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 孫春玲 李鵬 任穎超 段笑笑 邴啟政 王棟*
(1.山東省青島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青島 266071;2.青島森林野生動物世界公園有限公司,山東青島 266500;3.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山東青島 266032)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堅持人病獸防、關口前移,從源頭前端阻斷人獸共患病的傳播路徑。” 狂犬病是一種由狂犬病病毒(SRV)感染引發的主要在犬科動物中傳播和流行的人獸共患傳染病[1],感染了SRV 的犬和貓,咬傷、抓傷人,或舔觸人類黏膜及破損皮膚,都可能致人感染狂犬病[2]。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和全球狂犬病控制聯盟(GARC)合作,倡導并支持各個國家加速行動,爭取到2030 年消除犬作為傳播媒介的狂犬病[3]。
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是指在某一特定區域內,通過利用天然屏障或建立人工屏障,對區域內易感動物采取檢疫監測、流行病學調查、動物及動物產品流通控制等綜合措施,對一種或幾種特定動物疫病進行持續控制和撲滅,不斷減少疫病發生幾率直至達到并維持免疫無疫或非免疫無疫狀態,對控制和根除動物疫病,促進國際貿易具有重要意義。將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應用在狂犬病防控工作上,是有效控制狂犬病的重要舉措,為維護公共衛生安全和人體健康奠定堅實的基礎。多年來,青島市扎實推進犬只狂犬病防控工作,積極探索應用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初步構建狂犬病防疫屏障體系,實現了“關口前移、城鄉同步、全域覆蓋” 的防控目標,促進防控人畜共患傳染病,保障公共衛生安全和人體健康的原則要求落實落地。
1.1.1 完善工作體系,明確責任分工
每年制定犬只狂犬病免疫工作實施方案,將各區市農業農村局(畜牧獸醫服務中心)、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農業執法機構納入工作體系,由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各有關單位密切配合,形成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切實做到人員到位、組織到位、責任到位。
1.1.2 加大資金投入,做好經費保障
積極申請財政專項資金,包含疫苗、耗材、防護用品、免疫補助等工作經費。參照強制免疫資金分配原則,由市財政和各區市共同承擔。為更好地推動工作開展,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經費由市財政直接撥付各區市管理使用,專款專用。
1.1.3 全面培訓隊伍,提高業務技能
根據各區市實際情況,采取購買第三方服務或依托動物防疫協管員開展免疫工作。拍攝、制作犬只狂犬病免疫規范流程視頻,通過視頻線上推送給全市工作人員,搭建學習交流平臺,打造“線上+線下” 培訓新模式,累計培訓近3000 余人次,確保真苗真打真有用。
1.2.1 發起成立“青島市狂犬病防控技術聯盟”
國內外學者正日益關注晶狀體在青少年屈光發育過程中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對于晶狀體屈光參數的觀察性研究存在如下問題。
每年開展狂犬病防控風險評估會議2~3 次,組織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青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青島農業大學、各區市農業農村局、動物疫控中心、基層動監站和市內三區定點免疫門診等45家單位的專家、學者、專業技術人員和一線執業獸醫師,圍繞狂犬病防控工作展開研究討論,適時、客觀地制定狂犬病防控政策,為全市狂犬病防控與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工作有機結合提供科學的理論基礎。
1.2.2 與公安部門、城管部門等養犬管理相關部門建立聯動機制
特別是在流浪犬管理和免疫工作中,三方齊抓共管,將“抓捕-管理-免疫” 機制常態化,促進全市犬只管理工作和狂犬病防控工作更加制度化、規范化,3 年來共免疫流浪犬10000 余只(次),降低流浪犬發生和傳播狂犬病的風險,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和幸福感。
1.2.3 與青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定時互通狂犬病防控情況
人畜共患病的防控落腳點是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全面掌握青島市狂犬病防控情況,定期與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溝通聯系,了解青島市乃至全省、全國人間狂犬病防控形勢,同時將犬只狂犬病防控情況共享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做到信息及時化、透明化互通。
1.3.1 發放宣傳材料,提高防范意識
3 年來,印發包含12 種宣傳標語、11 個版本宣傳內容的明白紙、宣傳彩頁和橫幅65 萬余份,通過發放告知書、張貼宣傳畫、懸掛橫幅、農村小廣播等形式進行廣泛宣傳。加大對寵物醫院宣傳的投放力度,定期在地鐵口、公交站等人流密集處發放宣傳明白紙,讓每個養犬人知曉狂犬病危害,提高防范意識,群眾防控知識知曉率達90%以上。
1.3.2 依托新聞媒體,宣傳免費政策
充分依托青島廣播電視臺、青島廣播、《青島日報》 《半島報》 等傳統媒體,以及政府門戶網站、涉農微信公眾號、抖音平臺等新媒體發布信息150 余次,告知廣大養犬市民犬只免費免疫政策及免疫途徑,盡可能做到應免盡免,降低犬只狂犬病發病率,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1.3.3 利用行業節日,進門入戶對接宣傳
在每年世界獸醫日、世界狂犬病日等行業節日,組織100 余名專業技術人員分組到學校、工廠、企業、社區、農村開展狂犬病防控知識宣傳咨詢和義診活動,把防控知識和免疫政策送到家門口,在濃厚的節日氛圍中提升宣傳效果。
目前,青島市已探索出一套“村鎮摸數量、農業農村部門包免疫、財政部門保經費、疫控部門評效果” 狂犬病城鄉同步免疫工作機制,可在全省乃至全國范圍內復制、推廣。已有河北省、日喀則市、綿陽市、天津、煙臺、東營、日照、陽谷、臨汾……等省市到青島學習交流狂犬病防控經驗。
區域內的犬只是一個動態變化的群體,且目前做到犬只狀態變化后信息的實時更新難度較大,導致犬只底數的摸排工作有滯后性和不確定性。另外,較家養犬只而言,流浪犬只沒有固定主人,且行蹤不定,摸排起數量和狀態時更加困難。
免疫無疫區范圍和屏障體系的建立,在動物疫病區域區劃的工作當中至關重要,是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的基礎環節。由于目前農業農村部發布的《無規定動物疫病區評估指南》 《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管理技術規范》 等文件中,并無對狂犬病及類似的動物疫病有相關要求,且犬只與畜禽的飼養和管理特點各有不同,犬只流動性大、體格小、易攜帶轉運,導致屏障體系建立和運行難度較大,同時也為犬只、特別是流浪犬只的移動控制管理提升了難度。
《狂犬病防治技術規范》 中寫明,狂犬病潛伏期一般為6 個月,短的為10d,長的可達一年以上。在農業農村部發布的《無規定動物疫病區評估指南》《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管理技術規范》 等文件中可以發現,動物疫病的潛伏期無論是對建設無疫區所需的時間,還是對建成后一旦發生該動物疫病后確定感染控制區等措施,都有很大的影響。且“一年以上” 是個較為模糊的概念,在創建免疫無狂犬病區時,應該參照何種時間標準,值得商榷。
堅持應用目前已探索出的狂犬病城鄉同步免疫工作機制,擴大“六進”,即“進社區、進鄉村、進工地、進企業、進流浪犬收養基地、進校園” 狂犬病免疫服務行動服務面,強化“汪汪行動” 品牌效應,持續推進科學養犬知識宣傳普及再提升、養犬人防疫主體責任意識再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幸福感再提升,確保全域不發生狂犬病病例。
積極貫徹落實山東省2022 年工作動員大會精神和山東省委“嚴、真、細、實、快” 工作要求,根據青島市“作風能力提升年” 活動要求,列出狂犬病防控工作機制建立的時間表、任務書、路線圖,更好地提升全省、全市形象,為全省乃至全國提供青島經驗、創造青島實踐、貢獻青島智慧。
多年來,青島市在犬只狂犬病防控工作中有措施、有推進、有落實、有成果,具備探索創建免疫無狂犬病區的基礎和能力。在后續的工作中,要針對上述提出的相關難點和問題,逐一攻克,如將風險管理思維應用在屏障體系確定過程中等,積極推進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在狂犬病防控工作中的應用。