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偉
摘 要:“新文科”建設在高校的全面推動,促進了藝術類人才培養模式的反思與改革,依據創新創業的教育理念,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應該成為高校音樂表演專業培養模式的改革目標。創新發展是“新文科”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學科重組、學科交叉為手段,鼓勵學生進行跨學科的綜合性學習。高校音樂表演專業應注重對應用型專業人才的培養,通過合理而科學的實踐設計來檢驗學生的專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明確“新文科”背景下音樂表演專業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構建“新文科”背景下音樂表演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是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新文科;音樂表演;創新創業
中圖分類號:J6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22)02-0097-04
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部門于2019年4月29日聯合啟動“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該計劃為“新文科”的建設明確了方向和目標,“標志著高等教育改革發展走向成型成熟,是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寫好“奮進之筆”的一次‘質量革命”[1]。“新文科”建設在高校的全面推動,同時也將新的理念和契機融入到了藝術人才的培養中。“實踐”作為創新創業的中心環節,明確了大學生在當代社會背景下,如何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實踐教學作為高校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2]。
本文主要探討的是在“新文科”的建設背景下,對于高校音樂表演專業的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分析研究,以及對其實踐教學模式新的探索,旨在為當前新時期的音樂表演人才提供更加符合時代要求的培養模式,為音樂表演專業學生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
一、實踐教學的現狀
國務院在2015年出臺了《關于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意見》,將創新創業教育提升到國家創新驅動的位置,大力支持創新創業教育。“盡管地方本科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中堅力量,但是仍然存在辦學層次低、教學資源不足、處于轉型探索初期階段等問題。”[3]主要問題有:
(一)教學模式方面,有待提高實踐教學的認識
由于沒有及時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導致大多數高校音樂表演專業仍然采用教師講解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原有的教學方式還是以理論教學加實踐的方式,而實踐課程教學的方法停留在課堂教學上,以講授方法為主,沒有真正實現學以致用。這就導致了學生不能很好地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課堂教學停留表面、課程設置流于形式。并且最主要的是這種教學模式以理論知識傳授為主,實踐能力的培養往往居于附屬地位,作為表演這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沒有達到與理論同等的地位。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無法與社會需求相匹配。
(二)教學體系方面,有待構成完整的實踐體系
不同于理論知識的傳授,音樂表演實踐教學活動具有很強的專業性,理論知識的傳授一般在課堂內由相關理論老師負責,而實踐性的活動開展起來比較復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比如專業的設備、實踐的場地,以及符合該課程要求的指導老師等,有時甚至需要借助社會資源的幫助。然而,目前很多高校沒有能力建設相關的實踐場所(音樂廳、排練廳等),有的學校即使建了實踐場地,可能也沒有達到專業音樂實踐活動要求的規格,并且可能由多個專業共同使用,無法單獨支配,不能有效地完成音樂表演專業實踐教學任務。
(三)師資隊伍方面,有待優化知識結構的配置
“對音樂類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時,教師的參與將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教師的加入對于大學生來講,既可以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又可以借助教師的執教經驗,將表面化的理論知識進行翻轉,借助多樣性的教學手法進行教學,提升大學生理論與實踐知識的掌握能力。”[4]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離不開一個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更是如此。當前,高校音樂表演專業對于本專業的理論知識的傳授比較充分,傳統課堂教學經驗豐富,但是對于“新文科”理念、創新創業知識、實踐教學體系,甚至是創新創業平臺相關知識的缺乏。忽視了學生對于音樂創新創業意識的規劃,將導致學生職業規劃能力的缺失。
(四)課程設置方面,有待加強復合型人才培養
“就目前而言,我國藝術類院校及專業的數量眾多,藝術專業學生數目龐大,現階段藝術人才培養的目的在保障學生藝術專業技能的同時,還要保證學生實踐運用能力的提升以及創新能力、一專多能等復合型能力的提升,通過優化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創造能力的綜合性提升,確保學生的社會適應力。”[5]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崗位需求逐漸由知識結構單一的單層次人才向多學科層次的復合型人才轉變。然而目前音樂類人才課程設定除了一些基礎的公共課程外,其余幾乎都是本專業內的課程,缺乏其他專業知識以及相應的創新創業知識,影響學生知識結構的全面構建,導致學生無法將各專業知識相互融會貫通。
(五)教學考核方面,有待構建科學性考核機制
教學考核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的高低,傳統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為輔的教學方式,具有一定的滯后性,達不到科學的考核要求。高校音樂表演專業的考核方式一直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考核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專業實踐技能。這樣的考評機制符合音樂表演專業的一般特征,但是卻沒有涉及實踐教學方面的考核內容,無法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學生往往只注重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忽視了將所學的知識技能運用到實踐活動中去。雖然大多數高校在三年級或四年級為學生安排了相關的實踐教學,如進入實習單位實習等,但是對于其實習的考核方式也是以撰寫實習報告這樣的文字性總結為主,對于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實踐能力的鍛煉,創新創業技能的培養卻無法做實際的評價,難以達到真實的實踐測評效果。
二、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對實踐教學路徑核心的探索是“新文科”背景下高校音樂表演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因此,只有在明確了“新文科”背景下高校音樂表演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才能更好地探索出其發展的科學路徑。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符合實際真需求
高校音樂表演專業主要為應用型專業,學生畢業后大部分從事相關教學、表演等崗位,需要面對的是如何將專業技能運用到教學實踐當中,怎樣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因此,當具備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則還需要考慮如何才能將其轉化為扎實的實踐功底。因此,學校在對學生的培養過程中,應著重發展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探索“理論課程實踐化”的教學模式,通過科學的方法,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使學生在工作中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專業能力。
(二)創新與創業共培養,順應發展新趨勢
“創新創業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體現,高校音樂教育模式也需要不斷變化,廣大音樂教師需要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充分結合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對學生開展全方位的培養。”[6]根據素質教育的原則,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重視數量更不能忽視質量,學校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另一方面,更要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保證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在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音樂表演人才培養的模式要求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使學生具備扎實的基礎,能夠從容面對各種挑戰,做一名合格的音樂人才。
(三)藝術與文理互交融,實現“跨學科”發展
“新文科”的創新理念是將新興的科學技術運用到傳統人文科學類的課程體系中,鼓勵學生跨越學科限制,加強綜合理論學習,促進學科間的交融,推進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發展。由此可見,以“新文科”建設的理念為契機,高校音樂表演專業應加強各學科間的交流與融合,促進“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從目前開設的音樂心理學、音樂人類學、音樂治療學、音樂編輯學、音樂考古學等專業可看出,當前音樂相關專業的設置已開始向學科交叉邁進,但交叉的效果有待進一步考察。同時,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學科交叉融合具有重要意義,且其正確性毋庸置疑,但真正的問題在于如何進行學科交叉融合,這就需要正視學科交叉融合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障礙。
三、實踐教學路徑的探索
“專業藝術院校作為培養藝術類人才的主要陣地,擔負著為社會培養和輸送主要藝術人才的任務,但原有的培養模式多追求技能技巧、突出單一專業特色,而忽視了藝術專業也需要具備‘新文科的‘戰略性、‘創新性、‘融合性、發展性。”[7]因此,高校音樂表演專業要積極拓展“新文科”背景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模式的新思路,加強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一)改革教學模式、加強實踐教學內容
當前高校音樂表演專業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新文科”的建設要求,傳統教學模式的單一、僵化已經嚴重制約了專業的發展。當前高校音樂表演專業的當務之急,是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開拓創新,將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理論知識在實踐過程中的運用能力提升到更重要的位置。首先,教師應該結合校外藝術團體等的發展實踐,將相關的表演實踐內容融合到課堂教學中去,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表演實踐能力。其次,高校音樂表演專業有很多課程與表演業務相關,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比如聲樂表演、器樂表演等,相對于理論專業,這些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更需要重視對實踐技能的培養。因此,在日常教學中,實踐性環節所占的比重應有所增加,突出學生的實踐表演能力的培養,如加強與校外機構的合作,讓一些專業藝術團體和知名藝術家參與到高校音樂表演專業人才培養的建設中來,實現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接軌。
(二)優化師資隊伍、建設專業教學團隊
“教師作為人才培養的關鍵,要提高人才培養效果,需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強化師資隊伍”[8]。首先,高校音樂表演專業的教師應具備完善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扎實的專業表演技能。
作為專業技能類的老師除了具備課良好的堂教學能力,還應有扎實的舞臺表演實踐能力。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課堂中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更真實、更直觀地把理論和實踐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師也應積極參與社會上的專業實踐與交流活動,掌握最新的專業發展趨勢,傳遞給學生,讓學生了解最新的專業發展方向,明確未來的工作目標,更好地為“新文科”建設服務。其次,教師應該不斷學習、與時俱進,了解最新的專業理論知識、掌握新的專業技能方法,保新教學理念常新。鼓勵教師去校外相關藝術機構團體兼職,了解其人才需求,希望能更好地投入到人才的培養中去。
(三)創新課程體系、促進學科交叉發展
在“新文科”建設的背景下,多學科、跨學科的課程體系建設是高校音樂表演專業的當務之急。學校在開設一些基礎課程以及相關的專業課程外,還可以增開一些相關的創新創業網絡平臺課程等,如開設創新創業模擬仿真課程、MOOC培訓課程等,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運用相關專業軟件、更便捷地使用網絡媒體平臺學習。此外,高校音樂表演專業在學生的培養實踐過程中可以將跨學科的理念融入到課程教學中,如,依據學生的興趣開設其他相關專業的選修課程,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將本專業與其他專業深度融合,達到知識互補、融匯貫通。學生在根據自身喜好完成學業的同時,不僅增加了知識積累,也提升了創造能力,充分體現了多元化、跨專業的發展模式,滿足了“新文科”的人才需求。
(四)改進考核方式、加強實踐能力考核
高校音樂表演專業的培養目標主要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在考核的方式上就需要有所側重,在對理論知識的考核的同時,還需注重對實踐能力的考核。首先,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專業課程中,學校可以對兩個方面的成績,即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的成績按一定的比例進行分配,在打分時同時參照這兩個部分,折合換算出最終成績。其次,對于實踐性較強的環節,比如在學生的實習、校外實地采風等活動中,學校一般只考核學生撰寫的文字性材料,如實習報告、采風記錄等,而對于學生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卻不作評價。因此,可以專門安排教師對學生的實習進行現場實地考察,對學生的田野采風進行跟蹤記錄等,保證全面、客觀的考核結果。
(五)明確培養目標、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高校音樂表演人才是應用型的人才,其實踐能力的運用、創新能力的培養、綜合藝術水平的提高是人才培養明確的目標。為了達到應用型人才具體的培養目標,高校音樂表演專業應著力打造自身的辦學特色,不斷豐富和提升專業內涵,深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保證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根據人才培養的目標,學校可依托產教結合、校企合作等模式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提高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同時,還應該與時俱進,結合當前科學技術的發展與人文藝術學科相融合的趨勢,采取有效措施,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將學生打造成“一專多能”的新時期人才,為學生的多元化全面發展助力。
(六)創新教學模式、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是藝術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式之一,藝術專業學生的最終走向就是融入生活、面向社會進行實踐。”[9]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高校音樂表演專業的傳統實踐教學局限性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在創新、融合等方面取得突破。因此,創新性的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在人才培養過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僅有利于學生專業知識技能創新發展,同時使學生未來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高校音樂表演專業應在立足于本專業的前提下,積極拓展,努力尋求各相關藝術,如藝術學、美術學等,以及其他文、理科的綜合協調發展,不斷完善學科建設,打破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充分利用校內實踐課程、實習實訓計劃、社會實踐活動、校企合作項目等,加強“藝藝”“文藝”“理藝”之間的交流融合,相互借鑒、相互促進。
四、結語
繼“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建設體系之后教育部又提出了“新文科”的建設目標,指明了新時代高等教育的建設方向。在“新文科”的建設背景下,建設以創新創業為導向的高校音樂表演人才培養實踐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是高校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傳統的培養模式將教師作為主體,學生圍繞老師,接受老師的指導,這種模式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存在很多的不足。
在“新文科”背景下的培養模式,應該打破這種局限,將重心由教師轉變到學生身上,以學生為主、老師為輔,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創造性。將傳統老師指導、課本學習、課堂教學為中心的模式,轉變成為以學生自主、專業技能、社會實踐為中心的新模式。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創新性和靈活性,結合專業實踐特點,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具備“新文科”素質的新人才。
——————————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啟動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EB/OL].新華網,2019-04-29.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4/29/c_1210122557.htm.
〔2〕歐陽泓杰.面向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高校實踐教學體系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
〔3〕賈巖.創新創業教育在音樂學專業人才培養中的應用分析[J].就業與保障,2021(01):84-85.
〔4〕邱小云.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研究[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8(13):62-63.
〔5〕孫洪斌.“新文科”理念下藝術復合型人才創新性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音樂探索,2020(04):23-28.
〔6〕馬陽.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高校音樂類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途徑[J].黃河之聲,2020(08):112-113.
〔7〕王銘玉、張濤.高校“新文科”建設:概念與行動[J].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03).
〔8〕〔9〕孫洪斌.“新文科”理念下藝術復合型人才創新性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音樂探索,2020(04):23-28.? (責任編輯 賽漢其其格)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of Music Performance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Liberal Arts
WANG Jia-wei1,2
(1.Saint Paul University, Manila 0900, Philippines; 2.Tongling University, Tongling 244000, China)
Abstract: The overall promo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in universities has promoted the reflection and reform of the training model of art talents. According to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should be the reform goal of the training model of music performan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novative development is the core concept of "New Liberal Arts" education. It encourages students to conduct comprehensive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by means of subject reorganization and interdisciplinary. The music performance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ays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professional talents, and tests the professional abilities of students through reasonable and scientific practical design, and cultivates students'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spirit. Therefore, clarifying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 music perform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liberal arts" and constructing a practical teaching model for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 music perform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liberal arts" will help to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enhanc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achiev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words: New Liberal Arts; Music Performanc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收稿日期:2021-11-10
作者簡介:王家偉(1989-),男,安徽天長人,菲律賓圣保羅大學在讀博士,銅陵學院文學與藝術傳媒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聲樂演唱與教學。
基金項目:安徽省2020年高等教育質量工程新文科建設項目“新文科視域下音樂表演專業創業實踐研究”(2020wyxm164);“新文科視域下綜合型高校音樂表演專業改革實踐研究”(2020wyxm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