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第9期第8頁)
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和農業現代化示范區。以縣(市、區)為單位創建一批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推動科技研發等市場主體向園區集中,資本、科技、人才等要素向園區集聚。
提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水平。依托鄉村特色優勢資源,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加快建設產地貯藏、預冷保鮮等設施,構建倉儲保鮮冷鏈物流網絡。
優化鄉村休閑旅游業。依托資源優勢,建設一批休閑農業重點縣、休閑農業精品園區和鄉村旅游重點村鎮。推動農業與旅游等休閑農業新業態。
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引導電商等市場主體到鄉村布局。深入推進“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打造農產品網絡品牌。
支持和推動農民工以及城市各類人才返鄉創業,投身鄉村產業發展。讓創業創新人員參加創業創新培訓,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制定創業創新扶持政策,加大創業貸款等支持力度。
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大力開展鄉村建設行動,建設宜居宜業的農民新家園。
完善縣鎮村規劃布局。強化縣域國土空間規劃管控,統籌劃定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堅持先規劃后建設,加強分類指導,不搞一刀切。嚴禁隨意撤并村莊搞大社區、違背農民意愿大拆大建。
完善農村交通運輸體系。推進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向進村入戶傾斜,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完善交通安全防護設施,推動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水平。加強水源工程建設和水源保護。加強鄉村清潔能源建設。因地制宜推動農村地區光伏、風電發展,推進農村生物質能源多元化利用。建設農村物流體系。
因地制宜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推進農村廁所革命與生活污水治理有機銜接,鼓勵聯戶、聯村、村鎮一體處理。嚴格落實工程質量責任制。健全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長效機制。整體提升村容村貌。
加強鄉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數字鄉村建設工程。支持農村及偏遠地區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動遙感衛星數據在農業農村領域中的應用。發展智慧農業。建立和推廣應用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推動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
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多渠道增加農村普惠性學前教育供給,擴建一批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加大涉農高校、涉農職業院校、涉農學科專業建設力度。
全面推進健康鄉村建設。提升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和健康管理水平,提升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能力。完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
多措并舉暢通增收渠道。支持發展各具特色的現代鄉村富民產業,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落實農民工與城鎮職工平等就業、同工同酬制度。提高農民土地增值收益分享比例。
優化農村消費環境。加強農村市場建設,聚焦食品藥品安全、農資供應等領域,依法打擊假冒偽劣、虛假宣傳、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規范農村市場秩序。(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