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婷
江西省上饒市婦幼保健院兒科,江西上饒 334000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孕婦妊娠期才出現糖代謝異常[1],大多數患者分娩后血糖可恢復正常水平,但部分可最終發展為2 型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可影響分娩結局,產婦機體長期保持高血糖狀態可能會導致流產、胎死腹中等不良分娩結局[2],因此控制血糖對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疾病轉歸意義重大。常規護理不注重引導患者進行自我管理,患者自我監測和管理血糖的能力較差,不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 健康行為改變理論將心理學運用到護理中,可改善患者的不良行為,幫助患者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提高患者自我護理的能力。多研究證實健康行為改變理論用于慢性疾病患者護理中療效顯著[3-4],故本研究采用基于認知及健康行為改變理論的護理干預護理妊娠糖尿病患者進行探討。
選取上饒市婦幼保健院于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85 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干預組(43 例)和對照組(42例)。干預組年齡21~35 歲,平均(28.65±4.52)歲;孕齡24~27 周,平均(25.45±0.98)周;經產婦15 例,初產婦28例;單胎33 例,多胎10 例;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8 例,高中15 例,大學及以上20 例。對照組年齡22~36 歲,平均(28.97±4.66)歲;孕齡24~28 周,平均(25.69±1.23)周;經產婦15 例,初產婦27 例;單胎31 例,多胎11 例;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8 例,高中13 例,大學及以上21 例。兩組患者各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妊娠糖尿病相關診斷標準[5],即孕婦于孕24~28 周時行糖尿病篩查[75 g 葡萄糖耐量試驗 (75 g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75 g OGTT)], 符合以下任意一項則可診斷為妊娠糖尿?。嚎崭轨o脈血糖≥5.1 mmol/L;口服葡萄糖后1 h 血糖≥10.0 mmol/L; 口服葡萄糖后2 h 血糖≥8.5 mmol/L;②神志清醒可正常交流。 排除標準: ①合并其他高危妊娠期疾病如妊娠期子癇等;②妊娠前已診斷為糖尿?。虎塾行睦砘蚓癫∈贰?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護理,具體包括:①指導孕婦飲食,入院時分發糖尿病管理手冊;②監測孕婦血糖變化及胎兒生長發育情況;③病房內通風,注意保暖,預防呼吸道感染。
干預組則在此基礎上聯合基于認知及健康行為改變理論的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意向階段(1 d):向孕婦及家屬闡述妊娠期并發糖尿病可能會造成的影響,可用表格、PPT、圖片等形式向孕婦及家屬展示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會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或可導致胎兒畸形或是巨大兒,不利于母嬰健康[6]。 使孕婦及家屬意識到妊娠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性。 ②準備階段(6 d):根據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文化程度及對疾病的認知度,采取不同的方法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具體如下,對孕婦的血糖控制情況及生活飲食習慣進行評估,及時糾正孕婦的不良習慣如避免吃糖分含量高的水果, 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勞累等;指導孕婦自我監測血糖,示范血糖儀、試紙的使用方法; 向孕婦講解妊娠糖尿病的治療措施,妊娠期糖尿病禁止服用降糖藥的原因,向孕婦展示胰島素的用量選擇及注射方法,根據不同孕婦可選擇圖文、視頻等方法,上述方法展示過后還無法理解的孕婦可采用一對一示范指導,護士現場操作演示胰島素注射流程,并對孕婦的不解進行解答。 ③行動階段(1 周):制定行為改變計劃,具體包括,根據孕婦的血糖情況制定每周食譜;制定每日目標,如每日有氧運動20~30 min 或是設定每日攝入最高熱量;在護士的指導下,自我檢測血糖及注射胰島素,過程中及時糾正孕婦操作過程中的錯誤; 建立妊娠糖尿病病友群,孕婦可在群內交流經驗及心得體會。 ④維持階段(7 周):每周第3、7 天通過電話、微信、視頻等方式對孕婦進行隨訪,了解孕婦計劃實施情況及血糖控制情況。 同時囑孕婦家屬做好監督工作,在孕婦行動積極性不高時及時鼓勵,情緒不佳時及時開導,鞏固孕婦的自我管理。
兩組患者均持續干預9 周。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及干預9 周后的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diabetes management self-efficacy scale,C-DMSES) 得分和血糖水平變化情況,比較兩組孕婦的分娩結局。 ①患者自我管理效能評估:應用C-DMSES 評估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7],該表共20 項,從患者的飲食計劃、身體活動、血糖控制三個方面來評估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 每項記0~10分,共200 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情況越好。②抽取患者靜脈血2 ml,靜置30 min 離心(離心轉速:4000 r/min,離心半徑:12 cm),離心6 min取上層清液, 用高壓液相分析法測定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用血糖儀檢測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和餐后2 h 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G)。FPG應<5.1 mmol/L;2 h PG 應<8.5 mmol/L;HbA1c 應 在3.5%~5.8%, 根據檢測結果來評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
采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患者C-DMSES 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9 周后,兩組患者C-DM SES 得分均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干預9 周后的C-DMSES 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及干預9 周后C-DMSES 得分的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及干預9 周后C-DMSES 得分的比較(分,±s)
注 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P<0.05
組別 飲食計劃 身體活動 血糖控制干預組(n=43)干預前干預9 周后對照組(n=42)干預前干預9 周后61.68±10.56 80.16±6.56a 19.23±3.12 30.13±4.33a 26.23±5.98 42.26±4.65a t 干預前組間比較值P 干預前組間比較值t 干預9 周后組間比較值P 干預9 周后組間比較值61.34±10.33 75.76±6.01a 0.150 0.881 3.222 0.002 19.56±3.23 27.65±3.31a 0.479 0.633 2.962 0.004 26.56±6.01 39.46±4.01a 0.254 0.800 2.970 0.004
干預前, 兩組患者FPG、2 h PG、HbA1c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9 周后,兩組患者FPG、2 h PG、HbA1c 水平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干預9 周后FPG、2 h PG、HbA1c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及干預9 周后FPG、2 h PG、HbA1c 水平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及干預9 周后FPG、2 h PG、HbA1c 水平的比較(±s)
注 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P<0.05;FPG:空腹血糖;2 h PG:餐后2 h血糖;HbA1C:糖化血紅蛋白
組別 FPG(CB/mmol·L-1) 2 h PG[CB/(mmol·L)] HbA1c(%)干預組(n=43)干預前干預后對照組(n=42)干預前干預后6.89±0.56 4.99±0.19a 11.02±1.09 7.76±0.26a 7.43±0.26 5.67±0.48a t 干預前組間比較值P 干預前組間比較值t 干預后組間比較值P 干預后組間比較值6.86±0.60 6.34±0.31a 0.238 0.812 24.270<0.001 10.98±1.13 9.98±0.51a 0.166 0.868 25.370<0.001 7.49±0.19 6.89±0.52a 1.212 0.229 11.243<0.001
干預組孕婦不良分娩結局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孕婦不良分娩結局總發生率的比較[n(%)]
孕婦日常飲食、運動習慣及胰島素的使用都會影響孕婦的血糖水平,而孕期血糖控制情況可直接影響母嬰健康和分娩結局[8-9]。 因此,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護理應注重提高孕婦對妊娠糖尿病的認知,改善孕婦對自我管理和規范日常習慣的重視度,改善血糖控制情況,預防發生不良分娩結局,保證母嬰健康。
常規護理對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自我管理效能效果不佳,原因可能是,常規護理不注重孕婦的自我管理,醫護人員僅負責患者的飲食用藥,而并未引導患者進行自我管理[10]。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9 周后,兩組患者C-DMSES 得分均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干預9 周后的C-DMSES 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基于認知及健康行為改變理論的護理干預可以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自我管理效能[11]。其原因可能是, ①基于認知及健康行為改變理論的護理干預注重孕婦的自我管理, 通過根據患者的疾病情況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給患者心理暗示,讓患者意識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使患者更加重視自我管理[12-13];②建立妊娠糖尿病患者溝通平臺,患者可互相溝通、互相分享經驗、互相激勵,有利于激發患者自我管理的積極性;③制定自我管理計劃,家屬進行監督,有利于督促患者進行自我管理;④每周定時隨訪出院患者,詢問患者自我管理情況,避免患者出院后松懈。
目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的難點主要包括:①僅在入院時口頭講述妊娠糖尿病可能對母體和胎兒造成的影響,患者無法深刻體會到控制血糖水平的重要性,對血糖控制不夠重視[14];②護士每日監測孕婦血糖和注射胰島素,為操作過程的主體,未引導患者自我監測血糖和自我注射胰島素。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9 周后,兩組患者FPG、2 h PG、HbA1c 水平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干預9 周后FPG、2 h PG、HbA1c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提示基于認知及健康行為改變理論的護理干預更有利于改善妊娠期孕婦血糖控制情況[15]。 原因可能是,①患者入院時通過不同形式向和孕婦及家屬展示孕期血糖控制不好可能會導致的不良結果,使孕婦更加重視孕期血糖控制;②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血糖監測及胰島素注射教育,文化程度高、 理解能力好的患者可自主觀看學習視頻操作,操作時護士適當指導,文化程度較低、理解能力較差的患者可有護士進行一對一指導,及時糾正講解患者操作過程,幫助孕婦熟悉自我監測血糖和注射胰島素的操作過程;③從飲食和運動兩個方面為患者制定行為改變計劃,促進患者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患者合理飲食、適當運動有助于血糖控制[16]。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 干預組孕婦不良分娩結局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提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娩不良結局的發生與孕期血糖水平異常有關,基于認知及健康行為改變理論的護理干預通過促進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自我管理, 改善孕婦血糖控制情況,可避免發生不良分娩結局。
綜上所述,基于認知及健康行為改變理論的護理干預可以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自我管理效能并確保血糖有效性,可預防分娩不良結局發生,有利于母體和胎兒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