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2月25日,是我國宣布打贏脫貧攻堅戰一周年。一年來,各地民政部門緊握鄉村振興“接力棒”,滿懷信心、斗志昂揚,在新起點上接續奮斗,積極探索務實舉措,分層分類實施救助幫扶,加大特殊群體服務和保障力度,兜住兜牢民生底線……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一張張洋溢著喜悅的笑臉映照著日子“越過越紅火”的美好生活,折射出幸福指數“芝麻開花節節高”的美好愿景。(執行/張娟)

1.云南省臨滄市滄源縣巖帥鎮新華村是省民政廳定點幫扶村之一,2015年開展定點幫扶以來,廳黨組先后成立了“掛包幫”“轉走訪”工作領導小組、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等機構,緊密結合民政職責和扶貧點實際,狠抓幫扶責任落實。如今,村民的生活越過越好,日子越過越甜,家家戶戶蓋上了新房子。(梁鑫 攝)

2.河北省廊坊市民政部門深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完善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幫扶,兜住兜牢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底線。圖為固安縣低保脫貧戶與對口幫扶人員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陳童 攝)

3.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民政部門積極會同相關部門對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開展勞動技能培訓,并引導群眾就近就業增加收入。圖為村民在食用菌生產基地采摘木耳。(石阡縣民政局供圖)

4.云南省臨滄市耿馬佤族傣族自治縣孟定鎮班幸社區是一個漢族、德昂族等多民族雜居的社區,受歷史、交通、自然等因素影響,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一系列精準扶貧政策支持下,德昂族群眾從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實現整族脫貧。圖為班幸社區德昂族群眾載歌載舞,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鄭祎韜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