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瑛,馮 露,雷志蕊,譚 欣,焦楊柳,王 琳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口腔科,北京, 100700)
牙周炎的基礎治療是清除牙菌斑和牙石,包括潔治、刮治術及根面平整等。近年來研究發現中醫藥在治療牙周炎方面有顯著效果。牙周炎是侵犯牙齦和牙周支持組織的慢性破壞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牙周袋形成、牙齦炎癥、牙槽骨吸收和牙齒不同程度的松動,其被認為是人類牙齒喪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中醫認為牙周炎屬“牙宣”、“牙癰”的范疇,齒齦不潔是發病的外因,胃火燔齦和腎虛牙齦失養是內在病機。牙周炎是口腔疾病中發病率較高、損害牙齒程度較重的疾病,早期牙周炎的醫療方法為潔治、刮治、局部涂藥、口服甲硝唑等。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牙周炎認知的提高以及醫療水平的提升,中醫藥在牙周炎治療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所用的中藥種類也逐漸發展為散劑、丸劑、內服中藥湯汁、外敷藥等。
隨著中醫領域對牙周炎深入的研究分析,根據其不同癥型對其采用中醫辨證療法,標本兼治,且預后不易復發。中醫藥近年來治療牙周炎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得到了廣大醫務人員和患者的認可。中醫有著悠久的歷史,中醫藥在臨床中應用廣泛并在不同的疾病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刮治法治療牙周炎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患者可能產生恐懼心理,進而造成治療的延誤或中斷。中醫藥治療痛苦小,不良反應少,療效顯著,既能減輕痛苦且能讓患者對中醫藥有充分的認識,從而進一步拓展中醫藥在牙周炎應用深度。本文旨在探討中醫藥在牙周炎治療中的應用前景,以期為臨床治療牙周炎提供更多參考。
隨著醫療水平的發展,牙周炎西醫治療方法也在不斷更新。周征等[1]提出了宿主反應調節治療(HMT)的方法治療牙周炎,HMT主要通過應用多種生物學機制藥物:如亞劑量強力霉素、非甾體類抗炎藥物、雙膦酸鹽以及多種組織細胞受體、組蛋白去乙酰基酶抑制劑等對宿主免疫炎癥反應、結締組織破壞和骨組織吸收過程中相關介質及信號傳導通路進行調節,輔助治療牙周炎。操小馬等[2]將50例重度牙周炎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采用牙周牙髓治療,研究組采用牙周牙髓聯合半導體激光治療,分別觀察3個月、6個月、12個月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得出結論:兩種方法均對牙周炎有治療效果,但牙周牙髓治療聯合半導體激光治療較單純牙周牙髓治療能更有效地治療重度牙周炎。安京濤等[3]將11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隨機分為了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刮治術進行治療,觀察組采用奧硝唑牙周條聯合刮治術共同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采用的治療方法有效地改善了牙周狀況,減輕了炎癥,保護牙骨質,對于牙周炎治療療效顯著。佘林等[4]通過收集益生菌治療牙周病的臨床隨機對照研究進行Meta分析,從177篇文獻中篩選,最終納入6篇均為隨機對照研究的文獻,包含197例牙周炎患者,分為益生菌治療組和安慰劑組,Meta分析結果顯示,除了接受正常的牙齦刮治外,益生菌組的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安慰劑組。彭英等[5]應用鹽酸米諾環素聯合甲硝唑治療牙周炎,有效率為85%。趙翔青等[6]應用甲硝唑聯合阿莫西林、奧美拉唑治療牙周炎,取得了顯著效果。上述研究總結的所用西醫治療方法包括藥物對宿主反應調節、牙周牙髓聯合半導體激光治療、奧硝唑牙周條聯合常規刮治術、益生菌、甲硝唑聯合鹽酸米諾環素等,主要通過藥物來控制牙周炎癥,用刮治方法去除牙菌斑或用藥物聯合刮治療法一起進行治療。西醫治療牙周炎主要是清除牙菌斑和致病菌針對病因進行治療,通過甲硝唑、替硝唑、派力奧等來消除炎癥,配合刮治療法以器械輔助去除齦下的炎癥。抗菌素的頻繁應用可能產生耐藥性和菌群失常,會影響治療效果,臨床治療牙周炎時需要根據患者情況合理選用藥物。
趙雅君等[7]在基礎治療后用銀蒲解毒含漱液沖洗、含漱,治療4周后,牙齦指數、牙菌斑指數、牙周探診深度均低于治療前。韓勇等[8]將9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9例,均接受常規牙周炎基礎治療,對照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將鹽酸米諾環素軟膏注入患者牙周袋內,觀察組將清熱消炎固齒緩釋劑注入牙周袋內同時服用中藥自擬方,結果顯示,清熱消炎固齒緩釋劑聯合中藥方對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功能的改善效果較為顯著,且可以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復發率低。西醫注重局部治療,中醫注重全身調理,合理的聯合應用能夠標本兼治,溫脾補腎,起到益精氣而堅骨固齒之效。時建華等[9]將120例急性牙周炎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人,對照組給予人工牛黃甲硝唑膠囊口服,觀察組給予清胃益腎通絡中藥口服和熱敷,口服中草藥為玉女煎聯合升降散加威靈仙、全蝎組成,外敷藥物成分為:石膏15 g、熟地黃10 g、知母12 g、牛膝15 g、麥門冬10 g、蟬蛻12 g、白僵蠶15 g、片姜黃15 g、大黃9 g、威靈仙15 g、全蝎3 g,外敷兩側腮部15 min,7d后觀察療效,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效果明顯,值得進一步推廣和應用。巫遂燕等[10]在牙周炎基礎治療上行固齒二黃湯治療,湯方組成:熟地黃、黃柏、山藥、骨碎補、牡丹皮、澤瀉、茯苓、五味子、雞血藤、肉桂、知母,治療原則:補益肝腎、養陰清火、扶正固本,此方治療牙周炎能提高治療總有效率,改善牙周指標。張翠娟等[11]總結出中醫辨證療法治療牙周炎的中藥成分及作用主要針對瀉火清胃、益氣補血、滋補陰腎(主要成分為六味地黃丸聯合采用丹參、骨碎補、熟地黃等)等配藥。中醫認為牙周炎和胃、腎、氣血等方面有主要關系,中藥配方的藥性均為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益腎固齒為主。楊靜等[12]將17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86例,對照組采用傳統牙周炎基礎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中藥辨證論治,均治療14 d后觀察療效,結論為:中醫辨證論治慢性牙周炎療效確切,不易復發。中醫辨證治療方案注重于全身調控,標本兼治為辨證治療核心,以扶正祛邪、調理臟腑功能、平衡陰陽為治療原則,主要調理腎、胃、氣血、脾,通過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激發人體自身的抗病潛能而發揮藥效作用[13-15]。
王慧等[16]將83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按隨機數字法分為治療組42例和對照組41例,對照組給予牙周炎基礎治療的同時口服替硝唑膠囊,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服三黃健齒湯,2組治療1個月,隨訪3個月,結果為顯示,三黃健齒湯結合西醫常規可較好的改善慢性牙周炎的癥狀,抑制齦溝液炎癥反應,降低復發率。高秋爽等[17]通過給予對照組牙周炎基礎治療3個月后進行正畸治療,運用直絲弓技術于第一恒牙粘滯帶環,其余牙粘結直絲弓托槽,運用鎳鈦絲進行初步平整,以細絲輕力為原則進行矯治術,聯合組在正畸的基礎上加葛根岑連湯(葛根15 g、黃連9 g、甘草6 g、黃芩9 g)口服,于正畸治療3個月后統計療效,聯合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廖培希等[18]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均接受牙周炎基礎治療,對照組在基礎治療上給予替硝唑片口服,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加味清胃湯治療(石膏30 g、生地黃12 g、牡丹皮12 g、當歸各12 g、甘草6 g、升麻6 g、川黃連6 g)口服2個療程,結果顯示,觀察組牙周狀況指標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許立碩等[19]給予患者牙周袋內注射野菊花骨碎補復合中藥制劑,每周1次,并同時口服奧硝唑每次1片,每日2次,治療4周,結果顯示,牙周指數及PISF中的炎性因子TNF-a和GE2水平有較大改善。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牙周炎效果顯著,是治療牙周炎的發展趨勢之一[20],值得臨床研究和推廣。
中醫藥學在臨床實踐中強調“辨證論治”“三因制宜”,重視整體認知,時間演進,強調從系統、宏觀的角度揭示人類的疾病與健康的規律,是人們治療疾病、強身健體、養生延年的重要手段。牙周炎是口腔疾病發病率較高,也是喪失牙齒的主要疾病。本文對牙周炎的中醫藥作用機制進行了總結,醫務人員通過辨證針對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方劑,其根本原則為清胃瀉火、益氣補血、固腎益齒。中醫認為牙周炎與胃和腎密切相關,所屬經絡為足陽明胃經,中藥治療牙周炎應以調理胃、腎和氣血為主,辨證后醫務人員再根據不同患者的不同體質、不同癥型在治胃、腎、調理氣血的中藥外再輔以一些其他中藥,通過全身調理來達到最佳治療效果。中藥醫藥治療牙周炎注重整體治療,標本兼治,療效顯著,不易復發,不良反應少。中西醫結合治療牙周炎是目前臨床發展的主要趨勢,不僅能快速緩解患者癥狀,還能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患者滿意度較高。筆者認為中醫藥治療牙周炎有著較好的前景和上升空間,今后還應繼續深入開展研究,探索牙周炎的中醫治療方法,多開展有針對性地中醫治療,為患者提供更規范更優質的理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