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單元整體教學是培養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必要途徑,這一論斷已逐漸成為學界的共識。如何才能有效地開展單元整體教學?單元整體教學究竟應該從哪里入手?筆者以2017年版《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為依據,提出“聚焦主題、把握單元主題語境,是實現單元整體教學的前提和基礎”這一觀點,并對“主題語境”的內涵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主題;主題語境;單元整體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03-0007-03
【作者簡介】張伊娜,南京師范大學(南京,210097)外國語學院教授。
單元整體教學是培養學科核心素養、實現深度學習的必要途徑,這一論斷已逐漸成為學界的共識??墒?,據筆者觀察,一線的英語教學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缺乏單元整體教學意識,教師一葉障目,讓各板塊和各課時各自為政,單元教學目標整體缺位。第二,有一定的單元整體教學意識,但缺乏單元主題與主題語境意識,或對單元主題定位不準,對主題語境的認識比較空泛。比如:將主題語境貼上“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的標簽,做一番空泛的概括性闡述,對單元教學的主題意義及各板塊教學內容與主題意義之間的關聯并無實質性關注,這導致教師在單元教學中缺乏主線和聚焦,單元教學目標失于隨意和瑣碎,單元整體教學止于理念與口號。
如何才能有效地開展單元整體教學?或者,單元整體教學究竟應該從哪里入手?筆者以《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為依據,提出“聚焦主題、把握單元主題語境,是實現單元整體教學的前提和基礎”的觀點,供大家參考。
首先,何謂“主題”?“主題”即話題,是對內容的規約。所謂“單元主題”,其實就是單元話題。在語言教學中,“主題為語言學習提供主題范圍或主題語境”[1]14。顯而易見,聚焦主題是把握主題語境的前提條件。通常情況下,這不會造成誤解或誤讀,導致對主題語境的偏離。但是,筆者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人們對越是熟悉的話題越容易產生誤讀。
以譯林新版《英語》選擇性必修二第二單元為例。該單元話題是“Sports culture”,主閱讀文章標題為“The Olympic Games”,對此,許多一線教師就自然而然地將“sports”作為本單元的主題,將了解體育盛事和各種體育項目作為本單元的中心任務,淡化甚至忽略本單元真正的主題——“體育文化”。
再比如該冊書中的第四單元“Living with technology”。其主題是“與現代科技共存”,核心詞是“共存”,而非“科技”,其單元主題意義應該是通過對現代科技發展利弊的了解與討論,啟發學生理性地看待科技發展,更好地應對科技發展帶來的變化,更為重要的是,在此過程中幫助學生形成辯證思維。然而,有教師卻將單元主題語境定為“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將梳理和討論科技發展及商品的利弊作為單元學習的主要任務,甚至要求學生在課堂上憑借想象設計出有利而無弊的科技產品。教師的初衷是鼓勵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而實際上事與愿違,有鼓勵學生以異想天開代替嚴謹的科學思維之嫌疑。
因而,關于聚焦主題,筆者有兩條心得與大家分享:其一,準確定位單元主題對于正確把握單元主題語境至關重要;其二,從單元話題中提煉單元主題時切忌隨性而為或望文生義。
相較于“主題”,人們對“主題語境”的誤解更為常見,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那么,我們該如何認識“主題語境”?新課標指出,“主題語境不僅規約著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學習范圍,還為語言學習提供意義語境,并有機滲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1]15。
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在教學語境里,我們不可將“主題語境”視為一個“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等概念或范疇的存在。因為概念或范疇不能規約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學習范圍,也不能為語言學習提供意義語境,更不能有機滲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顯而易見,滿足以上“主題語境”要素的只能是有意義、有內容、有內涵的、連貫的語篇。因而,所謂“主題語境”,其載體就是語篇。而且,新課標在談到“課程內容六要素”時還強調指出,“具體而言,所有的語言學習活動都應該在一定的主題語境下進行,即學生圍繞某一具體的主題語境,基于不同類型的語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1]12-13從中,我們不但讀出了主題語境在語言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同時,從單元教學的角度出發,所謂“主題語境”,其組成部分不只是教師通常認知中的主閱讀語篇,而是由單元內所有教學材料,即不同類型的語篇所構成。
筆者以為,這一認識對于開展單元整體教學至關重要,它不僅使主題語境具象化,拓寬了主題語境的內涵,更是拓展了我們對“主題”的認知范疇,極大地豐富了主題內容,是實現單元整體教學、深度探尋單元主題意義的重要起點。
既然單元主題語境是由單元主題提供的內容范疇,也就是單元教學材料之“合”,那么,面對分布于各板塊且內容豐富的各類語篇,如何才能不偏離主題語境呢?我認為,簡單說來,就四個字:緊扣主題。
仍然以“Sports culture”為例,我們應始終緊扣“體育文化”這個主題,從體育文化的視角去解讀單元內所有語篇,包括名人名言。如此,我們可以得到豐富的有關體育文化的內容:著名運動員感悟體育運動對個體品格和人生的影響與作用;奧運,尤其是現代奧運的起源與發展,蘊含其中的體育精神及其對人類社會發展的積極意義;有關青奧會的知識;從運動員和志愿者的角度體驗城市半馬賽,領悟體育賽事對個體品格的積極影響;對體育賽事中不可回避的“輸”“贏”問題進行富含哲理的思考以及國際奧委會的特殊獎項及其意義;體育文化在英語語言中留下的痕跡;等等。
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提煉出探尋單元主題意義的兩條主線:第一,從感性認識奧運會等體育盛事到理性認識體育文化的精神及其發展;第二,從了解體育運動項目到認識體育文化如何作用于社會與個人。在接下來的單元教學中,我們可以圍繞以上兩條主線,依據各板塊特點,各有側重地設計一系列循序漸進的語言學習活動,啟發學生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產生自主表達的需求,努力打通由文本到學生、由知道到悟道、由理解到表達的路徑,實現主題語境下的單元整體教學。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聚焦主題、正確把握主題語境是實現單元整體教學的前提與基礎。為了更明晰地表達上述觀點,筆者將單元整體教學的基本路徑概括如下:(1)立足單元主題研讀單元教學內容,把握單元主題意義;(2)細讀各板塊教學內容,厘清其與單元主題意義的關聯;(3)梳理主題語境的內涵與層次,明確單元教學目標;(4)在單元目標的觀照下,結合各板塊特點擬定各有側重的板塊教學目標。
最后,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我們強調以主題意義為引領的單元整體教學,并非不加區分地將所有板塊的語言材料作為閱讀教學語篇,千篇一律地套用閱讀教學模式,而是要在主題意義的引領下實現合中有分、分中有合、各有側重并各有突破的單元整體教學。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35150078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