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勝銀
(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
以奧運會女子摔跤項目競爭格局與發展趨勢為研究對象。
以“摔跤”“女子摔跤”“競爭格局”“發展趨勢”等關鍵詞為主題,在中國知網進行搜索,找出與本文研究相關的文獻進行閱讀,同時登陸國際摔跤聯合會官方網站,對2004年雅典奧運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2年倫敦奧運會和2016年里約奧運會4屆奧運會女子摔跤比賽成績、獎牌的具體分布進行查詢與整理,為本文提供可靠的文獻研究基礎。
針對當今世界女子摔跤競爭格局和發展趨勢,并結合女子摔跤發展的歷史軌跡,對國家體育總局舉重摔跤柔道運動管理中心摔跤部領導、國家隊教練員和國內國際資深的裁判員進行訪談,以期為本文研究準確把握女子摔跤項目競爭格局和發展趨勢提供可靠的依據。
利用 ExceL 2007軟件對2004—2016年4屆奧運會女子摔跤成績、獎牌分布情況進行整理、統計和分析,形成本文研究的數據支撐。
從表1可知,女子摔跤項目自2001年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以來,世界各國在奧運會女子摔跤賽場上都在積極努力地爭取獲得獎牌,以亞洲中國、日本,歐洲的俄羅斯,北美洲的加拿大、美國為代表的三大洲國家斬獲了大部分獎牌。日本是4屆奧運會女子摔跤比賽中收獲金牌和獎牌最多的國家,以11金、3銀、2銅共16枚獎牌的成績居于首位;緊隨其后的是俄羅斯,以1金、4銀、2銅位居獎牌榜第2位,中國和加拿大以2金、2銀、2銅并列位居三甲之列;其他歐洲國家(阿塞拜疆、烏克蘭、保加利亞、白俄羅斯)、北美洲的美國及亞洲的哈薩克斯坦等國同樣在奧運賽場上奪取了部分獎牌甚至金牌,在獎牌爭奪中顯示了不俗實力;而非洲、大洋洲、南美洲的一些國家由于女子摔跤運動的發展起步較晚,在奧運賽場上獲取獎牌的實力有限。

表1 2004—2016年4屆奧運會各地區參賽國獎牌榜
從4屆奧運會來看,盡管亞洲以日本為首的國家在奧運會上獲得的獎牌總數較歐洲國家略多,但歐洲國家在4屆奧運會女子摔跤項目的較量中仍然以2金、9銀、16銅共27塊獎牌的成績領先于其他洲的國家。在4屆奧運會中(表2),歐洲地區共有10個國家獲得了27枚獎牌,占總獎牌數的39.7%,像俄羅斯、阿塞拜疆、保加利亞、波蘭、瑞典等國在歷屆奧運會賽場上都具有一定的競爭力;盡管在金牌的斬獲上明顯落后于亞洲的日本,但歐洲國家獲銀牌和銅牌的數量均占到總銀牌和銅牌數的50%,足以看出歐洲的整體實力水平領先于其他洲。

表2 歐洲各國所獲獎牌情況
4屆奧運會共產生18金、18銀、32銅共68枚獎牌,其中歐洲獲27枚,北美洲獲11枚,分別占總獎牌數39.7%和16.1%,但亞洲以日本為首的各國在4屆奧運會中以13金、6銀、10銅共29枚獎牌領先于其他洲,獲獎牌數占總獎牌數的42.6%(表1)。但在獲獎牌的5個亞洲國家中,日本隊獨得11金、3銀、2銅共16枚獎牌,中國獲2金、2銀、2銅共6枚獎牌,哈薩克斯坦以1銀、4銅位居第3位,蒙古國和印度分別獲1枚銅牌(表3)。不難看出,整個亞洲乃至世界女子跤壇,日本屬于“一枝獨秀”,4屆奧運會中實力最強且發揮穩定。日本超強的奪金實力與其悠久的歷史、優秀人才的不斷涌現、優秀的教練員和運動員梯隊建設及中小級別上具備超一流水平且連續幾屆奧運會都能奪金的選手有著密切關系。

表3 亞洲各國獲取獎牌情況
與日本超強實力形成對比的是亞洲其他4個國家,在歷屆奧運會中除中國曾獲取2金外,其他國家如哈薩克斯坦、蒙古國和印度均未能斬獲金牌,這也表現出亞洲地區各國之間實力差異較大、競技實力發展不平衡。亞洲國家的女子摔跤項目起步較晚、國家重視程度、財力物力人力的投入、訓練方法和手段的落后和文化差異都是造成亞洲其他國家女子摔跤項目落后的原因。
亞洲的中國、歐洲的烏克蘭曾經在奧運會摔跤場上斬獲過金牌,但歐洲的烏克蘭繼雅典和北京奧運會上斬獲金牌和銅牌后,從倫敦奧運會開始,再無獎牌入賬,亞洲的中國在雅典和北京奧運會分別收獲了1金和1金、1銀的優異成績,其中金牌均來自72kg的比賽,倫敦奧運會只收獲63kg的銀牌,里約奧運會更是無運動員進入決賽,僅收獲2枚銅牌。由此可以看出,昔日強國的奪金實力下降,但仍具備一定奪牌實力,中國和烏克蘭女子摔跤項目昔日的輝煌地位逐漸在被其他國家所取代,主要是因為像歐洲的俄羅斯、保加利亞、阿塞拜疆實力強勁且表現穩定,這些國家爭奪獎牌的實力仍然很強,同時亞洲的哈薩克斯坦和北美洲的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家的實力上升勢頭迅猛,這也使昔日的女子摔跤強國在奧運會女子摔跤賽場上實力呈現出衰退之勢。
奧運會的女子摔跤比賽名額必須在奧運會前1年的世錦賽和五大洲比賽中進行預選,國際奧委會給予各大洲既定的參賽名額。從4屆奧運會可以看出,歐洲、亞洲、北美洲地區的參賽名額要比非洲、大洋洲地區多一些,各地區的各個國家都不會輕易放棄進入奧運會比賽的參賽資格,都會在比賽中對參賽席位進行全力爭奪,最終導致參賽國家數量穩定在45~50個。隨著女子摔跤運動在世界范圍內的廣泛開展和各地區各國對女子摔跤重視程度的增加,奧運會女子摔跤獎牌也從首屆奧運會的7個國家增加到目前的13個國家,尤其在里約奧運會非洲的突尼斯首奪獎牌后,打破了由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壟斷獎牌的局面,這也使奧運會女子獎牌分布越來越分散。
4屆奧運會亞洲日本共奪得了11金,其奪金率為61.1%,從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2金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的4金,日本每屆奧運會至少保證2枚金牌入賬,這足以表明日本女子摔跤在世界女子跤壇超強的實力。日本長期占據世界女子摔跤霸主地位的原因包括:(1)摔跤作為日本的“國技”,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其中女子摔跤在日本歷史悠久、起步早、發展快,在長期的訓練和總結中根據自己國家運動員的特點形成了獨具本國特色的技術打法和戰術風格,且該項目一直是日本的傳統優勢項目,在梯隊建設上有著非常厚實的基礎和前瞻性,人才儲備充足,教練員團隊的執教水平很高。(2)日本摔跤運動員初始訓練年限普遍較早,平均始訓年齡在6~8歲,4屆奧運會冠軍伊調馨3歲便開始了摔跤練習,這也使其從小便培養了良好的跤感和技戰術意識。(3)合理的參賽年齡結構,單從日本歷屆奧運會參賽人員年齡結構來看,可以看出每屆奧運會都有2個穩定的奪金點,外加幾個年輕的實力小將,這樣的陣容使其既能保證奪金任務,同時又鍛煉了隊伍。
昔日亞洲另一勁旅中國,在4屆奧運會中奪得了2金、2銀、2銅共計4枚獎牌,在2004年雅典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奪得了2金、1銀,2012年倫敦奧運會中國只收獲1枚銀牌,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收獲了2枚銅牌,單從成績來看,可以看出中國雖然具備奪得獎牌實力,但獎牌成色下降,含金量降低,實力正在逐漸衰退。2001年女子摔跤項目進入奧運會,中國首先提高了對女子摔跤的重視程度,對女子摔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組建了較高水平的教練員團隊,在先發優勢主導下,拿到了雅典和北京奧運會72kg金牌,但倫敦和里約奧運會中國女子摔跤實力顯現下降趨勢。其原因主要有:(1)隨著女子摔跤在歐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以及亞洲其他國家的廣泛開展,世界各國對女子摔跤的重視程度加大,歐洲、北美洲、非洲和亞洲一些國家的崛起對中國女子摔跤形成了巨大的沖擊。(2)初始訓練年限較晚、技戰術風格不突出、訓練方法陳舊、比賽經驗缺乏、教練員和運動員后備人才梯隊建設基礎薄弱和教練員團隊水平不夠,這些都是導致中國女子摔跤實力水平下降的直接原因。
從4屆奧運會女子摔跤格局來看,各大洲女子摔跤實力的不均衡性依然存在,但五大洲的實力差距越來越小。具體表現在:(1)亞洲各國實力有所增加、潛力可觀。近幾屆奧運會上哈薩克斯坦成績穩中有升,里約奧運會獲得了1銀2銅的成績,是繼日本之后亞洲表現最好的國家;印度在里約奧運會首次獲得獎牌,且在洲際比賽中的各級別決賽中印度選手越來越多,2016年亞洲錦標賽中印度選手4人進入決賽,足可以看出該國女子摔跤實力發展迅猛。(2)各地區競爭更加激烈,比賽過程更加跌宕起伏。從里約奧運會比賽可以看出,無論是銅牌還是金牌的爭奪,比賽過程都十分激烈,決賽中各國選手之間的實力不分伯仲,如日本隊在48kg、58kg、69kg的決賽中面對歐洲選手時,都是在最后十幾秒才完成的翻盤,這也充分表明了各地區之間實力差距在縮小。隨著女子摔跤項目在世界范圍內的開展,各國之間交流合作的增多,里約奧運會中非洲的突尼斯、亞洲的印度和歐洲的瑞典等新興力量都已經加入獎牌甚至是金牌的爭奪中。這表明世界女子摔跤的整體水平在提高,且預示著今后亞洲、歐洲、北美洲、非洲之間的實力差距將會縮小,競爭會更加激烈。
3.1 參賽國家數量增多并逐漸趨于穩定,各級別獎牌由少數女子摔跤強國占據日趨分散。
3.2 亞洲的日本“一枝獨秀”,昔日勁旅實力逐漸衰落;歐洲和北美洲實力依然強勁,將是今后制衡日本的主要力量。
3.3 世界女子摔跤競爭格局極不平衡,歐洲、北美洲、亞洲的女子摔跤運動發展較好,而非洲、大洋洲、南美洲整體水平較差;各地區和各國之間的實力差距逐漸縮小,世界范圍內女子摔跤整體水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