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 ]
邢鳳翔,男,河南信陽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圖書館,館員,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圖書館社會教育、公共圖書館政策法規、閱讀推廣。
[ 摘要 ]
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是基于文獻開展的文化服務,對文獻價值的選擇、解讀過程是閱讀推廣活動實現其社會教育價值的過程。在實施“文化潤疆”工程中,新疆公共圖書館要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掌握理解文獻及其文化內涵,充分闡釋文獻的社會教育價值,有效發揮閱讀推廣活動浸潤人心的社會教育功能。
[ 關鍵詞 ]
閱讀推廣;文化潤疆;公共圖書館;社會教育
社會教育思想對于現代圖書館的產生與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作為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基本理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圖聯歷來把社會教育列為圖書館的主要社會職能之一。我國公共圖書館社會教育事業經歷了一些起伏,但履行社會教育的職能仍然是公共圖書館社會角色定位與功能定位的重要出發點之一。一直以來,公共圖書館社會教育不斷借鑒吸收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等學科的理論方法和實踐經驗,不斷調整自身的定位、方法、目標等,以迅速適應新技術環境下學習的新特點和社會大眾對社會教育的新需求。2017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明確規定:“公共圖書館是開展社會教育的公共文化設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了社會教育是公共圖書館的法定職能。
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和開展全民閱讀工作的重要陣地,在推動全民閱讀,實施“文化潤疆”工程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和任務,如何在閱讀推廣活動中更好地實現新疆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教育價值,推動鑄牢全疆各族讀者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新疆各級公共圖書館的發展方向與目標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1 閱讀推廣實現社會教育價值的邏輯路徑
1.1 閱讀推廣與文獻價值判斷
在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中,推廣主體是圖書館(館員),推廣對象是讀者,推廣的客體是具體的文獻。無論是實體文獻還是數字資源,圖書館首要考慮的是:選擇推廣什么文獻、文獻有什么樣的社會價值、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這一系列判斷都基于圖書館對文獻內容的價值判斷、對讀者需求的了解,以及對社會主流文化核心價值的把握,甚至是圖書館對自身文化使命和歷史定位的審視。文獻價值一方面體現在文獻內容承載的價值,另一方面體現在文獻版本承載的價值,兩者都具備社會教育價值。圖書館主體選擇推廣哪些文獻,就是對其特定社會教育價值觀念的認可和推崇,以及對閱讀活動在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養、知識素養、法治素養、品德素養,增進文化認同,增強民族凝聚力等方面所發揮的積極作用的肯定。總之,在具體的閱讀推廣活動中,圖書館往往把文獻中被選擇的價值置于更加凸顯的位置,在表達自身的文化價值理念的同時,獲得讀者的情感認同或價值認可,激發讀者閱讀欲望,進而影響讀者內在的價值觀念和外在的文化面貌。
1.2 閱讀推廣與文獻價值解讀
數字閱讀、短視頻及消費主義盛行于當下社會,讀者大量的閱讀時間被“快文化”擠占,從整個社會面來說,讀者閱讀的興趣和需求不僅沒有衰減,反而逐步提升,但圖書閱讀率增長放緩,甚至下降。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文化、出版行業出現了大量對文獻價值解讀的新業態,如短視頻、音頻等閱讀推廣行為,讀者中出現了“觀書”“聽書”等新“碎片化”的閱讀形式。相對于上述閱讀推廣行為,圖書館的閱讀推廣形式過于理性和泛化,拘泥于對文獻內外特征客觀化描述和對文獻價值的規范化說明,忽視了自身對文獻價值的主觀評價與判斷,讀者很難快速抓住文獻的核心價值,引發價值認同,觸發閱讀興趣,形成閱讀行為。圖書館的任務不僅在于保證圖書館的大門永遠敞開,還要讓這扇大門具有吸引力。在當前的閱讀推廣中,圖書館應以主體身份,緊密結合時代文化語境,通過創造性闡釋文獻的時代意義和歷史意義,不斷地激活文獻中隱藏著的新活力與新價值,激發讀者潛在的閱讀興趣與閱讀需求。
1.3 閱讀推廣與文獻價值實現
閱讀推廣活動也是文獻服務,圖書館規劃文獻建設、文獻采編、地方文獻收集整理、文獻借閱流通、文獻開發利用等,都體現著對文獻及文獻所承載文化價值的判斷和解讀。閱讀推廣的字面含義是向讀者推介文獻,深層意義是向讀者推送經過圖書館篩選的圖書文獻,其目的是向讀者傳遞文獻本身蘊含的社會價值,以此來引導讀者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構建自身價值體系。所以,圖書館有選擇性地進行閱讀推廣,就是在有選擇性地進行價值推廣,閱讀推廣的核心使命就在于推廣特定文獻的價值,而文獻價值的實現恰是圖書館實現社會教育價值的首要途徑。
2 閱讀推廣在“文化潤疆”中的社會教育價值
“文化潤疆”是讓新疆各民族在中華文化這一母體中持續汲取營養以充實自我和強健自身,進而為其在新時代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與治理實踐提供內在文化支撐和持續性精神動力。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新疆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會教育,教育引導各族干部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心靈深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文化潤疆”事業提出的具體要求,也為新疆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新方向,設定了新起點。
目前,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的形式與內容大多是從文化活動的角度展開的,針對不同讀者群體的生活習俗、文化背景、教育水平等情況,有選擇性地凸顯、闡釋文獻的社會教育價值,以閱讀推廣為載體,指導讀者個體具體的能動行為。不同讀者個體在接受了同等的社會教育后,就會逐漸培養起完整且趨同的價值觀。全疆各級公共圖書館作為專事文獻管理的公共文化機構,有責任與義務宣揚與倡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先進文化價值,應該自覺地發揮主觀能動作用,通過閱讀推廣這一載體表達自身“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主張,在對文獻的選擇性推廣過程中實現圖書館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對各族讀者的教育引導,對新疆社會文化施以影響,實現“推書以傳道”。
3 閱讀推廣的社會教育價值實現
“文化潤疆”下的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價值選擇和價值解讀的前提下,應注重文潤人心的組織方式,即社會教育價值的實現方式。“潤”是一種歷時的、泛在的、無界的、自然的方式,是各族讀者更樂于接受、更符合人性需求的社會教育實現方式。“文化潤疆”是一個長期“浸潤”的過程,要建立持續性的閱讀推廣內容長效機制。一切手段都是為內容服務的,閱讀推廣的社會教育價值的實現,其根本在文獻價值的實現,閱讀推廣的核心必然在文獻內容本身,而不是手段有多豐富,所以,一定要摒棄那種組織幾場熱熱鬧鬧的讀者活動就是開展閱讀推廣的慣有思維。
3.1 做好文獻價值選擇
深入挖掘館藏特色資源,設立專題閱覽區、設置專題書架、編印專題目錄索引將蘊含“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獻資源以特定專題的形式進行揭示,為深入實施“文化潤疆”工程做好文獻價值選擇。以館藏地方文獻資源為依托,對具有“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地方文獻進行系統整理并建立檔案,對地方文獻中的蘊含“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專題史料整理匯編,為閱讀推廣提供扎實的文獻支撐。建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地方文獻數據庫,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提供二次文獻,為線上閱讀推廣服務搭建“云平臺”。
3.2 做好文獻價值解讀
以圖書館為主體的文獻價值解讀,不僅需要館員具備文獻價值的敏感性,更需要館員具備一定水平的學科素養,才能準確生動地解讀文獻價值。圖書館通過閱讀推廣實施“文化潤疆”工程,就是要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要加強各族讀者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同,應以館藏文獻為依托,以文獻閱讀為宗旨,以增進文化認同增強文化自信為使命,要充分解讀文獻中“對命運共同體的認同”“對文化共同體的認同”“對政治共同體的認同”的教育價值,積極宣傳推廣具有特色的文獻資源,為讀者篩選可讀性強、文化價值高的文獻,最大限度地滿足他們的閱讀需求。更專業的解讀要引入社會權威力量,邀請專家學者參與閱讀推廣活動,為讀者提供專業而不失生動的文獻解讀服務,引發讀者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正向討論,激發讀者閱讀文獻的熱情。如邀請專注于“文化潤疆”研究的專家學者長期擔任閱讀推廣薦讀人,讓他們以推薦人的身份為閱讀推廣提供專業的指導,確保閱讀推廣主題的連貫性和系統性。
3.3 打造閱讀推廣矩陣
新疆各級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和閱讀推廣組織實施能力差距較大。在文獻價值選擇、文獻價值解讀和文獻價值實現上,基層圖書館能力有限,且容易出現偏差。單個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也是有限的,應從全民閱讀的資源共建共享、核心價值提煉方面,集中打造閱讀共同體協同推廣,強化區域聯動,推動資源的整合和協調,創新活動的形式和載體,實現以強帶弱、以上帶下、上下聯動的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矩陣。
4 結語
圖書館是閱讀推廣活動的主體,決定著閱讀推廣在社會教育中所能達到的效果和水平,在實施“文化潤疆”的過程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社會教育價值應由圖書館通過閱讀推廣活動來實現。圖書館應能產生自己的影響力,做文獻價值意義的創造者和維護者、新疆故事的陳述者和傳承者。
在“文化潤疆”時代背景下,新疆各級公共圖書館社會教育的環境和條件在不斷變換,但圖書館社會教育的使命擔當沒有變。一方面要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核心價值理念,堅守圖書館參與社會教育的角色定位與功能定位,主動承擔社會教育責任。另一方面,要繼續推進實踐創新,堅持公共圖書館使命和服務特色,創新服務模式,加強區域協作,強化資源建設,向特色化、智慧化方向發展,讓新疆各級公共圖書館在閱讀推廣中實現文潤人心的社會教育價值。
參考文獻
[1]青覺,吳鵬. 文化潤疆:新時代新疆地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念、話語與實踐邏輯[J].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21,31(1):1-12;213.
[2]傅榮賢,李滿花,王宏義. 從文獻服務到文化建構:論圖書館既是職業也是事業[J]. 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5,33(5):5-9;20.
[3]蔣永福. 圖書館與人類的記憶——從知識記憶角度理解的圖書館學[J]. 中國圖書館學報,2000(2):10-13;37.
[4]彭松林,李臻. 我國圖書館社會教育的歷史、理論和實踐邏輯分析[J]. 圖書館,2020(7):14-19.
[5]徐建華,王晴.我國全民閱讀理論與實踐研究進展[J].圖書情報工作,2018,62(12):98-107.
[6]唐成濤.當代中國開放文化的育人價值及其實現路徑研究[D].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8.
[7]于良芝. 圖書館學導論[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8]柯欣. “全民閱讀”推廣活動中文化育人功能的實現[J].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11):152-154.
[9]李新祥.論我國全民閱讀理論研究的進展、價值與命題[J]. 出版廣角,2017(13):20-23.
[10]曲曉瑋. 略論公共圖書館的宣傳推廣理念[J]. 圖書館論壇,2007(6):106-107;96.
[11]傅榮賢. 論圖書館的社會文化建構功能[J]. 圖書情報工作,2015(13):31-36.
[12]陳敏. 探討公共圖書館特色文獻服務——以深圳市鹽田區圖書館為例[J]. 圖書館界,2018(3):84-86;90.
[13]劉麗,張建中.圖書館少數民族特色文化資源建設及服務研究:基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立圖書館土著文化建設的啟示[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7,26(6):88-95.
[14]程煥文. 圖書館的價值與使命[J]. 圖書館雜志,2013,32(3):4-8.
[15]凌一鳴. 重新審視近代西方圖書館史——以知識社會學為視角[J]. 圖書館論壇,2018,38(9):52-59.
[16]邱五芳. 知識自由與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責[J]. 中國圖書館學報,2006(4):28-33.
[17]袁洋,吳強 . 《國際圖聯趨勢報告》視角下的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再認識[J]. 新世紀圖書館,2019(7):44-47.
[18]蔣永福. 閱讀與圖書館:關于圖書館閱讀推廣的理論思考[J]. 圖書館建設,2022(1):127-134.
[19]馬小婷,王瑜. 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概念、內容與實踐邏輯[J]. 教育導刊,2020(12):5-12.
3178500338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