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朋
(江蘇省徐州技師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0)
通過新能源汽車產業及相關技術的發展趨勢可以看出,該類產業在發展中同樣受到了一定的阻礙,呈現出一系列問題。在新技術推廣下,新能源的運用范圍拓寬,而相應的矛盾也逐漸浮現出來。而在汽車行業中,對新技術的引入和運用是一大必然的趨勢,對此就應當要找到切實可行的措施,解決當下存在的問題,讓新能源技術能更好地適應時代需求,為環保提供助力,并帶領汽車行業邁入一個嶄新的時代[1]。
就目前情況看,有不少國家的汽車行業已經碰到了新的技術發展瓶頸,由此導致相關產業在一定時期內處在了緩慢甚至停滯發展的狀態。而在新能源技術誕生之后,汽車行業的發展便迎來了全新的曙光,找到了創造性的改革路徑。在此背景下,許多汽車生產大國都開始頒布有關政策,以期更好地帶動新能源汽車行業向前發展。眼下我國對于進口的能源依舊還存在著較強的依賴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家能源安全,造成了相對被動的局面,所以必須要加大力度開發新能源汽車技術,而這也是切實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
在經歷了“十三五”規劃以后,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獲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撐,有不少相關的理念和技術都得到了顯著的進步。當今世界環境表現出一定的不穩定性,因此更加需要減輕對進口石油能源的依賴程度,這也成為了我國目前開發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外在要求。如今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正處在持續不斷的增長中,行業規模逐步擴大,乃至于成為了全球最大體系之一。縱觀世界范圍內的新能源汽車電池產業領域,我國也穩穩的排在首位,并體現出很強的產業聚合性特征。關于新能源汽車充電的基礎設施建設,我國依然能在世界上排于前列,同時還能提供較高質量的新能源汽車公共服務。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擁有著大數據技術的支持。當下我國對于大數據技術已經有了極為廣泛的運用,同時經驗也十分豐富[2-3]。
新能源汽車技術的開發與研究并非是單獨進行的,其需要同時采用各項技術手段,對其進行有效支撐,才可實現最終的技術創新與進步。在此過程當中,新能源汽車技術也展示出了極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和較高的經濟價值,這對于各大企業硬件廠商以及軟件服務商都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他們紛紛加入到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研究活動中,為該技術的開發提供了強大的助力[4]。
通過分析相關技術的發展情況可以看出,在節能減排的政策要求下,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將會發展得更為完善。起初內燃機技術是發展的必要條件,在不斷創新該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對汽車油耗及尾氣排放的控制,從而實現了車輛小型化發展,取得了較為理想的環保效果。在此過程中,還可更加廣泛地推行混合型動力技術,并讓小型純電動汽車也獲得一定的推廣及發展。到了中期發展階段,混動技術已有了較大范圍的運用,可在此背景下進一步帶動汽車動力系統的電氣化轉變及發展,提高其運用程度,擴大其運用領域。在中后期階段,各類不同的純電驅動技術會逐步占領市場,并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一步。
新能源汽車在實踐運用中,較好地覆蓋了公共服務領域,比如出租車、公交車等,在其余一些推廣的領域也得到較為廣泛的運用,比如郵政車、旅游觀光車。但通過調查和分析可發現,在私家車領域里,新能源汽車的運用還并不十分普遍。實際上,在較早的時候,新能源汽車就已經開始在國內相關領域推廣,其中,公交車所占的比重最大,涌現出不少新能源公交車。而通過國家有關政策的引導后,此類汽車也在城市發展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為城市的公共服務起到了關鍵作用,并也帶動了整個汽車行業的改革與進步。將來,在政府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撐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也可得到更為完善和廣泛的發展。
汽車的節能減耗離不開輕量化這一理念,適當減輕車身重量,可以為能源的節約提供必要保障,同時也有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達到環境保護的目標。有相關研究證明,內燃機汽車若是可以減少一定的車身重量,則其燃油的消耗量將會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推動新能源汽車朝著輕量化的方向發展,對其續航能力以及動力的保障來說都會起到顯著的作用。具體而言,輕量化包含了多方面的內容,除了車身輕量化以外,更為主要的是傳動設備和電池等內部構件的輕量化。因此在選用相關材料的時候,應盡可能地挑選質量較輕的材料,比如鋁合金、復合材料等。除此之外,在汽車結構設計方面也要遵循輕量化的理念,著重分析其結構的強度等,切實保障新能源汽車的生產率與經濟性。
可采用并聯串聯的方法來構成電池組,保障新能源汽車在實踐運用中能獲得持續性較強的動力供給。該種方法能大大增加電池容量,減弱鋰電池的性能差異,在此基礎上延長電池組使用時間。可以妥善運用電池管理系統,對其實施有效保護,保障電池的運用狀況和安全性,提高電池充電與放電的智能化水平。該類系統對于新能源汽車的動力系統來說,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元素。
新能源汽車十分依賴于電池這一部件,若是沒有了電池作為動力支撐,則新能源汽車無法正常使用和運作。而不同的制造商在生產電池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體現出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如何選擇電池,也成為了新能源汽車發展所必須考慮的問題。各大廠商為此已經展開了激烈的競爭,這推動著新能源汽車電池日益優化和改善。現如今,鋰電池在實踐運用中表現出了更為顯著的優勢,因為其壽命相對更長,沒有污染,且體積較小、安全性強,所以在市場上受到了更多的青睞。
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續航可謂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功能,要想讓新能源汽車技術有突破性的進展,就必須要進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能力,而這也是此類汽車在將來獲得良好發展的主要趨勢及必備條件。綜合來看,目前新能源汽車所采用的能源是以電能和氫能為主,氫能源汽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碳的排放量,同時保障運輸的穩定性。此外,要提升新能源汽車續航能力,還應當從硬件方面著手,實現改革性的轉變與突破,比如改善能源存儲部分以及運輸部分等。采用科學手段提高電能與氫能的存儲效率,能夠給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能力強化創造良好空間。而深入開發新能源汽車技術,則有助于打破汽車行駛中的高溫與低溫局限,從而確保電力為主的能源汽車動力充足。與此同時,發展空調電池也是增強新能源汽車功能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引入電池蛋白等新型技術,保證新能源汽車在長時間持續運行的過程中不易遭受外部極端寒冷的環境影響。另外也可采用電池熱運行警報以及控制的方法,來保障動力電池在溫度較高的環境中也擁有正常的性能,在切實維護行車安全的前提下,處理好高溫、高熱環境中新能源汽車的耐用及安全方面的問題[5]。
眾所周知,低溫環境會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造成較大阻礙,故而必須要想辦法解決這一問題。采用全氣候冷暖全電空調,可以確保此類汽車在各種不同的氣候條件下均能正常使用和運作,從而大大提高其控溫能力,弱化天氣環境對其造成的影響。另外,目前的新能源汽車低溫泵技術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在此基礎上,可以更進一步地研發低溫漩渦壓縮機技術,如此有益于改善熱泵的空調性能。同時還可優化風扇與通風罩等,減少新能源汽車的能源消耗,增強其熱控水平與節能效果。
新能源汽車產業模式在目前已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并在潛移默化中催生出了一個全新的生態產業圈,這樣有利于相關行業實現高效發展,并帶動汽車商業模式發生更深層次的改革。在新能源汽車誕生之后,傳統汽車行業得到了轉變和突破,汽車這一交通工具體現出越來越明顯的多樣性特征。綜合運用人工智能技術以及大數據技術等,能夠更大范圍地擴展整個行業的生態圈,并提高其建設水平。如今新能源汽車不論是在商用還是客戶應用方面,均表現出進一步深化的勢態,這就充分加強了以大數據為核心的多維度智能化運用,并逐步構成了更完善的客戶運用服務鏈。在此環境下,應當把用戶的需要放在首位,制定明確的發展目標,擴充新能源汽車電池存儲限度,讓其逐步形成獨有的能源生態系統,以此便可更好地鼓舞各大傳統燃油車企業投入到這次能源產業革命中,協助汽車行業的生產及運營模式更進一步創新發展。在此過程中必須要實現智能環保,這也是節能減排政策得以落實的重要保障之一。
在相關技術的不斷發展下,市場和消費群體對于新能源汽車也有了越來越高的期待。以往有許多消費者并不十分看好新能源汽車,認為其在可靠性、便利性等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而隨著相關技術的改進,人們對此類汽車的認知更加充分,相應的認可程度也獲得了提高。新能源汽車除了滿足消費者基本的出行需求外,還可從多個方面著手,優化汽車外觀和安全性等,讓消費群體得到更好的使用體驗。可以改善其軟件系統,增加傳感器的數量與類型,讓市場中不同的消費群體需求都能得以滿足。
新能源汽車產業整體正處于上升階段中,相關技術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并且呈現出較為顯著的多產業融合趨勢。在未來,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短期內將以混動為主,長期內則將以純電驅動為主,城市公共應用的汽車會扮演主導角色。在產業融合背景下,新能源汽車應朝著輕量化方向發展,合理運用電池管理系統及鋰電池,提高汽車續航能力、控溫能力,同時拓展相關產業生態圈,加強消費群體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度,帶動相關產業更上一層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