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亞麗,辛 倩,袁 祥
(遼寧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沈陽 116029)
保證和實現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百年理論和實踐探索的重要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中國民主事業發展的新局面,總結過去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經驗,創造性地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思想,將中國民主政治發展推向新的歷史高度。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應有之義。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把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確定為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的一項重要內容,強調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對“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確要求。這對于新時代新征程更好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此外,深刻把握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科學內涵、學理特征和邏輯理路,對于完善社會主義民主理論、發展中國民主政治也具有深刻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步入新的歷史階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成為中國民主政治的新目標,而該思想的生成、發展也具有一定的歷史必然性。在新時代新征程之際,深入挖掘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科學內涵,全景式理解和把握這一思想是新時代發展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堅持黨的領導是近代中國贏得一切勝利、取得一切偉業、創造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百年來,黨始終堅守初心帶領中國人民不斷尋求民主,并始終堅持發展人民民主,一以貫之地推動民主現實化。歷史已經證明,中國共產黨始終是中國民主的根本保證和領導核心,沒有黨的領導就沒有中國的民主。
百年來,中國的民主事業在黨的領導下不斷開辟出新境界。首先,全過程人民民主彰顯了黨的初心和使命。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1]中國共產黨的本質屬性決定了黨在理論和實踐中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始終致力于發展和完善中國的民主事業。中國共產黨準確辨識我國發展實際,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事業,在完整的民主參與實踐中,充分保證了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使人民群眾在民主政治實踐中不斷釋放出巨大的創造力,合力推動民主事業向前發展。其次,在黨的領導下中國有序推進各項民主政治制度建設。制度是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可或缺的重要載體,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不斷從制度建設上著力推進政治建設,特別是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載體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其使民主的每一個環節都相互貫通。最后,在黨的領導下保證了全過程人民民主運行的實效性。人民群眾在參與民主實踐時,不僅把自己的想法和需求通過人大代表轉化為各項提案,而且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將這些需求合理上升到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地方政策層面,同時還通過“民意直通車”( 如基層立法聯系點制度,聽證制度)等各種渠道直接向國家決策機關提交個人建議,擴大了民主參與渠道。完整的參與實踐包括最終的民主運行結果,即人民是否真正得到民主保障,是否享有民主成果。因此,完整的民主實踐就是要把人民的意志通過黨的領導轉化為具體的政治成果,充分發揮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優勢。
黨引領民族復興事業已走過一百多個年頭,歷史和現實已經揭示,只有繼續堅持黨的領導,中國的民主事業才能歷久彌新。黨的領導對于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至關重要,因此我們既要堅持在黨的領導下保證人民民主的真實性、管用性,持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又要在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過程中充分提升黨的領導力和公信力。
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是發展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價值旨歸。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秉持人民至上的發展理念,實現了民主理論與民主實踐的有機結合。一方面,使人民群眾全過程參與民主政治,保證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參與民主政治的積極性。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必須緊緊圍繞人民。一方面,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依照馬克思主義人民民主思想建立的符合中國國情的民主——人民具有至高性,享有廣泛而真實的民主權利,人民通過完整的民主實踐管理國家。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并從中國實際出發打造出完整的民主政治制度體系鏈條,使人民的民意與制度安排有效銜接,用制度體系充分保障人民群眾意愿表達的暢通性、人民群眾參與的全過程性以及實現利益訴求的有效性,進而保障人民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全過程人民民主從制度體系方面進一步激發人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提高人民群眾民主政治意識,保證人民群眾行使當家作主權利。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2]我國有完整的民主制度安排,這也使全過程人民民主更具制度化、程序化。中國的民主政治制度有效地保證了人民的各項權利,推進了民主的有效運行,維護了人民群眾最根本的利益。
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既是對馬克思主義人民民主思想的深化和發展,又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本質體現。2020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我們黨始終堅守初心,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事實上,這場抗疫大戰不僅是對世界衛生防疫的重要檢驗,也是一場對世界民主政治的考驗,中國共產黨用鮮明的抗疫答案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民主政治的強大力量。歸根結底,我們黨的執政根基在人民,而人民也是檢驗中國民主政治成效的主體,這也深刻詮釋了人民當家作主價值旨歸,充分展現了中國民主政治巨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全過程人民民主與依法治國的關系本質上是民主與法治的關系,民主與法治是國家治理的基本要素,民主需要法治的保障。因此,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發展中國民主政治的內在要求,也體現了我們黨始終如一捍衛人民民主的決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人民民主必須堅持依法治國、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3]全過程人民民主從立法、執法、司法角度,都能夠有效保證人民群眾的參與度。首先,立法過程充分體現了人民民主的全過程性,即從人民群眾提出意見到擬定法律草案再到法律頒布實施,人民群眾都高度參與其中,這也使法律真實地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意愿,體現了立法過程的民主性。其次,依法治國方略為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法治保障,這有利于提升民眾的法律意識和觀念,進而使其更好地參與法治社會建設,實現法治社會和人民民主的有效融合。最后,依法治國方略為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完備的制度保障,使人民群眾在參與民主實踐的過程中有充分的法治依托,也使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現更具程序性和制度性。同時,健全的法律法規也有助于人民群眾在參與民主實踐中更具合理性和有效性。我國的法治社會建設就充分體現了全過程人民民主思想,而法治體系的不斷完善也為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堅實的依靠。以法律為依托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有助于實現人民民主,而且有助于民主與法治的相互促進,增強民主的實效性。
法律是實現社會良性發展的重要保證,民主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不懈追求,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構建、運行和完善都必須在法治的軌道上進行。因此,必須堅持依法治國方略,善于運用良法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運行和落實保駕護航。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其既有豐富的科學內涵,又有鮮明的學理特征,具有獨特的理論創新性。
全過程人民民主思想具有明顯的時代性,其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應運而生的。當前,中國正處于新的社會轉型期,不僅思想多元化,而且利益也多元化,人民在民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全過程人民民主則飽含時代元素,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的民主課題。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于中國國情,把握時代方向,提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這一嶄新思路,這是新時代對中國民主的深刻闡發,對于堅定中國人民的民主自信和堅持中國的民主之路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和實踐引領價值。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隨著時代的發展日臻完善,民主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于民主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和把握。只有站在時代的最前沿,傾聽時代呼聲,掌握時代信息,才能不斷更新民主發展的內容和形式,進而有效發揮人民民主為人民的真實內涵,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目標追求。因此,全過程人民民主是順應歷史發展規律,符合時代特征的新理論,是黨在新時代推進理論與實踐創新發展的新成就,是與時俱進、充滿生機活力的中國民主。
全過程人民民主思想既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又能夠解決社會發展的難題;既合理借鑒以往的民主思想,又在時代的風向標下實現了創新發展。總之,全過程人民民主思想體現出繼承性的特點。其繼承性主要體現在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人民民主思想的批判性繼承及創新性發展上。首先,全過程人民民主思想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其充分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民主思想的吸收和運用。其次,全過程人民民主思想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人民民主的思想。中國共產黨人善于并樂于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的民主思想,這也奠定了全過程人民民主思想的理論基礎。最后,全過程人民民主思想合理地借鑒了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所孕育出的民主思想。全過程人民民主思想的提出符合中國民主的初心和使命,準確把握了中國民主的價值理念,對于發展中國的民主政治具有重要作用。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一個系統工程,因此實現民主的過程任重而道遠,我們要堅持人民立場,朝著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目標前進。全過程人民民主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其系統性,具體表現在:首先,全過程人民民主體現為主體的系統性,即全體中國人民不分年齡、職業、性別,都依法享有民主權利。其次,全過程人民民主體現為在各方面的系統性,即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要求國家政治生活民主,而且注重將民主拓展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是更加系統的民主理論。最后,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系統性還體現為過程的系統性,中國共產黨有效貫通了民主的各個環節,使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環環相扣,保證了人民群眾在整個鏈條中都能夠有效地行使民主權利。此外,全過程人民民主鮮明的系統性,也使民主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充分彰顯出優勢。因此,全過程人民民主具有主體的系統性、領域的全面性和過程的系統性,這使得民主與民意相通,進而更好地促進中國民主事業的發展。
歷史和實踐已經證明,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提出絕不是空中樓閣,而是有著深厚的實踐基礎。中國的民主道路是我們黨帶領人民歷經千辛萬苦、跨越重重險阻探求出的,是與中國發展實際相契合的民主事業,其實踐探索歷程也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不斷與時俱進的過程。實踐性是全過程人民民主思想最本質的特征,因此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離不開實踐。另外,實踐是全過程人民民主思想的源泉和動力,也是目的和歸宿。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全體人民的民主,這一民主形式不僅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眾享有充分的民主權利,還保障了人民群眾能夠多層次、多渠道地參與民主實踐。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我國的人民民主是全體人民的民主,因此要將民主的制度建設與民主實踐有機結合。此外,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各種舉措也是在人民群眾的參與實踐中形成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思想在馬克思主義人民民主思想指導下觀察時代、建設時代,并正在新的實踐中奮力書寫民主政治新篇章,體現了全過程人民民主思想鮮明的實踐性。
全過程人民民主思想不僅有科學的思想內涵和獨特的學理特征,而且還有著深刻的邏輯理路,貫穿于中國民主政治的全過程。全過程人民民主思想是準確把握中國發展實際和超越現有發展邏輯的現代化創造,其形成發展有著深刻的理論遵循、歷史底蘊和現實必然。
理論邏輯是全過程人民民主思想的邏輯源泉。任何成熟的理論都不是直接產生的,其必然有著相應的理論淵源作為支撐。全過程人民民主思想是在馬克思主義人民民主思想的指引下形成的最新理論成果。從學理層面看,理論邏輯能夠深刻把握事物的內在聯系,展現事物發展的邏輯脈絡,從而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提出的人民民主思想是全過程人民民主思想的重要理論淵源。新時代,融合時代特征,形成新的政治民主元素,全過程人民民主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人民民主思想的又一次重大理論創新。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曾經面臨嚴重的國家危亡。隨著各種救亡圖存運動的接連失敗,中國人民對封建制度產生了極大的排斥,同時也對民主自由產生了強烈的渴望。辛亥革命將中國的封建制度徹底摧毀,也使得民主進步意識深入人心。十月革命的勝利,使李大釗、陳獨秀等一批進步知識青年敏銳地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才是真正解救中國社會的科學理論,并開始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逐步摒棄舊思想,將救國方案轉向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指出,“學習馬克思,就要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民主的思想。”[4]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以巨大的犧牲贏得了民主革命的勝利。一方面,馬克思主義人民民主思想指出了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是民主的價值訴求。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深刻地洞悉了民主的廣泛性,其發現民主不僅存在于政治領域,而且還廣泛地存在于社會生活中,真正體現了民主的本質是為人民大眾謀幸福。此外,馬克思主義還是追求人的解放的科學。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探索民主道路的進程中不斷深化和拓寬發展視野,不斷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準備物質和社會發展條件。直至今日,我們已經基本形成“五位一體”“四個全面”現代化發展格局,人與社會、自然和諧發展,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不斷得到保障。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人民民主思想中所指的西方資產階級民主的真面目——就是把屬于人民的民主泛化地理解為資產階級的民主,把民主單一地限制在投票環節,而人民只有在選舉時才擁有投票權,競選后則沒有實質的參與權和發言權。相反,全過程人民民主則是把民主貫穿于人民群眾的始終,有效地規避了西方民主的內生性缺陷。
全過程人民民主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人民民主思想的理論創新,其深刻地回答了在新時代如何堅持和發展民主,并為中國的民主政治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為指導,始終立足于中國發展實際和人民群眾的利益要求,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人民民主思想。
歷史邏輯是全過程人民民主思想的邏輯起點。在黨的百年歷程中,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為國家的民主建設不懈努力,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理論,這些不同時期形成的民主思想奠定了全過程人民民主思想的理論基礎,成為其歷史邏輯。從整體發展脈絡看,全過程人民民主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長期對民主不懈探索的理論成果。全過程人民民主思想建立在對歷史規律的正確認識上,用歷史眼光審視全過程人民民主思想生成的演變邏輯,我們可以發現,中國共產黨人在馬克思主義人民民主思想的指導下,不斷地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的民主。盡管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民主的發展各有不同,但中國的民主進程是階段性成果與共同目標的有機統一。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以人民當家作主為矢志奮斗的目標,這也使中華民族看到了民主的曙光。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以謀求民族獨立,爭取民主為底色不斷探索中國的民主道路。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探索步入正軌,之后,中國共產黨人創造和積累了豐富的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經驗。新民主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帶領中國人民不懈斗爭、反擊侵略、對抗壓迫、爭取民主,最終建立起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人民政權,這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邁向人民民主的重要歷史時刻;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隨著第一部體現人民民主原則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制定,我國的民主制度也得到了根本的法律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權利從此有了法律保護,中國民主大廈的框架逐步成熟定型。改革開放時期,我們黨深刻總結過去,順應時代發展大勢,打破意識形態桎梏,得出“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的重大判斷,積極穩妥推進黨的頂層制度建設和基層民主制度的有機融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明顯加快。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歷史規律,在回應時代變局和人民期盼中創造性地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全新理念,體現了我們黨在面對新時代新矛盾的境遇下,以新智慧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事業向前發展的能力和信心,為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人民民主思想作出了原創性貢獻。
縱觀近代中國百年民主探索歷程,中國共產黨對民主事業的不斷探索塑造了全新的民主思想,而全過程人民民主正是對近代中國百年民主事業的延續。
現實邏輯是全過程人民民主思想的邏輯歸宿。新時代,實現民族復興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現實基礎。中國民主事業亟需新的理論遵循和道路指引,而全過程人民民主思想就是在實現民族復興道路的過程中形成的。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人民的力量不容忽視,只有將人民的利益置于最高位置,充分發揮人民的歷史主動性,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我們才能加快實現中國夢。
進入新時代,我們黨精準分析和研判“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今天,在風云變幻的世界政治大潮中,能不能駕馭好我國民主政治這艘大船,是對我們黨的重大考驗,同時也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抓手。當今世界,風險與機遇并存,習近平總書記牢牢把握歷史和時代發展的內在邏輯和規律,始終站在時代潮頭,引領歷史前行。民族復興是歷史和時代的使命,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一環。對此,他指出:“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重大變化,人民的美好生活愿望主要表現為民主、公正、法治等,因此,我們必須堅持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這也是實現民族復興和滿足人民發展意愿的必然選擇。全過程人民民主思想作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不僅有效回答了新時代中國民主事業發展的問題,成為當代中國民主政治的行動指引,而且其科學性、真理性也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所以,我們要繼續沿著中國的民主道路前進,同世界人民一道做民主事業的踐行者和維護者。此外,隨著西方國家現實性沖突的持續加劇,中國的民主也必將成為推動世界民主發展進步的重要動力。
實現中國夢是我們黨同中國人民創造歷史的主旋律,探索自己的民主圖景也是我們應對現實的必然抉擇。事實上,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是新時代的新作為,而且也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實踐要求。總而言之,全過程人民民主是黨百年理論與實踐的經驗總結和道路創新,它瓦解了長久以來西方對民主的獨霸,打造了新的民主模式,是在超越現存發展樣態基礎上的全新創造。其在理論上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人民民主思想的基本觀點,在實踐中深入提煉和總結了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規律,并系統闡述了新時代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歷史定位和發展方向,構建起科學完備、邏輯嚴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理論體系,為進一步推動中國的民主政治發展提供了深厚的學理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