勤政愛民的廉政思想仍然令人推崇。柳侯祠歷史上幾經毀棄,又幾經恢復重建,現為按清代規模恢復重建后的建筑,2006年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們要做好柳侯祠的保護利用工作,探索保護利用新模式,順應時代需求,發掘柳宗元廉政思想歷史文化,建設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探索柳侯祠文物保護利用新模式,在柳侯祠開設柳宗元生平暨廉政文化陳列展。
1 柳侯祠的保護情況
柳侯祠,原名羅池廟,始建于唐長慶二年(822年)。韓愈在《柳州羅池廟碑》中記載,柳宗元曾經在與部下魏忠、謝寧、歐陽翼飲酒時交代他們,自己死后建廟祭祀。柳宗元去世后,過了三年,托夢給歐陽翼,讓他把自己葬在羅池。歐陽翼等按照柳宗元所托,在羅池旁邊建立柳侯祠,供柳州百姓祭祀。這是關于柳侯祠建立年代的最早記錄。
1909年,柳侯祠更名為柳侯公園,為廣西最早的公共公園,基本形成了現在的柳侯公園、柳侯祠的基本格局和規模。
柳侯祠遺址占地面積約31 000平方米,建筑面積4 182平方米。由儀門、中殿、大殿、東西廊、東西廂房及前、后庭院三進式庭院建筑組成。收藏和陳列了反映柳宗元生平和政績的系列古代碑刻文物及相關史料。祠內外保存有《荔子碑》《柳宗元像跋》《柳州路文宣王廟碑》《柳州路重修靈文廟記》《龍城石刻》《重修羅池廟記》等宋至現代碑刻近60方。
新中國成立初期,柳宗元衣冠墓、古代碑刻、公園設施等遭受破壞,但幸而《荔子碑》得以保存。1974年,柳侯祠得到恢復重建。1975年,更名為柳侯公園。1994年,柳侯祠劃歸文物部門管轄,柳侯祠自此得到了更為系統專業的保護與利用。2006年,柳侯祠碑刻被核定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柳侯祠柳宗元紀念館先后被列為柳州市廉政教育基地與廣西廉政教育基地。
2 柳宗元廉政思想的形成及在柳州的實踐
柳家家風很正,其父柳鎮給少年柳宗元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在他心中也埋下了渴望國家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的思想種子。
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柳宗元參與王、王叔文等人推行的改革,抑制藩鎮勢力,加強中央的權力,打擊宦官勢力,革除政治積弊。最后因以俱文珍為首的宦官等人發動政變,幽禁唐順宗,擁立太子李純,改革以失敗而告終。永貞革新失敗后,保守派對“王叔文黨人”展開了打擊行動,柳宗元、劉禹錫、韓泰等八人先后貶為遠州司馬。
永貞元年(805)九月,柳宗元出任邵州刺史,在赴邵州的路上,朝廷下詔,加貶永州司馬。柳宗元帶著年近七旬的母親開始了長達十年的貶謫生活。柳宗元在永州期間,深入民間,廣泛地了解百姓疾苦,看到了貪官酷吏強征暴斂的面目,從而更堅定了“官為民役”“利安元元為務”的決心,并在其作品中有充分的體現,真正實現了“文以明道”的主張。
元和九年(814年),柳宗元受詔回朝,他心懷激動的心情,以為獲得重新啟用,可以實現個人遠大抱負。然而事與愿違,柳宗元回到朝廷一個月,又被貶往更遠的柳州,為柳州刺史。柳州與永州相比,離京城長安更遠,民風民俗與中原大不相同,氣候濕熱多雨,生存環境惡劣,社會不安定,經濟文化落后,民眾生活困苦。面臨困境,柳宗元不忘“輔時及物”“利安元元”的初衷,自勉道:“是豈不足為政耶?”決心以實際行動,實踐自己的政治理想與抱負。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二十七日,柳宗元抵達柳州。下車伊始,正值柳州大旱,柳宗元不顧舟車勞頓,前往大龍潭為民禱雨,并寫了《雷塘禱雨文》。文中表達了“廉潔自持,忠信是仗”為官廉潔的愿望。元和十年(815年)十月,柳宗元重修柳州文廟,重興州學,推行儒學,希望革新陋習,尊重禮俗,忠君孝父,大興禮儀,柳宗元的舉措,傳播了中原先進文化,促進了柳州以至嶺南一帶文化的提高與發展。
唐時的柳州經濟、文化十分落后,迷信、巫術之風盛行,官、私蓄奴現象普遍存在。有病不求醫問藥,請巫師占卜或殺牲祭神,人亡而牲畜不孳,田園荒蕪。柳宗元利用佛教慈悲為懷、反對殺生的戒律,引導百姓“以佛制巫”“去鬼息殺”。針對蓄奴的陋習,柳宗元制定改革政策,規定奴婢可用錢贖身,或通過自己的勞役報酬與債務相抵,以獲得自由成為良人。解放了奴婢,在一定程度上使社會生產力得以解放出來。柳州唐時為一座荒僻小城,被作為蠻夷之地,文化相對落后,迷信活動盛行,攻殺不斷。柳宗元認識到在柳州推行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修建寺廟,推行信仰文化。通過修建寺廟,民眾獲得教化,遠離鬼神巫術,促進社會發展。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時重建大云寺,并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建成。新建寺廟比原有寺廟規模擴大,交通更加方便,還將擴建佛寺的事報告給桂管觀察使府,充實寺廟設施,作為僧徒居住之所,促進當地居民教化。大云寺的修建得到官方的支持,開荒種田作為寺廟的廟產。二是修建孔廟,推行儒家文化教育。柳宗元尊崇孔子,崇尚儒學。由于柳州孔廟年久失修,房屋損壞嚴重,柳宗元把修復文廟作為教育的基礎,籌集經費,八月著手修復孔廟,十月完工,完工之后,柳宗元舉行了盛大的祭孔儀式。柳宗元推行儒家教育,使柳州文化教育得到明顯的進步,社會陋習得到明顯的改善。
柳州依山傍水,四面環山,柳江穿城而過。百姓飲用、灌溉皆取自柳江,由于河岸險峻,旱季水淺,雨季洪澇,打水十分不便甚至很危險。元和十一年(816年)三月,柳宗元組織力量為百姓打了幾口井,解決了用水問題,并撰《井銘并序》一文,以紀其事。柳宗元在柳州城西北種植柑樹,又在柳江邊栽種柳樹,對發展當地社會經濟、美化城市做出了貢獻。
元和十四年(819年),憲宗實行大赦,敕召柳宗元回京。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柳宗元在柳州因病去世,享年47歲。
柳宗元在柳州的短短四年,自身節儉、勤政愛民,贏得了當地百姓的尊敬,也使他的廉政思想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那段時間里,荒僻的柳州呈現出一派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民業有經,公無負租,流逋四歸,樂生興事。宅有新屋,步有新船。池園潔修,豬牛鴨雞,肥大蕃息。子嚴父詔,婦順夫指。嫁娶葬送,各有條法。出相弟長,入相慈孝……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樹以名木。柳民既皆悅喜。”
3 柳宗元廉政思想內涵
柳宗元繼承了中國傳統的優秀思想,“民本”“廉政”“以德治國”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內容,也是其執政的基本理念,以百姓為本,尊重百姓利益,一切以百姓為出發點,廉潔自律,勤政為民,做好百姓的公仆。民本與廉政相融的思想在柳宗元施政方針及文學作品中有充分體現,對后世有著深遠影響。
3.1 民生為本,官為民役
柳宗元在《送薛存義之任序》中載:“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職乎?蓋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柳宗元在《送寧國范明府詩序》中載:“夫為吏者,人役也。役于人而食其力,可無報耶?今吾將致其慈愛禮節,而去其欺偽凌暴,以惠斯人,而后有其祿,庶可平吾心而不愧色。”這些作品的內容基本上圍繞著“民生為本,官為民役”展開,他強調官員應該是為百姓的服務而存在的,不能凌駕于百姓之上。柳宗元認為官員要樹立服務百姓的意識,百姓勞作耕種賦稅供養朝廷官員,是希望官員能為其解決一些困難,做出一些有利于民眾生活生產、國家發展的實事,不能利用百姓賦予的權利和財富去做有害于民、斂財爭利的事,這樣才能維護百姓的利益與社會的穩定。
“民生為本,官為民役”的思想在時代的發展中轉化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既是共產黨員的根本宗旨,也是每一個公職人員牢記于心的基本要求。每一個公職人員的權力來自人民,應該用于為人民服務,不能濫用人民賦予的權力,為個人謀取任何私利。只有做到為人民服務,甘當人民公仆,為人民解決問題,才能受到人民的擁護和愛戴。
3.2 廉潔自持,忠信是仗
“廉潔自持,忠信是仗,茍有獲戾,神其可罔!”出自柳宗元的《雷塘禱雨文》,這是柳宗元為民請命,祈求蒼天憐憫柳州百姓,普降甘雨所作是,同時,也作出廉潔自律的莊嚴承諾,如果自己違背,甘愿受到神靈的懲罰。柳宗元在柳州任刺史期間,一直堅守這一承諾,廉潔自律,勤政愛民,為民請命,大大提升了柳州的文明進程。柳州元病逝之后,甚至沒有留下財產將自己的遺體運回家鄉,無法葉落歸根。直到依靠別人的資助,家人第二年才將他的遺體運回家鄉安葬。
以柳宗元為榜樣,柳州在歷史上也涌現了一大批正直廉潔、執政為民的清官廉吏,如唐代柳州司戶參軍事劉蕡、明代“柳州八賢”、清代“開蘭名宦”楊廷理等,他們都是柳州古代為政者的典范。
當前,面對復雜的國內外政治環境與市場經濟形勢,新時代的黨員干部更是要以身作則、廉潔自律,把人民群眾擺在首位,敢于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這也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基礎。
3.3 擇天下之士使稱其職
柳宗元一生重視教育,強調德教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他的一生不但重視教育理論,更重視教育實踐,重視教育的施教方法,他在《種樹郭橐駝傳》中提出只有“順木之性”,才能“以致其性”,這是非常精粹的教育思想。柳宗元強調要遵循萬物自身規律,否則徒勞無益;育人與種樹的道理一樣,要順應人的自身規律,不能憑借主觀意愿干預。“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育人和種樹的道理是一樣的,育人同樣要順應人的發展規律,而不能憑著主觀愿望干預和灌輸;柳宗元所作的《師友箴》《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答嚴厚輿秀才論為師道書》《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等文章,主張教育內容以儒家五經為本,參之諸子之言,兼容并蓄;柳宗元贊賞韓愈的《師說》,也欽佩韓愈不顧流俗、勇于為師的精神,對當時社會上層士大夫“恥于相師”的風氣感到痛心。他說:“舉世不師,故道益離。”但他在師道觀上又有自己的見解和實施方式。他寫下了這些文章,闡述了自己的師道觀,其核心觀點就是“交以為師”。關于官員選用、任用的問題,柳宗元在《梓人傳》中寫道:“擇天下之士,使稱其職;居天下之人,使安其業……能者進而由之,使無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慍。”從全天下選擇有能力之人,使他們適合自己的職務。安置天下百姓,使他們安居樂業。對于人才,使其人盡其才,不必感激任何人;對于不能勝任的人,讓其休息,他們也不生氣。
在新時代中,中國共產黨黨政機關關于進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舉措在十八大之后也作出了新的部署,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任人唯賢的方針。古往今來,為政“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德薄而位尊”是選拔任用干部的大忌。在人才使用上,堅持“德才兼備”“任人唯賢”“以德為先”,在任用過后,還要根據細則持續對其進行考核,在考察過黨員干部的工作政績之后,還要從“公德”“私德”兩方面齊下手進行考察,再決定提拔與否,只有這樣才能鍛造出一支優秀的黨員干部隊伍,為人民的利益與國家的發展做出有效的保障。
4 柳宗元廉政文化與柳侯祠保護利用結合
柳侯祠以柳宗元這樣一位廉政思想代表人物為祭祀對象,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全國具有較高的知名度,是游客到柳州必游項目,對柳州當地的廉政文化建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柳宗元的廉政思想及在柳州的實踐是寶貴的歷史文化,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他一生勤政廉潔,言行合一,也深深地影響了一代代的柳州人。舉辦《柳宗元廉政文化陳列展》把文物保護利用與廉政教育結合起來,既有效地保護了文物,又深入發掘了文物的廉政文化價值。展覽從柳宗元的生平引入,敘述柳宗元在柳州為官期間所作出的功績,又對柳宗元廉政思想進行總結歸納,讓每一位前來參觀展覽的黨員干部與人民群眾接收到深刻的思想洗禮。
自柳侯祠展覽重新向觀眾開放起,柳宗元紀念館就充分發揮了廉政教育基地的教育主陣地作用,積極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牢記黨的宗旨,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為各項工作開展提供堅強的紀律保障。柳侯祠平均每年接待各單位、團體一百多批次,六萬多人,成為全市黨員干部開展廉政教育、黨員主題教育活動的重要場所。
5 結語
柳宗元作為中國歷史上廉政思想的代表性人物,他的廉政思想直到今日仍然不會過時。依托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柳侯祠,深入挖掘其廉政歷史文化,做到文物保護與時代需求有機結合是有意義的探索。
參考文獻
[1]趙新國. 論柳宗元的教育思想及影響[J].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9,8(2):89-91;105.
[2]柳宗元. 柳宗元集[M]. 北京:中華書局,1979
376450033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