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霽,徐京巾,李 野,唐 玲
(1.北京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北京, 102401;2.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護理部,北京, 100078)
中醫護理學具有豐厚的理論基礎、獨特的護理技術,在老年醫療、社區保健、養老服務等領域有著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和空間,培養中醫護理人才,鞏固、提升中醫護理地位,可為護理學科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1]。《“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中指出要強化中醫藥特色人才隊伍建設,做強領軍人才、優秀人才、骨干人才梯次銜接的高層次人才隊伍,構建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2]。《北京市“十四五”中醫護理發展規劃》中進一步指出在十四五期間構建多層級、專科化、社會化、廣覆蓋的中醫護理人才培養模式,發揮學術和社會影響力引領帶動學科發展[3]。本文通過回顧目前中醫護理人才培養現狀,探索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和培養模式,以促進中醫護理更規范化的發展。
中醫護理在我國歷史悠久,但正式的學院教育始于20世紀50年代。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中醫護理高等教育已形成完整體系,但各地區仍存在差異[4]。80年代初,南京舉辦了第一期中醫護理的培訓班,由此開始了中醫護理教育的進程。我國高等中醫護理教育開始于1985年,北京中醫藥大學首先開設了中醫護理專科教育[5]。1999年廣州中醫藥大學、甘肅中醫藥大學、貴陽中醫藥大學3所院校開設中醫護理本科教育。2000年后,湖北中醫藥大學開辦了中醫護理本科教育,在此后還開設了中醫護理涉外教育等專業。截止到2015年,全國已有24所高等中醫院校設有中醫護理學本科教育專業[6]。
中醫院校護理碩士研究生是未來中醫護理事業的生力軍,其學術水平、科研能力、管理能力決定著中醫護理事業的發展前景[7]。2006年,南京中醫藥大學招收首屆中西醫結合護理專業碩士生,2008年北京大學護理學院作為試點招收3名首屆護理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8]。2009年,南京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成為全國首中西醫結合護理專業博士點,開始招收中西醫結合護理專業博士研究生,從而形成了從中專、大專、本科到碩士、博士研究生的完整的中醫護理正式教育體系。2010年全國正式開展護理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人才培養定位以專業能力提升為導向,重在各專科臨床護理實踐和應用,主要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專科型護理人才;2011年護理學科上升為一級學科,同年28所院校獲批招收護理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推動研究生教育布局結構調整,不斷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2013年國家發布《關于開展增列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審核工作的通知》,各高等中醫藥院校相繼申請增列護理學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9]。高等中醫院校護理學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自2014年開設,于2015年進行護理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正式培養,尚無一屆護理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畢業,護理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尚處于摸索狀態。截至2015年,全國(除港、澳、臺外)共計86家單位招收護理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其中有20所為高等中醫院校。目前,我國有23所中醫院校招收護理學碩士,其中7所院校設置中醫護理和中西醫結合護理兩個方向,3所院校僅設置中醫護理方向,5所院校僅設置中西醫結合護理方向,8所院校未明確設置中醫或中西醫結合護理方向[10]。
臨床中醫護士的培養是專業人才成長的重要途徑。隨著中醫護理人才需求的增加,目前中醫護理人才在職培養越來越受到業內人士的重視。
新入職護士是指進入臨床1年以內且處于規范化培訓階段的護士[11]。長期以來,多數中醫院涉及中醫護理內容的新入職護士培訓主要有兩項,一是遵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要求,針對西醫院校畢業的護士進行的,每年必須完成中醫類知識培訓100學時,包括院內培訓、參加學術會議、脫產學習等,屬于是一種掃盲式培訓,缺乏系統性和目的性[12-13]。二是開展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2016年1月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印發了《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試行)》》(以下簡稱“大綱”),明確了醫院對新入職護士在理論、技術操作及臨床實踐技能方面的培訓目標及要求,培訓的對象為為院校畢業后新進入護理崗位工作的護士[14]。大綱并未提及中醫護理內容及中醫院或中西醫結合醫院該如何執行并落實護士規培大綱要求[15]。林美珍等[16]根據中醫院護理人員培養及成長特點對大綱方案進行補充,并采用教育程序細化方案的實施辦法,制定了具有中醫整體觀及辨證論治的中醫思維的“中醫醫院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方案”,首次在中醫醫院進行探索和試點。2018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出臺“中醫醫院新入職護士培訓方案(試行)”[17],多家中醫醫療機構相繼開展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剛從醫學院校畢業進入醫院工作的護理人員,通常采取實行2年或者3年的輪轉制,安排新入職護士到各臨床科室進行學習。研究[18-19]證實,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方案的實施有利于其中醫臨床思維提高及綜合素質的的全面發展。
為貫徹落實《醫藥衛生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1—2020年)》和《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培養高層次中醫護理骨干人才,201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統一組織開展全國第一批中醫護理骨干人才培訓項目[20]。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統一遴選標準:在中醫醫療機構從事中醫護理業務工作8年以上,護理專業大專以上學歷;具有中級以上職稱,年齡在40周歲以下。此項目的開展為全國培養了一批理論水平較高,專業技術精湛,能較好地運用中醫藥知識技能開展護理工作的中醫護理骨干人才,提升了中醫護理隊伍的專業素質和服務能力,促進了中醫護理的可持續發展[21]。2016年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市為提升北京地區中醫護理學術與專科護理技能水平,開展了首批北京市中醫護理骨干人才培養[22]。2017年浙江省開始培養省內第一批中醫護理骨干人才55名[23],為全國各地區的中醫護理骨干人才培養項目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是對中醫護理人才培養的有益探索及實踐。后續,廣大醫務工作者需要繼續調整完善培養方案,探索、構建出一套中醫護理骨干人才適宜的可持續發展的培養體系[24]。
隨著社會的發展,中醫護理論和經驗的繼承和發揚是中醫護理學現代化、國際化的前提。“師承教育”、“名老中醫專家傳承工作室”等項目的開展是對中醫護理學術經驗的繼承、總結和發揚[25-26],并在近年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北京市中醫管理局于2015年5月12日正式啟動北京中醫護理傳承工作室、工作站建設工作,成立了王敏中醫護理傳承工作室、桂梅芬中醫護理傳承工作室、馮運華中醫護理傳承工作室加工作站[27],以師承的方式培養護理人才,選拔優秀的護理人員組織護理傳承團隊[28]。“王敏中醫護理傳承工作室”成立以后,醫院成立項目管理組,管理組由護理、醫療、教育等專家組成,對工作室的建設進行指導、管理和監督。各傳承弟子結合工作中遇到的疑點、難點、困惑,以問題為導向,在傳承導師的指導下,結合各自專科,對重點研讀的中醫經典著作中的護理條文進行學習。“王敏中醫護理傳承工作室”的傳承弟子們對3位傳承導師的學術思想、臨床經驗、生活感悟等進行了系統整理,編制形成了3位護理專家學術經驗總結冊,為中醫護理發展提供借鑒[29]。“桂梅芬中醫護理傳承工作室”經過3年的實踐探索,在總結桂梅芬先生中醫護理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目前護理人員非中醫院校畢業人員的現狀,編寫了《中醫護理知識606問》,參與制定了《北京地區中醫護理100學時培訓大綱》,從“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三基”原則出發,組織編寫了《中醫護理知識問答》,并在北京地區多家中醫醫院推廣使用[30]。團隊凝練“燕京外科、皮科、乳腺科、婦科、兒科護理名術”,收集典型病例,共同撰寫了《燕京護理名術》一書,并拍攝相關技術視頻,為中醫特色護理技術的傳承與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31-32]。
目前,國內ICU、急診科、手術室等專科護士培訓體系相對完善,而中醫專科護士的培養尚在起步階段。國內對中醫專科護士的概念界定尚無明確統一的標準,目前較認可的定義為,在某一專門或者特殊的護理領域擁有高水平的專業知識和臨床技能的專家型臨床護士[33]。重慶、廣東、徐州等地陸續啟動了中醫專科護士的培養工作,2017年浙江省成立全國第一所中西醫結合護理專科護士培訓基地[34]。大部分專科護士由各地衛生廳或護理學會指定的培訓單位進行培養,隨后頒發省份專科護士資格證書。如廣東省對考核合格的學員頒發“廣東省中醫專科護士結業證書”,四川省頒發“四川省中醫專科護士培訓合格證書”。各種認證機構、各級培訓基地共同存在,自成體系,經一省份認證的不一定能得到另一省份的完全認可,專科護士認證工作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專科護士的成長與發展。2020年中華護理學會從政策層面建立健全全國統一的中醫專科護士認證體系,并將其全面推廣,使中醫專科護士的培養認證工作做到同質化。中醫專科護士作為專科護士的一個分支,應該具備一定的中醫護理工作經驗,參與中醫專科系統的理論與實踐培訓,并通過考核取得資格證書,熟練掌握專科、專病特色的中醫護理方法及技術,具有辨證、辨病施護能力的中醫護理臨床專家。中醫專科護士不僅是中醫護理的高級實踐者,更應成為中醫護理的臨床顧問、研究者、領導者、決策者、協作者和教育者等[35]。“十三五”期間,全國共培養各類專科護士1 046名,其中取得中醫護理治療專科護士資格認證書為15人。通過探索中西醫結合專科護士培養模式,建立中西醫結合專科護士培訓基地,借助信息化手段,使護士能夠熟練應用中西醫結合護理領域的現代最新理論與專業技能,運用護理科研方法,研究和解決臨床護理實際問題,提高中西醫結合護理專科護士綜合素養,滿足社會和學科發展對高素質中西醫結合護理人才的需求[36]。
中醫護理是護理學發展重要的一部分,培養中醫護理人才是確保中醫護理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想[37]。目前,中醫護理人才培養已得到臨床的廣泛重視,國家制訂了一系列大力扶持中醫護理發展的政策,對中醫護理學科的全面發展是一種難得的機遇[38]。發揮中醫護理的優勢,建設與現代護理相適應的獨立完善的中醫護理學科體系,培養具有中醫特色的高級護理人才,以適應社會的發展,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是當前中醫護理教育者所面臨的重要課題[39]。培養中醫護理人才,應不斷的完善培養方案,增強中醫護理的持續性發展,不斷加強中醫護理人才的培養,強化中醫護理技術專項培訓與考核,使中醫護理技術操作更好的應用于臨床中,將中醫護理的特色徹底發揮出來。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