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區民政局高度重視做好社區志愿服務工作。通過打基礎,建載體,扎實推進和平區志愿服務項目常態化開展,在此基礎上,積極開拓創新服務領域,努力融入大局,助力社區治理,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和成果。
一是聚焦“急難愁盼”,彰顯大愛擔當。和平區是全國社區志愿服務的發祥地,33年前和平區新興街朝陽里的13名黨員、積極分子與13戶困難家庭結成一幫一對子,點燃的志愿服務火種很快在全區蔓延。從那時至今,時代在變遷,志愿服務內容也不斷“升級換代”,但志愿服務著眼群眾需求、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的初心使命沒有變。在制定志愿服務項目和內容時,堅持深入群眾,讓群眾說了算。作為老城區,和平區高齡獨居老人多,區民政局按照群眾需求設立了“愛心助空巢”志愿服務項目,志愿者按照項目“連心卡”要求結對幫扶,每天“早看窗簾晚看燈”,對老人情況了如指掌,惡劣天氣送飯送物,天氣好時陪伴散步,年節和老人生日慰問祝賀......項目開展11年來,收獲了群眾百分之百的滿意率,榮獲全國最佳志愿服務項目。
二是創新服務模式,書寫志愿新篇章。2019年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時在和平區志愿服務展館親切接見了志愿者代表,對志愿服務作出重要指示。民政部也將和平區列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志愿服務重要指示精神聯系點。3年來,區民政局把學習貫徹落實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斷引向深入,每年的1月17日都舉辦大型學習實踐活動,同時加強區志愿服務展館和志愿服務驛站、學雷鋒志愿服務站等平臺建設,開設了“志愿服務大講堂”,努力提高志愿者素質和實踐能力,讓總書記的教導和志愿精神深入人心。在全區的保潔員中成立了6支志愿服務隊,兩名保潔員志愿者在抗疫中火線入黨。在抗擊奧密克戎病毒戰役中,及時招募400余名志愿者,有力地助力了全市核酸檢測,成為抗擊疫情的重要力量。
三是加強制度保障,營造濃厚氛圍。實踐證明,好的志愿服務項目和活動只有制度化才會持續。為此,民政局在全區6個街道、64個社區成立了71個三級志愿者協會,累計注冊志愿者達到了12.03萬人,志愿服務團隊697個,形成覆蓋全區的社區志愿者組織網絡。統一規范了工作章程和職責制度,落實了人員和辦公場地、活動經費保障,促進志愿服務常態化開展。建立健全并實施了志愿者招募和注冊管理、志愿服務記錄、志愿者協會工作例會和評比考核、志愿服務項目管理、表彰獎勵等多項制度,推動了志愿服務規范化、科學化。堅持對志愿者進行表彰激勵,每兩年進行一次評比表彰。在2021年第26屆先進典型評選表彰中,專門評選出在志愿服務和抗擊疫情中全家齊上陣的百戶“志愿服務家庭”。通過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先進典型的事跡,在全區形成了“有愛心學志愿者、有能力做志愿者、有時間當志愿者”的濃厚氛圍。

天津市和平區社區服務志愿者協會組織開展“志愿楷模 不老人生”和平區“老雷鋒”集體生日會活動,激發老年志愿者奉獻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