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守金,殷懷剛
(1. 南京體育學院研究生部,江蘇 南京 210014;2. 南京體育學院武術與藝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4)
體育核心素養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各個學年階段發展的側重點不同,基于體育核心素養導向下的課程設計成了目前體育教學和體育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高爾夫運動作為幼兒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習高爾夫知識、文化、技術、禮儀規則對發展幼兒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幼兒時期學習高爾夫運動興趣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國內外以體育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幼兒高爾夫教育研究相關文獻較少。國外大多側重于幼兒高爾夫技術教學和教學器材開發等方面的研究,而國內主要集中于高校和青少年高爾夫課程教學,缺少針對幼兒階段高爾夫課程教學的研究。考慮當前幼兒體育課程存在缺少頂層設計、教學內容零散與教學方法單一等問題。本文結合幼兒身心發育規律和體育課程改革理念,以幼兒高爾夫運動課程設計為中心,以體育核心素養理論為理論基礎,探究建設幼兒高爾夫課程體系,以期為幼兒高爾夫課程實際開發提供參考。
“核心素養”最早源于國際經合組織(OECD)與瑞士聯邦統計署開發的DESECO項目計劃,《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提出了核心素養是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體育核心素養建立在體育素養基礎上,是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一環,通過對體育的本質、功能、作用分析認為體育核心素養是由一個多核心構成的集合體。目前,國內學者關于體育核心素養的概念尚未形成統一,通過對當前學者的研究梳理可歸納為:體育核心素養是伴隨人一生最核心、最實用的體育素養,由“運動認知能力、健康實踐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三個維度構成,是參加身體活動、符合和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體育特殊品格,是融合運動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為一體的綜合表現能力。
高爾夫作為一項具有紳士文化、休閑娛樂、強身健身等特點綜合性運動,是幼兒體育課程重要組成部分,促進幼兒初步養成體育核心素養更是高爾夫課程追求的價值目標。幼兒高爾夫課程將體育核心素養作為頂層設計,本著目標引領內容的原則,為幼兒高爾夫課程教學目標、活動內容和教學評價設計提供了教、學、評的設計思路。體育核心素養對幼兒高爾夫課程角色進行了清晰定位,明確了以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在教學中以快樂的學習氛圍激發幼兒參與高爾夫運動課程的積極性。同時,體育核心素養注重幼兒的綜合能力發展,在幼兒高爾夫課程內容設計時應開展游戲化、多學科融合的教學模式,以豐富精彩的教學過程激發幼兒學習高爾夫的興趣。
幼兒時期具有體重輕、關節柔性好、活動幅度大、神經系統發展不完善等生理特點。高爾夫動作練習強度較小,對發展幼兒身體柔韌性和協調性,糾正不良姿勢有重要意義。例如,高爾夫技術中的“轉、傳、反”動作,需要身體各部位的協調配合,對增加幼兒肌肉力量,發展幼兒身體控制能力和動作靈活性具有促進作用。幼兒時期力量素質較為薄弱,練習中使用高爾夫軟式桿、軟式球等器械,不但可以發展幼兒動態平衡能力,還有助于提高幼兒控制器械能力,以此促進幼兒運動能力的提升。
高爾夫運動具有較強的社交性,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社交平臺,增加了與他人交流機會。打完一場9洞大約需要2h,兒童在參加高爾夫運動中有充足時間與同伴交流、分享經驗,可以提高幼兒與他人交流的主動性,增強社會歸屬感、認同感。心理學家埃里克森認為學齡初期(3~6歲)的幼兒是培養自信、發展主動性的關鍵期。高爾夫運動以誠實自律為基本原則,比賽中需要獨立面對各種困難和挫折。長期參加高爾夫運動可以發展兒童規則意識,使幼兒學會面對成功和失敗,提升抗壓能力,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和獨立性,提高幼兒未來適應社會的能力。
高爾夫是一項親近自然、享受陽光、低強度的有氧運動,滿足幼兒參加戶外體育活動的需求,可以增強幼兒對外界環境的適應和抵抗疾病的能力。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其認知由無意性向有意性發展,逐漸形成自我意識,表現出個性化心理特征,容易出現情緒化等現象。“文明禮儀、講求誠信、紳士精神”是高爾夫獨特的文化內涵,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 “尊重他人,為他人著想、自信自律”的精神品質。高爾夫課程將文明禮儀和道德意識滲透其中,使其發揮娛樂身心、強身健體作用,可以幫助幼兒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
幼兒高爾夫課程目標設計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遵循幼兒身心發育規律,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的幼兒發展“健康、社會、藝術、科學、語言”5大領域,建立幼兒高爾夫課程目標體系,如圖1所示。

圖1 多層級幼兒高爾夫課程目標體系
幼兒高爾夫課程總目標以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為導向,主要思考將體育核心素養內涵落實到高爾夫課程目標體系中,建立幼兒體育核心素養一級總目標,社會適應、健康實踐、社會適應二級維度目標。幼兒通過高爾夫課程學習高爾夫禮儀、規則、動作技能,發展幼兒運動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為培養終身體育意識奠定基礎。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將幼兒分為3~4歲,4~5歲,5~6歲3個年齡段,制定各階段幼兒高爾夫課程實施目標,最終實現3個維度目標促進幼兒初步形成體育核心素養。
3~4歲年齡階段的幼兒主要以模仿體驗高爾夫技術動作為主,初步建立高爾夫動作認知表象,了解高爾夫禮儀,提高幼兒參與高爾夫運動的熱情,培養運動習慣與他人溝通交流的能力,使幼兒在生活中表現出積極樂觀的情感態度。4~5歲年齡階段幼兒以學習高爾夫技術特點中“轉、傳”為主,通過高爾夫動作練習發展幼兒的運動感知覺能力,了解高爾夫文化,培養幼兒尊重他人和為他人著想的精神,幫助幼兒提高對情緒控制能力。5~6歲年齡階段幼兒初步掌握高爾夫整體揮桿動作、認識不同球具使用方法,學習高爾夫基本規則,形成參加身體鍛煉習慣,培養幼兒頑強拼搏、自我挑戰的意志品質,使幼兒在生活中養成健康的生活行為。
幼兒高爾夫課程總目標依托下一層目標得以實現,將幼兒在高爾夫課程的所學、所能、所成落實到培養幼兒體育核心素養目標中,引導著課程活動和課程評價設計。
課程活動實施是落實核心素養導向下實現幼兒高爾夫課程目標的主要途徑。幼兒高爾夫課程教學對象為3~6歲幼兒,選擇游戲化教學模式對提高學前教育階段幼兒參加高爾夫運動的積極性具有重要意義。高爾夫課程活動內容可將運動游戲與高爾夫知識學習和技能練習相結合,建立高爾夫主題的教學情境,形成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增強教學活動中的趣味性,避免“成人化”教學。高爾夫游戲活動課程還應堅持“安全第一”指導思想,遵循幼兒發展主體性、安全性、健康性等基本原則,合理安排運動負荷量、注意動靜交替、避免單一動作練習、合理制定游戲目標和方案。
幼兒高爾夫游戲活動課程應充分利用周圍體育器材設施,開發高爾夫課程資源,創設高爾夫游戲情景,讓幼兒體驗快樂體育氛圍。例如,開展“誰先推球進洞游戲”的戶外高爾夫游戲,準備拱門、練習球洞、小樹模型、小桌子、平衡木等教具模擬高爾夫球場情景。將班級分為2個小組,以拱門作為游戲的出發點,幼兒需要依次穿過“小樹叢”(小樹模型)、翻過“小山坡(小桌子)”、走過“獨木橋”(平衡木)3個障礙物區,使用兒童推桿推球進洞,以小組總用時最少為獲勝者。此外,在游戲教學中,教師應培養幼兒樹立安全防范意識,充分發揮情景教具作用,鍛煉幼兒平衡、跑、跳等運動能力。開展游戲化高爾夫課程不僅能達到讓幼兒鍛煉身體的目的,還能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發展。
幼兒高爾夫課程以體育核心素養和幼兒高爾夫課程目標為評價標準,評價過程中應根據幼兒不同年齡階段特點、選擇參與評價主體、內容、方式。幼兒高爾夫課程評價可根據實際需要,創造性地靈活運用觀察考量、師生談話、體質測量、問卷調查、高爾夫等級測量等評價方法,對幼兒運動能力、健康實踐、社會適應能力進行評價。
幼兒高爾夫課程評價主體可從單一主體向多元化主體轉變,采用師生互評、幼兒互評、幼兒自評、家長參評等模式,提高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例如,開展幼兒高爾夫評價課堂,以高爾夫文化知識、動作技能為評價內容,啟發幼兒進行自我和相互評價,引導幼兒用正確的態度、適當的語言評價他人,培養幼兒觀察力與語言表達能力。此外,家長也可作為幼兒高爾夫教學評價主體,對幼兒日常生活中情緒表現、文明禮儀、行為舉止進行觀察評價并建立幼兒成長記錄袋。家長還可參加高爾夫課程觀摩、對教師教學素養進行客觀評價,構建“家園共育”平臺。家長與教師的交流甚至有助于改變社會對高爾夫運動的“不良印象”,對家長正確認識高爾夫運動教育價值,推動高爾夫運動具有重要意義。建立多元化課程評價體系,除了以教學評價為目的,更是優化高爾夫教學的重要途徑,對提高幼兒高爾夫課程設計的合理性、科學性,提升課程質量具有直接作用。
本文以體育課程改革為出發點,結合我國高爾夫運動課程發展現狀,初步以體育核心素養為頂層設計對幼兒高爾夫課程設計進行探究,以填補國內幼兒高爾夫課程建設不足等問題,以及幼兒高爾夫教學實踐中存在重視動作技能教學而忽視幼兒身心和諧發展以及成人化教學等現象。針對此類問題與現象,本文僅對幼兒高爾夫課程設計展開初步探究,為幼兒高爾夫課程開發提供一定參考。未來還需結合教學實踐問題對課程內容設計進行深層次研究,以期為完善我國高爾夫幼—小—中—大學課程銜接,培養高爾夫后備競技人才,推動高爾夫運動在學校教育中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