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啟存
(中煤平朔安太堡熱電有限責任公司,山西 朔州 038500)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我國社會用電需求也隨之不斷增加,龐大的用電需求拉動了發電行業的發展?;鹆Πl電機組高速建設的同時,矛盾和問題也日益累積,受煤價高、節能環保減排、大力發展、新能源的大力發展等因素影響,火力發電廠經營壓力逐步增大。一個火力發電項目從立項、可研、設計、施工、安裝、調試到轉入商業運營的全過程,屬于電廠的整個壽命周期[1],生產準備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火力發電企業今后的運營效益。很多新建成投產的機組在剛轉入運營期的幾年時間里,由于設計缺陷、安裝質量、人員技能水平不足等原因,影響機組安全穩定和經濟運行,甚至發生電力安全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新形勢下火力發電企業基建和運營壓力對生產準備工作中的人員、物資和技術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生產準備盡早介入,要站在生產的角度搞好基建,以基建達標的要求落實生產,使基建與生產運營無縫對接,為火力發電企業打造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實現投產即盈利的目標[2]。
生產準備一般包含以下六個階段:認知、人員準備、技術和物資準備、設備安裝監檢、分部試運及整套啟動、生產準備工作總結。主要完成確定機構設置和定編定崗設置,完成生產準備人員招聘和培訓等人員準備,完成建章立制、規程圖冊修編等,完成技術資料準備、采購各類生產耗材、工器具等生產物資、市場營銷準備等主要任務。實現一個目標:機組即投產、即安全、即達標、即盈利。生產準備階段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根據工程項目里程碑節點計劃,組織編制生產準備大綱及工作推進計劃。生產準備大綱作為整個生產準備期間的綱領性和指導性文件,是保證工程項目推進、生產準備、達標驗收、順利轉商的基本綱要,是確保移交生產后機組能夠安全穩定和經濟運行的重要基礎。
2)各級生產準備管理人員要全員、全方位、全過程深度參與工程設計、設備技術規范編寫、主輔機設備招投標、設備安裝調試試運、分步調試和整體啟動以及168 h試運、達標驗收和移交生產的各個過程,參與項目建設期的技術交流和談判、設備到貨開箱驗收,熟悉并掌握各設備系統的結構、原理和特性。同時要開展同類型機組已投運設備的運行和檢修情況的調研,盡量避免同類型機組曾發生過的問題在本項目再次發生。
3)要加強機組節能、環保管理工作,關口前移,努力提高機組的安全穩定和環保經濟水平。在工程項目規劃、設計審查、設備選型中要充分調研和論證,優先選用安全、可靠、業績優良,高效、節能、環保的工藝和設備。
4)應積極有效地推進“兩庫兩制”建設,針對機組在基建過程中出現的對試運及試生產安全性、可靠性造成不利影響的因素,建立問題庫和專家庫,并在生產準備過程中,按督辦制、結案制的要求開展工作。
5)在生產準備人員培訓方面,要制定詳盡可行、具有針對性的培訓計劃,要理論實踐相結合,針對不同培訓對象,制定不同的培訓內容、培訓方法和培訓目標。
6)建立健全培訓、考核、競爭上崗管理辦法,形成有效的生產準備人才培養激勵機制。
此階段主要組織生產準備人員了解學習工程項目概況,初步設計文件,通過調研學習同類型機組機構和崗位設置,確定項目機構和各部門人員崗位設置,確定運行管理模式和設備檢修管理模式,成立生產準備組織機構,明確工作職責。
在工程開工的前期準備過程中,成立工程管理部、生產準備部、安健環部。在廠用電受電前6個月,成立發電運行部、設備管理部,其中生產準備部和工程管理部逐步過渡為發電運行部和設備管理部。
為確保項目順利投產迅速形成生產能力,盡快發揮經濟效益,建議不依托外部人員力量,采用自主開機模式,生產準備人員需要提前籌劃人員準備工作,可采用校園招聘和社會招聘的方式,配備充足的生產準備人員。人員準備的主要工作內容有:
1)根據確定的生產運營模式、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制訂生產人員具體配置要求和分階段招聘計劃,提前籌劃,確保配足配齊生產準備各崗位人員。
2)生產運營按照運行全能值班和點檢定修模式,生產準備部門尤其是運行人員要打破專業壁壘,按照精一門,通多門的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籌劃跨專業培訓。
3)生產準備管理及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以自學為主,同類型電廠調研學習和設備制造廠監造、驗收及現場安裝調試、監檢以及參加可研編制、設計審查和招投標為輔,同時參與生產準備制度、規程及各類臺賬等技術資料的收集和準備工作,并與新招聘的大學生簽訂師徒協議,由師傅帶徒弟,通過互幫互促,盡快提高生產準備人員技能水平。
4)新招錄學生的培訓按照入廠安全教育培訓、工藝流程和電廠應知應會知識培訓、同類型機組跟班實習和理論強化培訓學習、仿真機模擬練習、參與基建現場安裝調試現場實習、參與分步試運和整套啟動5個階段進行,并在整套啟動前進行模擬定崗,檢驗培訓效果。
5)生產人員培訓取證,包括化驗人員的水、煤、油分析取證,集控運行人員的高、低壓電工作業證、壓力容器操作證、調度值班員證,檢修人員的技術監督取證和特種設備操作證等,要及時關注各培訓機構的取證培訓計劃,結合在跟班實習階段完成。
6)生產人員的培訓要建立良好的培訓激勵獎懲及競聘上崗機制。通過建立員工培訓檔案、簽訂師徒合同、現場考問、月度考試考評等手段,檢驗培訓效果,實行獎優罰劣、擇優上崗。
1)收集整理項目初設和技術規范等資料,在生產準備人員整體進廠前完成培訓教材編制工作。
2)組織建章立制,修編規程、系統圖冊、檢修工藝卡、檢修文件包,建立標準兩票庫,此項工作應在整套啟動前完成。
3)完成標準操作票、工作票的編制工作。化學補給水系統標準操作票在反送電前完成,倒送電前完成電氣升壓站及廠用電系統標準系統操作票的編制。
4)完成檢修工藝卡、檢修文件包、檢修質量驗收標準的編制工作。
5)按照KKS編碼原則組織編制全廠設備命名規則,在設備和系統分步試運前完成設備臨時標示標牌的掛設,整體啟動前完成設備的正式掛牌,完成介質流向、色環的噴涂工作。
6)在調試單位的統一組織下,參與確定熱控保護聯鎖定值、電氣保護聯鎖定值。
7)建立健全機組運營期各類記錄、表單、臺賬,在信息系統中完成模板建設或打印成冊備用。
生產各部門建立健全設備臺賬、設備清冊、各類工器具臺帳,做好固定資產登記。燃料物資部門要明確責任,加強對采購、驗收、儲備、供應的管理,提高物資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更好地服務于生產。
生產物資的準備要由生產部門會同物資部門提前籌劃,根據工程進度及時簽訂燃料、粉煤灰等物料供銷協議,及時采購各類工器具、勞動防護用具用品和消耗類物資,確保機組移交生產后各類物資齊備、充足,保持合理庫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工器具及防護用品。在機組試運前一個月,各專業隨機檢修用的專用工器具、儀器儀表等均應到位,并建立原始臺賬記錄。
2)燃料及生產消耗材料?;瘜W制水系統調試前一個月,儲備充足的化學試驗用化學藥品、試劑等。各種型號的潤滑油、抗燃油、輕柴油、石灰石、尿素、酸堿鹽等化學大宗藥品等應在整套啟動前簽訂供貨協議。
3)試驗室設備。一般包括化學實驗室設備、金屬實驗室設備、熱工實驗室設備和環保實驗室設備等。
生產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宜與工程項目建設同步進行,并在工程項目建設階段盡早投入,利用數據庫、網絡和信息系統實施管理標準化、信息化、智能化。
包括電力市場營銷、供熱市場營銷和電廠副產物的市場營銷,營銷準備應提前將相關內容落實到生產準備過程中,營銷人員做好內外關系的協調和溝通,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為項目轉商后的盈利奠定基礎。
現場安裝監檢、分部調試試運、機組整套啟動和168 h試運要結合現場實際,進行實踐強化培訓,生產準備人員盡快熟悉生產設備的特性,為順利由基建轉生產,無縫銜接,接管機組做好充足的準備。
現場設備安裝監檢作為基建生產一體化的重要體現,生產準備人員要學習并掌握設備的安裝檢修工藝、質量控制標準和安全文明施工等內容,同時作為建設方要對設備進行安裝監檢,為分部試運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在此階段,生產準備人員要擯棄業主和施工方、檢修運行的界限,發揚主人翁精神,擔當起設備主人的職責。
分部試運主要以運行人員為主,從分部試運開始,工程建設的重心要逐步由基建轉向生產,分部試運也是鍛煉運行隊伍的重要階段,運行人員要積極主動參與試運,要敢于上手操作,并對設備的運行特性認真總結。此階段要求安裝單位積極為系統和設備移交代保管創造有利條件,主要是消除系統缺陷,完成相關安全設備和設施的安裝,完成臨時設備的標牌掛設。生產準備人員要積極接管,完成標準操作票和系統圖的完善,在調試單位的組織下,生產準備人員要熟悉系統的恢復、停運,設備定期切換和異常工況下的事故處理操作,達到鍛煉隊伍,提高生產準備人員操作技能和應對突發事故的應急處置能力的目的。
此階段生產準備各崗位人員根據現場調試進度進入倒班方式。運行人員在調試單位的統一指揮下上手操作,盡快掌握各系統、各設備的啟停操作步驟、運行監視調整的主要參數和方法以及事故處理要領。生產準備管理人員要逐步完善標準操作票庫,開展啟停機和事故處理分析,補充完善運行規程中的事故處理操作指導。
火力發電廠生產準備工作面臨資源有限、內容繁瑣,基建轉生產后經營壓力大等問題,為了實現基建與生產經營的無縫對接,實現生產即穩定、生產即盈利的目標,生產準備工作需要提前籌劃,精心準備,提高生產準備管理水平。本文從實際出發,在吸取多個基建項目生產準備工作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探索總結經驗,取得了生產準備預期效果,基建與生產實現了有序銜接,經過生產準備調試期的實戰培訓,運行人員的操作技能和應對事故情況下的處置能力顯著提高,轉入商業運行后,機組運行穩定。本文介紹的經驗對于其他企業的生產準備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