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中心
浙江省對標“重要窗口”和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新目標新定位,不斷強化數據共享,完善工作機制,高質量、加速度推進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管理工作數字化改革。
四大轉變,走出核對蝶變“新路子”。浙江核對管理工作圍繞“精準認定、高效協同”的目標,走出了一條蝶變發展的“新路子”。一是組織架構不斷健全。在事業單位機構改革中,將原隸屬于省民政廳信息中心的核對管理職能分離出來,成立了省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中心,增加了承擔大救助信息平臺運維、數據挖掘和核對管理機制建設等職能,核對管理組織架構不斷完善。二是工作定位不斷明晰。按照“全省統建、整體應用”的原則,2019年以來先后投入近1000萬元開發建設省大救助信息系統,系統中的經濟核對功能模塊,整合全省90個縣(市)自建系統功能,將原有半自動、人工核對模式統一升級為線上自動核對模式,并對核對流程、核對規則、核對時限、反饋結果進行全省統一規范。三是功能建設不斷優化。系統中經濟核對功能模塊已對接12個部門25類數據,其中省域內73家銀行均可對這些數據進行核對,為精準認定困難對象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當前,從核對發起到結果反饋只需7天,做到了困難對象精準識別、精準“防錯”。此外,依托核對功能對家庭勞動力死亡、高額醫療費支出等信息進行異常預警,為主動發現困難對象提供有力的信息線索,線上預警線下排查高效銜接,做到及時紓困、有效“防漏”。四是制度建設不斷完善。圍繞“職責明確、流程清晰、信息安全、結果精準”的發展目標,以省政府辦公廳名義出臺了《浙江省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管理工作實施辦法》,推動實現核對管理制度從基礎性向系統性轉變。
完善機制,打造核對管理“新樣板”。以問題為導向,建立并完善工作機制,打造核對管理“新樣板”。一是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溝通機制。建立省級核對機構同核對業務委托部門之間,以及同市、縣級核對機構之間的溝通協調機制,依托省大救助信息系統,確保需求對接及時、溝通順暢。二是建立“即改即知”功能調整公布機制。以“通告”形式對新增或優化功能進行即時告知。按核對管理、社會救助、社會保障三個類別進行編號分類,編訂電子業務文檔,供大家應用參考。此外,增設新功能“公測”環節,規定通過“公測”的功能才可上線應用。三是建立“有序規范”的動態管理機制。優化救助對象復核功能,規范復核標準,科學安排復核量和復核頻次,有效提升復核工作成效。四是建立“自動預判”的核對前置機制。推動實施困難群眾救助“一件事”聯辦改革,通過困難對象統一核對和認定,將分散的同困難對象相關聯的14個事項整合為“一個入口、一次申請、一件事辦結”,實現“政策找人、一人不少”。
動態預警,書寫核對成效“好文章”。強化信息核對和動態排查的高效協同,從線上線下兩個角度發力,雙管齊下為低收入群體織就一張“安全保護網”。一是依托信息核對,做到實時監測。針對在冊對象,依托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功能定期發起復核,對經濟狀況異常的家庭,進行預警提醒;針對持續監測對象,定期同高額醫療費用等數據進行碰撞比對,發生變化或異常實時預警提醒,推送線下調查核實。二是依托動態排查,做到及時核處。建立完善入戶調查工作機制和困難群眾探訪關愛制度,根據救助家庭人口、收入、財產等狀況,每半年或一年進行一次入戶調查,動態掌握變化情況。同時,根據困難群眾探訪關愛制度,社會救助管理部門按照救助對象的困難和風險程度,設置周、月、季等不同周期定期探訪,動態排查、及時發現、及時紓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