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霞
牙列缺失(上頜或/和下頜的牙齒全部缺失)是老年人的常見口腔疾病,會損害老年患者的口腔功能,影響其正常進食、發音、面容等。對于牙病患者尤其是缺牙數量多的老年患者而言,并非“吃點兒軟乎的”就能解決。全口義齒修復是老年牙列缺失的常見修復方法,可恢復口腔內的牙列結構。但是,很多老年人不了解“種植牙”、佩戴式假牙等的相關知識,導致并不滿意義齒修復效果。事實上,掌握相關口腔保健要點,能夠幫助進行全口義齒修復的老年患者盡快適應義齒,真正改善生活質量。
筆者在實際治療過程中發現,不少老年患者在進行全口義齒修復后,因為出現了一些問題,就全盤否定修復效果。這是不客觀的。全口義齒修復的成功與否并非只受醫生技術、材料質量的影響,患者的主動配合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義齒修復后的效果。因此,相信并配合醫生,樹立成功修復的信心,掌握正確的義齒保健方法,及時發現問題并處理,患者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將全口義齒調試到較為舒適的狀態,恢復正常口腔功能。不過,應注意的是,全口義齒修復存在一定局限性,“假牙”與自然牙齒的功能存在一定差異,患者不可期望過高。
多數老年患者進行“種植牙”手術后,早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異物感、口腔疼痛、黏膜損傷、惡心等癥狀,同時也伴有一些功能障礙,如發音障礙、咬舌、咬面頰等。患者可以主動咨詢醫生,讓醫生幫助其調適義齒,并學習正確的使用方法,提高口腔肌肉與義齒的配合度,盡快緩解口腔內的不適癥狀。
部分老年人對于義齒存在緊張、焦慮等應激反應,甚至伴有恐懼心理,將其看作口腔異物,不自覺地存在排斥、抵觸情緒。在當前口腔醫療技術條件下,全口義齒修復的成功率極高。即便一次不成功,也可以通過調試和修復令患者獲得相對滿意的效果。因此,老年患者應從心理上主動接受“種植牙”,從根本上提升義齒修復效果。
佩戴式“假牙”的基托較大,占據口腔大部分空間,患者初次佩戴時難免出現不適感。醫生會指導患者利用口周的肌肉固定義齒基托,幫助義齒固位。患者可利用唇頰舌肌去控制義齒,逐漸適應義齒并學會控制義齒。
義齒沒有牙周膜本體感受器,因而不能直接判斷食物的質地和性質。患者可選擇質地較軟、顆粒較小的食物作為訓練食物,嘗試利用義齒進行咀嚼,注意動作應緩慢,速度不可過快,力量不可過大。適應后,可逐漸增加食物的體積和硬度。患者義齒佩戴初期應采取短時間、多次的方式安排進食訓練,避免引起口腔疼痛等不適感。
一些患者因牙列缺失導致咬合習慣不良——如單側咀嚼。佩戴義齒后,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矯正,促進咬合位置恢復正常,避免出現嚼不碎、嚼不到等問題。“假牙”的咬合力低于自然牙——約為自然牙列咬合力的30%~50%。但是經過訓練和干預,義齒的咬合力完全可以滿足正常的進食需求,患者不必過于擔憂。
義齒訓練可導致口腔黏膜破損。若疼痛明顯,患者可摘下義齒,使黏膜組織修復,避免引發嚴重損傷。“假牙”佩戴的適應期約為1~2周。多數患者經過訓練后可掌握正確的咀嚼方法,利用義齒完成正常進食,同時恢復正常的發音功能。
老年人應堅持長期規律佩戴“假牙”,不能長期擱置。一些患者因感覺不舒適就放棄佩戴義齒,或斷斷續續佩戴。但越是這樣做,“別扭感”就越不會消失。患者家屬應做好監督工作,督促患者積極進行佩戴訓練,定時養護,盡快適應義齒。義齒訓練是一個枯燥的過程,患者易出現焦慮、抑郁、悲觀等負面情緒。這屬于正常的心理反應。患者應正確面對心理狀態的改變,采用轉移注意力等方式進行調適和改善。
“假牙”的衛生狀況會直接影響患者的口腔衛生健康。“種植牙”患者需要做好刷牙等清潔工作,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專用的漱口水。對于佩戴式假牙的患者而言,咀嚼食物后應盡快將其清洗干凈,每日睡前應采用專業的清洗劑對全口義齒進行清理和浸泡。“假牙”不能使用熱水清洗,也不能使用酒精等消毒劑進行消毒,否則將會使義齒變形,嚴重影響其使用壽命。清洗和浸泡義齒應使用冷水和專用的清洗劑。
佩戴式假牙的壽命約為5年左右。在這5年中,患者應每半年左右進行一次復查,由口腔科醫生定期評估全口義齒的使用情況,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處理。患者在日常使用中,若發現義齒異常或口腔內出現不適感,也應及時就醫,確定原因并解決,避免引發嚴重的并發癥。“種植牙”完成后,患者應每隔3~6個月復查一次。規范復查可有效改善患者義齒的使用效果,同時也有助于延長義齒的使用壽命。
3777501908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