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的食物成分通常為醋酸、鈣、鉀、氨基酸、琥珀酸、葡萄酸、蘋果酸、乳酸、B族維生素等,其含量根據所用原料和制作方法有所差異。盡管醋含有多種營養成分,但因為食用量較少,不能作為膳食中主要營養素的供給,其對健康帶來的直接健康效益也較低。由此可知,醋的重要作用還是調味。然而,近幾十年來,有很多通過動物實驗研究和小樣本人群臨床觀察研究揭示食醋功能特性的論文報道。也有多項研究發現:除了改變食材選擇和比例之外,使用食醋作為調味品對糖尿病防控有幫助,但也僅限于選擇較大食物顆粒、減少食物中水分含量的條件下,加入適量有機酸(醋酸), 有利于降低血糖生成指數從而影響餐后血糖應答。而“多吃醋能軟化血管、降血脂、能抗癌”的說法,至今為止沒有任何直接科學實驗數據作為支撐。
而對于“熏醋能殺菌”的說法又是否正確呢?食醋中含有3.5%以上的乙酸,在食物調味中發揮抑制細菌繁殖的作用,但乙酸的沸點高達118℃,在為空氣消毒而熏蒸的過程中,只能把醋變濃,煮沸后蒸發的水分中乙酸含量極低,根本達不到殺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