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北京市志愿服務事業蓬勃發展,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市在“志愿北京”平臺實名注冊志愿者達到449.3萬人,注冊志愿服務組織達到8.1萬個,廣大志愿者在傳播黨的聲音、服務國家戰略、保障大型賽會、抗擊重大疫情、參與社會治理中作出了重要貢獻,志愿服務成為展示首都城市形象的一張“金名片”。
一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動員志愿者積極參與重大活動。為國家重大活動提供志愿服務保障是北京的重要任務,也是體現城市治理能力的良好契機。近年來,北京市廣大志愿者在“建黨100周年”“2022年冬奧會”等大型活動中積極作為,創造和積累了重大活動志愿服務的寶貴經驗。2022年冬奧會期間,1.8萬名賽會志愿者和20余萬名城市志愿者參與服務,高質量、高標準完成了各項保障任務,得到了國內外的一致好評。
二是創新“五社聯動”機制,動員志愿者參與社會治理。“五社聯動”機制是近年來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的創新實踐,是暢通社會力量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有效途徑。近年來,北京市加強志愿服務與城鄉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和公益慈善資源協同發展,圍繞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志愿服務,涌現出“西城大媽”“朝陽群眾”等志愿服務群體。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廣大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和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社區值守、物資配送、防疫消殺、心理疏導等。志愿服務作為首都創新社會治理的有效載體,在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是履行行政管理職責,推進志愿服務規范化建設。2021年,修訂印發《北京市志愿服務促進條例》,明確了全市志愿服務管理體制,黨委政府領導、各部門齊抓共管、樞紐型社會組織服務促進的工作體制不斷完善。2022年初修訂印發《北京市志愿者服務管理辦法》,細化了志愿者注冊、星級評定、信用激勵等制度。此外,北京市地方標準《大型活動志愿者服務規范》《關于進一步加強北京市應急志愿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志愿者通用知識培訓讀本》等陸續出臺,有力推動了全市志愿服務規范化建設。

北京市民政局組織開展“銀齡伙伴”為老志愿服務關愛行動。
四是搭建志愿服務平臺,拓展志愿服務參與社會治理渠道。按照有場地設施、有服務隊伍、有服務內容、有管理制度等標準規范推動志愿服務站點建設。制定實施社會領域志愿服務“1+4”文件,在全市社區、社會組織、商務樓宇、非公經濟組織、專業社工機構等社會領域持續推進志愿服務組織和工作覆蓋。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建成城鄉社區志愿服務站5734個;15家市級“樞紐型”社會組織成立專業性志愿服務隊伍,339個非公經濟組織、169家專業社工機構成立志愿服務隊伍。
五是打造志愿服務品牌,促進志愿服務常態化開展。為更好的支持培育優秀志愿服務項目,北京市通過鏈接社會資源,聯合北京字節跳動公益基金會發布民生領域志愿服務V創投計劃,支持養老助殘、兒童關愛、社區治理等志愿服務項目開展,形成了一批特色鮮明的志愿服務品牌。結合“12?5國際志愿者日”開展主題宣傳活動,展示志愿服務先進典型風采,有效激發了志愿服務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