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劉靈芝,趙佳佳
(1.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2.湖北農村發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漢 430070)
中國肉鴨產量和需求量均位居世界第一。為滿足消費端的需求,生產端的發展速度在不斷加快,多元化市場需求正在不斷引導著新技術的研發[1]。提升養殖技術效率能有效提升養殖戶從事肉鴨生產的積極性,不斷促進肉鴨養殖規模擴大,實現肉鴨產業增效,養殖戶增收。但從新技術研發到推廣需要經歷較長的推廣期和適應期。新技術是否能獲得有效推廣,技術效率能否獲得有效提升是當前肉鴨產業亟待關注的重點。因此,提升技術推廣效率是提升肉鴨養殖技術效率的有效保障。
提高組織化程度能否提高技術推廣效率?產業組織理論是20世紀30年代誕生和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的應用性經濟理論[2]。社會化服務體系是產業組織的一種表現形式,服務體系對散戶生產效率的提高有促進作用。這些服務呈現多樣化,對新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能夠降低農戶的生產風險,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幫助農戶提升生產技術效率,帶動農民增收[3]。由于分散小規模養殖戶生產資料投入效率較低,交易成本相對較高,新技術推廣難度較大,所以技術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4-5]。養殖戶與合作組織之間達成合作后,可以獲得組織提供的許多幫助,一定程度上能提高養殖戶的勞動生產積極性[6]。合作組織能有效提高養殖技術效率,大多數合作組織有相對雄厚的運作資金,具備先進的技術,在現代化設備投入方面有較強的優勢[7]。如果養殖戶選擇了綜合實力相對較強、管理模式比較規范的合作組織,不僅能提高雙方的養殖技術效率,還能促進整個產業的發展。隨著中國肉鴨產業化步伐加快,肉鴨企業在逐漸發展和壯大,肉鴨養殖規模和輻射區域不斷擴大,養殖戶可選擇的合作機會越來越多。但是依然存在養殖戶與企業合作的積極性不高、合作頻率較低等現象。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的研究團隊通過對接肉鴨龍頭企業的方式,了解企業的實際合作現狀及服務情況,收集不同企業的相關數據,并深入調查不同地區分散小規模養殖戶的參與意愿。分別獲取公司和養殖戶數據以后,以肉鴨養殖技術效率為橋梁,探討不同養殖行為下提升養殖技術效率的策略。并對是否參與合作組織的養殖技術效率展開對比,首先針對技術效率的差異提出相應假定,使用隨機前沿模型(SFA)和C-D生產函數估算出肉鴨養殖技術效率。其次為了更好地給肉鴨養殖戶提供參考,本文通過多元線性模型進一步挖掘肉鴨養殖技術效率的影響因素,并分析參與組織合作是否有助于提高養殖技術效率。最后分析檢驗結果提出相應對策,為鼓勵分散小規模養殖戶積極參與合作組織,提高養殖技術效率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論參考[8-9]。
水禽產業的分散型養殖模式普遍存在,散戶大多數依靠傳統經驗來養殖,生產經營效率提速緩慢,農產品質量得不到保障,適應市場能力較弱,必須加強與社會化服務系統的有效銜接。從肉鴨產業發展角度來看,鮮有文獻分析如何通過加入合作組織的方式來提高肉鴨養殖技術效率。因此,本文從肉鴨養殖的散戶加入組織后獲得組織給予的服務、創造的收益、實現的訂單、規范化生產等方面,以及是否能夠降低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風險等角度展開分析。
技術效率水平體現了一個行業的發展速度,肉鴨產業支撐著整個水禽產業發展,深入分析肉鴨的養殖技術效率,對未來水禽業發展有重要指導意義。已有研究認為,促進小規模經營主體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社會化服務體系相結合,農業生產方式實現組織化,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從而提高農戶的技術效率[10-11]。通過提高組織化程度,能有效促進小農戶對現代設備的投入,規范經營能帶動農民利用機械替代勞動[12]。加入合作組織后,合作組織會引導小農戶參加分工經濟,代替小農戶參與技術投資,幫助小農戶實現技術效率提升[13]。
此外,養殖戶還需不斷拓寬產品銷售渠道和降低生產風險。合作組織提供的訂單農業能在農副產品加工、銷售方面發揮作用,養殖戶可以借助龍頭企業提供的渠道獲得所需信貸、技術、生產原材料,這些服務能顯著降低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價格風險[14],不僅實現了訂單合作,還實現了組織與合作者之間利益共享、風險共擔[15],有效降低了小農戶的生產風險。因此,合作組織在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及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進程中能發揮重要引導作用[16]。
影響技術效率提高的因素有很多,如養殖戶個人特征和養殖環境等[17]。此外,養殖戶養殖經驗、生產規模和參加培訓的次數等要素對農戶的生產技術效率有顯著的正向效應[18]。說明養殖戶的生產規模不同,外界因素的作用也存在差異[19]。除了受資源稟賦影響以外,許多學者認為外部服務體系的作用更明顯,通過直接給養殖戶提供技術服務,促進養殖戶技術水平提高[20]。綜上研究,外部服務體系能夠有效發揮提升生產技術的作用。針對肉鴨產業而言,合作組織也許能發揮同樣的作用,因此提出假說:
H1:參加合作組織的肉鴨養殖散戶養殖技術效率顯著高于沒有參加的散戶。
經初步調查,可以從養殖技術、產品合格率、生產成本、銷售渠道等角度分析圖1中的幾個邏輯。結合圖1中的邏輯分析,散戶加入養殖合作社、上市公司、龍頭企業或者其他關于水禽生產加工的協會、組織機構以后,這些合作組織能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服務。合作組織自身的發展速度較快,在技術相對成熟的階段,散戶加入合作組織后能有效拓寬技術推廣路徑,使小規模散戶能快速享受到成熟的技術服務[21]。加入合作組織以后,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沒有機會學,學不懂,懂了不會使用”等問題,擴大了新技術的推廣及應用;從合作模式來看,散戶加入合作組織后,大部分合作組織會直接為散戶篩選合適、優質、符合市場需求的鴨苗,且這些鴨苗的價格通常會比市場上的價格略低[22];散戶加入合作組織后,合作組織會直接提供肉鴨養殖過程中所需的飼料及藥品,并安排技術員指導散戶科學投料,提高飼料轉化率,同時指導散戶科學防疫和科學治療常規疾病,提高肉鴨抵抗力及成活率[23]。合作組織會采取回收成品鴨再扣飼料款的方式為散戶緩解資金壓力,讓散戶能繼續正常開展生產經營;散戶參與合作組織后,能有效打開銷售渠道。合作組織會為散戶提供市場服務,通過實施訂單收購的方式形成計劃投放,為散戶解決產品銷售難題,能增強散戶的養殖信心[24]。與此同時,參與合作組織的訂單收購,合作組織會提供一定的保價方案,能有效降低散戶出現滯銷的市場風險[25]。圖1顯示,雖然合作組織有多種,但是肉鴨養殖合作對象最多的是公司,那么公司是否能良好地為散戶提供幫助,結合合作組織提供的各項服務及服務的程度對技術效率的作用分析后提出假說:

圖1 散戶技術效率提升基本邏輯Fig.1 Basic logic of improving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decentralized farms
H2:散戶與合作組織之間的合作越緊密,越有助于提高散戶的生產技術效率。
數據來源于國家水禽產業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團隊統計和調研,共收集了山東、安徽、河南、四川、福建、內蒙古等6個省。為了更好地對比參與組織合作和未參與組織合作養殖戶之間的養殖技術效率,本文在充分考慮養殖戶個人特征有可比性的前提下從總樣本中抽出364個樣本展開對比,這6個省的肉鴨養殖數量在全國占比居高,且這些省均有肉鴨代表性企業,這些企業均有“公司+”模式,有很強的代表性,所以本文的調查區域主要選擇在這6個省展開。
雖然合作組織主要有養殖合作社、上市公司、龍頭企業及其他協會等組織機構,但是針對肉鴨養殖戶而言,合作組織參與類型的主要代表是“公司+”模式,這種模式也是當前存在數量最多,最具有代表性和研究價值的模式,在“公司+”模式中,“公司+農戶”中的農戶特征與散戶的特征相近,兩種模式具有很強的可比性。因此,為了實現對比分析,本文主要選擇“公司+農戶”模式來與散戶進行效率對比研究。界定“公司+農戶”模式中的農戶為與合作組織(公司)達成合作的養殖戶(即參與合作戶),未與合作組織(公司)發生合作的養殖戶為散戶,通過初步統計,發現同一個公司或同一個地區的養殖戶數據間差異并不大。因此養殖戶樣本選擇了6個不同的肉鴨主產區、不同的“公司+”模式進行對比。
在估算肉鴨生產技術效率時,本文主要使用省際肉鴨調查截面數據,將投入指標和產出指標按占比分類統計。在研究肉鴨技術效率時主要選擇隨機前沿分析模型(SFA),構建模型的邏輯如下[26]:

式中:i=1,2,…,n,Yi是肉鴨養殖戶i的產出值,f(lnXi)表示隨機前沿生產函數,Xi代表養殖戶i的要素投入,vi為生產過程中的不可控因素,如統計誤差和自然災害等,服從獨立正態分布,ui表示與技術無效率有關的隨機變量。受外界因素影響,肉鴨技術效率會出現效率損失的情況,技術效率損失模型為ui=Ziδ,Zi表示影響生產單元技術效率的向量,這些向量用來評估技術效率影響的參數,δ為外生變量,δ的正負對技術效率的影響是相反的,當δ>0時,該變量負向影響技術效率,當δ<0時,該變量正向影響技術效率,當δ=0時,外生變量對技術效率不產生影響。
通過分析Yi和f(lnXi)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求解ui,結合幾個公式得出肉鴨養殖戶的生產技術效率值TE的計算方法:

式中:Yi∈(0, 1),當ui>0時,生產單元處于技術非效率狀態,當ui<0時,生產單元處于技術效率狀態。但ui=0時,生產單元無效率,綜合模型(1)和模型(2)得出方程:

隨機前沿分析模型是技術效率估算的基礎模型,針對肉鴨的養殖特征,調查數據呈現出多項完整的投入指標和產出指標值,其規模報酬保持不變,以此為前提,構建C-D生產函數[27],具體模型如下:

式中:α0,α1,…,αn分別表示截距項和待估計系數,n表示變量的序號,Yi表示2018年肉鴨總產值,lnX1i表示勞動力投入,lnX2i表示資本投入,lnXni表示其他不同的要素投入。
本文使用抽樣調查數據,將數據分為散戶和參與合作戶的兩組數據,在對比兩組數據之間的差異時,養殖戶個人特征及養殖特征對技術非效率會產生影響。考慮到這些變量在兩種組織模式中的差異,在分析和對比生產技術效率的影響因素差異時,模型設定如下:

式中:β0,β1,…,βm分別表示截距項和待估計系數,Wi表示技術效率的損失程度,m表示變量序號,Zmi表示肉鴨養殖技術效率的影響因素指標。
投入產出效率分析的變量為實際投入變量,均沒有賦值和虛擬變量處理,在計算時均采用取對數處理。總產值(Y)指的是平均一批肉鴨的銷售總額(同一年內受價格影響較小,所以此處忽略價格分析)。總投入由資本(K)總投入和勞動力(L)總投入構成。肉鴨技術效率的影響變量主要有13個,具體見表1。

表1 變量說明Table 1 Variable description
表2將散戶和加入合作組織養殖戶的各項指標分開統計,為了更好地評估兩種模式的差異。通過對6個省數據的抽樣調查,得出對比樣本364份。

表2 各變量描述性統計Table 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each variable
從養殖戶產出角度來看,散戶的總產值相對較低,其差值為217.12萬元,總產值不代表總利潤,除去所有投入后散戶的年平均總利潤為13.28萬元,參與合作戶的年平均總利潤為97.21萬元,平均總利潤差值為83.23萬元,說明參與合作戶的總產值和總利潤均高于散戶;從投入角度分析,參與合作戶的年均總投入超過了散戶。飼料總成本、雛鴨總費用、固定資產折舊及維護成本占總投入的比例最大。從飼料總成本和雛鴨總費用可以看出參與合作戶的養殖規模明顯大于散戶的養殖規模,參與合作戶的各項投入均比散戶高。
對比影響技術效率的各項構成指標,兩種模式的決策者均為男性居多,雖然參與合作戶從事養殖的時間沒有散戶的長,養殖經驗沒有散戶的豐富,但是參與合作戶的決策者不僅年齡小,而且受教育程度較高,接受新知識和承擔風險的能力相對較強;從所處區域、經營性質、肉鴨品種、養殖模式這4個指標中可以發現參與合作戶賦值后這些變量的均值均為1,標準差均為0,這些指標在樣本之間均無差異,說明合作組織會對參與的養殖戶執行統一的養殖方案,所以在養殖區域、養殖品種及養殖模
式的選擇方面統一規劃和實施;參與合作戶的養殖周期相對較短,銷售速度較快;一般情況下,資金投入量與養殖規模成正比,參與合作戶投資金額相對較多,養殖規模相對較大;參與合作戶的肉鴨成活率和出欄合格率分別比散戶的高出0.9%和10%,肉鴨成活率和出欄合格率越高,說明養殖戶對技術的運用越好;參與合作戶養殖料肉比值明顯低于散戶,說明參與合作戶更傾向于規范養殖,技術投入力度較大,飼料轉化率相對較高。
本文使用stata15.0軟件估計肉鴨養殖的技術效率,分別考察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系。散戶的數據主要依托調查后的統計樣本,以養殖戶是否參與組織管理、飼料來源和銷售渠道為參考指標,將多地區抽樣數據進行整理后得出散戶的樣本數據。參與合作戶的樣本主要來源于對公司的抽樣調查,進一步抽出樣本差異相對較大的數據,確保數據可比性。
通過隨機前沿分析,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兩組數據回歸結果的R-squared值均接近1,說明模型擬合程度較優,SFA模型適合于肉鴨產業技術效率的對比分析。數據顯示,從散戶的投入角度分析,勞動力投入、固定資產折舊及維護、雛鴨費用、飼料成本、藥品投入、燃料費及其他費用均對總產值有顯著關系。投入彈性系數顯示,固定資產折舊及維護、藥品投入、燃料費呈顯著負向影響,雖然水費和電費沒有顯著影響,但是也存在負影響趨勢;投入指標對應分析參與合作戶,飼料成本、燃料費、其他費用對產出的影響顯著,對應的變量中,除了人工總投入、燃料費、其他費用三個指標以外,其他指標的影響都呈正向。初步說明相同的投入要素在不同的組織模式中對技術效率的影響存在差異。

表3 投入與產出的關系對比分析Table 3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從勞動力投入和資本投入的顯著性水平分析,散戶呈現出勞動密集型特征,而參與合作戶更偏向于技術密集型,主要依靠技術投入來提高生產效率[28]。此外,雖然飼料投入在兩種行為模式中均呈正向顯著,但是參與合作戶的飼料投入彈性相對較高,說明參與合作戶更重視飼料方面的投入,飼料的影響程度也相對較大;固定資產折舊和維護、藥品投入和水電費投入對散戶的技術效率影響為負,但是對參與合作戶的技術效率影響卻為正,說明參與合作戶能有效提高這幾項的投入效率;參與合作戶在保險費、逮鴨費和部分交通運輸費方面的投入相對較多,說明拋開突發事件的影響,提高這3項費用的投入,能正向提高養殖投入效率。另外,兩種行為模式中的雛鴨費用和燃料費投入均為同向變動,對參與合作戶的影響程度相對較大。綜合以上分析后說明同一投入要素在不同的組織模式中其投入效率存在顯著差異,且參與合作戶的投入效率相對較高。
為了更好地對比散戶和參與合作戶的技術效率差異,本文分別對產值、資本投入和勞動力投入進行了組間差異的獨立樣本t檢驗,其對比結果見表4。結果顯示:散戶的肉鴨技術效率均值為0.806,參與合作戶的技術效率均值為0.826。參與合作戶的技術效率均值比散戶的均值高0.020,且存在顯著差異。說明參與合作戶的肉鴨養殖技術效率顯著高于散戶的技術效率。從產值、資本投入和勞動力投入的t檢驗結果來看,參與合作戶與散戶在1%的水平下存在顯著差異。結合不同組織模式的投入、產出關系對比,得出結論為“參與合作戶的技術效率顯著高于散戶的技術效率”,假說H1得以驗證。

表4 不同組織模式t檢驗Table 4 t-test of indicators in different organizational models
3.2.1 技術效率影響因素 肉鴨養殖技術效率受肉鴨養殖戶的投入產出效率影響,但是投入產出效率同時受養殖場決策者自身的特征和外界干擾因素影響,所以清晰界定其影響因素,有利于及時調整養殖方案,促進肉鴨養殖技術效率提升[29]。本文主要運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分析技術效率的影響因素,表5顯示,肉鴨的養殖周期、貸款金額、肉鴨的成活率、料肉比、養殖戶的受教育程度、養殖場所處區域、養殖品種等指標分別在不同的組織模式中呈現出不同的顯著性,說明這些因素在不同的組織模式中對技術效率有影響,且影響存在差異。

表5 不同組織模式的技術效率影響因素分析Table 5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under different organizational modes
3.2.2 組織參與的調節作用 進一步做兩種組織模式的技術效率影響因素的對比分析,通過分組調節分析組織參與如何對技術效率的因素發揮作用。將數據分為有組織參與組(參與合作戶)和無組織參與組(散戶)進行調節效應檢驗。調節效應結果顯示:1)養殖周期在散戶組中的彈性系數為-0.005,在參與合作戶組中的彈性系數為0.013,且該指標在兩組數據中均表現出顯著相關,說明養殖戶選擇參與組織合作,養殖戶在組織的指導下能更準確地調整養殖周期,使技術效率得到有效提高。2)料肉比在兩組數據中均顯著相關,在參與合作戶中的顯著性更強,對比系數可以發現,散戶組的系數為負,參與合作戶組的系數為正,說明養殖戶選擇加入組織合作,能有效提高料肉比的效率,能充分發揮料肉比對技術效率的作用。3)養殖戶的教育程度在散戶組中的彈性系數為-0.006,且不顯著,在參與合作戶組中的彈性系數為0.021,且正向影響養殖技術效率,說明參與合作戶組中的養殖戶受教育水平相對較高,同時說明養殖戶的教育程度在參與合作戶組中能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4)提高養殖戶的組織化程度,能正向調節養殖周期、料肉比、教育程度對養殖技術效率的作用。除此之外,雖然散戶組中的大多數指標表現出顯著相關,但是作用方向均為負向,說明如果需要提高這些變量對養殖技術效率的作用,就應當選擇與合作組織達成合作。
同一變量在參與合作組織的養殖戶中發揮的作用更強。結合以上分析后認為,分散小規模養殖戶加入合作組織以后,各指標對技術效率的貢獻均獲得了顯著增強,綜合影響的作用方向分析,合作組織提供的各項要素服務能顯著提高散戶的技術效率。
為了進一步考察養殖戶是否參與合作組織對技術效率的影響,本節進一步將技術效率作為被解釋變量展開檢驗。首先將散戶和參與合作戶的數據匯總,樣本總數為364;其次選擇組織模式為核心解釋變量,對組織模式變量進行賦值,0為未參與合作組織合作,1為參與合作組織合作;最后加入個人特征及養殖特征作為控制變量,這些控制變量的數據和前文一致。基于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使用Stata15.0軟件分析組織參與對養殖技術效率的影響。結果顯示:組織模式變量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與養殖技術效率正相關。說明組織參與正向作用于養殖技術效率,養殖戶參與合作組織合作的積極性越高,合作緊密程度越強,養殖技術效率越高,進一步說明合作組織參與對養殖技術效率有顯著正向調節作用(表6)。除此之外,養殖戶所在區域、養殖品種、養殖戶的貸款金額等要素對養殖技術效率也有顯著正向影響。結合組織參與的調節作用分析,假說H2得以驗證。

表6 是否參與合作組織對技術效率的影響Table 6 Influence of participation in service organization on technical efficiency
1)散戶獲取信息的渠道較少,且未能及時把握市場機遇和預知市場風險。當散戶加入合作組織以后,技術能獲得快速傳播,通過合作組織這個平臺實現信息共享,能夠及時掌握市場信息,抓住市場機遇和控制市場風險。
2)參與合作戶的技術效率顯著高于散戶。在相近的資源稟賦下對比產值、資本投入和勞動力投入后發現,這三個指標在兩種組織模式中存在顯著差異。此外,人工投入、雛鴨費用、飼料成本這三個指標對散戶的產出效率影響較大。養殖戶在合作方的引導下能有效提高勞動力和資本的投入效率。說明散戶可以側重改變這三個指標的投入效率來提升產出效率。
3)組織參與的調節作用顯著存在,散戶參與合作組織后能有效提升養殖技術效率。通過分組調節后發現,提高養殖戶的組織化程度能正向調節養殖周期、料肉比、教育程度對養殖技術效率的作用,說明組織化程度越高對養殖技術效率的調節作用越強。所以散戶加入合作組織或者與合作組織之間形成更多的合作后,合作組織能幫助養殖戶提升養殖技術效率,能有效降低外界因素對技術效率提升的影響程度,最終實現產業增效。
由于肉鴨養殖要素投入的改進能改變生產技術效率,所以為了更好地提高養殖戶要素投入效率,提出以下建議:
1)鼓勵肉鴨養殖戶積極參與合作組織。事實說明,肉鴨養殖戶加入合作組織后,能獲得組織提供的許多幫助,所以散戶應當充分利用好合作組織提供的信息服務,建議養殖戶結合合作組織提供的科學方案調整飼料投入結構和用藥方法,在合作組織的幫助下降低飼料成本,提高投入產出效率。通過合作組織提供的技術服務解決技術難題,提升技術效率、降低市場風險,并在合作組織的引導下積極生產,有效擴大養殖規模、降低投入成本、提高養殖技術,增加養殖收益。
2)加強肉鴨生產公司、合作社等合作組織的引導作用,特別是肉鴨生產較為成熟的企業,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鼓勵這些合作組織主動聯系養殖戶,為養殖戶解答養殖難題,加強技術研發和推廣,帶動養殖戶規范化養殖,提升雙方的合作緊密程度,提升養殖效率,推動產業快速發展。
3)為了提高肉鴨養殖戶對合作組織的信任,監管部門要加強養殖戶與合作組織之間的合作溝通,探索雙方的合作路徑,為養殖戶提供政策解讀、政策支持和合作的利弊分析,把控合作事項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加強雙方合作過程的監督,確保養殖戶與合作組織之間達成良好的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