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予,沈 娟,張園園,李玉葉,張 悅,唐 玲,鄂海燕
(1.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心內科,北京, 100078;2.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護理部,北京, 100078)
胸痹以心前區不適為其典型的臨床癥狀,往往伴有瀕死感及心悸,患者心理壓力大,易造成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多數患者會出現各種失眠癥狀[1]。根據2014年WHO調查顯示,在世界范圍內27%的人患有睡眠障礙,而中國各類睡眠障礙的人群高達38.2%[2]。失眠是一種常見的亞健康疾病,居亞健康疾病之首,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工作壓力的增加,失眠的發病率呈上升取數[3]。失眠常見癥狀有入睡困難、睡眠的質量、時間下降或減少、記憶力和注意力下降等[4]。本文總結1例應用中藥藥枕聯合耳穴療法治療胸痹患者失眠的護理體會,現報告如下。
患者男性,52歲,因胸痹(冠心病)于2022年3月21日入院。患者主訴心前區疼痛,呈刺痛,放射至肩背部,每次持續約數秒鐘,偶有心慌乏力,易汗出,口干口苦,眠差。舌暗淡,苔黃膩,脈沉細。患者入院后進行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5-6]評估,得分為18分,睡眠質量很差。患者于22日至導管室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影像提示前降支中段次全閉塞,回旋支中段60%~70%節段性狹窄,于前降支中段置入支架1枚。術后患者訴睡眠質量下降且患者存在緊張情緒,再次進行PSQI評估,評分為21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D)[7]評估得分為23分,睡眠質量很差伴有明顯焦慮。患者給予中藥藥枕及耳穴貼壓治療。治療1周后患者PSQI得分19分、HAMD得分20分,睡眠質量改善。出院后定期在門診進行耳穴治療并進行效果評價。經過4周治療,患者PSQI得分8分、HAMD得分6分,患者失眠好轉。
2.1.1 PSQI:PSQI主要用于睡眠、精神障礙患者評價睡眠質量的量表。總分0~5分為睡眠質量很好;6~10分為睡眠質量還行;11~15分為睡眠質量一般;16~21分為睡眠質量很差,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
2.1.2 HAMD:HAMD主要用于評定神經癥及患者焦慮癥狀的嚴重程度,總分能較好的反映焦慮癥狀的嚴重程度。總分≥29分,可能為嚴重焦慮;≥21分,肯定有明顯焦慮;≥14分,肯定有焦慮;≥7分,可能有焦慮;<7分,無焦慮癥狀。
一般護理包括保持環境舒適、安靜,避免緊張焦慮等誘發因素加重失眠癥狀,囑患者睡前勿飲食濃茶、咖啡等具有興奮性食物等。
2.3.1 中藥藥枕:配方:菊花100 g、玫瑰200 g、決明子200 g、蠶沙200 g[8]。使用方法:臥床休息時,采取舒適的姿勢將藥枕枕于頭下,7 d為1個療程[9]。
2.3.2 耳穴療法:耳穴按摩:“第1步”耳前耳后各按摩30秒,“第2步”沿著耳垂外側緣到耳輪按摩1 min,“第3步”從屏間切跡沿著對耳屏外側面到對耳輪體,對耳輪下腳到交感再到角窩上,按摩1 min,“第四步”對耳甲腔和耳甲艇按摩1 min,著重按摩人體五臟六腑的代表區域[10]。用75%的酒精對耳廓進行消毒,將王不留行籽貼于相應穴位,取穴:丘腦穴、皮質下穴、神門穴、枕穴、心穴,并進行按壓點揉,隨后加強刺激。按壓3次/d,3~5min/次,7天進行更換[11]。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精明之府,氣血皆上聚于頭部,頭與全身經絡俞穴緊密相聯。睡眠是大腦的生理功能和生命的需要,有規律的睡眠對人體所有主要系統的運行和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2]。頭頸部位有著豐富的血管和神經。失眠者受長期睡眠障礙的困擾,易產生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需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引導其消除負面情緒[13]。在國家大健康和人口老齡化戰略方針和政策形勢下,中醫護理服務需求大幅增加[14]。中藥藥枕是將相應的中藥填充在枕頭中制成的藥枕,借助頭部與藥枕的接觸時間,使藥物在頭部相應穴位上緩慢作用。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多次提到藥枕治病的原理。清代吳尚先生在《理瀹駢文》中提出:“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亦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古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記載有“聞香祛病”之說。中藥藥枕是改善睡眠的重要措施。中藥藥枕的使用可以使藥物直接作用于頭部,達到治療疾病、祛邪、平衡氣血、調節陰陽的目的。中藥藥枕是一種中醫外治法,通過肌膚、頭部穴位作用,用于失眠者具有良好鎮靜催眠的作用。中藥藥枕借助頭部的重壓和體溫,與枕內中藥的揮發性成分的作用,使藥物能慢慢作用于頭部相應的穴位。菊花、蠶砂、決明子、玫瑰花具有疏風、平肝、理氣的作用,可以清肝和胃、安寧心神[7]。藥枕還通過吸嗅方式,利用人體鼻黏膜豐富的血液供應,增加藥物吸收的有效面積,使藥效可迅速進入人體,產生生物信號,抑制下丘腦覺醒神經元的活動,進而促進睡眠[15],從而達到改善患者睡眠質量的目的。
耳穴療法是中醫特色技術之一,作為中醫常用的治療措施,,近年在治療失眠者中得到廣泛應用。《靈樞·口問》記載:“耳者,宗脈之所聚也”,耳穴與臟腑關系密切,能調和氣血、協調臟腑陰陽[16]。耳部按摩可根據個體情況分別用按、摩、揉、搓、捏、點、掐等手法對耳郭正面、背面及耳郭部穴位按摩,可以激發精氣,疏通經絡,調節內臟[17]。耳郭的正面和背面都有豐富的神經和經絡分布,耳前為陰,耳后為陽,耳前、耳后的按摩可以起到調理臟腑、疏經通絡、平衡陰陽的作用。耳部按摩還可以疏通全耳經絡,促進微循環,調動全耳氣血[18]。耳穴貼壓過程中,通過對耳部的各個穴位產生刺激,能更好地疏通耳部的各個經絡組織,改善耳部位置的血液循環情況,以刺激大腦皮層,減輕失眠癥狀,延長患者睡眠時間,縮短患者的入睡時間,提高睡眠質量[19]。耳穴貼壓結合耳部整體按摩刺激耳穴,不僅能起到整體調理作用,還可以增加對耳朵敏感部位的刺激,以加強療效[20]。中醫認為人的五臟六腑在耳廓相應位置體現,臟腑疾病常在耳廓的相關穴位發生反應,刺激這些相應的反應點和穴位可以起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作用。耳穴貼壓通過適當的揉、壓和捏,產生酸、麻、脹、痛等刺激感應,以此提高相應穴位的血運。耳穴貼壓對大腦皮層功能的興奮和抑制具有雙向調節作用,調節自主神經功能活動,促進沖任氣血,調節體內陰陽,使大腦網狀系統正常有序地激活和抑制,清心安神,心腎相通,從而使病理性的睡眠狀態向正常的生理性的睡眠轉化[21]。丘腦:具有調節睡眠中樞的作用;皮質下穴:具有調節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的功能;心、神門、枕穴:具有鎮靜、安神、利眠的作用[22]。耳穴壓豆選取上述對應穴位,能夠起到調理睡眠的作用。中藥藥枕聯合耳穴療法在改善入睡時間、睡眠質量等方面效果顯著,患者接受度高,值得臨床推廣。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