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作物研究所(410125) 李莓
油菜是湖南主要越冬作物,也是湖南主要食用植物油的來源,是湖南省種植面積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農作物。2016—2022年,湖南油菜播種面積從117.61萬公頃增加到138.87萬公頃,增長18%,播種面積穩居全國前兩位,并保持增長態勢;菜籽總產量由191.3萬噸增加到243.1萬噸,增幅達27%。全省各地均有油菜種植,其中以環洞庭湖區以及湘中的衡陽市為油菜主要產區。近年來,邵陽、永州、郴州等湘南地區油菜種植擴面趨勢明顯。湖南油菜種植模式以“稻-油”兩熟為主,約占70%;以“棉-油”“玉-油”為代表的旱地油菜占20%以上;“稻-稻-油”三熟制在湘南地區有零星分布。
1.政策措施有效近年來,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油菜產業發展,將油菜列入“農業優勢特色千億產業”培育規劃,湖南省農業農村廳以“北穩-西進-南擴”為油菜產業發展戰略,形成了湘北洞庭湖傳統產區種植面積穩定、湘西山區種植面積逐年增加、湘中南丘陵油菜新興產區擴面勢頭強勁的局面。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湖南綠肥恢復性發展行動的帶動下,油菜“菜用”“飼用”“花用”“肥用”等多功能利用得到了充分發展。
2.技術支撐強勁湖南省擁有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官春云教授領銜的高科技團隊,有湖南農業大學、湖南省作物研究所和部分市(州)農業科學院 (所)等基礎雄厚的油菜科研團隊;建有國家油料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湖南省雜交油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級以上科研平臺,以及5個國家現代農業(油菜)產業技術體系在湘崗(站);組建了省級油菜產業技術體系和油菜生產指導專家組,形成了產學研有機結合的科研隊伍。
3.自然條件優異湖南地處長江中游油菜優勢產業帶,秋季溫、光、水資源充足,冬季無極端低溫,春季溫度穩定上升,為湖南省發展冬油菜生產奠定了基礎。①“稻-油”搭配效益好。“稻-油”兩熟的種植模式無季節矛盾。據調研,2021年油菜規模種植大戶采用“一季稻+油菜”的生產模式,每667平方米純收入為600~700元。“水-旱”輪作既可以改善土壤結構、提升土壤肥力水平,還可以減輕油菜與水稻的病蟲草害,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產模式。②擴面增產有條件。根據第三次國土資源調查結果顯示,湖南省耕地面積362.89萬公頃,其中水田302.52萬公頃、旱地60.24萬公頃。除去其他冬春作物用田、冷浸田和無排灌條件的農田外,適合油菜生產的耕地約153.33萬公頃,在現有油菜生產的基礎上,尚有13.33萬公頃以上的發展潛力。
4.產業優勢明顯菜籽油是湖南省城鄉居民的主要食用植物油,小型加工企業幾乎遍及每個鄉鎮,為油菜籽加工及菜油流通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產地加工的濃香菜籽油一直倍受推崇。湖南省菜籽、菜籽油收儲銷售渠道通暢,油菜種植效益穩定。近年來,實施油菜籽產地加工設備提質升級改造工程,加工能力和菜油品質均得到了穩步提升;推出“湖南菜籽油”省級區域公用品牌,為湖南省油菜千億產業“加油”。據統計,2021年全省規模以上油菜加工企業和合作社960家,其中國家級油料重點龍頭企業8家、省級以上油料龍頭企業63家,上市企業1家;全省年精煉油脂能力達420萬噸,為湖南省油菜籽收購、貯存和加工提供了堅強保障。
1.季節矛盾制約發展湖南作為典型的多熟制農業產區,年復種指數為2.3,輪作倒茬銜接緊密。大多數地區為“稻-稻-油”三熟制模式,湖南省大部分地區油菜成熟期為5月上中旬,而早稻拋插期為4月下旬,這是三熟制模式的主要矛盾。旱地多熟制中,“玉米-油菜”“花生-油菜”兩熟制模式需將玉米、花生等春播作物改為夏播,對玉米、花生等奪取高產不利;“棉-油”輪作模式中,不利于棉花直播與機械化收獲。
2.機械化技術有待提升目前湖南省油菜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低于全國機械化優勢地區。一是湖南省丘陵、山地占比較大,耕地田塊面積小、土壤黏重,再加上秋旱、秋澇以及油菜收獲期長期陰雨等氣候因素影響,不利于油菜機械化生產;二是農機具適應性差,特別是機收、機栽機具和技術還不成熟,適宜丘陵山區的小型機具需要加大研發和推廣的力度。
1.戰略定位推動產業發展食用植物油是我國對外依存度最高的大宗農產品,供給安全問題日益突出。油菜作為我國第一大油料作物,其在維護國家食物安全上占據重要地位。為此,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油料生產和供給,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示“要實打實地調整結構,擴種大豆和油料,見到可考核的成效”。 2022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啟動了9個縣(市)、區參與的早熟油菜產業集群建設項目,支持湖南省油菜從生產、收購、貯存、加工到銷售的全產業鏈建設。
2.種業科技引領產業發展湖南省培育的“灃油”“湘(雜)油”“常雜油”等優良品種系列,是國內推廣面積最大、極具影響力的品種。近年培育的新品種在高含油(含油量>48%)、極早熟(生育期180天以內)、多抗(抗菌核病、抗根腫病)、專用型油菜(油酸含量 75%以上)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并推出了一批高產高油以及“油蔬”“油花”“肥蔬”兩用型新品種,極大地促進了湖南省油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此外,全省44家種業企業獲得了油菜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2022年,衡陽縣被列為國家級制種大縣(油菜),為湖南省油菜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新型模式助推產業發展近年來,油菜的油、菜、花等多用途挖掘,充分展示了油菜的營養、健康、生態價值,在帶動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中,功能型、效益型和融合型的差異化發展之路,為提升油菜產業經濟效益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此外,對油菜籽中有利成分進行挖掘,提取菜籽濃縮蛋白、菜籽磷脂,生產天然復合氨基酸、植酸以及維生素E、甾醇、多酚以及活性多糖等,是提高油菜全產業鏈價值效益的重要途徑。目前,湖南一批科技型加工企業正逐步開展油菜籽精深加工技術研究和應用,油菜全產業鏈、全價值挖掘,將促使油菜產業效益顯著提升。
4.新興體系保障產業發展目前,我國油菜籽行業正朝著質量發展方向邁進。隨著市場定價機制日益完善,建立健全油菜產業貿易救濟與產業損害補償機制逐漸成為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2022年,湖南省糧油國有企業將在湖南省重點縣域開展“保險+期貨+訂單農業+信貸”的菜籽收入保險試點合作項目,通過不斷完善金融服務體系、不斷加大金融支農力度,極大地增強油菜經營者抵御自然災害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不斷完善的風險防控體系將為油菜產業的持續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